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季汉楚歌 > 第265章 没想到吧,我真有前车之鉴

第265章 没想到吧,我真有前车之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扔进疯癫文学后,作者改邪归正了 火影:开局得到创立斑的战力 英雄无敌之召唤万岁 深山林场:重返83打猎发家 若非朝暮 提前登录一百年 争霸:开局召唤西凉铁骑 爱在大不列颠 无相怪诞录 王者:女装边路,我倾城绝世

见刘标低头沉思。 孔融则以为道理不够,更是让御使大夫刘松、议郎伏德和符节令董昭轮番相劝。 大有刘标不同意就誓不罢休的意思。 庞统也有些奇怪的看向刘标。 在庞统看来,洛水之誓外加百官、名仕作保,这次议和几乎是没什么风险的。 眼下的曹操,也只剩下这条路可以活了。 就在庞统准备再劝时,刘标才徐徐开口:“诸位方才所言,都很有道理。” “天下苦战已久,也的确不适合再厮杀了。” “既然韩公愿意对着洛水发誓,百官、名仕也愿意作保,朕又岂能不顺势而为?” “烦请诸位返回许县告诉韩公和百官名仕,十日后,朕会亲临许县。” 孔融见刘标同意,顿时大喜:“楚王肯为了天下和平顺势而为,这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主啊。” “十日后,我等定会在许县南门,恭迎楚王大驾。” 刘标又备下酒宴,热情的款待了孔融四人,席间又许诺众人:不会因为曾为曹操效力就搞针对,今后如何任职会以才能德行综合考量。 待酒宴散去,刘标又亲自将孔融四人送出长平。 看着渐去渐远的孔融四人,刘标脸上的笑意才逐渐消散。 “陈大,张丑。” “你二人亲自带人前往许县,探查许县内一切反常变故。” 陈大和张丑两人如今也都封了侯,成了刘标身边类似于锦衣卫的存在。 这平日里,陈大和张丑很少亲自去执行探查任务。 而这次。 刘标直接让两人同往。 这意味着,刘标对孔融四人的话,一个字儿都不信! 庞统看得疑惑,不由询问道:“孟临,你在担心什么?难道你怕曹操是故意如此?” “可自光武帝洛水立誓以来,士人中无不以洛水之誓为最高的誓言,不论谁违背了誓言都将遭到唾弃。” “更何况,还有许县的百官、名仕,联名作保,我料曹操不会拿这种誓言来玩弄诡计。” 不是庞统不够聪明。 若没有曹爽当前车之鉴,刘标也不会有担心。 就好像大部分人都不会在“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等碰瓷奇葩断案出现前,去担心老人摔倒了扶起来是否会被讹。 正常而言。 士人求名要脸。 名声坏了,脸就没了。 即便曹操如今贵为韩公又权侵朝野,也得遵守这个规矩。 否则,若是违背了誓言,不仅曹操要受到唾骂,还要让为曹操作保的百官、名仕也受到唾沫。 整个儿就成笑话了。 如此行事,是会断子绝孙的。 偏偏。 刘标还真有前车之鉴。 虽然这个前车之鉴的曹爽如今还小,但不影响刘标联想到曹爽。 见庞统有疑惑,刘标淡淡解释:“士元兄,洛水又不经过许县,曹操要发洛水之誓,难道不应该先撤出许县,与我一道去洛阳吗?” “岂能有在许县发洛水之誓的道理?” 庞统一愣:“孟临,发洛水之誓只是一种起誓的方式,不是说一定得在洛水河畔才能起誓,只要心中有洛水,处处皆是洛水。” 刘标摇头:“朕不这样认为,既然说了是洛水之誓,那就一定得去洛水。” “若不能去洛阳起誓,那这洛水之誓就只是无稽之谈。” 庞统想了想,又问:“孟临既有此想法,为何不告诉孔融,让曹操和百官名仕提前去洛阳准备?” 刘标不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跟在身边的刘乾:“去疾,你可能猜到为父在想什么?” 刘乾瞳孔清灵,昂首挺胸,坚定的吐出四个字:“兵不厌诈。” 刘标大笑:“去疾知朕心啊。” “士元兄,你高估曹操的品行了。” “倘若发誓的是荀文若,我定然相信,可曹操,他的品行可没这么好。” “一个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会宁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又岂会真心。” “若曹操会真心迎朕登基,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 见庞统还在犯迷糊,刘标又道:“士元兄,你不要去先入为主的想洛水之誓。” “不妨将洛水之誓当成一个普通的起誓,再来根据曹操的处境推测曹操可能的应对之策。” 刘标的提醒,让庞统反应过来。 “若将洛水之誓当成一个普通的起誓......”庞统也意识到了不对劲。 若真如此,那么曹操这一切的行径看起来都十分可疑。 身患重病、命不久矣、将死言善、苦战已久、百官请降、名仕作保....... 等等此类。 倘若没有洛水之誓,这些可疑的情报其实都是可疑伪装的。 即便孔融自告奋勇的来当使者,也不能说这背后没有曹操的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 庞统忽然惊出一身冷汗。 倘若这一切都是曹操故意如此,那么曹操背后定然在酝酿一个极大的阴谋。 而这个阴谋,必然是针对刘标的! 甚至可能会导致刘标身死! “困兽犹斗,临死反扑,是我小觑曹操了。”庞统的眼神也变得凛冽,不再去想洛水之誓在士人中的权威。 当一个人已经放弃了道德底线的时候,洛水之誓也只是兵不厌诈的一种执行技巧罢了。 刘标心中有了提防,也不怕曹操使诡计,又下令道:“给长社、鄢陵、?强和颍阳四路兵马传讯:十日后,会师许县。” 在下达了军令后。 刘标又寻来魏续,让魏续星夜返回彭城,带弘农王妃唐姬来长平。 以长平到许县的距离,其实也用不了十日。 不过。 刘标又不急着入许县,若不是怕曹操警觉放弃了这次“请君入瓮”的毒计,刘标还想拖到一个月后。 既然已经猜到了曹操的用意,刘标自然要将计就计,一鼓作气的拿下许县。 彻底定了这天下局势! 孔融四人则是星夜兼程的返回许县,向曹操及百官名仕传达了刘标的决定。 这让许县的士民更是心安。 几十万人的大战,真打起来这许县士民大部分都得死。 如今不用死,自然就心安了。 曹操则是暗暗窃喜,自以为刘标中计。 为了避免大意坏事,曹操又软禁了贾诩的家眷,让贾诩居在内院,无事不得轻离。 贾诩倒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反而还叮嘱曹操提防荀彧和郭嘉泄密。 不论怎么看,贾诩似乎都很“支持”曹操执行这次的毒计。 时间一天天过去。 长蛇、鄢陵、?强、颍阳的兵马也相继抵达了许县城外。 十几万大军在许县城外扎营,旌旗如云,刀枪如林。 刘备和吕布多年未见,相邀而饮,叙聊往事。 在聊到刘标登基称帝的时候,吕布忍不住问道:“玄德,我其实一直都很奇怪,昔日孟临要称帝的时候,你为何甘愿当一个车骑将军?” “你难道真就没对那个位置,一点心思都没动过?” 若说一点心思都没有,那肯定是骗人的,谁又会真的对皇位一点心思都不动? 有心思和付诸于实践是两码事。 人人都想当皇帝,不是人人都能当皇帝,究其本质在于:利弊权衡。 刘备笑了笑:“我若当皇帝,今后这朝政皇命是听我的,还是听孟临的?” “若听我的,我的皇命孟临未必肯同意,甚至还会极力反对,我固执己见就会淡化父子情。” “若听孟临的,皇命出自我手实为孟临之意,那我这皇帝岂不是就成了空架子?”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孟临直接登基为帝,今后朝政皇命皆由孟临一言而决,既不会伤了父子情,又不用引起政见相争。” “更何况,我还有好几位夫人以及好几个子嗣,这些子嗣的背后大部分又都有世家大族在支持。” “我尚未五十,若是在皇位上待上十几年,谁又能断定其他子嗣会不会有不该有的想法?” “自古帝王父子少亲情,我可不想跟孟临也是这般关系。” “有这精力跟孟临玩深宫权斗,我还不如多娶几位夫人给孟临多生几个弟弟妹妹。” “好歹我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即便不能百子百孙,也不能太少。” “年初出征前,我已经有了第九个儿子,取名刘信。” “咦,奉先兄,你的脸色似乎不太好,莫非行军疲惫劳累了?” “不是我说你,这男人啊,身子骨一定要好,否则就......” 看着吕布那要喷火似的双眼,刘备识趣的将后半句咽进独子。 这十余年来,吕布一直都在跟刘备比。 既要比官职,也要比子嗣。 由于刘备的谦让,吕布这官职一直都比刘备高。 刘备也不在意。 不论是大将军还是车骑将军,对刘备而言差别不大。 毕竟亲儿子都称帝了,又何必跟其他人争职位高低? 就算刘备只当个闲职,又有几个敢在刘备面前耀武扬威的炫耀? 刘备其实很早就有了壮大家族的想法。 毕竟刘备都没个弟弟,都成单传了,多子多福,一直都是刘备这类人的真切想法。 或许是中山靖王的基因好。 刘备在安稳的这几年,生儿子的潜力也发挥出来了。 在次子刘棣出生后,八年时间,刘备又先后生了刘忠、刘勇、刘义、刘仁、刘礼、刘智、刘信七子,以及四个女儿。 也不知道刘备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七子按照“忠勇义仁礼智信”来取名的。 寻常人自然是不会觉得这名字有什么怪异处,吕布则不同。 吕布犹还记得,昔日陈珪那句“同时具备"忠勇义仁礼智信"七德,堪称大德之士。” 一想到刘备有九个儿子,除了刘标和刘棣外,还按照“忠勇义仁礼智信”来取名,吕布就感觉火气直冒。 最令吕布不爽的是。 自长子吕方出世后,吕布不论怎么耕耘都没能生出第二个儿子来。 反而又生了六个女儿! “玄德,你故意的吧!”吕布瞪着眼。 刘备装傻:“什么故意?” 吕布想点破刘备的用意,又发现没证据。 总不能因为陈珪吹捧了吕布,刘备就不能用“忠勇义仁礼智信”给儿子取名了吧? 哼了哼。 吕布转移话题:“不提这个。我总觉得曹操没安好心,这种人怎么会忽然要迎孟临登基称帝?” 刘备笑了笑:“孟临不会同意的。” 吕布“咦”了一声:“玄德怎会如此肯定?莫非孟临私下里给玄德说了什么?” 刘备摇头:“不用说,猜都能猜到。孟临做人做事最不喜欢的就是受到约束。” “故而,孟临宁可选择受人诟病"父为将,子为帝",也要登基称帝。” “孟临连我的约束都不想受,又岂会再给自己找一堆的皇帝祖宗?” “至于是否顺位,孟临压根就不在意,若不是孟临姓刘,孟临都不一定会用"汉"这个国号。” “用孟临的话来讲就是: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也不知道是谁给曹操出的馊主意,竟然会想出让迎孟临登基这种愚蠢的手段。” “呵,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谋算。” 都说知子莫若父。 刘备对刘标也不缺乏了解。 毕竟。 自小带大的长子是什么个性,刘备又岂会不清楚。 一个能在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且实践农术的人,又岂会是个受寻常思维束缚的? 吕布一听,顿觉刘备说得有道理,道:“如此说来,孟临让我等会师许县,是为了将计就计,趁机夺了许县。” “只是如此一来,孟临岂不是在孔融等人面前就失了信了?” “如今许县可都在传:孟临同意了曹操的条件,会亲自来许县接受百官及名仕的拥护,顺位登基。” 刘备笑道:“传遍了也没用。只要孟临没亲口对许县的士民说,那一切都可以归之为流言。” “想这些也无用,孟临的想法一向出人意料,等孟临到了许县,一切都能明朗了。” 到了第九日。 刘标尚未来。 弘农王妃唐姬则是先来到了许县。 唐姬来到城门下,表明了身份,直呼太后伏寿出城一见。 城头守将忙去曹操府邸请命。 “弘农王妃要见太后?文和,你有何想法?”曹操心中泛起了疑虑。 如今荀彧被软禁且郭嘉又在荀彧身边盯着,曹操能谋划的也只有贾诩了。 贾诩不假思索:“刘标性谨慎,应该是想利用唐姬来探太后的口风,好确认这许县城中是否有陷阱埋伏。” 曹操冷笑:“果然是个小狐狸,孤都伪装重病了,还是对孤放不下戒心。” “既然刘标想让唐姬见太后,那就让太后出城,孤到要看看,刘标又能探到什么口风。” 知道曹操密计的人极少。 太后伏寿能知道的,也是曹操想让外人知道的。 故而。 曹操也不怕让伏寿去见唐姬。 半个时辰后。 伏寿出城来到唐姬的马车中。 两人一个是刘辩的王妃,一个是刘协的皇后,相见泪泣。 述了衷肠后,唐姬敛容道:“太子刘敦,可是太后亲子?” 伏寿点头:“是亲子,妹妹为何忽然问起这个?” 唐姬道:“我来见太后,其实是奉了新帝之命。” “新帝有言:若太后想保伏氏和太子周全,就断不可让曹操与百官名仕再迎新帝。” 伏寿愕然:“这是为何?楚王虽然自立为帝,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若有百官名仕迎接,我母子又甘愿退让,楚王就可名正言顺的继位称帝,岂不是皆大欢喜?” 唐姬叹道:“太后,你岂能有如此愚蠢的想法?你现在退让了,太子长大之后也会退让吗?” “他会不会想,当初年幼不知事,受新帝胁迫才被迫让出皇位?” “即便太子不这样想,难保不会有野心之辈假借太子之名想要篡权夺位。” “毕竟,太子可比新帝更有顺位资格!” “亦或者,支持新帝的百官会不会担心太子今后成为祸乱的根源,提前让太子死于非命?” “太后,你可要想清楚了。” 伏寿久居深宫,哪里想过这么复杂的关系。 听唐姬这一分析,伏寿冷汗都流出来了。 想到刘标顺位后太子刘敦的安危,伏寿就感觉心脏突突突的直跳。 “如今我又该当如何?”伏寿慌了。 倘若刘敦死于非命,伏寿也没脸再去见刘协了。 唐姬凝声道:“太后勿慌。只要太后请出一道先帝密旨就行。” 伏寿一愣:“什么密旨?先帝并未留下密旨。” 唐姬自怀中取出密旨递给伏寿:“密旨早已经准备。” 伏寿疑惑的扫了一眼密旨,大惊失色:“先帝死于曹操之手?这,这,这是真的?” 唐姬冷哼:“先帝正是青壮之年,又岂会暴毙途中?必是曹操暗中所为。” “虽然曹操做得很隐秘,但太后并不需要拿出证据,只需要请出这道密旨,让天下人评判即可。” “明日新帝抵达许县,太后可当着百官名仕之面,控诉曹操杀害先帝。” 伏寿看着圣旨,心中忐忑:“倘若这密旨被人搜了去,我母子如何能保命。” 唐姬笑道:“这密旨是太后今日出城带给我的,至于太后,我这有一件亵衣,请太后换上。” 伏寿见亵衣上,血书大字: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孙刘协,将以一死,诛曹贼之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657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6572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