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涨价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撞在他心上 时代变了,对照组男配翻身了 打工女孩的风雨人生路 将他撕碎 快穿之逍遥人生 篮神供应商 归鸾 马头墙映世清徽 每个世界我都在教小可爱们做人 异能者,集结!

“呃……这……” 张佳栋意识到,自己这是无意间说漏了嘴,还想再改口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张佳栋的大姐和姐夫都一脸严肃地看着自己,张佳栋最后只得跟他们说了实话。 “姐,姐夫,其实是这样的。你们住在乡下不知道咱们县里的情况,这不是昨天刚开业了一家合作社么?专门卖咱们周围乡下老乡们种的瓜果蔬菜啊,鸡鸭鹅之类的。谁都能去占地方,也不收摊位费。昨天一下子就来了好些人,再里面卖货的小贩们简直是卖爆了……” 张佳栋光顾着自己解释,却没有发现他刚才的话,把大姐和姐夫越说越糊涂。 “合作社?你听说过?” 张佳栋的大姐拿眼瞧着丈夫,而对方也是一脸糊涂地摇了摇头。 “没,没听过……” “咱们县里不是有供销社和副食商店么?为啥又搞出来个合作社,这是做啥的?” 合作经营的概念,别说是对于张佳栋这样的村里人了,就算是当时的县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人能把这事儿给搞明白。 张佳栋为了赶快把这个合作社的概念跟大姐、姐夫说清楚,当然要用最简单的话。 “哦,大姐,咱们平时去供销社和副食店里买东西,不是还得凭粮票、米票和肉票什么的么?咱们县里合作社的意思,就是专门卖一些蔬菜瓜果,不需要大家再拿着票去买的。赚到的钱,也都是直接归个人……” “不需要用票了?卖蔬菜瓜果,那不是跟我平时去县城里路边上卖鸡蛋是一个意思了?” 张佳栋的大姐毕竟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一下子就说出了所谓合作社,现在这种经营方式的本质。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姐。你早上给我的那一筐鸡蛋,我也是在那边儿直接就卖掉了,现在合作社里的小贩多,来卖东西的都是周围家属区里住得居民,你给我带去的那点儿鸡蛋啊,我没费多大功夫,都压根儿不够他们抢的,一会儿就卖完了!” “一会儿就卖完了?这得是多少人呐?那不得跟咱们村里的大集一样了?” 八十年代初,虽然此前一直都是计划经济,大部分的农产品都得上交给国家,由村里的大队统一分配。 但是村里的老百姓们想买些棉布、鞋子、衣服之类的,还是得带着布票或者是衣服票进县城,到供销社或者是商店去买。 像张佳栋大姐家这种,离县城近的其实还好说。 不管是搭着大队去县城送粮食或者送猪的便车,还是直接走着进城其实都还算挺方便。 但是稍微远一些的村庄,距离最近的县城少说也得有至少几十公里,想要经常去县里就已经不太容易了。 为了解决当时农村老百姓们买东西的需求,当时最早的办法就是由大队出面,每个月定时统计大伙儿需求。 然后派人定期进城,提前把大伙儿买东西的各种票和钱都收上来,统一购买,拿车拉回来的时候再一件一件地分给大伙儿。 可是毕竟是别人替自己挑的,肯定是不如能当场看到实物,自己能亲自挑挑合适。 像是洗脸盆啊,水壶之类的,这种制式比较统一的产品,反正也都差不多倒是还还好。 要是买衣服、鞋子这样,非得自个儿上身去试一下的,那可就麻烦了。 如果是把号买得不合适了,距离县里太远,也不好再去换了。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了,对大伙儿买卖蔬菜、鸡鸭鱼这类的农产品终于放开了。 各个村之间又开始恢复了大集,乡下百姓们的消费需求才终于逐渐得到了解决。 其实不管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还是现在,农村的大集都很有意思。 在集市上做买卖的,其实也都是周围农村里的农民。大家按照时间,自发地来到各个村子的路口卖东西。 一般这样的集市,都是按照阴历算的,初一、十五可能是在一个村子,然后到了初二,就轮到了下一个村子。 卖东西的虽然都是一波人,但是摆摊的地方却完全都不一样。 想要出了门儿,就是大集的话,那就得专门赶时间。 “赶集”这样的概念,就是久而久之这么来的。 那时候鲁省的大集,可是很热闹的。 张佳栋在县里搞的那个合作社,到现在来看也顶多就是个农贸市场,完全跟村里大集的规模没法比。 乡下的农民们家家户户都有田有地,所以反而是卖蔬菜瓜果的小贩不多。 一些卖鸡苗、鸭苗,或者是鱼虾之类的倒是不少。 然后就是一些手艺人卖各种早点和小吃的了。 什么煎饼、炸糕、大包子,只要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吃食或者是各种点心,都应有尽有。 不光是大人爱逛,小孩儿们也一样乐意去集市上去凑热闹。 张佳栋的侄子和侄女就经常哭着闹着,让张佳栋的大姐去集上给他们买糖瓜、桃酥、绿豆糕这样的零食来吃。 再加上那会儿在乡下,各种娱乐也不多,大集上还有专门儿个人剃头发,卖小金鱼的,甚至是有些有手艺,吹糖人画糖化的。 简直就是那个时代,乡下百姓的游乐场一样,是一个人人都爱逛的热闹所在。 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小的旧仓库,所能容得下的。 所以,当张佳栋的大姐突然说出,县里面刚开的这个合作社,不就是她们村里的大集时,张佳栋的思路也突然一下子就打开了。 “对呀?谁说合作社里就只能卖这些老乡们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的?一些县里的人们需要的服务,也可以试着搞一搞么?”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虽然好,张佳栋也只能在心里稍稍兴奋一下。 毕竟现在的他,还不想让大姐担心,早早地就知道了他现在管着这么一大摊子事儿。 “大姐,你说得没错,这和新的合作社,就是和咱们村里的大集差不多。只不过现在大伙儿都是一个人单干,挑着扁担到咱们县城去卖货。不像我,有方便。不管是西瓜、蔬菜,还鸡鸭鹅,我都能拉!” 张佳栋把这么一通话跟大姐、姐夫他们解释完了,夫妻二人心里才终于有了些底。 “原来是这样啊,那感情好啊!佳栋啊,你留下来先把饭给吃了,一会儿吃饱喝足了,我再让你姐夫去地里摘瓜去。要不然你这饿着肚子,又是搬瓜又是开车的,身上也没劲儿啊!” 张佳栋的大姐毕竟还是心疼弟弟的,怕他在因为替自己家卖瓜的事儿累着,说什么也不让他像早晨那样,连饭都不吃就走。 张佳栋拗不过她,刚好现在日头也高了到了晌午,早晨他大姐给他的那两张饼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只得勉强同意了下来。 帮着大姐给灶里添柴,忙活起了中午的伙食来。 张佳栋的大姐家里,是最常见的一间北房,然后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屋子,中间是个不大的小厅的结构。 张佳栋本来这次就是来给姐姐、姐夫帮忙的,大姐特意给他拿香油炒了两个鸡蛋,然后后又随便做了几个家常菜。 那时候的村里,还不是村村都通电的。 张佳栋大姐家就算是好的了,至少家里有风扇有灯,夏天不会太热。 可是就不像在城里那样能有冰箱,随时能冷藏一些猪肉之类的了。 家里想吃肉,就得等着过年过节,或者张佳栋的大姐去县城卖完鸡蛋然后再买肉回来。 张佳栋这次来的不巧,大姐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吃的能招待他,可是他却不怎么在意。 大柴锅烙出来的大饼,本来就有一种说不出来香气,再加上用现有炒熟了的鸡蛋,用大饼合着大葱一卷,沾上当时鲁省家家户户都常备的黄酱,那个味道简直是绝了! 张佳栋一连卷了两大张饼,狼吞虎咽地都下了肚,这心满意足地拍拍肚子,冲着差点儿都看他吃饭看傻了的姐夫说道: “姐夫,走!咱俩去地里摘瓜去!” 后摘瓜装车的事儿,张佳栋熟路,没多会儿就忙完了。 跟姐夫简单道了个别,就顶着大太阳,开着他那辆东风140往县城里赶。 进城的路上,也格外的顺利,结果刚拐过路口,看到了面前人山人海的景象,就直接把他吓到了。 一个个刚经过一上午,早就已经把带来的货都卖光的小贩们竟然全都没走,全都眼巴巴地等着张佳栋回来。 一看见他那辆装了一整车西瓜的卡车露面了,就像是见到了摇钱树一样,直接把张佳栋的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要五个瓜!” “我也要!” “你们别拦着我!上午你们上过货了,也该让俺们也买几个了!” 大家熙熙攘攘地,张佳栋好不容易才推开了车门。 把手围成了个喇叭向大伙儿宣布道: “大家都别急啊!咱们这车上的西瓜有的是,你们每个人都排好队,上午已经来我这儿上过货的就先等等吧!先让早上没赶上的人来!” 结果张佳栋刚宣布完了规则,众人这才稍微冷静了下来。 “啊?上午买过西瓜的,就不能上货了?” “那可不是呗!还能好事儿全让你给占了?!” “哎,那再等等吧,小伙砸,你可保证明天还得来啊!你这个西瓜可太好卖啦,就算是加价俺们也愿意!” 有了主动建议涨价的,张佳栋这下心里可是不知道有多乐了。 早在来时候的路上,他还担心一下子就往周围的小区里供应了一两千斤的西瓜,会有点儿太多了。 结果他却完全低估了炎炎夏日中,大家对这些瓜果的需求。 反正这一车也是他大姐家最后的一车西瓜了,要是再不涨价,岂不是太对不住群众们的热心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1546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154675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