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捷报频频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在霹雳中游诸天 都市魔王:我,天命大反派,狂抢主角对象! 在炮灰的边缘挣扎 九公主又美又飒楚倾歌 打入冷宫十年,我靠读书入圣! 宇智波:从囚禁扉间开始 道衍归元 东京:只有我一个男租客? 踹了千亿前夫后,夫人飒爆全球了 关于我退休终焉下岗再就业这档事

第二天上班儿的时候,王宝光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了合作社,结果刚一进服装厂的大门,眼前热火朝天的情景就把他吓了一跳。 “佳……佳栋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咱们厂子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些人呐?” 昨天张家栋面试的时候他不在,所以也不知道张家栋一下子就把昨天来面试的人全都录用了。 本来合作社用来开服装厂的这间旧仓库面积就不大,于姐她们七八个女工在里面工作还很富裕。 现在一下子又挤进来10来个人,就连椅子和板凳都不够用了,没有地方坐的大家干脆直接挤到了墙边儿上席地而坐。 根据各自所掌握的编织技巧,分得了不同的布片。 有的专门负责做羊毛衫的后襟,有些则是负责编织衣领和前襟。 只有少数几个手艺比较好的,跟着昨天张家栋亲自面试的那个农村大姐,学着对方的针法赶制着羊毛衫的衣袖。 张家栋见王宝芳也来了,这才和他介绍起了昨天的情况。 王宝光听闻,也清楚张家栋这个急脾气,对于他一下就招了十几个毛线女工的事儿也就没有那么惊奇了。 不像是之前的那件男士夹克外套,除了必要的裁切需要完全依靠人力以外。 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用缝纫机来完成,所以效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再加上于姐她们都已经是成手了,七八个工人分工合作,一天赶制出100多件,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厂里面生产毛衣的工作也才刚开始,大伙儿出为工友,也总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 一开始刚忙起来的时候,还真有些手忙脚乱,所以产量也不高。 再加上缝制衣袖的手艺,也只有那个从乡下来的大姐才会,第一天别看大伙儿这么忙活,也只是织出了两件成衣。 按照每件衣服十几块钱的成本价,就算是拿去服装店卖,也顶多是刚够给大伙儿发工资的。 但是张家栋却并不着急,反而是对羊毛衫的生产满怀信心。 反复叮嘱那些跟农村大姐学习手艺的女工们,即便一开始做的慢,也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就这样又过了两三天,越来越多的女工们学会了这独特的编织技法以后,羊毛衫生产过程才逐渐有了些眉目。 从最早的第一天只能生产两件,到十几个人分工明确,已经能日产七八件了。 如果是把这七八件衣服都拿去服装店去卖,以这样的款式,卖个六七百块根本就不在话下。 可是比当时于大姐她们加班加点生产的男士夹克衫,利润要多的多了。 关键是厂子里面自此也多了另一种手艺,除了裁剪还有编织,在当时可真是有点儿服装厂的样子了。 销量有合作社的服装店支持根本就不用发愁,厂子里面的女工们干劲儿十足,从早忙到晚。 到了月底,张家栋一算账,先不说服装店他们到底赚了多少,光是合作社的服装厂,这个月的产值就直逼三万元大关。 要知道1982年的3万元,如果是放到未来,可是和300万的购买能力差不多了。 合作社的服装生意不光是产销两旺,更是一下子就解决了20几个女工们的就业问题。 等到月底张家栋给大家发工资的时候,每个女工到手的收入都有100多,而作为小组管理者的于姐,以及之前传授给大家各种编织针法的那个农村大姐,工作第一个月到手的收入,就有150多块。 几乎是相当于一个全职职工那会儿小半年的收入了! 以至于服装厂的这些女工们拿到了工资到家里面报喜以后,合作社的服装厂一下子就成了县里面的明星企业。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张家栋他们的合作社工资待遇高,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发愁了。 差不多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跑到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来,争着抢着面试裁缝或者是编织女工。 张家栋借着这次免费的宣传,把之前毛衣编织的生产规模又翻了一倍。 只是普通服装裁剪的生产模式,受到了当时缝纫机数量的限制,还不得不保持原样。 然而这样的瓶颈却终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生产销售的红红火火,就随着张家栋这个月给县里面的分红,传到了曹县长的耳朵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18980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18980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