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口碑的力量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木叶村的五代目被我预定了 遮天:开局镇压黑暗动乱 有了系统:我的一切全靠随机 无辜 遮天:无情天帝 开局通星际,我用破铜烂铁换千亿 最强败家子 穿书女配,影后她开局气死渣男主 70年代:我被人调换了下乡地点 堕天后我觉醒了血脉
叶子灵看到姐姐这么一脸严肃的望着自己,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错了话。
下意识的又开向了父母那边,叶伟东一直皱着眉,似乎心里面非常不忿。而不知所措的母亲,这时候也突然感觉到家里的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故意躲在叶伟东的身后,不敢再提那件下的鹅绒服的事情了。
于是不管是妹妹还是家中的父母都选择了对自己隐瞒,关于那两件鹅绒服的事情,
反正现在小夏只能在家里出不了门,他们就是希望能够用这样的办法,通过隔绝小夏与外界的联系,让他无从了解张家栋他们县城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然而叶伟东这样的打算,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就是作为青岛市本地,唯一一件热销的羽绒服品牌,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既然能受到秦副市长的大力支持,夏朵鹅绒服的名气,哪里是他叶伟东说能不理会,就完全能压得住的?
随着当时国内羽毛球赛如火如荼的展开,青岛市羽毛球队的战报也被传了回来。
作为第一次代表鲁省参赛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以总分第三的成绩,直接得到了全国大赛的季军,为当时的鲁省创造历史。
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的这一款夏朵鹅绒服,也随着青岛市羽毛球队所取得的成绩,着实是在当时鲁省各大媒体上火了一把。
首先就有青岛本地的报纸,利用头版头条对这些运动健儿们大肆表扬。
而在当时他们为报社合影时所穿着的衣服,就是作为队服由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专门儿定制的那一款改进过后的大红色的夏朵鹅绒服。
然而这还不算完,紧跟着等到这些羽毛球队的运动健儿们回到青岛市以后,市里的体育局又为他们举行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欢迎仪式。
当时市里的电视台也派出了采访队伍,做了专题报道。
当天,这些羽毛球队的运动健儿们为青岛市争光,英姿飒爽的形象就出现在了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荧幕上。
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本地家庭,通过家中的彩色电视机,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羽毛球队队员们身上穿的羽绒服与众不同,开始争相询问起这件衣服的来历。
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因此而着实是火了一把,自打这次采访在电视上播出以后,每天到他们厂里来求购这件同款鹅绒服的商贩们络绎不绝。
可是张家栋全都被张佳栋以,这一件鹅绒服是限量款,专供青岛市羽毛球队的,并不对外销售而拒绝了。
想要批量买进的话,并没有鹅绒的,只有普通的鸭绒服可以选择。
小饭们刚开始得知这样的消息,还有些失落,但是很幻想着就算是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的这款普通羽绒服,被卖到市里或者是邻近的城市去,价格也至少能够翻倍,依旧是有不少利润空间的抢手货,他们也就不再纠结这些细节了。
开始纷纷跟张家栋他们服装店订货拿货,金慧张家栋肯批多少货,大伙儿就愿意拿多少货。
就这样,张家栋他们本来服装厂从最初只能日常几十件羽绒服的规模,也逐渐卖到了每天几百件。
厂里面的收入不知道翻了多少番,从最早的一个月一两万块钱的产值,一下子就能做到日入四五万了。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连万元户还非常少见。
即便是张家栋他们小县城里边的两大支柱产业,玻璃瓶厂和纺织厂,一年的产值也不过是几千万的规模。
两家厂子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可不是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几十号员工能够比的。
然而张家栋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努力的脚步,反正是借着这次青岛市羽毛球队带来的关注,大力推广起他们夏朵羽绒服这个品牌来。
以前夏朵只是被冠名在鹅绒服上,现在就连最普通的鸭绒服,张家栋也为它们打上了夏朵的标志。
随着小贩们的售卖,把夏朵羽绒服款式新,质量好,是青岛市本地羽毛球队首选的印信带到了整个鲁省,形成了一个在鲁省之内广泛抢购的高潮。
而且还不光是如此,随着北方的急剧降温,除了鲁省以外大部分的地方也开始下起了雪。
张家栋的妹妹记起了哥哥之前送他离开青岛的时候,专门为他准备的那件羽绒服。
趁着这段降温的时候,早早的就穿在了身上。
在大学里,大部分普通人还是穿普通棉衣的时候,她却已经提前许多人很多年,换上羽绒服了。
再加上所穿的款式虽然是张家栋他们服装厂最早的那一款,版型确实经过吕晓晴精心设计,好几次改进过的。
既能凸显年轻人的身材,又非常轻盈保暖。
而且张家栋也是专门考虑到了妹妹的年纪,给他的这件羽绒服,是当时最流行的大红色。
冬天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张家栋妹妹所穿的这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可别说是有多显眼了,一下子就成了当时全校的焦点。
那会儿首都的年轻人,因为时代的原因,也比大部分国内其他的城市学生们更憧憬时尚。
虽然当时张家栋妹妹身上的这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在首都的万年学子中,只能算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然而星星之火却可以燎原,与大部分学生们身上穿着的普通军大衣截然不同的款式设计,还有最重要的保暖效果,一下子就征服了一众人的心。
让大家纷纷托关系,向张家栋的妹妹询问,也得知道这一件羽绒服到底是你从哪里买到的。
就这样,青岛市本地合作社的服装厂,也能生产羽绒服的消息,通过这样人传人的模式,也被带到了当时的首都。
有些从鲁厂来办事的人,就把夏朵羽绒这个品牌告知给了当地的朋友,别让那时候首都的老百姓们开始了解到了,除了当时鸭鸭生产的羽绒背心还有滑雪衣以外,他们北方本地的服装厂也有了生产羽绒服的能力。
而且不光是如此,不管是款式还是保暖效果,都比对方生产的更好。
不知不觉中竟然成了当时最懂北方人需求的羽绒服品牌。
巨大的市场需求,往往也意味着强大的发展潜力。
就是这些别人根本就看不起眼儿的点点滴滴,却成为了当时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资金并不富裕,原料供应还很大缺口,连产能都不足的情况下,难得可贵的宣传。
因为这个冬天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夏朵羽绒服这个服装品牌火遍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271/323598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271/323598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