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2章 秦岭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龙王狱主 末法世界陪我种田 盛宠骄夫(女尊) 不朽战王 开局,要钱还是要编制 学霸大佬穿成反派绿茶 孤负东风 无所谓,风影大人会出手 虎力大仙的人生模拟器 我就是这样的玩家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 主要山脉穿过三省,实际上蔓延六省一市。 横跨在渭河与汉江之间,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主要山脉有,终南山、太华山、太白山。 云台山、骊山、九华山、玉皇顶更是耳熟能详。 92年1月8日,终南山中。 一大群人在前方清扫山中林木,后方数十人手持测量定位与测量仪器。 王安撑着木棍,走一截就要休息会。 “要不你原地休息,等我们回来?这都一周了,他们也知道需要测量哪些位置了。”杨荣也是气喘吁吁道。 “杨老,我没事,倒是你确实没必要跟上来。”王安担心道。 伤筋动骨一百天,自从上次跳下破,摔断骨头以后。 王安明显身体有些吃不消,隐隐发疼。 “我是总指挥,哪能不跟上来,再坚持坚持,今天早点安营,剩下的测量你预计还多久?” 王安翻翻地质地图,道:“估计还得三周半。” “行,那我们都再加把劲。”杨荣对着周围的技术人员道。 “我不行了,和你们的领导说,我快累死了,在我们美国,这种大范围的测量,花费的时间,通常都是以年来计算的。” 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佬操着一口英语,对着随行的翻译道。 “麦克先生,你的团队可以先回基地休息,在我们国家,做事都讲究一个雷厉风行,多消耗一天时间,都是浪费国家的资源。” 王安也用英语回应道。 多多少少王安的英语有些蹩脚,但正常交流没有问题。 前世作为国企的项目经理,在东南亚与中东地区和外国佬打的交道不算少。 “你这种做事方法,最后测量的数据肯定不准确,没有卫星,还这样草率,到时候还是要用我们的数据。” 麦克骂骂咧咧的带着团队就下山。 他不认为王安带着子弟兵团队测量的结果,能比他的测量团队准确。 “这个鬼佬,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走了清净。”杨荣道。 作为建设五团的领导,年轻时也是参与过战时建设的。 鸭绿江当时杨荣就参与了,自然对鬼佬不会好言好语。 若不是上头领导要求,他早就把这帮人赶走了。 “他那些学术论文我这几天特意翻了翻,理论能力有,就是看了太懒散,走吧,上了山头再休息。” 王安缓得差不多了,拉着杨荣,带着测量人员继续上山。 从80年代开始,国家大型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外国人专家的身影。 也是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许多事都是第一次。 只能花费大价钱去聘请别人。 从王安将资料交上去,4个月过去了。 中途已经有队伍使用王安的技术理论,进行了一个难度较低的隧道挖掘工程。 验证的结果,是可行的。 从山的两端开挖,在隧道内对接误差越小,消耗的时间和成本就越低。 杨荣见状,也是亲自打电话将王安叫来。 理论是王安提出的,自然他最清楚。 建设军团的邀请王安自然是义不容辞。 早在1952年,从"天府之国"蓉城到西岐,就已经修建过一条铁路。 也是首条电气化铁路。 当时建设时,由于隧道工程太难,许多位置都是用的桥隧。 也就是在山的边缘,建设桥梁,绕山而过。 在秦岭地段,更是经过27千米的展线群爬升680米最终才通过秦岭。 受到当初设计与施工水平的限制,之后许多年间。 沿线滑坡、崩塌落石等病害较多,一到雨季往往大量发生,往往中断线路。 “那片地方就是塌方地段?” 王安使用望远镜,眺望对面一片群山。 在两个较矮的山头中间,一条铁路架桥,横跨而过,中间还有一个小隧道。 只是现在,铁路已经被山石掩埋,隧道口也被掩埋,桥梁倒是没有坍塌。 “对,损失太大了,就这一段路,第一次山体塌方后,进行了抢修增资,花费了5000多万,结果去年一年塌方4次,间接损失3个亿以上。” 一听到塌方,王安就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泥石流,缓缓道。 “如果后续设计方案通过的话,所有的工人,都要严格遵从安全生产的方案。” “高速公路的事,我听说了,你做的不错,听那老家伙的话,我还以为你会一蹶不振。”杨荣笑道。 “那老家伙一回燕京也是气得不行,他是脾气好的,换了我,直接都给毙了。”说到那帮蛀虫时,杨荣怒道。 这条路段代号K线,190。 在去年一年时间山体塌方4次。 第一次塌方约3万方,堵住了两个明洞之间21.9m的缺口。 第二次塌方更加吓人,约10万方,千余名铁路职工和民工昼夜抢险,花费了将近20天,才重新通车。 对于普通人来说,20天可能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但对于一条铁路来说,20天的货运输量,至少能确保4到5个省会城市能源物资的供应。 后来又经过两次塌方,加起来7万方。 20万方的山体塌方,从数据上来看,也许不敏感。 相当于16栋30层的房屋倒塌。 除了这四次塌方,平时山上不断有小的塌方和落石掉下,由于部分塌方堆积在明洞顶上,造成明洞长时间的严重超荷,使明洞发生变形破坏。 最终明洞变形加剧,山侧边墙严重侵限。 被迫改道。 这一次杨荣的任务,不仅仅是对于铁路进行改线。 也是要进行终南山隧道的挖掘。 无论是道路还是铁路,从山边过,只要降雨量过大,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谁都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而从山中过,隧道口上方进行防护,至少可以减少塌方与滑坡对于隧道的影响。 山边的坡面角度往往大于山中,滑坡、塌方的方向都是朝着角度最大的方向去。 “蜀道难,真难于上青天。” 跨过一个大山头后,测量队伍山脚空旷处原地扎营。 王安站在群山之中感叹道。 “任道重远,早点休息。”杨荣道。 另一边,终南山隧道项目基地。 “老板,我们真的就休息下去?到时候收不到钱怎么办?” “不着急,休息几天,我申请了GPS设备,等设备到了,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技术。”麦克自信道。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661/316789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661/316789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