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酒逢知己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繁花:说好搞外贸,你全球卖真理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九宗 景少别虐了,你的崽喊别人爸爸 圣心双雄 花间令 西游:伴生鸿蒙珠,白蛇助我修行 一闪一闪亮星星之奔赴未来 新婚夜,残暴王爷看着我洞房 血冲仙穹

湖畔小院。 老牛吃饱了,正在湖边溜达。 碧绿的湖面云雾缭绕,两山夹一湖,俨然一幅老牛饮涧的古画。 李平安则坐在一块巨石上,全神贯注,呼吸吐纳。 空气中的真气成流,似溶未溶,浸透了他的心和身体。 静中生明,循序渐进。 心如止水,以神御气 困于龟息,如泉如渗 龟息功~ 李平安无法修行。 只能靠着系统和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力量。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练得很勤,不断地精进。 不久,他就感觉到了一种很舒服的疼痛。 这说明他的力量在增长,骨骼也在发生着变化。 “老牛,你说咱们的未来是什么样?” 老牛能预知有限的未来。 时常告诉李平安一些即将发生的事情。 让他趋吉避凶,或为他带来益处。 比如救下柳韵,再比如往哪儿走能捡到银子,哪一道关卡官兵盘查的严。 老牛只当做没听见。 .......... 一匹膘肥体壮的黑马拴在池塘的一棵柳树上,两个人靠着树根坐着。 燕十三时不时地望向远处盘坐着的李平安。 “怎么了?十三?”苏继往道。 苏继往,苏欣岚的长兄。 为人生性豪爽,仗义。 兄妹二人与燕十三的关系都不错,并没有因为其身份便对其有歧视。 如今燕十三入三品境,苏继往自是要来好好道喜。 顺便让燕十三请他喝一顿酒。 二人边喝边说着江湖上的趣闻轶事,只是燕十三时不时望着远处的一个人影。 让苏继往有些好奇,不由得道。 “那人是谁啊?” “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位李先生。” 苏继往点点头,“便是他,助你破开心结,迈入三品的?” 燕十三点点头。 “那为何不叫来一起喝杯酒。” “先生在清修,还是莫要打扰他了。”燕十三道。 苏继往看不出什么名头,“他似乎只是在普通的搬运气血?” 燕十三笑了笑,“先生的境界,我们怎么会懂。” 苏继往喝一口酒,有些不以为然。 一抬头,发现李平安忽地骑上了牛,往回奔去。 苏继往来了兴趣,“正好,叫来一起喝酒!” 燕十三道:“别冲撞了先生,先生骑牛可是很快的。” 苏继往不在意地笑了,“牛能快过我胯下龙骑?” 苏继往十一岁入军伍,曾在夏侯尚将军任职。 在虎山战役中,跟随三百精兵一夜奔袭千里,于养马河歼灭敌人二十余部。 战后,夏侯将军将突厥将军胯下龙骑马赏给苏继往,以示嘉奖。 龙骑马一丈多高,全身黝黑。 像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 长须及膝,尾垂地,蹄如丹。 筋骨强健,肌肉虬结。 苏继往翻身上马,“驾!!” 骏马打了个响鼻,昂首挺耳,鬃毛直立。 四蹄如飞,快如闪电。 宛如一缕黑烟,直向李平安离去的方向奔去。 “老牛,快一些。” 李平安修炼修得忘记了时间,险些忘了一件大事。 今儿厨房说有炸凤尾虾。 他特意打听过了,炸凤尾虾的最佳食用时间是在出锅后的大约一刻的时间。 约莫三盏茶的功夫。 而现在眼看着要过了三盏茶的时间。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驾驾驾!!” 苏继往越跑越觉得不对劲。 刚才还能远远地看见李平安的背影,此刻连牛屁股都看不见了。 苏继往不信邪地挥舞着马鞭。 龙骑马长吟一声,仿佛是在说别他娘的打了,老子追不上 正在这时,苏继往眼前一亮。 牛屁股? 对方的速度慢了下来。 苏继往笑了笑,我就说嘛。 一头牛怎么可能跑得过我胯下龙骑马。 对方一定是用了什么符篆,短时间内提升了牛的速度。 “驾!” 苏继往加快了速度。 “你刚才一直跟着我,有什么事吗?”李平安问。 “李先生,我是燕十三的朋友,邀请您去喝一杯!” 刚强的气血之力,夹杂着霸道的声音。 好像不是来邀请,而是来准备打劫的。 李平安哦了一声,“稍等我片刻,我现在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马上回来。” 苏继往豪爽道:“不如骑我的龙骑吧,更快一些。” 老牛不满地叫了一声。 瞧不起牛咋地? 李平安淡淡一笑,“不用,我习惯骑牛了。” 说罢,拍了拍老牛的屁股。 “走了,待会儿有人请喝酒,要是跑得再快一点,奖励你一包牛肉干!” “哞!!” 老牛发出一声咆哮,鼻孔里喷出两道白气。 眨眼间便消失了身影。 苏继往望着李平安消失的方向,嘴角微微抽搐。 ............. 平湖秋月,泛舟湖上。 湖岸上,柳树、空椅、轮廓,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秋色。 深浅不一,高低不一,远远近近,形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秋景图。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 与友把盏,悠哉悠哉。 苏继往是豪爽之人,在军营中便与士兵们同吃同住。 丝毫没有豪门贵族的一些臭气。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和燕十三成为朋友的原因。 燕十三和李平安也皆是爽快之人,丝毫不忸怩作态。 没一会儿,便熟络起来,谈笑风生。 一杯又一杯的美酒下肚,意气风发。 一顿酒从下午,喝到傍晚。 可谓是情投意合,酒逢知己。 苏继往醉醺醺地躺在船舱上,“老李,听十三说你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 称呼不知何时从先生,改成了老李。 更显亲近。 李平安含含糊糊地摇手,“不敢当不敢当,这么说我实在是....” 苏继往拍了拍李平安的肩膀,嘿嘿一笑,“老李,你真谦虚!” 谁料李平安继续说,“这么说我实在是有点谦虚了。” 苏继往哈哈大笑,“我就喜欢老李这样的人,咱俩再走一个!” 明月有情,洒下一道银光。 在风的带动下,水面泛起了鱼鳞般的涟漪 苏继往道:“老李能不能以今天这情景做首诗?” 李平安笑着摇了摇头,醉呼呼地说:“我会...做什么诗啊,都是别人写的。” “先生,谦虚了。”燕十三道。 三人喝的是苏继往从边关带回来的烈酒。 酒意上头,缥缥缈缈,自不舍得用真气消散。 “作一首,这酒明儿我让人给你送三坛!” 李平安打了个酒嗝,沉吟片刻。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苏继往是习武之人,对诗词文化了解甚少。 所以只是捧场地说了三个好字,然后便打起了呼噜。 另一边的燕十三也早就睡了过去。 李平安笑笑,又喝了一大口酒。 全是我的喽~ 苏家 留园是苏家诸多园林中,最为别致的存在。 虽为人造,宛如天开。 全园景致简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俗话说山”是园林之风骨,“水”是园林之命脉。 无山则无景观,,无水则无生气。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而这留园正是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苏继往穿过一处假山,经过拱门。 一条白石小径,通向一座六角小亭。 这是园中最为僻静之所。 苏继往一身劲衣,不似寻常公子总是一身华服。 他偏偏喜欢这些朴素,贴身舒服的衣物。 昨夜的酒气,已然散去 六角小亭中有一女子和一名老者。 “兄长,昨夜又去哪儿?” 苏欣岚责问道。 “不回来,也不知道带个话,母亲忧心忡忡的。” 苏继往道:“我刚才已经去见过母亲了,你兄长我这么大人了,能出什么事。” 说着,走过来抱拳。 “见过张先生。” 老者名为张泰,常州人。 赫赫有名的儒师,广陵三绝之首。 自女皇登基后,便一直隐居,以诗画自娱。 十年前苏家竭力相邀,再加上张泰见苏欣岚天资不凡。 便答应下来留在苏家,为其教授学艺。 苏欣岚鼻子微动,秀眉微蹙,“兄长,你又去喝酒了!” 苏继往一笑,“十三迈入三品境,我怎能不去好好庆祝一番。 而且这顿酒不白喝,还交了一个好兄弟。” 苏欣岚瞥了一眼,“谁不是你的好兄弟,见了面就拉着人家喝酒,拜把子。” 张泰嘴角不由地泛起一抹笑意,为苏继往倒了一杯清茶。 苏继往摆摆手,“这个不一样,老李既有文人的书生意气,又有匹夫的豪爽。 不喜欢摆架子,太对我胃口了。” 说到这儿,苏继往忽然想起来。 “对了,我好像还答应了老李要给他送三坛酒来着,我得去准备酒了。” 苏继往正要离开,却又停下,对张泰道。 “张先生,麻烦你个事呗。” “何事?”张泰语气温和。 “想让您帮我品鉴一首诗。” 张泰笑了笑,“哦?苏公子还会做诗?” 谁都知道汝西苏家的公子,精通武道,却不擅诗词作画。 胸中无半分点墨。 苏继往却毫不介意别人说他没文化,“先生,你就别笑话我了,是一个朋友做的诗。” “公子说说看。” 苏继往略一思索,缓缓念道。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旁正在练字的苏欣岚,忽地手一钝。 张泰本是玩味的表情,眸光一闪,喃喃地念叨了两遍。 苏欣岚回过神来,忍不住道:“......好美的诗。” 以诗入景。 三人中属张泰学问最深,又是儒师。 眼中之景,已然不局限在这世俗的园林当中。 仿佛已经半睡半醒之间,望见水中星空的倒影,在银河之上飘荡,沉睡在一片星光灿烂中酣然入梦。 良久,张泰深吸一口气。 “下一句呢?” 苏继往皱眉沉思,“额好像是没了...也有可能是我忘记了,当时喝醉了没听清。” 苏继往忽然发觉张泰看自己的眼神不太对。 像是撒尿撒一半,忽然被人堵住了水龙头似的。 苏继往看向自家妹妹,“这诗很好吗?” 在得到妹妹肯定的答复后。 苏继往得意一笑,他苏继往的兄弟自是不一般。 ............. 南国公府,堂内。 “母亲,你看现在十三已入了三品,是否应当给他寻一位老师了?” 二夫人试探性地问道。 一方面是打探老太君的心意。 另一方面如果老太君真的同意了,二夫人也能掌握主动权,将寻老师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也好方便做手脚。 “找老师?有什么用,不过是侥幸而已。” 老太君喝了一口茶,满不在意。 “终究不是咱们燕家的人,随他去吧。” 二夫人笑了笑,却没有附和着老太君说什么。 老太君可以说燕十三的不是。 但她这个做婶婶的当着老太君的面,便不能如此说了。 “老太君,二夫人。” 丫鬟走进来。 “苏公子,苏小姐还有张泰先生在门外等候,拜见老太君。” 张泰? 老太君和二夫人同时一惊。 大儒张泰早已隐居多年,而后被苏家请去做了苏家小姐苏欣岚的老师。 当时南国公府也是费了好一番力气,想要请张泰入南国公府,哪怕是挂一个名号。 但可惜张泰不看重名利,一眼相中了苏欣岚。 入了苏家。 这些年,张泰一直深居简出。 但不妨碍,他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 “快,有请!” 片刻后,苏家的苏欣岚,苏继往和一位中年人步入堂中。 老太君起身,笑道:“一别十五载,张先生别来无恙。” 张泰回礼,“老太君安。” “托福,身体安康,请坐!” 几人聊了一会儿。 老太君打趣道:“当初先夫在世,极力邀请先生入我南国公府。 奈何被先生婉拒,避世十余载。 今日先生再入府门,真是令我小小的南国公府蓬荜生辉” 张泰笑了笑,“老太君说笑了,张泰一介布衣,不过是教书识字讨口饭吃罢了。” 说着拿出一份画卷。 “老太君大寿,张某身无长物,也唯有一副山水画卷,还望老太君笑纳。” 老太君笑道:“先生实在是谦虚,张泰张静远的画乃广陵三绝之首。 得一副画卷,胜过万般稀世珍宝。 劳烦先生,特意亲自来府门一趟。” 张泰这时才终于提出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 “老太君,在下这次前来。 一,是为了向老太君问好。 二,则是为了见一个人。” 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二才是关键所在。 “哦,什么人?” “听闻南国公府有一位客卿,名唤李平安,在下偶然听过其人所做诗词,特来请教一番。” 二夫人心中暗惊讶,怎样的诗句竟惹得张泰亲自前来? 老太君恍然,“原来是李先生。” 忙唤来身边的丫鬟,去湖畔小院请李平安。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791/317383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791/3173837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