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567章 建国大业之远交近攻

第567章 建国大业之远交近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刚重生,老婆就离婚回城了 港岛雾色 风水大医仙 官道权途 不靠谱学院 重生的我拒绝病娇富婆 谋定天下 君行健 重生之辣手催白莲 盛世玄后彻骨香

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长安,走在宽阔的春明门大街上,李白记忆里那个繁荣而富庶的长安,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路还是那么宽,可街上行人皆是行色匆匆,墙角处乞儿时有所见,秋风卷着落叶,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不少人携家带口的从城内向东而去,步履蹒跚,好似逃难一般。 今年关中严重缺粮,已经让很多长安城内的普通人家受不了了。 长安鼎盛时期,每年粮食缺口大约三百万石,河北大概可以解决一百万石,两淮与江南大概可以解决八十到一百万石,剩下的则依靠关中本地输送。 如今河北的粮食收不到了,两淮与江南的粮食,也大大减少,长安城内的粮食缺口起码还差一百万石。不少穷苦人家,手工业者乃至小商小贩们已经混不下去了,携家带口的离开长安回家乡就食。 他们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武周时期的长安粮荒,似乎今日重演。 李白没有去西市看粮价是多少,但他知道,那肯定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 他眼角余光看到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跟在自己身后,于是把手握在剑柄上,随时准备动手。 好在只是一场虚惊,那些跟踪的人看他朝着敦化坊而去,便立刻放弃了跟踪。敦化坊乃是官宦之家聚集之地,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朝中为官的人不少。 不是普通盗匪得罪得起的。 来到颜府门前,轻轻的敲了敲大门上的铜环。 颜真卿之子颜頵开门,看到李白的样子,面露疑惑之色,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 “鄙人李太白,特来拜会颜相公。” 李白有些拘谨的行礼道,心中时刻想着出发前韦子春的提醒。 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任务,万万不能有失! 颜頵一听是李白,连忙将其引入家中,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太白先生的诗文名满天下,能来我颜家做客,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先生请稍后,颜某去取酒水。” 颜頵连忙找来好酒,招待李白吃酒。 二人落座之后,颜頵有些疑惑的询问道:“不知道太白先生来找家父,所为何事呢?” 李白很想来一句“关你屁事”,但想起韦子春的千叮万嘱,还是收敛了自己的脾气,对颜頵叉手行礼说道:“李某找颜相公实在是有要事相商。” 后面那句“不方便让你知道”,则隐去不说了。 颜頵不是傻子,自然是心领神会。他将李白引入颜真卿的书房,并在此陪他闲聊。 原以为颜真卿会很快返回,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四五个时辰! 一直快到亥时,颜真卿才拖着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身躯回家,而李白和颜頵二人居然已经在书房里等睡着了! “去歇着吧。” 颜真卿对着颜頵轻轻摆手道,身体里似乎带着无尽的疲惫。 颜頵本想留下旁听,但看到颜真卿态度坚决,只好退出书房,回卧房休息。 “许久未见,不知道李太白在何处公干呢?” 颜真卿不以为意的询问道,其实他现在作为宰相,自然是知道李白是永王李璘的人。有此一问,不过是确认心中猜想罢了。 果然,李白对颜真卿叉手行礼说道:“李某现在在永王麾下公干,担任节度判官一职。” 这是废话,李白还不知道颜真卿目前是什么态度,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 “本相今日因为公事感觉疲乏,李判官若是有什么事情,就直截了当的说吧。” 和颜頵一副“小迷弟”的姿态不同,颜真卿还是相当沉稳的,身上宰相的派头很足。不会因为李白诗写得好,就对他另眼相待。 “得永王之命,来长安劝说颜相公出兵洛阳。汴州之兵,也会从虎牢关这边夹击洛阳。 相信贼军首尾不能相顾,定然会惨败收场。 若是此战能成功,朝廷则可以夺取河阳三城。得此要害之地,则漕运也被打通了。 两淮与江南的漕船便可以顺着黄河前往关中。 岂不美哉?” 李白没有废话,而是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李璘准备登基称帝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哪怕方重勇并未对外公布,但有很多迹象,都能证明永王在酝酿大动作! 比如说永王和他的幕僚来到汴州,就很不寻常。 颜真卿毕竟是当宰相的人,政治嗅觉远比普通人敏感,情报渠道也不简单,他自然是明白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 “唉!” 颜真卿长叹一声,他担忧的事情,正一件一件变成现实。 李琬反叛的事情还没搞定,现在永王李璘也要反了。不过这也不算稀奇,李琩弑父杀君,等于是自动放弃了正统,打破了神器继承的潜规则。 各地藩王造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这些人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也可以反了。 谁还会跟李琩讲客气啊! “李太白,本相问你一个问题,你务必要如实回答。” 颜真卿看着李白,正色问道。 “颜相公请问。” 李白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永王殿下,是不是已经准备称帝?” 颜真卿死死盯着李白的眼睛问道。 李白沉默不语。 其实不说,便已经是默认了。 李白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永王登基,他作为永王的幕僚,也会跟着升官。 最次也能混个礼部尚书吧? 以前他绝对够不到宰相这个位置,现在就不一样了。所以本质上说,李白跟颜真卿没什么私密话好聊的。 他坚决支持李璘登基! 利益不同,立场就不同,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在这个静谧的夜晚,顶着瞌睡跟颜真卿聊聊文学与诗歌? “本相明白了。” 颜真卿看到李白始终不说话,于是点了点头。 他懂了。 “李宝臣野心勃勃,有他在,封锁了黄河,江南与两淮的漕船到不了长安。李某今日在长安大街上看到饥肠辘辘者甚多,颜相公也应该看到了吧?” 李白再次提醒颜真卿,收拾李宝臣的意义何在。 确实,方重勇可以不管李宝臣,但颜真卿却不能不管。朝廷哪怕海路运粮,也必定要走黄河漕运到长安。 河阳三城,是扼住关中咽喉的项圈。 哪怕李璘要登基称帝,长安这边夺取洛阳,也有着极为迫切的必要性。 若是有汴州精兵配合,两面夹击之下,胜算极大。 不过还有个问题。 洛阳被攻下后,算谁的呢? 会不会有“黄雀在后”之事? 颜真卿一时间也有些犹豫。 “这是方节帅的亲笔信,上面还有永王殿下的印章和签名,请颜相公过目。” 李白这才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颜真卿。 这件事幕后是韦子春在穿针引线,无论是方重勇还是李璘,他们都期盼着宝臣大帅快点完蛋。 “嗯。” 颜真卿点点头,看完信后将其收入袖口。 方重勇在信中说,打败李宝臣后,宣武镇兵马便会退回汴州,不会进洛阳城。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了。至于颜真卿信不信,那是他的事情。 颜真卿可以不在乎,但缺粮的长安却不能不在乎。 “李判官不如今日在颜府住下,本相还要考虑一下。” 颜真卿沉思片刻说道。 “如此甚好。” 李白松了口气,颜真卿没有直接拒绝,就证明这件事成了一半。 让府里的仆从安排好李白后,颜真卿却没去睡觉,而是把住在府中的幕僚李萼找来商议这件事。 颜真卿把方重勇的亲笔信交给这位幕僚,又把李白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便安静等待李萼的回答。 “颜相公,这件事我们没得选了。现在长安每天都有人背井离乡,缺粮太狠了。 不打通粮道,江南与两淮的粮食就进不到关中来,那要如何是好? 总不能等到饿殍遍地在动手吧?” 李萼忧心忡忡的反问道。 他也看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洛阳城,而是在洛阳城附近,黄河岸边的河阳三城。这是扼守黄河的咽喉之地。 自从李宝臣占据这里后,就断了关中的漕运。而皇甫惟明还在的时候,则一直没有下狠手。 皇甫惟明是关中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怎么可能对关中下狠手呢? 但宝臣大帅就不会给关中人面子了。 因此自从上次方有德在华阴击败皇甫惟明后,关中的境况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差,越发的缺粮严重。 河阳三城是依附于洛阳存在的军事防御性质的城池,要夺取河阳三城就必须夺取洛阳。 从这个角度看,方重勇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 李萼的看法跟颜真卿高度一致:出兵洛阳没问题,但战后洛阳归谁呢? 方重勇在信中作出的保证,他们能不能相信?要不要赌一把? 颜真卿陷入两难之中,所以才想听听李萼的建议。 “颜相公,目前长安很多人,并不希望当今天子是李琩。 这次出兵如果能顺利夺回洛阳,相信那些人也会消停一阵子。” 李萼慢悠悠的说道。 他似乎是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多余的话”。 其实,李萼是觉得颜真卿没必要死保李琩的,一个弑父杀君的人,真的配为天子么? 但颜真卿显然认为如果再次更迭天子人选,皇权会继续跌落,越发败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世上的选择,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 “明日你去一趟凤翔府,问一下控鹤军军使李嘉庆的意见,速速报于本相。 控鹤军再加上潼关兵马使高仙芝的人,对付李宝臣应该够用了。” 颜真卿长叹一声说道。 近期关中扩充了不少兵马,控鹤军数量扩展到两万人,潼关兵马使有一万人。长安城内有南衙禁军,加起来有两万新兵。 而李宝臣手里也只有五万人,还要分别驻守洛阳、河阳三城、以及虎牢关附近的郑州、滑州等地。 黄河对岸的李归仁虽然隶属于河北叛军,但是对于李宝臣也是听调不听宣。 若是宣武镇的银枪效节军,可以跟关中的兵马联合。两头夹击李宝臣,则必定可以取胜。 “领命,属下今夜便动身。” 李萼没有迟疑,点点头表示同意。 “稍等片刻,待本相修书一封。” 说完颜真卿很快就写完一封信,将其交给李萼带走。 等李萼走后,颜真卿这才疲惫的躺到书房的软塌上,感觉所有的气力都被抽干了。 李琩的杀父弑君,改变了即将席卷天下的大好局面。在此之前,至少颜真卿比方有德乐观,认为局面还可以收拾。 但现在不同了。 颜真卿很明白,现在与其是说在收拾局面,倒不如说是在苦苦支撑。 来自武关道的补给,好像也在逐渐变少。 听闻颖王李璬也在襄阳招兵买马,似乎跟李璘打着一样的主意。武关道是依赖汉江的一条补给线路,李璬的心思很重,一点点减少武关道的补给,其实已经是在为将来打算了。 颜真卿有办法么? 说实话,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关中的军队现在打到洛阳是没问题的,但更远一点,就不好说了。哪里能打襄阳的主意? 李璬也是皇子,若是对方阵前喊话,打着为先皇报仇的名号起兵,到时候人心向着谁还不一定呢! 颜真卿也知道控鹤军将士对长安这边的官僚很不满。 只是希望他们这次,可以大局为重吧。 …… 陈留县本地最大的一处宅院内,永王李璘看着韦子春带来的信件,双手颤抖,眼神中透露出恐惧。 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李璘看到韦坚写给方重勇的亲笔信,整个人都不好了。 “方清这是什么意思?韦坚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要做什么?” 李璘语无伦次的询问面前的韦子春道。他甚至都来不及去纠结韦子春本人出自京兆韦氏,会不会与韦坚暗通款曲! “殿下,方清将韦坚的书信交给在下,显然是不打算与那边合流。 请殿下莫要惊慌。” 韦子春小声安慰李璘说道,其实他也很紧张,因为一旦方重勇选择了跟韦坚等人合作,那么就再也没有李璘什么事了。 入主洛阳的诱惑,方重勇真的可以不当回事么? 李璘有点不敢相信。 “不同意就不同意,何必将信交给孤呢?” 李璘略不满的抱怨了一句。 韦子春有些无奈,只得小心翼翼的提醒道:“殿下,会不会是那方清希望您去一趟开封县,跟他当面聊聊?” 韦子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这封信到自己手上的时候,严庄那可是啥都没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92/351141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92/351141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