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575章 不详的预感

第575章 不详的预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玄门小怂包只想完成功德KPI 科技强国从修手机开始 我在民国当全能型人才 东北出马笔记 我附身的圣女满脑子废料 就这也算恶贯满盈? 无敌传奇纵横万界 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 四界之主

洛阳城皇宫附近的含嘉仓,南面含嘉门的城楼签押房内,值守了一夜的李宝臣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他缓缓起身出门,便看到了旭日东升的景象。只不过这壮美的景色不但没让他心情舒畅,反而蒙上了一层阴霾。 宝臣大帅自从进入洛阳以来,就一直被人造谣说什么纳妾五十房,直接翻了十倍。 他也不过是纳妾五房而已嘛! 而且又不是到处乱搞,每个玩过的女子,李宝臣都将她们收入房中为妾,那算什么好色如命嘛!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已经不敢回屋舍睡觉了。 李宝臣很迷信,有一天他让两个妾室陪睡后,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他来到一面等身的铜镜面前照镜子,却发现镜中的自己居然没有了脑袋! 醒来后满身冷汗,那恐怖的梦境吓得他魂不守舍的! 冷静下来以后,李宝臣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警示。无头,显然是一种不详的预兆,说明他很可能会有危险。 李宝臣暗暗思索,那些危险到底会有哪些呢? 他思来想去,感觉危险无非是内外两方面。要么就是洛阳城内有人想暗害他,要么就是关中,或者汴州有人要派兵攻打他。 洛阳城内没什么好说的,李宝臣认为别人没什么机会。那些不服自己的人,当初入主洛阳的时候,就在第一时间处理了。 倒是外线的危险不可忽视。 洛阳所处的地形,便如同一只老鼠,被夹在一个狭长的老鼠洞里面,两头都被人堵死了。 西面是沿黄河南岸的一条窄路,东面则是虎牢关。 要是不能打出去,被人困死是迟早的事情。看来,攻略河南的事情必须按计划执行,明年春天一定要办。 心里想着这些烦心的事情,李宝臣一只手扶着女墙,一只手抬起来挡着刺眼的阳光。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事一样,却又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 “大帅,李史鱼求见。” 李宝臣身后传来一个亲兵的声音。 “带来见我。” 他转过身,随口吩咐了一句。 亲兵走后,李宝臣这才回过味来,想起他忽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了。 史思明啊! 这狗贼手里起码还有五万幽州老兵!现在若是再扩编一下,十万兵马那是轻轻松松啊,搞不好实力根本就不在自己之下。 不一会,李史鱼来了,他刚刚抬起手,准备对李宝臣叉手行礼,没想到这位大帅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史思明怎么说,他是不是投靠关中朝廷了?” 听到这话李史鱼一愣,随即苦笑道:“他若真是投靠关中,倒也罢了。史思明是想自立为王啊,他连个傀儡都不愿意立起来,一个劲的在幽州厉兵秣马呢。” 果然如此! 李宝臣狠狠的握紧了拳头。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史思明这厮极为阴险,看到苗头不对,就回幽州老巢补血了。史思明若是带兵进击中原,现在河北叛军的局面,肯定大不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史思明这么做,也有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形势大好的河北叛军,到底谁当老大,谁来听谁的指挥呢? 史思明也不会对李宝臣称臣啊! 反过来也是一样! 所以现在的局面,与其说史思明是在处心积虑,倒不如说他是顺势而为,把李宝臣推到前台,让他去消耗敌对势力,自己躲在后面伺机而动。 “你有什么想法么?” 李宝臣看向李史鱼,小声问道。 后者面色纠结不吱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直接说嘛!痛快点!” 宝臣大帅变得不耐烦起来,忍不住呵斥了一声。 “大帅,下官的建议,就是从河内方向撤军到邺城,放弃洛阳退守河北,跟李归仁合兵一处。 然后往河北纵深略地自保。 现在我们的处境有点危险,洛阳兵多地狭,这是要被人夹成肉饼啊。” 李史鱼小心翼翼的规劝道。 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一下子就看出洛阳地形的不利之处。 李宝臣麾下的兵马确实不少,但有个问题就是……在洛阳这块地方无法展开兵力,无法执行各种战术操作。 就算含嘉仓里面粮秣充足,这么多军队也就只能困守城池而已。 那样又有什么用呢? 但退回邺城就不一样了,在黎阳这里屯扎重兵,进可攻退可守,怎么玩都可以。 还可以往河北纵深掠地,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哪里去不得? 拉扯的空间一展开,敌军势大可以诱敌深入,敌军弱小可以聚而歼之。 那样不好么? 李史鱼感觉宝臣大帅简直就是个木鱼脑袋! “失去洛阳,本帅就失了根基,不可取也。” 李宝臣摇摇头,显然不同意李史鱼的建议。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李宝臣脑子不清醒。其他人坐他那位子,保不齐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世人都说酒色伤身,好酒好色的人通常比较短命,这也是人尽皆知。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酒色,以至于不能自拔呢?不就是因为这些对身体不好的玩意,实际上用起来却很香很过瘾嘛! 这富庶的洛阳城,这花花世界,谁又真的舍得?谁又真能放得下呢? 李宝臣觉得李史鱼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史思明还说了什么没有?” 李宝臣继续追问道。 李史鱼想了想,压低声音说道: “说倒也没说什么。 不过下官打听到,史思明庶长子史朝义,似乎对其父很是不满。 史思明不知为何,迷恋正室夫人辛氏,娶其过门后便不再纳妾,以至于现在子嗣只有庶子史朝义与嫡子史朝清二人。 史思明子嗣不旺,将来史朝义或许有别样心思。他麾下一众将领,也可能会有二心。 大帅也不必过于担心史思明。” 嗯? 有点意思啊! 李宝臣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不算现在新收小妾有没有怀孕,宝臣大帅目前就已经有四五个成年子嗣了。 封建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条件也差,孩童夭折率不低。 为了保证血脉延续,权贵们纳妾是必然之选。家族为了正常延续,需要足够数量的后代,这与好不好色无关,只是时代的需要罢了。 而类似史思明这样的“霸总”,独宠正妻的情况,反倒是异类中的异类。 史思明虽然是胡人,平日里也够残暴,但他对女人很专一。不能因为他平日里的嚣张做派,就把“黄帽子”往他头上扣。 只不过所谓异类,那便是一定跟正常情况不同,也是极有可能因此出现大问题的。 子嗣不旺,会让手底下的小弟生出别样心思来。 李宝臣心中暗自揣摩,史思明这厮现在看似坐山观虎斗,实则内部隐患重重。 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当真不好说。 这厮不过是看上去比较强罢了,跟我比起来似乎也没强到哪里去。 李宝臣一时间又迷之自信起来了。 “你带着五千人马去荥阳,在那边给尹子琦出谋划策。让他注意汴州方向的动静。” 李宝臣沉声下令道。 “得令,下官这便去准备。” “等等。” 李史鱼刚刚要走,又被李宝臣叫回来了。 “要不你还是带着五千兵马去陕州,支援武令珣吧。” 李宝臣忽然感觉,关中方向也有点危险,主要是陕州离潼关太近了。 虽说现在关中朝廷内斗很厉害,天子弑父杀君为人所不齿,在朝中没有什么号召力。但谁也说不好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打出潼关呀! 这么看来,李史鱼的建议确实是真知灼见,洛阳这地方有点危险。 一时间宝臣大帅也有些惆怅了。 洛阳不仅富庶,而且还是很多大唐官员养老的地方,城南郊区庄园无数,风景优美,是个养生的好地方。这里的水利设施也很完备,更是有大片的果园。 洛阳好啊!好地方啊! 不仅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可以作为都城,更是物产丰饶,自东周便开始开发至今有千年积累,一切设施都已经配套完备。 再想去找,哪里能找到一个同样条件的老巢啊! 想到这里,李宝臣哪里舍得走。 哪怕他知道李史鱼说的是对的,也不肯放弃洛阳这块最大的肥肉。 “大帅,下官建议部署的时候还是前轻后重比较好些,不如让尹子琦与武令珣各调回三千人到洛阳,不,到河阳三城屯扎。 然后在荥阳城广树旗帜。陕州之兵回撤到新安县屯扎。河内之兵龟缩到河阳三城屯扎。 全面收缩防御。到时候一旦有事,可以集中部曲应对各种情况。” 李史鱼苦苦劝说道。 现在李宝臣是把自己的势力当做国家一样,兵马外出镇守四方。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破绽极多。 这种情况若是换别处还好。若是换成是洛阳,那是万万不能的。 本来就地域狭小,还要分散兵力,这不是取死之道是什么? “陕州兵马不用回撤,把荥阳的兵马撤回来,广树旗帜以为疑兵。 反正明年春天本帅也会去找那方清讨教讨教的。 至于河内之兵……不能收回来,本帅还指望着河内那边的财帛,退回来就收不到钱了。” 李宝臣有些惋惜的说道。 李史鱼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养兵是要钱的呀!地盘不是说放弃就能随便放弃的!都放弃了,军费从哪里来? 至于荥阳嘛,那边距离汴州太近了,不太安全,是李宝臣随时都准备放弃的。 所以把兵马撤回来也无所谓。 李史鱼叹了口气,对李宝臣叉手行了一礼,心中五味杂陈。 该说不说,这位宝臣大帅,确实不像是外面传言的那样,什么夜御七女,什么纳妾五十房,什么见到别家的漂亮夫人就要抢之类的好色如命。 甚至可以说他还挺讲道理的,比如说那五房妾室,也都是“自愿”跟他的。 再比如说李怡看到李宝臣就烦,宝臣大帅也没把她软禁,还是想着将来直接迎娶过门,跟李唐宗室联姻。 现在那些关于李宝臣的不好传言,都是韦坚那帮人,故意在私底下派人散播的。 李宝臣的私德,没有外人想的那么不堪,他就是个正常人罢了。 但同样的道理,李宝臣说话办事,总是透着一股寻常人都有的小家子气。 喜欢算计些许细节,不顾整体。他缺乏战略眼光,也缺少大气魄。 没有人主之相。 简单点概括,就是缺少了一方统帅所必须的豪气和霸气。在李史鱼看来,宝臣大帅身上的气势,还不如那种见到美女,就下定决心要将其霸占的色魔呢。 这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啊! 李史鱼在心中暗暗感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悄然退下。 等李史鱼离开后,李宝臣却又后悔了,又觉得还是分兵比较好,因为一旦集中兵力,就会被对手看出虚实来,这样造成的后果有可能会更加严重。 可惜李史鱼已经去传令了,李宝臣无奈之下,只得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这样一来,搞得他一连好几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宝臣大帅还在犹豫到底是要分兵还是要收回兵马固守。 但他的敌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 汴州府衙大堂,方重勇端坐于主座,其麾下文人与武将分列两旁,商议出兵洛阳之事。 “颜杲卿带着颜真卿的亲笔信来了。 他们会在二十四节气的大雪这天,正式出兵。 诸位以为如何?”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这里多了两个本不该出现的人。 一个是亳州刺史封常清,一个是青州刺史刘展。 他们先行来到汴州参加军议,麾下各有两千团结兵已经在路上,尚未抵达汴州。 换言之,作战方案的前奏部分,方重勇早就安排下去了。这两个州的团结兵,之前都经过了长达数月的训练,属于半脱产武装里面,比较精锐的那部分。 这次作战兵力稍显不足,需要有兵马防御侧翼,方重勇只能矮子里面拔长子。 李璘派出三子李侦前来列席旁听,也不知道这位十来岁的毛头小子能不能听懂。永王倒是很想派次子来听,只可惜因为之前宇文氏的事情,次子李儹来了,只怕要跟何昌期打起来。 李璘现在也希望跟方重勇精诚合作,不想计较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了。 “节帅,此番的胜负手,其实在坐镇邺城的李归仁手中。特别是他还有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冬天黄河结冰后,可以来去自如。” 严庄对方重勇抱拳说道。 大堂内众人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谁也没想到,严庄会说这个话,但细细想来又不无道理。 此前方重勇、严庄和李筌等人秘密商议军略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重要共识。 此战若败的话,其要害便在侧翼。也就是说,只要能守住侧翼,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会输。 侧翼是哪里? 黄河对岸的李归仁部。 而对于从洛阳方向而来的李宝臣部兵马,银枪孝节军可以先拿下荥阳城,然后在荥阳以西不远处布防,一个河北叛军都冲不出来!最差也能打成对峙的局面! 看到大堂内众人都是频频点头的模样,方重勇大声问道:“谁愿意去邺城规劝李归仁?” 这话如同石破天惊,本来满是嗡嗡声的府衙大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去劝李归仁啊,那要怎么劝? 所有人心中都是一紧,这活计可不是好玩的。 (本章完)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skjvvx.cc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92/351141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92/351141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