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淮西政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生命的年轮 归隐三年,女总裁提出离婚 宴先生缠得要命 陆九卿墨箫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洪荒:火烧接引准提,老子金乌无敌 美漫:都变种了还当人干嘛 皇上,咸鱼娘娘她不想出冷宫 仙偶天成 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江北,淮西之地随着张浚到来,逐渐有了人气。 一船接着一船到来的货船满载粮食而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封公文。 按理说,赵裕是张浚的下属,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码事。 赵裕的太子身份让他在大宋做什么都合情合理,现在已副使身份下令,让正使听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别说其中还有张浚跟赵裕的密谋。 淮西十万饥民,加上整个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的海量百姓如何安置,让他们发挥出作用,赵裕跟张浚虽然有分歧。 但在抗金上面,大家都是一体的,都是自己人。 “大人。” 一员二十余岁的书佐卢大成将一封公文递给张浚,道:“张相公,这是太子殿下送来的公文。” “什么公文?” 张浚头疼,淮西饥民大大小小的事务在她的梳理下虽然有条不紊,但危机仍在。 可以说,淮西之地的混乱并非是一次饥荒,或是洪灾导致的。 而是自从靖康元年的混乱之后,这片土地就没有恢复过秩序。 作为书佐,卢大成有权利看一切公文,此刻充当秘书的职责,道:“回禀大人,太子殿下要求肃清码头,将码头控制在朝廷手中,码头工人转为地方乡军,忙时码头卸货,避免有人从中获利。” “码头工人?” 张浚面色一沉,这种时候赵裕将心思放在码头上,他颇为不解。漕运虽然是大宋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北宋都亡了,汴梁没了之后,大宋不需要漕运。 准确说是大宋北方的人口经济重镇被摧毁之后,漕运的重要性大打折扣。没了汴梁百万人口,中原乃至于整个北方,哪还有那么多需求。 漕运减少,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百万曹工意识所系的漕运没了,大量人口流失,南下之后的漕运混乱不堪,但也给了赵裕一个重新整肃的机会。 一个机构从零开始建立最容易成功,其次便是眼下这种不破不立的时候。 改革没有阻碍,任何政策都可以推行下去,才能让码头起死回生。 “给我看看。” 张浚没有多说,之事将公文翻开,仔细看了起来。 公文不长,但这一次张浚却是看的十分认真,半晌之后,他才开口说道:“殿下不愧是殿下,竟然深谋远虑。将码头工人编练为乡军,我淮西之地便一夜之间多出万余辅兵。” “这些人从事生产,我大宋也能有稳定赋税来源。” 乡兵也就是民兵,这些人战斗力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出现在报表上面,数据完美。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也能发挥出比漕运的码头工人更多的作用。 乡兵也是兵,在战争时期也是需要听从军队上层调度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裕先建立的体系是以乡兵存在为基准的。 日后禁军要从厢军当中挑选,厢军的来源便是这些粗壮的汉子。 除此之外,只要控制码头,将那些喝人血的既得利益者驱逐,将原本的利益分给这些码头工人,他们就会一心一意得为大宋效力。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甚至赵裕还要求将一部分饥民安置在码头上工作,将一部分愿意进步,想要往上爬的码头工人编入厢军,送到当涂去挖矿,或是编练成新军。 而这一支军队的名字,赵裕也写在了上面,叫——生产建设兵团! 大宋虽然没有这样编号的军队,但张浚认为,这一称呼十分精准,精确概括了这样一支军队的主要任务。 让乡兵打仗太扯淡了,但让这些人从事生产,辅助之类的工作,这些人却能够做好。 “大人所言虽然不错,可这些人所用何来?” 张浚高兴了,一旁的官员们纷纷传阅之后,却是紧皱眉头。他们实在是想不到张浚以及那位传闻当中的太子爷到底想干嘛。 厢军也好,乡兵也罢,只要纳入军队当中,就要吃饷。这一份开支无论多少都是朝廷负担,由所在军队所在区域拨付。 换句话说,他们这些淮南西路的官员要负担这些军队的开支。 朝廷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决定一支军队是否建立,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去了。 钱粮,驻扎地,以及怎么从中捞钱,拉拢打压这些地方军队,都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别看大宋军政分离,但无论是谁都有求人的一天,官府的官员更需要贼配军为自己做事。 “殿下深意,汝等真看不明白?” 张浚明知故问,别说是其他人了,就算是他,也只知道太子爷短短时间便有许多手段用在淮西, 具体是什么,怎么用的,只有天知道。 整个淮西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北伐上面,将十万人,甚至更多人转化为大宋这一辆驴车的动力是赵裕的目的。 但如何做到,张浚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安抚饥民,只要自己在淮西,就有海量的物资不断运输而来,一船一船的粮食只是开始。 “下官只知道殿下仁慈,这一船船的粮食在淮南西路,有价无市!” “那是汝等平抑粮价不得力!现在殿下从建康筹措的粮食已经送到了,淮西淮东各府县若是还有高昂粮价,当地主官,直接免职!” 张浚闻言冷笑一声,倒是没有过多责怪自己的部下,淮西的现状人人都能看到,朝廷当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啥都不做。 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军队,如何平抑物价? 朝廷此刻对淮西的掌控力度极低,在城市里面都有许多反骨仔,城市之外的庄园,村落,谁的军队多,谁就能够控制城至室外。 地方官员对城外毫无掌控力度已经成为常事儿,他此行的额外目的便是赵裕所言的要彻底控制淮西之地,重建淮西防线。 “罢了,全靠你们不知道要等多久淮西才能恢复秩序。你们将淮西各地的大粮商约来,本官跟他们好好谈谈!” 放在以前,张浚对所谓商人自然不屑一顾,但随着太子爷都开始接触商人,为北伐操劳,他虽然不愿意接触,但身体很实诚。 不管是为了大宋还是为了自己,他都在想办法做事。 “是,大人。” 左右官员纷纷领命,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提心吊胆起来。说到底,他们久在地方,跟地方上的商贾,豪族关系不错。 这些出身不俗,有一定资产的大家族才是地方上的主人。 让他们跟这些人谈,自然是谈不出来什么。现在张相公接手,他们就不用得罪人,可以安心做事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一骑快马而来,道:“有太子殿下密信!”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8287/319075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8287/319075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