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朝堂针锋相对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顶级悟性:从养马家奴开始逆袭 大唐:开局捡了李长乐 先知球:命运之轮 我的男友好像不是人 符文之地:我真的什么都略懂一些 少年歌行之寒衣胜雪 沙雕白月光重生,平等创飞所有人 天灾:沃利贝尔 甜恋情深:捡个白切黑老公 枪火,朋克与死灵大师

魏锦颜将卷宗拿了出来,“目前只有尚书右仆射杨轩,中书令郭允,门下侍郎马泰,吏部侍郎张开,户部尚书邓辰,刑部尚书王城这六个人,剩下的官吏都被以裴正谋反案连坐了。” “现如今中书令郭允和吏部侍郎张开是陛下的人,尚书右仆射杨轩和户部尚书邓辰亲近辽东王,至于门下侍郎马泰和刑部尚书王城,估计会继续保持中立。” 说着,她叹息道:“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现如今辽东王入京,这些原本便左右摇摆的官吏,又开始观望了。” 秦风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无妨,至少现如今我们的局势要比之前好很多,至少我们手中有权力了。” 说着,他将户部尚书邓辰的卷宗拿了出来,“既然陛下让我们从政事堂官吏下手,那我们便从户部下手吧,六部之中吏部和户部最为重要,掌握了户部就掌握了钱,掌握了吏部就掌握了官。正好将户部搞到手之后,我的计划也就可以开始实行了。” 与此同时。 李嫣儿从堂外而来,“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还未走?” 秦风道:“嫣儿,你来的正好,今日有个大活要交给你。” 李嫣儿近上前来,疑惑道:“什么大活?” 秦风将户部尚书邓辰的卷宗给了他,“陛下要解散政事堂,户部尚书邓辰肯定是绊脚石,而且他是亲近辽东王的官吏,所以我们必须要除掉他。” 李嫣儿接过卷宗,“好,我将情报整理好后送往二处,到时候让柳世安给你具体情报。” 秦风应声,“没问题。” 今日秦风在上京城拦住辽东王之事,已经席卷上京城。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李隆与辽东王之间的正面抗争。 上京城将再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翌日。 太极殿,早朝。 李隆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之上,不怒自威。 文武百官分站朝廷两侧。 原本朝堂之上的气氛还算和谐。 但今日辽东王入京之后,气氛就诡异了很多。 与此同时。 辽东王身着紫色王服,从殿外而来,走到御阶前,揖礼道:“臣李羽承参见陛下。” 此刻他心中是十分窝火的。 因为他早就已经计划好了。 当裴正和李隆两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再入京勤王,夺取皇位。 但事情的发展大大超乎了他的预料。 如今他也只能亲自前来上京城,跟李隆争一争,将皇位从李隆手中抢回来。 李隆微微点头,“皇叔一路舟车劳顿,来人赐座。” 现如今李隆对辽东王也并不畏惧。 当初他跟外戚派对抗时,再苦再难都已过来了。 如今他可是楚国皇帝,虽然皇权不稳,但根基已有。 所以辽东王自己前来上京城送死,李隆自然是不介意的。 “谢陛下。” 辽东王揖礼,随后坐到了御阶下的木椅上。 李隆扫视文武百官,朗声道:“诸位爱卿,今日可有本要奏?” 中书令郭允站了出来,揖礼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隆微微点头,“爱卿请讲。” 郭允直言道:“老臣以为,当今楚国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政事堂的存在,大大拖延了政令下放的速度,不适合当前楚国国情,所以老臣恳请陛下暂时废除政事堂,由陛下亲自审批奏折,加快政务处理与颁布的速度。” 此话落地,殿中哗然一片。 “什么?中书令竟然建议废除政事堂?这是什么情况?” “当初国舅就是用政事堂掣肘陛下的,如今辽东王入京,陛下废除政事堂还用问是什么情况吗?” “政事堂怎么能轻言废除?难道陛下就没有失误的时候吗?” “陛下这是打算加强皇权了,政事堂若是一废,那今后天下所有决策都要凭借一道圣旨了。” “陛下这是看到辽东王入京,真的急了。” .......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辽东王眼眸低垂,面色阴沉。 他知道郭允废除政事堂的建议,是冲着自己来的。 辽东王没想到,李隆如今竟然如此难以对付。 昨日秦风给自己下马威,今日朝堂之上直接废除政事堂。 政事堂内可是有自己两票呢。 李隆这么做,无疑是在削弱他的权力。 “郭爱卿此言甚为有理。” 李隆点点头,应声道:“现如今政事堂的存在,确实拖慢了政令执行的速度,很多政令根本没有必要讨论,到了政事堂完全就是耽误时间,朕同意此事。” 话音刚落。 户部尚书邓辰急忙站了出来,揖礼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政事堂制度乃是老祖宗定下的,怎可轻言立废?而且政事堂的作用,是经过历史考验的,陛下若是废除政事堂,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位权力通天的宰相,这是走老路啊。” “况且有政事堂辅佐陛下,政务处理起来不是更高效吗?而且权力可以得到协作和制衡,避免权力集中和泛滥。” 郭允看向邓辰,冷哼道:“邓大人,你扪心自问,政事堂这些优点现如今还存在吗?政事堂权力分散,使得决策复杂缓慢,明明是一刻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能拖半个月,这就是你说的高效?” “一旦政策出现分歧,甚至能导致政务的搁置,难道这些你之前遇见的还少吗?政事堂的权力是分散了,但同时滋生了多少贪腐行为?没有人说政事堂的存在不对,只是目前不适合楚国的政治环境,等楚国政治环境清明了,自然会再成立。” 李隆闻言,点点头,“郭爱卿说的在理。” 话音刚落。 辽东王站了起来,沉声道:“陛下,臣对此事也有些看法。” 李隆问道:“皇叔有什么看法?” 辽东王直言道:“政事堂的成立,是为了防止权力泛滥,减少政令决策的失误,臣认为新朝刚刚成立,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 李隆面带疑惑,“事情还未开始,皇叔怎么知道会导致权利泛滥,政令失误?”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8570/322164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8570/322164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