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377章:太初元年(二合一)

第377章:太初元年(二合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楚阳 大唐贞观路:禁止通行前路有坑 赵辰李若霜 觉醒后,虐文女配只想飞升 开局一座神秘岛 农门寡妇有空间,逃荒路上捡个宝 和真千金互换宗门,我飞升她祭天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假千金成了上京真团宠 折娇骨

“齐国这时候想反攻大陆?” 当何博来到东瀛的时候,听到分身告诉自己的东西,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叹息起来,“也好!” “齐鲁之地,东望王师已久!” “就等着田齐如闪电般归来呢!” 咸鱼翻着肚皮白了他一下,“你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汉朝明明已经有水师了,你还想看齐国划船去跟他们争!” 由于诸夏的分支延伸到了海外, 南海过来的吴国,也时常夸赞海外的风土—— 虽然海外存在瘴气、蚊虫、疫病、风浪等等问题, 但其地水热土壤,的确是不缺的。 比起夏国那边的水热极端,海外群岛要显得均衡许多。 刘勤这个君主带头懒惰犯蠢,数年之中,连作秀的“亲耕”都不曾有过,却凭借那样的肥沃水土,国中连连丰收,没有发生过饥饿之事。 吴国百姓若是饿了,去摘取一些野生的蔬果,也可以充饥一段时间。 是以这样的情况, 不仅引得东瀛齐国嫉妒,也让大汉的贵人们生出了不少兴趣。 众所周知, 沃土会勾引诸夏的君子,而君子们也向来谦虚温和,不会拒绝如此好意。 所以在对海外生出些许好奇后,一向想干嘛就干嘛的皇帝便大手一挥,筹备起了派人出海的事情来。 水师扬帆,直取海东卫国一事,也不过是在远航之前的实验罢了。 若连邻近的海东都到达不了,何况开船去更远的东海、南海,乃至于西洋呢? 而在两年前, 吴国有消息传来,说是在吕宋岛上发现了金矿,这更让君子们热血沸腾起来,锯木造船的锯子都快磨出火花了。 齐国这边, 在航海一事上,虽较大汉有更多经验,但终究受限于地少民贫,无法持久。 被下海的中原同胞超过,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前几代齐王,还有如今留学归来的遣汉使们,都认为不宜跟中原竞争,与之交好,互通有无,才最为重要。 开战虽能一时爽, 后面真的是要出一大堆烂摊子的啊! “无妨!” “即便战败了,海东距离东瀛也并不遥远,身体强壮一些,抱着个木板浮水返回,也是可以的嘛!” 的确想看热闹的何博哈哈一笑,抓起一把田螺,跟着分身一块磕了起来。 等嗑完了东瀛的螺狮,再嚼吧两条赶海时收获的小鱿鱼, 何博又忍不住飘飘然的说,“难怪历代海洋霸主都喜欢嘬鱿鱼,这玩意儿比起河里的田螺,的确更有滋味!” “东瀛这边有些人喜欢吃生的。”咸鱼也嗦着鱿鱼仔,随口回道。 食之生冷, 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沿海之民多爱之。 齐人在祖地的时候,就喜欢穿着紫色的华服,吃着从海里捕捞上的新鲜鱼蟹虾贝,或蒸或脍,笑意吟吟的观看美人舞蹈。 等到齐人东渡,宗庙迁移以后,也将这个习惯带来了这边。 毕竟因地因情,嘬两口海鲜很正常。 但生冷之物,吃多了总归是不好的, 所以也有人不爱如此吃法,宁愿辛苦一些,去山林中捡一些柴火,架起一口陶锅,给肚子一顿暖呼呼的汤水。 当年的田仲舟,如今的吕鹏,便是后者。 “我听说,现在这位宠幸倭人的齐王,很喜欢吃鱼脍?”何博突然问道。 “是的。”咸鱼说,“每天都要吃呢,就没见他停过。” “那以后可就有说法喽。”何博听了,便咋舌起来。 按照东瀛此时的条件,以及齐王豪迈的吃法,想来其体内,也有一片“勃勃生机”了。 “那群倭人的好日子不会长久了。” 倭人, 在齐国的治下,原本是归于蛮夷、奴隶之属的。 即便有少数聪慧温顺者得到了教化,改头换面成为了齐人,也不足以登上朝堂,列为公卿。 但因为前任齐王在时,不断打压自己那被宠坏了,以至于生出不轨之心的幼弟,使其手下无法收拢足够的将士和官员, 后者怀着一肚子气,转身就以“蓄奴”的名义,招募了许多倭人,并凭借其力,篡夺了王位,这才让倭人有了横行的姿态。 齐国上下对此,都有着强烈的不满,耻于跟这群生性鄙贱的蛮夷矮子同居一室。 偏偏齐王被这些倭奴伺候的很是舒心,对他们十分信任,时常为了他们,而去责罚齐人,还喜欢夺取百姓的土地,赏赐给自己的奴仆。 可以说, 齐王上位的这几年,上下都被他得罪得差不多了。 听信异族的谗言,不亲近贤能的臣子,苛待治下的百姓…… 他怎么会不被人推翻呢? “你说,吕鹏有重兴姜齐的可能吗?” 吕鹏, 是姜齐公族的后代。 因为太公尚在受封齐国之前,本就拥有传承自祖先的姓氏,所以称姜称吕乃至于称齐,都是可以的。 姜齐覆灭后, 许多原本的公族,将自己改为“吕”氏,在民间繁衍生存下来,到了东瀛仍旧有些不少的血脉流传。 “我看他在众人之中,很有声名啊!” 吕鹏在长安留学时,便是东瀛遣汉使中的执牛耳者, 归国为官,也十分受先齐王的认可和倚重。 他辅佐先王进行了一定的制度革新,也在地方上主持修建了不少水利,是朝野闻名的贤臣,也让厌恶他的齐王无法下令处死他。 “这个谁能知道呢?” “姜齐和田齐要再这么换着来一次,以后怕不是要变成量子纠缠状态,在东瀛弄半个万世一系出来!” 咸鱼吐出一口螺壳,阿巴着自己嘴说道。 何博无所谓的说,“只要巩固祖宗根本,别被那些天生邪恶的倭人带坏了就好。” “……其他地方的情况,如今怎么样呢?” 在说完了齐国的事情后,咸鱼难得主动的发问,想要了解现今“诸夏世界”的模样。 何博告诉他,“南洋那边从上到下,都是群混吃等死的,要不是有神奇海螺天天鞭策,姬周吴指不定就要在刘汉吴的身上复苏了!” 去年冬天的时候, 吕宋那边的进度终于刷满了,何博得以去南洋一趟,见到了被自己抛弃许多年的可怜分身。 当时的黄河河伯手捧着神奇海螺,询问他吴国的情况,然后很悲伤的得知: 由于吴国的建立者,本身就是一群败犬,其开国之君更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因此根本没有秦夏齐等同胞之国的心气志向,只想蜗居在吕宋岛上过潇洒畅快的日子。 什么祖宗根本? 什么诸夏同心? 吴国才懒得管呢! 自己爽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吴国人还用吴太伯的事例,来为自己这般行迹寻找法理—— 吴太伯, 是周文王的伯父,周太王的嫡长子。 因为三弟的才能比自己卓著,更生了一个姬周的“好圣孙”, 于是太伯不愿让父亲太王为选择谁作为继承人而忧虑,自己带着二弟仲雍远走东南,于南蛮百越之地,建立起了吴国。 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融入当地,太伯带头断发文身,才有了周时吴国数百年的基业。 而巧合的是, 姬周吴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我大汉吴国也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姬周吴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我大汉吴国也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姬周吴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我大汉吴国也是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所以, 我断发文身, 这是在效仿先贤啊! 凭什么说我背离了祖宗的志向! 好在, 神奇海螺里的寄居蟹及时打出重拳,给予这群混账玩意儿痛殴, 这才保住了诸夏的根本,让吴国使者去长安朝贡的时候,还能束上一半的头发,而不是全都批散着,做个光膀子的花臂社会人。 “也幸好汉廷眼下,已经组织起了船队,可以下南洋那边看看了。” 根据齐吴两国的描述, 大汉的贵人们知道, 往东边去,是找不到什么资源丰富的岛屿的。 南洋之地,却能够去闯一闯,试着开辟一下。 实在不行,在那里找几个金矿,挖掘一笔财富,带回家鼓鼓仓库也好。 而随着大汉脚步逐渐的延伸到海外, 想来吴国也必须振作起来了。 不然祖地的大腿,才不会给这群“入蛮夷则蛮夷之”的家伙抱! “至于秦夏那边……” 何博顿了顿,然后告诉自己的分身,“我打算去那里多待一待!” 他总得亲身经历,夏国念经给冥土带来的各种变化嘛! 咸鱼不置可否,只是让他隔段时间就过来给自己传点消息。 现在他们这些分身各据一方,很多信息要想及时传递,得靠何博这个本体跑来跑去。 “虽然我是咸了点,但也不想自闭成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偶尔还是要了解下世界形势的。” 这样说着,咸鱼又把自己沉到了河底,打算睡觉去了。 何博对着清澈的河水探头探脑了一会,觉得在这里钓鱼不会有收获后,也跟着转身离去了。 而在不远处, 吕鹏的家里正迎来几位客人。 他们驱散了所有的闲杂人等,紧闭了门窗,在阴暗的室内对吕鹏说: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暴君的统治日益残忍,那些倭奴愈发嚣张,有篡夺我诸夏支脉的趋势!” “如果我们不进行反击,还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你在朝野之间,素来有名望,当年先王也曾让你仿照汉军的制度,操练新的士卒,所以……” “子桥,带着我们冲一次吧!” 子桥, 是吕鹏在汉朝时,请老师为自己取的字。 老师和他本人都希望,遣汉使们可以成为海外同祖地联络的桥梁,而不是因为茫茫大海的阻隔,分淡了情谊。 可惜, 最初的想法再美好,也要在现实的波折间,发生变化。 谁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呢? 起码吕鹏在沉默许久后,捏着自己的拳头,感受着胸膛里沸腾的热血,迎着同伴期待的目光,下定了决心。 他拔出先王赐予自己的宝剑,在那冷冽的剑光中默默想道: “大王!” “如果不能从你的昏庸暴虐中拯救社稷!” “那就让齐国燃烧吧!” …… 长安城中, 瞬息返回的何博正等待着张骞咽气。 这位大汉使臣在通过两次出使域外,开辟了陆上丝路;又在西域数年,将之“凿空”,确定了大汉的威严后,终于消耗完了全身的精力。 他回到长安没多久,便生了重病,再起不能。 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来看望过他,但并不能挽回什么。 眼下, 张骞呼吸艰难的躺在床上,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 他用仅剩的力气对身边的妻子说: “我为国家和陛下做了很多事情,尽到了作为臣子的职责,我心里没有什么遗憾了。” 旁边无人能见的鬼神哼了一声,“真是胡说!” “明明一直期待皇帝给你恢复博望侯的爵位呢!” 何博可是暗中观察过张骞在西域的生活的! 这老小子对跟随李广出征,却神奇迷路丢失爵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他希望通过自己在西域的努力,让皇帝高抬贵手,把爵位还给自己。 结果, 他病倒了,皇帝来看他,也不曾提这件事。 张骞当时就流泪了,委屈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现在人之将死,还得为了后世的颜面,装出一副豁达大度的模样,简直可怜! 妻子也知道丈夫心中并非如此感想,但只能握着他的手,默默流泪。 张骞顿了顿,然后又说,“如果说还有什么惦记的事情,那便是我在西秦的故人。” “他跟我同岁,如今我命不久矣,很是担心他的身体。” 王盛这小子, 不会活得比自己还长吧? 张骞一想到这样的可能,就忍不住的焦虑和心忧,最后在这样的忧虑下,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没事的。” “王盛也活不了多久的。” 阴间, 何博在带着张骞熟悉了情况后,很是关切的安慰他道。 死了的张骞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他活了五十六岁, 在担任使臣,长期在外奔波的情况下,拥有这般寿命,已经算身体好的了。 王盛也是常去外地出使的持节之人,按理来说,不该比自己还要长寿! 张骞嫉妒啊! “何必这样呢?”何博还在安慰他,“等王盛死下来后,虽然无法来到中原鬼国,但在西秦鬼国那边,却会比你受到更隆重的接待!” 张骞听了,眨了眨眼睛。 他自然是知道,鬼神嘴里的“接待”,指的是什么东西。 毕竟就在刚刚, 鬼神当着张骞的面,翻出了许多旧账: 比如张骞曾经对鬼神行走人间时的伪装体出言不逊, 以及在途径河中之地的时候,曾经踩踏过自己等等。 张骞因此,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小肚鸡肠”。 那些事情,张骞自己都没什么印象, 谁能想到长生久视,按理来说当看淡人间一切的鬼神,会对此计较这么久,还专门等着死后算账? 张骞因此心生好奇,询问旁边一面憨厚老实,看上去就可以交流的老鬼喜,“王盛在不经意间,得罪过神灵吗?” 竟然能比自己,享受更多的折磨? 老鬼喜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告诉张骞: “也没什么大事。” “只是曾听说那秦国的王盛在埃及之地待久了,写过一篇赞扬尼罗水的诗赋,并在其中提到了中原的大河罢了。” “是吗?”张骞听了,便一摸胡子,沉思起来,“那埃及的尼罗水也像大河这般,容易张牙舞爪?” “这倒没有,那水每次泛滥都有预兆,还会带来肥沃泥土,以供两岸民众耕耘繁育。” 于是张骞明白, 为什么身为埃及国主的王盛,要写诗赋来赞颂那条域外河流了。 至于中原大河在其中的身份,那更加不用想! “王盛身为诸夏后裔,却不知道感念母亲河的慈爱恩德,着实罪恶滔天!” 他神色一板,正气凛然的说道。 随后他又问,“李广又在何处?” “我曾经有负于他,至今也无法释怀,想要再去探望下他。” 老鬼喜叹了口气说,“还在迷路呢。” “嗯?”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家伙只要跑的远了,总要迷路一段时间……派其他鬼去寻找,也有被他影响,一块迷失方向的。” “……啊,张使臣,你怎么突然哭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8696/35129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8696/351297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