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圣人有易储之心

第四百一十九章 圣人有易储之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 星哥有点坑 玄幻:万古帝子,养成荒天帝开始 官运亨通:领导带我青云直上 穿入乙女游戏:我把女主卷哭了 重生之盛世嫡谋 位面美食铺 豪门老板太缠人,美艳秘书想离职 史上最牛驸马爷 星渊迷途

洪武三十年七月十一日。 朱高炽的战略计划终于达成。 新军合计建立二十五营,职业兵合计七万五千人,每年光军饷支出高达一百四十万两。 在职业兵的建设基础上,淘换卫所兵制,取消卫所兵服役的,减少了部分的军事开支,又增加了农业生产人口。 “如果不是军籍工人受训计划施行了三年,恐怕新军的扩充也很难如期完成。” “小王爷布局深远,让我等佩服。” 葛诚笑呵呵的拍着马屁。 心里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小王爷要造反的心思,恐怕有好几年了,藏得可真够深的。 没有这些年各个相关方面,一个接一个隐藏的布局,虽然有工业之威力,也无法如此的顺利。 朱高炽欣然接受。 只要结果是好的,手段方面嘛,百姓们享受到红利,细节上的些许也就没人会计较了。 老百姓都愿意当官的贪一点,只要能做点实事。 自己可不只是做实事这点事。 “军心可不可控?”朱高炽关心的问向陈亨等人,军队扩张了,但是军心和士气也很重要。 “军心没有问题。” “金州营和石匣营虽然是营制,但是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中下级合格军官。” “还有许多优秀的军籍工人后备役兵官,加上大宁军官,辽东军官,以及太原军官中选拔出来的合格人才。” “在基层军官方面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战斗力不用怀疑。”陈亨肯定的说道。 北境的军队本身就是边军,有大量的合格基层军官,具备实战经验,加上北平这些年的培养,不到八万新军而已,基层军官并未出现短缺的现象。 在军队风气上肯定是下滑的,但是军队战斗力不会质的下降,下降的是精神素质方面。 这位北平都司的都指挥使,和大宁的都指挥使房宽两人,几个月来忙的一口气都没有歇。 “那就好。”朱高炽放心的点点头。 “把各地卫所军中的人才吸收到新军中,既保障了新军的战斗力,又减少了可能的威胁,如今新军已成,是否找块地方来拿试试手?” 人群中的房宽主动上前,心狠手辣的说道。 他要求北上。 陈亨要求南下。 两人的意见并没有统一,都说的有道理,就看朱高炽如何选择。 姚广孝又恢复了高人的气度。 在应天府被拷打的狼狈已经消失,恢复了本该有的理智,“细思下来,圣人会不会有易储的想法?” 姚广孝的话,震撼了所有人,连朱高炽也惊讶了。 不是没有幻想过。 但如果不是自己靠着工业化的实力,以及提前布局的杀手锏,郭家的背叛,就是刺向他最狠的一把刀。 所以朱高炽不再幻想。 现在听到姚广孝的话,朱高炽又忍不住联想起来,有些事情的确很顺利。 大明的反应太慢了。 这可是明初。 朱元璋全力以赴,朱高炽就算不认为自己会失败,但是动静也不会如此小,这才是本该有的现象。 哪里像如今,闹了这么大的动静,双方实际上才死了一两千人,仿佛“村战”似的。 “圣人怎么会有易储的想法?皇太孙可是圣人亲自指定的,这些年来朝臣多少人依附了皇太孙。” 葛诚反应不过来,喃喃自语道。 圣人对于继承人是非常看重的。 太子那不用提。 太子一系就是朝堂。 哪怕圣人死了,当太子登基,朝廷也等于没变。 皇太孙也是如此。 蓝玉大案,最受益的就是皇太孙,皇太孙一系就是经过此事壮大的,虽然比不上原太子一系,可也是庞然大物。 “可只有圣人心中有易储的想法,这两年里发生的事情才能说得通啊。” 姚广孝越想越是如此。 “燕王被召去了京城,大家第一想法是老秦王之事的印象,认为燕王去应天府必然下场不妙,可大半年下来,燕王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 姚广孝越说越觉得肯定,忍不住激动起来。 “哪怕我们这里,如今细想,朝廷至今没有昭告天下,指责我们是反贼啊!” “嘶!” 众人吸了一口气。 “这……这……”葛诚说不上话来。 会有这么美好的事?听上去像做梦一样的。 可姚广孝说的有些道理啊。 大殿内。 众人神色各异,各个瞠目结舌。 “圣人真要有易储的想法,那岂不是燕王会成为太子?”陈亨忍不住看了眼小王爷。 殿内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中华重工当然是朱高炽创办的。 但是一家人哪里分的这么清,没有朱棣的支持,以及朱棣的威望,北平各方面凭什么接受被瓜分权力。 包括大殿内的文武官员,可都是朱棣提拔起来的。 如果朱棣能当太子,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乐意的,并不愿继续打仗。 葛诚,金忠,姚广孝,房宽,陈亨,徐氏,袁容,郑亨,唐云,丘福,陈贤……乃至朱能。 他们身上都有朱棣的标签。 如果朱棣当了太子,以后就是皇帝,小王爷就是太子,天下还有这么美好的事情。 几代人的荣华富贵都有了保障。 姚广孝的一句话,让严肃的会议变得骚乱起来,人们都急切的商议,有没有这个可能。 朱高炽也忍住思考。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这份心思。 姚广孝的猜测的确有道理,正如他所言,朱元璋要是有易储的心思,那么这两年的一些事情就讲的通了。 包括这几个月大明发生的事情,也解释了为何自己这么顺风顺水。 可也不对啊。 “辽东之事,可是皇爷爷的出手,还有辽东总兵,大量将领北上接管军事。” 朱高炽怀疑道。 郭家的背叛,朱高炽虽然大度的放过了,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的,总是有根刺。 不过郭家到底在辽东为自己做事,所以朱高炽在大庭广众下,没有明说郭家背叛,而是说的辽东之事。 在场的人也知道朱高炽指的是哪件事。 更有如果朱元璋真的有易储的心思,为何还要做出许多针对北平的事情呢。 应天府的朝廷可是没有消停过,针对北平的事一件接一件。 如果不是应天府朝廷逼迫太甚,又将朱棣召去了京城,朱高炽也不会今年就举兵造反。 实在是内外形势太恶劣,而北平又没有朱棣坐镇。 朱棣的威望是无法忽视的。 他在北平就是定海神针。 当他离开了北平,北平人心就散了,那时候许多人都以为北平就是下一个陕西。 郭家的背叛,朱高炽有八成的肯定,是受到朱棣被押送去京城的事情影响而导致发生的。 “这件事不能乱猜。”房宽皱眉说道。 “圣人做事向来喜欢长远布局,等诸事默默布局完后,则顺势碾压而下,不给人喘气的机会。” “蓝玉大案就是如此,当圣人发动后,蓝玉一点反击的机会也没有。” 房宽提起蓝玉,众人警惕了起来。 房宽缓缓的说道:“圣人在北平周边的布局,可不像是要易储的样子,如果不是我们的闪电战,以及金州的杀手锏,我们早就陷于非常被动的战略局面了,哪里有今日的可进可退的战略主动权。” 众人商量来商量去,得不到肯定的结果。 谁也不敢认为圣人有易储的心思,谁也不敢否认圣人有易储的心思。 而众人更喜欢圣人的确与易储的想法。 期望大了,人们也就犹豫了。 “无论皇爷爷如何想,我们的战略计划不变,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即可。” 朱高炽放弃了猜测。 “皇爷爷的心思难猜,我告诫了自己几回,跟着皇爷爷的心思走,也没有我们的今日。” 小王爷的话,打消了众人的犹豫。 “北上拿下陕西行都司,铁道成为我们的长城,如果皇爷爷有易储的心,就不会派大军来攻打我们。” “那么没有后顾之忧的我们,还是按照计划全力恢复生产。” “而朝廷如果派了大军来攻打我们,则说明皇爷爷没有易储的想法,那么借助铁道长城,我们仍然立于不败之地。” “到时候在铁道外,靠着铁道的优势,集中力量一举歼灭朝廷大军,随后立刻发起反攻!” “诸事和物资皆要提前准备妥当,不论是歼灭朝廷大军,还是反攻之机,各方不得有延误!” “喏!” 众人拱手领命。 …… 北平新军和太原新军,北上突击山西行都司。 大炮轰炸,手榴弹退敌,骑兵散弹驱溃。 老三样的战术,虽然没有别的花招好看,但是管用就行,一战拿下山西行都司。 至此。 塞外,开平,山西行都司,山西太原,北平,大宁,辽东连城一片,后方再无忧患。 在愚笨的人也感觉到了不对劲。 北平至今有四百万人口,山西人口四百万,加上其余几地,人口大概有八九百万了。 虽然山西南部还在朝廷手中,但这个数字已经很可观。 整个应天府也才一千一百万人。 浙江也才一千万人出头。 然后就是江西,九百万人口。 三地人口高达三千万,是整个北方的一倍,也是南北榜事件发生的根由。 感谢书友30301476,大羽羽,敬酒不吃God,太慢了吧,其实真的看不起正版,沉迷书中无法自拔,返璞歸嫃的打赏。感谢书友们的月票和订阅。祝各位财源广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952/3902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952/39020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