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骑绝尘的大复兴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骑绝尘的大复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末日模拟:我站在救世主她们身后 重生八零:被亲妹换亲后我起飞了 三国:袁神,启动! 重生之狂暴火法陆阳夏雨薇 大唐,以德服人 文娱:继母的女儿竟是未来天后 逆徒,被五个姐姐祸害,惨吧 穿越:我空间系猫人在异世界封神 末日邮轮 红楼之开局拒婚秦可卿

朱高炽给了官员们思考的时间,没有催逼他们当场做出决定,反而希望他们经过深思熟虑。 官员们离开世子府。 蒋彦瑛发现了一处不同,好奇的问身边的太监,“王宫里怎么没有看到小黄门。” 大太监笑道:“世子早就禁了,这些年王宫没有新进人。” 听到此话,不少人啧啧称奇。 蒋彦瑛不知道是好是坏,也就没有发表意见。 下午。 官员们的行程是参观学校。 为了让官员们充分的认识北平,组织了他们乘坐公车。 公车系统安排了专车。 在王府站的站台,官员们好奇的登上铁道马车车厢,通过铁道马车穿梭在北平城的各条大街。 学部的部长张辅亲自出面作陪,接待这批官员,目的地是上水城区的北平工农子弟学校。 离开了北平城,在郊区行驶了一刻钟的时间,街道变得越来越整齐和宽广。 “竟然没有修建城墙。” “修建有修建的好处,不修建有不修建的好处,让民力获得了休养。” “新城区在空白的土地上建立,所以容易规划,建造成本也要低于改造北平老城。” “成本是次要的,主要是改造老城的代价太大,需要解决许多百姓的不同问题,索性直接建立新城区。” 漂亮的道路,一栋连一栋的楼房。 经过了公园,广场。 “图书楼。” 一栋大楼房,招牌上写着图书楼三个字。 “里面藏书有两万余本,包含各大类书籍,未来最大的图书馆会是当下正在兴建的北平大学里。” 北平的官员详细的介绍。 奢华,大气,繁荣,强盛。 每一处细节都在昭显。 终于。 抵达了学校站台,众官员意犹未尽的从铁道马车上下来,公交的便利性,获得了众人称赞。 学校的大门的广场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雕刻了校训。 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 义:公平正义,坚守原则。 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 智:崇尚知识,追求真理。 信:忠于职责,诚实守信。 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公,天下大同。 众人盯着这块大石头许久,不少人进行了交谈,还有人笑道:“这可谓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了。” 张辅不以为然,“事物自古以来是不停变化发展的,道学同样如此,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然有新的解释。” 朱高炽上午对官员们的妥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好感,没有人在这方面去争。 除了给朱高炽面子,也知道争也没用。 而且道学的确是在不断改变的。 “北平的教学和府学州学不同,从小就注重教育的素质,不像民间的社学,完全靠老师的水平,教出来的孩子也差别巨大。” 一年级的学生们。 有的班级正在学认字,有的班级在参加户外课,还有的班级正在上乐课。 学校的操场上,有不少的班级上着户外课。 因为小学竹球联合赛即将召开。 高年级的孩子们包圆了竹球场地,进行着激烈的训练。 “明天学校会有学习劳动的户外课,所有一二年级的孩子,会由学校先生组织,带领孩子们去街道上扫街。” 众人大开眼界。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学校的伙食。 因为学校的扩招,学校已经有了宿舍区,许多远处的孩子已经开始住校了。 伙房为孩子们准备的晚饭,竟然有鸡蛋和鱼干。 许多人不可思议。 “以前的时候,北平还需要南方供应粮食,没想到如今北平的伙食,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 “小王爷说了,当各省工业化第一阶段的目标达成,每个上学的孩子都能吃到鸡蛋。” 张辅笑着说道。 这么美好的愿景,人们谁又会抗拒呢。 塞南行省。 大片牧区的划分,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率,有其余各省的物资互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外部环境的稳定,大宁行省,开平行省的北部,开始大量种植大豆,不但供应塞南行省,还开始供应北平行省。 军户经济合作社积累的许多优秀兽医,深入塞南行省,减轻了牲畜的病患。 在官员们考察北平模式的时候,金州的大夫们,邀请了内地有名的大夫,并且发放旅途费用。 辽东的大开发,对于阉工的使用直线上升。 那些最苦最危险的前期开荒工作,全部由阉工进行,阉工的伤残率开始上升。 还有随着原始森林的开垦,伴随着疟疾大量发生。 救治阉工的过程中,金州的大夫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各类外伤的治疗。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 “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 “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 “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 “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纳之。” 一名金州的大夫,用手捧起漏出来的肠子进行观察,一边对人们讲解。 伤者是名因为工作疏忽,发生了意外,导致受重伤的阉工伤人。 已经陷入了昏迷。 周围的大夫看得如痴如醉。 “想不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的问世啊。” 周围大夫中有名老者,满眼的通红,紧张的看着患者,情不自禁的感慨。 《诸病源候论》是隋朝以《内经》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各科六十七类病的病因与病机、病变与证候作了具体阐述。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的专业书籍。 在宋朝兴盛。 随着宋朝的兴亡,北宋刊本已经失传,南宋刊本在日本一直保留到后世,但也残缺不全。 朱高炽推动的中华重工体系,全力寻回宋朝以前的中华文明和科技成果,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效果。 这本古代医学书籍就是成果之一。 金州的大夫们,根据这部医学书籍进行研究和实验,开始缝合人体内的肠子。 “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 大夫看到肠子出来了,却没有断开,用无菌水清洗后还纳。 “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如果病人清醒过来后,可以先喝稀粥,观察二十余日后,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吃食糜,白日后正常饮食。 把肠子塞了回去,最后缝补了伤口,能不能活命,就看伤者的体质了。 这是场意外事故,并不在大夫们原本的研讨之中。 众人感叹的回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内分了无数的科目。 “金针拨障术”。 “症状:患眼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致失明,令观容状,眼形不异,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脑流青盲眼。” “治疗方案:《外台秘要》、《金蓖决》、《龙树菩萨眼论》。” 黑板上还有大量来自书中的,治理前准备,各项工具的准备,动针方法,治疗后的善后,如果有伴随症的发生如何应对云云。 《外台秘要》是唐代的综合性医书。 全书共一千一百零四门,均先理论后治疗方案,记载案例六千余。 凡书中引用的书籍,都详细注明了出处。 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医学文献,北宋印刷行业的兴起,也大量刊印过此书。 卷一到二为伤寒; 卷三到六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 卷七到二十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 卷二十一到二十二为五官科疾病; 卷二十三到二十四为瘿瘤、痈疽等; 卷二十五~二十七为痢、痔诸病; 卷二十八到三十为中恶、金疮、恶疾等; 卷三十一到三十二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疾; 卷三十三到三十六为妇儿疾病; 卷三十七~三十八为乳石; 卷三十九到四十为明堂灸法。 根据书中的要求,为病人眼睛进行手术前,往往先以动物眼如羊、猪眼等进行针刺手法练习,待手法纯熟后才能进行人体治疗。 因此古人医学上有羊头初试,得其轻重之说法。 《圣济总录》、《牙髓失活术》,更有《金匮要略》,这部比西方早两千年的,世界口腔医学史上第一次被记录的牙髓失活术。 欧美诸国用砷剂失活牙髓,是美国的斯普纳在1836年提出的,治疗方法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类似。 宋朝的《圣济总录》,早已经记载。 如果牙齿才掉不久,没有严重损伤,则可以将落齿再次植入。 方法是以熟铜等为末,热粘入牙槽之中,再贴药在牙齿上,五天即定,但是要求一个月内不能咬硬东西。 通常再植的同时,会用药物对牙龈的病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原理和之前所述的没有太大区别。 与现代医学的断牙不严重的情况下,接牙的理论是一致的。 《五十二病方》,记载的用刀割治内痔的手术的案例等等。 金州前端时日在研究草药宝典。 如今开始研究治疗方案大全。 “金州将要编写一部医学大全,包含所有的有效治疗方案,所有现存的治疗手段,都会在金州进行试验,并且加以发展,进行医学大推动事业。” “金州欢迎所有的有志之士参与这个过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明财富。” “在急类治疗中,最重要的麻药口服,在稳定性上不够,需要更有效的方式。” “因为大量的流血,许多的伤者等不及救治,当场死在了台上。” 一个又一个的议题被抛了出来,众人集思广益,商讨着一个接一个讨论出来的方案。 包括辽东现在遇到的疟疾问题。 “治疗疟疾最有效的应当是青蒿,根据《肘后备急方》的记载,和传统的汤药不同,青蒿绝对不能熬煮,只能捣搅出汁,十斤的青蒿,往往只能绞出不到二两的汁水。” 《肘后备急方》。 顾名思义,是救急用的方子。 那名内地的大夫笑道:“许多庸医不知其理,以传统熬汤手段来治疗,青蒿必然失效。” 不少人闻言面色不快,只是内心却暗暗记下。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952/56786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952/56786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