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八十七章 厚颜无耻之人

第四百八十七章 厚颜无耻之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奶团读心毛茸茸,祖国霸霸不用愁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无限人生 大风起龙门演义 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我在综合影视搞博爱 我只会算卦,你叫我捉鬼? 肤浅关系 我的宗门太无敌了

“太原农具三厂掌柜一职,现面向全社会招募,参加中华重工总部的竞争。” “要求有五年管事以上的经验,具备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其余不限,男女不限。” …… 社会报刊登的这则信息,引发了北平的轰动。 “中华重工,总算又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啊。” 在商行的交流会上,张薄没有如以往那般批评中华重工,竟然表扬了起来。 “能从你口中听到称赞中华重工的言语,真是难得。”王仁举着酒杯笑道。 张薄是中华重工走出来的管事,如今名气最大的商人。 那么王仁同样是中华重工走出来的管事,并且比张薄的职位更高。 这位原外柜管事,组织蜂窝煤商会成立的第一届会长,中华重工高层管理者,低调的辞去中华重工的职位。 在中华重工王仁是张薄的前辈,但是在商业上,张薄算是王仁的前辈。 但是张薄可不敢小觑眼前的同行。 这位创办合众商行的组织者。 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获得了蜂窝煤行会的全力支持,靠着自己的名头就从粮票银行获得贷款。 无论是背后的关系网,以及当下筹集的资金,都值得张薄重视,推测此人将要进入的行业。 张薄笑道:“我原来瞧不起中华重工,是因为他行动缓慢,机制僵硬。” “但是如今的掌柜竞争制度,会为其带去大量的新鲜血液,靠着中华重工的名头,无数的人才会流入中华重工。” “比起许多传统的商行,仍然停留在父传子的层面上,已经甩开了一个时代。” 王仁笑了笑。 张薄这个人,在中华重工内部的培训上,学习了许多的理念,也染上了小王爷大口气的行为。 动不动就说引领时代等大话。 “中华重工是不会衰败的,永远不会。”王仁肯定的说道。 只要能源一直掌控在中华重工,中华重工就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是取舍的问题而已。 哪怕其余行业所有的分工厂都关门,也不会让中华重工的影响力消减。 能源,是工业的一切。 王仁比较低调,学不来张薄的高调。 当然。 他也不用像张薄需要一鸣惊人来博取眼球,拉拢更多的投资,因为他的资历和名望就足够了。 …… 中华重工总部。 三位竞争者走到了最后的程序,中华重工总部七名高层管理者亲自出面。 总部厂区。 总部大楼。 园林式建筑,弧线形的屋檐,每层的大圆柱,犹如红色的宫殿,高达九层。 新的一批毕业生来总部厂区报道,分配到各个部门。 一名中年人坐在水池边。 他的面色不骄不躁,与周围脚步匆忙的人格格不入。 水池的喷泉里水流叮咚响。 他盯着水池面发呆,仿佛在思考什么。 “当……当当……当。” 高大的钟楼,发出了节奏的钟声,告知人们时间,中年人这才整理了仪容,进去了总部大楼。 总部大楼有几处大门。 大厅中有面宽大的镜子,中年人踩着石砖,在镜子前停留了片刻,确认穿着无误,才走向门卫掏出了自己的名帖。 在工作人员们的帮助下,乘坐蒸汽机上下梯直达八楼。 会议室外。 有两个人已经在等候。 “你好。” “你好。” 三个人大方的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等着里面的动静。 最后。 中年人进去了。 他的年龄最大,所以排在最后。 “我叫谢有成,祖籍广东番禺,原在周记商行当管事,从事外柜上的活计。” 中年人介绍了自己,并且说了自己有哪些突出的成绩。 面试的管理者很严谨。 这是中华重工第一次对外招聘掌柜,虽然是分厂的掌柜,并且只是几百人的工厂。 但是他们面试者的责任很大。 根据调查部同仁的说法,太原农具三厂的盈利情况不太好,是需要有人去改善的,而不是坐在功劳簿上。 如果没有成效,他们这些人也难免被牵连,至少在资历上留下一笔污迹。 “伱的陈述没有问题,但是按照规矩,我先要告诉你,我们会有人去调查你的陈述,这些是很容易查清楚的,千万不能有侥幸。” “如果有造假,我们会控告你的,不但有高额的赔偿,还会承担法律的责任。” “我知道。”中年人平静道。 “你的担保人也会受到牵连。” “没问题,他也知道。” “好。” 管理者笑道:“陈述方面很优秀,给我们的印象也不错,沟通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有个问题。” “请提问。” “你的工钱并不低,反而因为卓越的成绩,你的东家给你的工钱很高,为什么要来竞争这个职位呢?在工钱和待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因为我想要更大的前程。”中年人如实的说道。 中年人接着说道:“中华重工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宗旨,都让人敬佩不已,我希望能加入其中,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几名管理者互相看了看,对眼前人的评价不错。 资历没问题,沟通也没问题。 “如果让你担任太原农具三厂的掌柜,你会如何带领太原农具三厂发展呢。” 听到问题后,中年人回答的很快,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看起来早就深思熟路过。 “年关的全体商业大会,以及前几日小王爷在报纸上的讲话,可以肯定民间商行的推动将是坚定不移的。” “在保留的几个行业之外,可以肯定的说,中华重工体系中大部分工厂都会面临市场的挑战和竞争。” “占据先发优势的中华重工,以及中华重工体系,无论从资金还是关系,以及市场占有率无疑有很大的优势。” “但有优势也有劣势,是否有主动性应对挑战和竞争,将是关键性的因素。” “其次是技术上革新,因为中华重工的专利采取开放模式,以内部评级和待遇奖励技术人员,导致民间商行并没有技术堡垒的问题。” “而随着社会技术的推陈出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问世,中华重工在采取新技术上的成本,要远高于后起之秀的民间商行。” 中年人说话流利,言之有物,不但对于北平了然于心,对各方面的知识也掌握的透彻。 甚至有几名面试的管理者忍不住的连连点头,不少人也受到了解惑。 “有得必有失,长痛不如短痛。” “在大变革之下,中华重工唯有下狠心,推动技术的革新,采取新技术生产。” “短期内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长远来看,是唯一能保住现有市场率的手段。” 中年人认真的说道。 “小王爷从来把新技术挂在嘴边,这不只是小王爷个人的喜好问题,而是生产力竞争的本质。” “在竞争过程中,谁掌握了更高效的新技术,谁才能坚持到最后,不愿意变革的人,必定会被市场淘汰。” “太原农具三厂的招牌没有问题,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卖什么的,不需要高大上的名头。” “太原农具三厂的工人更没有问题,对于工厂的热爱,工人的积极性会增加生产效率。” “市场名声和市场份额,加上新技术补齐了短板,我相信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太原农具三厂又将成为老百姓们最喜爱的农具工厂。” “啪啪啪。” 几名管理者忍不住鼓掌。 经过内部的商讨,谢有成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原农具三厂的掌柜。 不久。 周世丰因病辞去了中华重工大掌柜的职位,第三任中华重工大掌柜,由高珍临时代理。 高珍没有拖泥带水,直接下达了中华重工全面更新技术的通知。 并且引入了调研司部门,每年考核各工厂的绩效,不达标者除非是分配环节的问题,否则就要面临降职。 引入了竞争机制,各分厂掌柜取消升迁制度,改为面对全社会的招聘机制。 不只是中华重工的管事可以竞争,所有民间商行的管事都可以来竞争。 金州船政培训模式,引入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各工厂都要学习金州船政培训模式。 这下子。 民间热闹的商行们笑不出来了。 张薄整日批评中华重工,他们虽然嘴上不说,内心还是赞成张博的。 如果不是官府的垄断,以中华重工的竞争力,他们并不放在眼里。 现在倒好。 他们不但不能从中华重工挖取人才了,反倒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大量主动去竞争中华重工的中高级职位。 “大明什么最贵?” “人才最贵!” 合记商行的张薄最先做出动作,第一时间提高了合记商行管事们的待遇和工钱。 甚至明确提出了分红的观念,以及管理股的观念。 古代的商行是有分红的。 但是张薄提出的更细致,特别是管理股,一下子稳住了合记商行。 “张薄真是个人才。” 王仁惊叹。 不久。 北平的合众商行召开了内部商业交流会。 明确确定合众商行将进入大商铺行业,对标中华重工供销社。 “在未来的三年,我们合众商行将在北平,京城,济南,太原,开封,西安,扬州,杭州,苏州,广州,武昌,长沙……” “以十二大商行,六十家蜂窝煤工厂的入股,合计三十二万元的股本,开办十七家大型综合百货商楼,打造大明最大贸易终端体系。” “引入合记模式,欢迎广大商行投资合众商行,并且已经取得中华重工总部和工业促进粮票银行,北平运营集团公司,陕西运营集团公司,山西运营集团公司……各家公司的投资意向。” …… 张薄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如此大方的抄袭自己,并且当众说出来,这般不要脸的人物,张薄第一次见到。 更被合众商行的规模和嗅觉感到了震撼。 “不愧是最早组织蜂窝煤商会的管事,当年就有胆魄,如今胆子更大了。” “合众商行气势汹汹,我们怎么办?” 张薄想了想,“入股吧,这么好的机会,合记不应该错过。” “以前都是别人投资我们,没想到也有我们投资别人的一天。”身边的人忍不住笑道。 “以后会不会与我们合记冲突?” “挡不住的,眼前的利益不容放过,先是有中华重工的改制,后有合众商行的奋起直追,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合记也要大踏步,否则迟早被人甩下。” 张薄内心有了很深的危机意识。 聪明人越来越多。 主要是各个都不要脸,都来抄自己。 那个万联也是。 今日的合众更不要脸,竟然好意思说是引入,不就是要抄自己么,太不要脸了。 “太不要脸了。” “一个个都来抄中华重工。” 刚上任的高珍,在他的独立大公房,向几名心腹管事破口大骂。 “那个不要脸的张薄不提了,现在有个更不要脸的王仁,怎么好意思说是对标我们的供销社,不就是抄么。” “怎么我们中华重工出去的人,一个比一个脸皮厚呢,一点道德都没有。” 高珍压力大得很。 “今非昔比啊,还是当年的周世丰大掌柜的时代舒服,哪里有这么多小人,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管事也喃喃道。 一个个都来抄中华重工,特别是那些从中华重工出去的,抄的一丝不苟。 “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身上的担子重,你们也不会轻松,反正现在的形势你们也看到了,大家不要再抱着前几年的想法,混日子是混不下去的。” “唉。” 人们长叹。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952/91998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952/91998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