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只想卖货,你们却逼我上才艺 女友穿婚纱追星?我反手退婚! 我在魔王城伪装怪物 邪王追妻神医狂妃很嚣张了 逃荒农女,手握空间旺全村 仙子请息怒 咸鱼继母日常 处处撩惹,纨绔大佬婚后为我沉溺 末世大佬重生星际后只想摆烂 玄幻我在万界诛神魔林寻

宋,汴京,琅琊郡王府。 原是皇家权贵的郡王府,此时却是门庭冷落,显得异常萧条,下人们忙着抢东西,所有的房屋也被尽数搬空,不见任何摆设,就仿佛正在经历抄家一般。 秋风瑟瑟,落叶纷纷。 一位身着青锻锦服的少年蹲坐在台阶上,茫然四顾,发呆出神。 他叫赵宗熠,原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因为一场宿醉,莫名来到了这个似宋非宋的古时世界。 虽然也是赵宋朝廷,历史走向却有些许不同。 当今圣上与历史里的宋仁宗赵祯一样,皆是晚年失子,致使无人继位,只能从宗室之中挑选继承人。 宋朝没有“藩王制度”,皇子王爷一辈子只能留在京城,他们大多兼任一些无关紧要的文职,几乎没有实权,在重文抑武的大环境下,更是无法染指军权。 故此,皇室宗亲都在京城里开府居住,皇帝若是想要寻找合适的宗室继位,倒也方便。 在众多皇室宗亲当中,只有两位王爷,身份最高,与皇帝的关系最近。 二人皆是先帝之孙,亲王之后,嗣王之位,也是当今圣上的亲侄子——邕王赵旦和兖王赵泓。 皇帝尚未敲定储君人选,朝中大臣们亦是争论不休,但大家都似乎默认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储君之位,必属邕王和兖王。 反观赵宗熠呢? 原主的父亲是琅琊郡王,同样是当今圣上的子侄,不过关系稍远了些,只封了个郡王的爵位。 前些年,琅琊郡王与王妃登山染疾,相继病逝,只留下独子赵宗熠,在叛逆期没了长辈约束,原主很快就学坏了。 整日流连青楼酒肆,更是赌坊的常客,没多久就败光了家业,还将敕造的郡王府抵押给了赌坊。 官家(皇帝)听闻此事,震怒,随即下旨,让赵宗熠搬出郡王府,滚到京郊田庄去闭门思过。 原主的胆子本就不大,又被纵马闯府的殿前司给狠狠威吓了一出,竟然直接给吓死了,这才给了赵宗熠鸠占鹊巢的机会。 如此大病了几天,暴瘦十几斤,将将痊愈。 官家念其年幼,打算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赵宗熠在田庄好生思过,会遣大儒过去教授课业。 倘若赵宗熠是真的改正了,日后也通过了官家的考校,就能重新袭爵,回到郡王府。 今天,正是赵宗熠搬去郊外田庄的日子。 他的身边除了一位年迈的老仆在旁帮衬,再无他人,甚是凄凉。 郡王府外。 停着一辆非常朴素的马车,完全不像是郡王府之物,倒像是寻常商贾都能租借到的普通马车。 马车旁边还有四名殿前司骑兵,他们听命于一名年纪很轻的小内侍,不难看出,这群人今天的任务就是监督赵宗熠,将其顺利送去京郊的田庄,以免他赖着不走。 小内侍步入郡王府,来到赵宗熠的身侧,眯眼笑道。 “世子爷,你该启程了。” 赵宗熠回过神,起身拱手行礼,然后取下自己腰间的白玉司南佩,悄悄塞给小内侍的手里。 “曹内侍,临行前,你能否帮我给官家带句话?” 小内侍默默收下玉佩,笑道:“世子爷但说无妨。” 赵宗熠不慌不忙的说道:“我听闻,齐国公府的齐衡去了盛家学堂读书。想来,这盛家学堂必是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我也去那儿读书习字。” “这……” 小内侍愣住了。 这事儿不好办呐,往小了说,只是赵宗熠想要换个地方读书,往大了说,就是在抗旨啊! 赵宗熠沉声说道:“我一个人在田庄读书,枯燥无味,如何学得进去?若是有几个学识修养俱佳的同龄人在旁鞭策,或许也能让我更上进些……” 小内侍也是个七窍玲珑之人,低声说道:“世子爷是想留在京城?小人明白,定会在官家面前,为世子爷美言。” 赵宗熠连忙纠正:“呃,能在京城的盛宅读书即可,每日必回田庄自省,万不敢违抗官家的旨意。” 小内侍笑着点点头,又问道:“不知世子爷所说的……盛家?是哪位大人的宅邸?” “盛紘。好像是个五六品的小官。” 赵宗熠脱口而出。 小内侍悄声应下,“小人记下了,会找机会向官家提及此事。” “有劳了。” 赵宗熠再次拱手行礼,让小内侍大为受用。 谈话结束后,赵宗熠不带一丝留恋地走出郡王府,快步登上马车。随行的老仆却是一步三回头,终是化作一声叹息,坐上马车的车辕,驱马出城。 在四名骑兵的“护送”下,朝着城外的田庄而去。 行至半路,赶车的老仆忍不住了,借着送水的功夫,询问赵宗熠,“少爷,那块玉佩是王爷当年花了五百两银子,送给你的生辰礼物,就这么送给一个八品宦官……也太不值当了,唉。” 赵宗熠正在闭目养神,没有减震的马车很是颠簸,让他有点晕车,“无妨。只要去了盛宅,本世子就能将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 老仆不得其解,又见赵宗熠不愿多言,只好继续出去赶车。 为何要去盛家学堂?那盛紘不过一个五六品的小官,如何帮赵宗熠拿回爵位和王府?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从赵宗熠曾经看过的一部古装电视剧说起,它叫《知否》。 想当年也是火遍大江南北的神剧,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 例如。 “自强不息又人间清醒”的大女主盛明兰,“浪子回头”的男主顾廷烨,“求而不得”的悲情男二齐衡。 除了三名主要角色,诸多配角也是非常鲜明。 “宠妾灭妻”的盛紘,“机关算尽”的林小娘,“无脑自大”的王大娘子,“傻白甜”盛如兰和“心机女”的盛墨兰……等等。 是的,没错! 赵宗熠刚刚提及的盛紘,就是《知否》里的盛家顶梁柱,极具代表性的封建家长,盛家四姝的父亲——“红狼”盛紘。 不仅如此,在赵宗熠融合原主的记忆之后,猛然发现原主竟然有一位酒肉之交,名为顾廷烨。 此人就是《知否》的男主,换句话说,这里正是《知否》的世界! 意识到了这一点,赵宗熠高兴了好半天。 虽然《知否》是一部宅斗剧,大部分剧情都在描写宅邸内院的妇人算计,却也有一小部分剧情是讲诉了险象环生的皇位更迭! 他依稀记得,剧情发展到中期,皇帝迟迟不愿公布储君人选,导致兖王赵泓铤而走险,伙同党羽与后妃谋反,不仅杀了竞争对手邕王赵旦全家,还封锁了皇宫,软禁了皇帝与所有大臣,逼其退位。 只可惜手无兵权,被顾廷烨领来的禹州团练使赵宗全捡了漏,一番谋划终落空,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 赵宗全为什么能领兵?因为他是一个旁支,虽有皇室血脉,但家道早已中落,又无爵位传承,所以被迫举家去了禹州,帮助朝廷练兵戍防。 经过他们这一脉的十几年经营,数万禹州军可以说是唯他们号令,也是他们争夺皇位的最大依仗。 不过,仅凭几万地方军队,根本没有问鼎天下的资格,先不论他们是否可以攻破汴京的铜墙铁壁,即便是平野决战,他们又岂是京城禁军的对手? 要知道,大宋最精锐的军队,就是能在京城和边疆来回换防的二十万禁军。 赵宗全父子之所以能领兵入京,顺利继承皇位,完全是运气太好,与他们的军事实力没有太大关系。 既然是这样,大家都姓赵,凭什么赵宗全父子能坐上那个位子,难道他赵宗熠就坐不得? 不过。 人家赵宗全,好歹还是个禹州团练使,麾下有数万地方军,即便性格有点懦弱和胆小怕事,但兢兢业业这么些年,家底和名声都还算可以,多少有些资本。 赵宗熠现在的处境对比下来,就有些太差了,没钱没人没名望没地盘,还败光了家底,拿什么与他人争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昨夜约顾廷烨吃酒,意外发现自己有一项特殊的能力。 便是可以通过与剧情人物近距离相处,慢慢汲取到一种神奇的能量。 是气运?还是灵力? 不知道。 总之,这些能量在进入他的体内后,大部分会汇聚在眉心,神秘消失,感受不到任何变化,唯有一成左右的能量会缓慢融入血肉骨骼,改善他这幅早已被酒肉掏空的孱弱身躯。 赵宗熠总有一种预感,他的眉心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容器”,等它装满了能量,就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收益。 所以他才会舍得拿出琅琊郡王留给原主的玉佩,去贿赂刚刚的小内侍,让他帮自己去盛家学堂,意在接触到更多的剧情人物。 汴京城外,东边十七里地,悠然田庄。 这座田庄不大,占地不过三四百平方米,与后世的四合院差不多,而且建筑风格更像是书庐,淡雅且冷清。 下人也是屈指可数,除了几个嬷嬷和小厮,就连一个丫鬟都没有。 原本,周围有几千亩的良田都属于琅琊王府,经过原主这大半年的败家,仅剩下不到百亩。 老仆接手了田庄的账目,一笔一笔的讲给赵宗熠听。 哦,对了,老仆姓刘名兴,是琅琊王府的管家,曾受琅琊郡王的救命大恩,所以才没有舍了原主而去。 “少爷,百亩良田可以年产稻米两百石,我们与佃户各得五成,按照现在的粮价来算,每年是七十几两银子,足够庄内的开支。” 他顿了一下,挤出笑脸,“不过,这点银钱恐怕不够少爷再去赌坊……” “行了,兴叔,你用不着试探,官家命我闭门读书,岂敢违抗?至于赌坊,我是不会再去了。” 赵宗熠摆摆手,他又不是原主,根本不好赌,身为红旗下长大的花骨朵,与赌毒不共戴天,好么? 刘管家脸上的褶子堆在一起,笑容逐渐灿烂,“那就好,那就好啊。” 就这样,主仆二人在京郊的悠然田庄安顿了下来,远离京城的喧嚣与繁华,开始了安宁的田园生活。 时间一晃过去了三日。 赵宗熠焦急地等待着官家的旨意,却迟迟没有消息。 期间,他也曾去找顾廷烨吃酒,都被对方以“学业繁重”为由,给推脱掉了。 自从顾廷烨几年前去了白鹿洞书院读书,这场曾经浪迹欢场的纨绔就有了改过自新的迹象。 而且他已经解试中举,几天前回到京城准备参加一个月后的会试,所以才会在盛家学堂借读。 现如今,春闱将至,顾廷烨不仅要读书,还要照顾外室和子女,根本没有闲余时间喝花酒。 此时此刻,皇宫,垂拱殿。 老皇帝略感疲惫,将手中的奏疏合页,放到了书案上,闭目叹气。 身后的小宫女连忙踩着小碎步上前,用一双稚嫩的小手按揉老皇帝的太阳穴,轻捶肩背,缓解老皇帝的疲劳。 老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守忠,琅琊郡王府的那个小子……” 他忽然顿了一下,不远处的老宦官及时提醒道:“官家,琅琊郡王府上的世子叫赵宗熠,年十八,未及弱冠,尚未取字。” 老皇帝稍作沉思,问道:“他怎么样了?” 宦官没想到老皇帝还记得赵宗熠,一时间有些语塞。 要知道,在汴京城的众多皇室宗亲里面,赵宗熠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如果不是几天前的“卖王府”事件闹得太大,被宗正寺上疏要求废爵除名,老皇帝都不知道宗室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现在是怎么了?就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能入得了老皇帝的眼? “官家,琅琊世子搬去了城外的田庄,闭门思过,已有三日。” 老皇帝又问,“宗正寺请了哪位大儒去教授他课业啊?” 宦官靠近了些,卑躬道:“回官家,宗正寺请了刚刚致仕的蔡老大人,只是……” “嗯?只是什么?说。” 老皇帝挥手退去伺候的宫女,继续翻看奏疏。 宦官悄声道:“琅琊世子用白玉贿赂传口谕的小内侍,说是想要去盛家学堂求学读书。” “盛家学堂?” 老皇帝仔细回忆了一番,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汴京城何时多了一个盛家学堂? 宦官解释道:“官家,是盛紘大人在宅邸别院设立的私学,花重金请了庄老先生,据说这位庄学究还是齐国公府齐小郎君的启蒙恩师,所以齐小郎君也在那里求学。” 老皇帝微微颔首,他对盛紘这个五品礼部小官有点印象,是个恪尽职守的,虽无大才,却也可堪一用。 “既然如此,就随了他的心愿,派人去盛家知会一声,也算是……给他的补偿吧。” “是。”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0992/32821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0992/3282194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