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一十二章 别太贪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在异世苟成仙 神医出狱 猫碗通古今,我在荒年娇养废太子 疯杀病爱,不死不休 从前有座野神庙 离婚后,禁欲老公找我看男科 不想修仙的我,开局被大帝追杀 那年那系统那Bug 足球:我能看见球员词条 炁石传
泪水滑过她的脸颊。她打开抽屉,取出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在首页写下:“从此刻起,我不再只是医生,也是证人。”
时间推移,“回声唤醒协议”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扩散。南方某省疾控中心一名技术员匿名爆料:近三年来,全省共发生11起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全部被以“季节性流感变异株”名义结案;西北某军区总医院退休教授发布视频,展示自己保存的2004年至2018年间各类呼吸道疾病异常波动曲线图,并直言:“这不是巧合,是周期性的系统性失语。”
更令人震动的是,一位曾参与非典尸检的病理专家通过暗网提交了一份密封十年的电子遗书:“当年解剖发现病毒广泛侵犯肺泡及血管内皮细胞,具备强传染性证据。但最终发布的《非典病理报告》删去了这部分内容。我签字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耻辱。”
这些材料经“声音坟场”交叉验证后,整合成一部名为《沉默的代价》的交互式纪录片,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永久留存。观众可通过点击不同时间节点,查看原始文件、录音、影像与官方通报之间的差异对比。上线首日,全球访问量突破两百万,镜像站点被迫启用第187号备用域名。
国内反应复杂而微妙。部分媒体开始试探性报道“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披露机制建设”的议题;几家学术期刊破例刊发关于“医学伦理与政府透明度关系”的论文;甚至有人大代表在闭门会议上提议重启对重大疫情瞒报责任追究制度的研究。
然而压制也随之而来。六名参与数据传递的医务人员被单位停职调查;两名高校教师因在课堂播放相关视频遭学生举报,面临行政处罚;“孤岛计划”在国内的三个线下联络站接连遭遇断电、断网与“消防检查”。程远发来消息称,武?被列入某内部观察名单,出行受到限制。
但这一切已无法阻止浪潮的推进。
五月十二日清晨,全国二百所高校校园网在同一时刻触发预设程序。午夜过后,学生们陆续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自动下载了一段五分钟音频,名称显示为“今日健康提醒”。当戴上耳机播放时,赵承志沉稳而坚定的声音徐徐响起:
>“各位同学,我是赵承志。如果你正在听这段话,说明你已经成为一场静默革命的一部分。我们不是要制造恐慌,而是要恢复一种最基本的权利??知道真相的权利。
>过去二十年,我们学会了遗忘。我们把牺牲称为"岁月静好",把沉默当作"顾全大局"。可当灾难再次降临,最先死去的,往往是那些最相信官方通报的人。
>我不指望你们立刻行动,只希望你们记住:每一个被抹去的名字,每一例被篡改的诊断,每一次被迫的闭嘴,都在为下一次悲剧铺路。
>所以,请保留这段音频,转发给值得信任的人。不要让它消失。因为光,从来不是一个人带来的。”
音频结尾附有一串数字,输入特定网站即可生成个性化“记忆凭证”,承诺在未来某日公开作证或传承信息。短短十二小时内,超过八十万名青年完成注册,其中包括三千余名医学生、五百多名新闻系学子和一百多位即将入职公务员系统的毕业生。
风暴终于席卷至权力中枢。
国务院紧急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卫健委、宣传部、网信办、教育部高层悉数到场。会议记录虽未公开,但从后续动作可见端倪:原定于六月举行的“社会稳定先进表彰大会”无限期推迟;多地卫健系统启动内部作风整顿;国家疾控中心主任更换人选,新任负责人曾在非典期间坚持上报真实数据而被贬谪十余年。
最重要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第三十四条正式写入法律条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医务人员依法享有独立报告权,其职业行为不受行政干预。”
法律颁布当天,武?独自前往北京西山公墓。他在一片松林间停下脚步,找到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刻着“林正明之友赵承志立”。他放下一束白菊,轻声说:“老师,课上了二十年,总算有人愿意考试了。”
回国后,他召集“孤岛计划”核心成员召开线上会议。屏幕上,王雨桐、程远、苏婉清以及十几位分散各地的志愿者依次出现。他宣布启动第三阶段行动:“记忆播种计划”??将所有收集到的历史证据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理解的教学资源,通过动漫、游戏、音乐剧等形式进入民间教育场景。
“我们要让下一代从小就知道,医生不只是开药的,记者不只是念稿的,公民也不只是听话的。”他说,“真正的时代先锋,是在黑暗里仍肯擦亮一根火柴的人。”
会议结束前,浙江那位中学历史老师发来一段视频:教室里,学生们分成小组,正在排演一部自编短剧《谁该为春天负责?》。舞台上,一名女生扮演非典时期的医生,面对上级命令犹豫良久,最终拿起电话拨通媒体热线。台下掌声雷动。
视频最后,全班齐声朗读陈志远日记中的那句话: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再做帮凶。”
镜头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眼神清澈,毫无畏惧。
深夜,陈志远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你在门诊那天抱孩子的家长,是我侄子。孩子现在在儿科重症监护室,血清检测呈阳性。谢谢你提前留下线索。”
他盯着手机看了很久,然后打开电脑,撰写一篇题为《致未来医学生的信》的文章:
>“当你穿上白大褂,请先问问自己:你是来服务体制,还是守护生命?
>如果必须选择,我希望你选择后者。哪怕因此失去职位、名誉甚至自由。
>因为总要有那么一些人,宁愿背负代价,也不愿让历史重演。
>而我,不过是其中之一。”
文章发布后,迅速被翻译成英文、德文、阿拉伯文,传遍全球公共卫生论坛。WHO总干事在其社交媒体转发,并评论道:“中国的民间良知,正在成为世界防疫体系的重要补丁。”
春去夏来,梧桐树已枝繁叶茂。陈志远重新回到医院,不再是住院医师,而是“公共卫生特别顾问”??一个临时设立、职责模糊却拥有直接上报权限的新岗位。没人知道这是妥协还是进步,但他清楚,改变已然发生。
某日查房途中,他路过一面旧公告栏,发现有人悄悄贴上一张手绘海报。画中是一位戴口罩的医生,手持火炬照亮隧道,身后跟着无数提灯前行的人。下方写着一行稚嫩字体: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叫勇敢。”
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忽然觉得,或许这个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风穿过走廊,吹动纸页轻颤,如同无数微弱却执着的回应。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167/354666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167/354666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