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小人物 > 第六百零一章 举荐人才

第六百零一章 举荐人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神豪:炮灰女配靠摆摊成顶级富婆 美漫之始祖变种人 亮剑:我的荒野求生 大小姐翻车以后 被迫替嫁瘸将军后她乐得睡不着 医婿叶凡 重回我爸妈的高中时代 魔王怒 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 篮球逐风梦

张九龄心想,这个第五房小妾,准是嫌宋员外年老,背着他来偷汉子的,世上竟有这样的下流女人!他把门闩上,回来坐下又看了几页书,有人敲门。张九龄问:“谁?” 是那个女子的声音:“员外硬逼着我来跟你睡觉。” 张九龄火气地说:“你回去告诉你家员外,要是不愿意留学生在贵舍住宿,学生立时就走。” 门外的女人说:“不是这个意思。这儿有员外给你的信,你看了,就明白了。” 张九龄听说有信,才开了门。 门一开,那妇人闪身进来,带着小跑来到床边,上床躺下了。 张九龄说了声:“无耻!” 那女子说:“是员外叫我这么做的。” 说着,把一张纸扔给张九龄。 张九龄一看,上面写着两句话,十四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 见此情景,张九龄觉得此处不能久留。立时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那张纸上续了两句,也是十四个字:伦理道德莫忘记,九龄良心不可辱!扔了笔,收拾了书袋,开了门,连夜走了。 张九龄把这段事情讲完,李显全明白了,他大笑道:“好一个"九龄良心不可辱"!” 说到这里,李显拿起朱笔,写了“品德高尚”四个红字,着内侍递于张九龄:“朕将这四个字赐于你!” 李显又对礼部尚书道:“今日朕钦点张九龄为状元,重新在礼部南墙张榜。” 就在众位大臣以为张宝儿的表演至此结束的时候,张宝儿又出声了:“陛下,这次科考的举人,虽然有许多人没有考中进士,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才,今日我想为陛下推荐几位!” 听了张宝儿这话,群臣有些无语了,张宝儿这一会就任命了一个大理寺少卿,一个谏议大夫,将新科前三甲全部否决了,让中宗重新钦定了新的状元,现在又要推举未考中的举人,今日并非上朝之日,可张宝儿却比在朝堂之上效率更高。 宗楚客再也忍不住了,张宝儿这种做法,简直是对他这个当朝宰相的挑衅,他急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张宝儿笑眯眯地问道:“宗阁老,不知有何不可?” 宗楚客义正辞严道:“这科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考上就是考上了,没考上就是没考上,若都如你这般肆意妄为,岂不乱了章法,如何向天下学子交待?” 听了宗楚客的这一番话,许多大臣都点头称是。 张宝儿不急也不恼,他突然问道:“宗阁老,我想请教一下,大唐设立科举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为了从民间提拔人才,选取社会精英,以整顿吏制,维护我大唐长治久安。” “那宗阁老的意思是,这未考中进士的举人都不是人才了?” 天下读书人能考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宗楚客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没考中进士的都不是人才,这岂不是将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 他连忙解释道:“我并未如此说。”. “那就是说这些举人中还是有人才的,既是如此,那我为陛下推荐人才又有何错?” “但你这样会乱了纲常!”宗楚客不依不饶道。 张宝儿不再理会宗楚客,而是转向李显:“陛下,太宗皇帝当年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由此可见,太宗皇帝的本意是让天下的人才都归大唐所用,而科举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再说了,微臣推荐的是不是人才,众位大臣都在场,可以当场一试,若是徒有虚名不用也就罢了,若真是人才,陛下为何要放弃他们呢?” 张宝儿为了今天之事,可是下了大工夫,他为能在朝堂之上将从魏闲云那里学来的这些话说出来,甚至都背了滚瓜烂熟了。果然,他这话一出口,不仅让李显与众位大臣频频点头,就是宗楚客也无法反驳。 李显应允道:“那好,张爱卿,朕和众爱卿就当场见证一下你推荐的这几名举人!” “多谢陛下,他们早已在殿外等候了!” 不一会,杨乘亿、常敬忠、文俊三人鱼贯而入。 他们三人是今早才知道张宝儿的真实身份的,张宝儿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后,三人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对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三人拜见过李显后,张宝儿先指着文俊对李显道:“陛下,此人名叫文俊,一手诗词功夫无人能比,可偏偏因相貌丑陋,数次与进士无缘。今日,微臣之所以要推荐他,是想向天下读书人证明,我大唐的科举是为了选用人才,而不选美男子!” 张宝儿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他先将文俊的劣势摆了出来,堵住了宗楚客的嘴。 果然,本来见文俊相貌丑陋而眉头紧锁的李显,听了这话,颇以为然,此刻眉头也舒展了。宗楚客也不得不放弃了以相貌丑陋为由攻击文俊的念头,只好在心中暗骂一声张宝儿狡猾。 张宝儿对文俊道:“文举人,今日你也不必藏私了,把你以前的诗作,都在这吟一吟吧!” 文俊点点头,便开始一接一开始吟诵起来。 “停!”宗楚客突然喊道。 李显是个诗迷,正听的津津有味,被宗楚客打断,颇有些不悦道:“宗爱卿何事?” “陛下,他如此吟诗有作弊的嫌疑,不如我们现场出题让他作诗,这才能显出他是否真有水平!”宗楚客振振有词道。 李显一想,宗楚客说的也有道理,便点头应允。 于是,包括宗楚客在内,数个大臣依次命题,让文俊现场作诗。 文俊不愧有“文八叉”,之称,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丝毫不亚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而且是诗诗均为佳作。 李显大为叹服,笑着向宗楚客问道:“宗爱卿,你认为这文俊可是人才?” 在众目睽睽之下,宗楚客也无法颠倒黑白,只得点头道:“文俊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当真有才!”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1792/330481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1792/3304815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