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毓庆宫秘闻 > 第377章 康熙病重

第377章 康熙病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剑压万古 人在东京,绝世猛龙也怕柴刀 都市之雷霆裁决 斗罗自走棋:从三星蓝银草开始 仙炼天穹 大存道修 和女总裁的荒岛求生 春夜娇杀 食堂打饭阿姨,会抓鬼很正常吧 诸天:寻狗三万年,我无敌了

随后父子俩在畅春园秘密交谈了几个时辰。 胤礽离开畅春园的时候,手里拿着两个狭长的匣子,不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 京中的人并不知道前一任瑾亲王回京了。 所以过了好几日后,胤礽才假装从江南回到了京城。 先是去畅春园看了看汗阿玛,然后才回了瑾亲王府。 胤礽回到王府后,见了自己的几个孩子和孙子。 尤其是弘晷和弘历,如今已经是十三岁的半大小伙子了。 胤礽看着弘历那张与瑜儿年轻时,有五分相似的脸,庆幸早做了安排,没让瑜儿再出现在京城。 他听说这些年,汗阿玛最宠爱的皇孙,便是弘晷和弘历。 甚至在去年的时候,将十二岁的弘晷封为了荣郡王,将弘历封为了雍亲王世子。 这些年,弘晷和弘历一年里的十二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六个月左右都是待在皇上身边。 待在宫里的时候,便是住在胤礽当年住的毓庆宫。 在畅春园的时候,便是在清溪书屋旁边的道和堂。 另外剩下的六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住在雍亲王府,另外三个月之前是住在瑾亲王府或理亲王府。 后来皇上给弘晷赐下荣郡王府邸后,俩小子便是住在了荣郡王府。 俩小子的受宠程度,是皇上后面的那些皇子都比不上的,更遑论别的皇孙。 胤礽在府上住了一些日子,见过了其余兄弟。 变化最大的便是老四胤禛。 多年下来,如今的老四已经完全蜕去了浮躁之气,成为了喜怒不形于色,甚至颇有城府的模样。 最开始见到二哥的时候,胤禛心中很是欢喜。 直到后面皇上召胤礽到畅春园伴驾常住的时候,胤禛就有些复杂和忌惮了。 几次在畅春园见到胤礽的时候,都忍不住想要试探一番。 毕竟谁都知道,老爷子最疼爱的便是二哥。 之前自己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有利竞争者,但二哥一回来,老爷子的表现,好像最中意的还是二哥。 这就让胤禛有些有些复杂和不甘心了。 胤礽瞧见了四弟防备的模样,心中暗叹。 【唉~果然权力能改变一个人。】 他轻轻拍了拍胤禛的肩膀。 “别担心,二哥的心意不变。” “我将你二嫂葬在江南,待汗阿玛身子好些了,二哥还得回去陪你二嫂。” 胤禛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松了一口气。 “二哥,二嫂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再找一个吧。” 胤礽却是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 “我答应过你二嫂,这辈子只有她一人。” “哪怕你二嫂不在了,我也不会对她失言。” “而且当年你二嫂走时,我也生了一场大病,如今身子也不怎么好,也不知道能撑几年。” “我想在后面的时间中,都和你二嫂在一起,日后也与她一同合葬。” 胤禛眼底快速划过一抹歉疚,不过心中却是彻底放松了。 “二哥与二嫂感情好。” “日后弟弟带着穆侧福晋,去江南看二哥二嫂。” 胤礽笑着点头。 “好。” “到时候提前给二哥去信,二哥扫榻欢迎。” 兄弟俩说着话,聊到了孩子了。 胤礽言语间很是感激,胤禛这几年对弘晷的照顾。.. 胤禛却是摇头,弘晷和弘历感情好,这么多年,弘晷在他心里也和亲儿子没俩样了。 不过说到孩子,胤禛心中是有些遗憾和难受的。 他后院的女人,到目前为止,一共给他生了九儿五女。 (年氏生了一儿一女没保住,还有耿氏的弘昼出生了。) 没想到如今活着的,只有四儿一女了。 而且活着的四个儿子,就只有穆侧福晋的弘历,和钮祜禄格格的弘晟还算能看。 弘时蠢笨,弘昼顽劣。 弘晟虽比不上弘历那般聪慧,但也远超了弘时和弘昼的。 但是弘晟的身子时常生病,吃的各种汤药补药比饭菜还要多。 可以说弘晟母子的身体都不怎么好,院子都是被汤药腌入味儿的。 所以他所有子嗣中,也就穆侧福晋膝下的一儿一女能拿得出手。 不仅身份高,而且聪慧伶俐,最重要的是身子健壮。 宁楚格一直都是孝顺聪慧,最得他喜爱的女儿。 早些年宁楚格嫁给富察家的福泰安后,虽然富察家在前朝并未给他过多助力,但偶尔也会给些方便。 甚至也会隐晦的提点他几句。 对于富察家这个亲家,他是极满意的。 福泰安不仅本人出色,对自己的闺女也很好。 这么多年从未纳过妾室,就连通房都没有。 对自家闺女,就如同二哥对二嫂那般。 有这么个好女婿,胤禛心里对二嫂是很感激的。 ......... 自上次兄弟俩见面谈话过后,胤礽的隐晦暗示下,胤禛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兄弟俩的关系也恢复如初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皇上突然病重,让梁九功宣所有皇阿哥,和皇室宗亲以及几位重臣,到清溪书屋面圣。 待众人到齐后,康熙将胤礽、胤禛还有弘历叫到了跟前。 “保成,保成啊。” 胤礽泪流满面的握住汗阿玛的手。 “汗阿玛,儿子来了,儿子来了。” 下面跪着的众人,看到皇上此时眼里心里只有前瑾亲王,心中皆是一个咯噔。 【皇上不会是想要....】 康熙艰难的笑笑。 “好。” “朕的保成来了。” 他断断续续的叫道:“梁...梁九功....宣...宣旨。” 梁九功哽咽的应了一声:“嗻。” 随即在众人满心焦虑和紧张的目光中,宣布了一道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禅位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内容太多,省略部分。) 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 .........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众人听梁九功宣读完圣旨后,神色各异的磕头领旨。 康熙睁着浑浊的双眼,竟罕见的有些亮光的看着胤礽。 有些断断续续的说道:“口...口谕。”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2899/344469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2899/344469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