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 第32章 你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献田

第32章 你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献田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风流小仙医 终极系列:我有一个副本金手指 诸天转生:先知万界剧情 重生之后,我居然言出法随 男配修仙,女主祭天 炙热沦陷 我想当巨星 谍战之一个骑手在满洲 大秦的诸天征途 好一个气运人间

“陛下,我汉朝打不起。” 张良苦口婆心劝道。 不能因为陆煊所说的三两句话,就彻底的立下这种国策祖训,这不仅会害了当代,也会害了后世。 诚然。 他听了陆煊所说的那一席话,心中也感到热血,认为合该痛击异族。 但这是理想。 现实是很残酷的,汉朝若是按照这种情况打下去,必然只会有一个结局。 重蹈秦朝覆辙。 “朕知道打不起,可陆煊有言,其能让汉朝步入盛世,又有所谓的火炮等武器,为何不能打。” 刘邦注视着张良,又道:“并且陆煊所说的,是原本历史轨迹中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是陆煊在没有来到汉朝的情况下,未来朕也会颁下这"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策,虽然不知我汉朝延续多久,可你之前注意到了陆煊验传上的民族称谓没有?” “汉!” “陆煊的民族是"汉族"这也就代表着和我汉朝有着很多关系,证明汉朝已经成为中原主体民族的象征,也证明了汉朝传续了很久,又证明了朕未来颁布的这国策组训是正确的,并没有让汉朝如秦朝那般灭亡。” “既然原本历史中汉朝都没有因武力而覆灭,现在又有了陆煊的帮助,又如何谈得上灭亡?” 刘邦霸气道,他确实被陆煊的这一席话给感染到了,心中很激动。 张良闻言,犹豫良久。 最终道:“可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陛下,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陆煊口中获得足够有用的信息了。” “匈奴来犯,此事会耽搁很久时间,臣等与陛下会用大量的时间运筹匈奴之事,如何能有时间继续在陆煊身上询问未来的事情?” “况且,臣昔日有言,从后世人口中所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乃是古今往来历朝历代值得借鉴学习的国策、随着历史时代变迁诞生的功巧战术、对付异族的方法,请陛下恕臣无礼,眼下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我们不但未从这三点获得有用的信息,所了解的尽皆是皇室信息,也就是太子、皇后病情、未来四皇子谋反等等。” “还有韩信之事,异姓王之事。” “这些事情我们要想在三个月内处理完毕,恐怕也需要多次询问陆煊,又有何时间去问工巧战术、优良国策、对待异族方法呢?” 张良说了很多,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劝刘邦不要听信陆煊的话,彻彻底底与匈奴开战,一直打。 甚至,转守为攻。 而刘邦的想法也很简单,他相信陆煊的本事,认为在陆煊的帮助下,汉朝是拥有能力一直攻打异族的。 张良又觉得刘邦的想法天真,陆煊确实有本事,可关键你这个皇帝不去问真正有用的东西啊,就关心你那些皇子了。 两人产生了分歧! 刘邦也是个能听得住劝的人,他沉默良久,然后道:“是朕的错,也罢,暂且先看韩王信能否守主马邑吧。” 最终刘邦决定,暂且不颁布陆煊所言的国策。 时间流逝,很快马邑传来消息。 匈奴冒顿单于引兵二十万,攻马邑。 韩王信不敌,投向匈奴! 韩王信所掌握的五万军队与匈奴二十万大军合并,攻打太原! 当获悉这个消息后,整个大汉朝堂震动,天子刘邦令文武百官汇聚于长乐宫,共商国事! “朕对韩王信寄予厚望,其却叛我而去,呜呼痛哉!”朝堂上,天子刘邦头戴冠冕,语气流露出心痛,大手拍着身旁的龙案。 他记得很清楚,就是这一年年初,自己认为韩王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郡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郡,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于是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郡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那个时候各地异姓诸侯王中,他比较相信韩王信,这一切皆因韩王信并没有像其他诸侯王般暗自招兵买马。 当时韩王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 他答应了,韩王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 自己如此相信韩王信,其却背叛汉朝,投降匈奴? “陛下。”这时,有臣子道:“匈奴冒顿单于引军二十万,韩王所镇守的马邑乃韩国国都,可战将士五万余,且大部分为韩人,两方合并已经向着太原开来!” 闻言,刘邦心头更是一沉,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和秦朝一样,汉朝初期依旧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很多百姓黔首、将士士兵心中并不认同他们是汉朝人,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是楚人、韩人、秦人、齐人。 这代表着,他们视中原人与异族相同。 举个例子,韩人认为楚人和匈奴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异族,非我族类! 可以说,这并非是个例现象,现如今汉朝各地依旧有很多这种人,依旧是这种思想。 那么,这次匈奴的二十万大军和韩王信在马邑的五万大军合并一处,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现在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到底是自己亲征匈奴,还是让韩信去? 论统兵能力,他自然是不如韩信的,而让韩信迎击匈奴在战事方面他可以绝对的放心。 可韩信若是手握重兵,来个临阵反戈的话。 自己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韩信啊。 心中思绪涌动间,刘邦只听的下方各种声音响起,臣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臣认为,应调遣各方诸侯国兵将,迎击匈奴!” “不可,王朝初建岂能如此大功干戈?仅朝廷出兵足以拿下匈奴。” “一字并肩王军功卓著,统兵能力天下无双,臣认为合该让并肩王领军出征。” 诸多建议如潮水般涌动而来,刘邦眉头紧紧皱起,当皇帝很难,特别是面对这种抉择的时候。 任何一条建议,都有相应的道理,也有相应的弊端和担忧。 同时出现让他抉择,他必须选择最正确的一条建议,不然失败的后果他是无法承担起的。 而这时,韩信忽然出列了。 他朗声道:“陛下,韩王投降匈奴,引五万韩人投附匈奴,辜负陛下封王隆恩,由此可见...是陛下对待功臣太好了。” 言毕,他转身注视着众臣和一列开国勋贵,语气加重道: “本王愿领兵出征,可王朝初建粮草并不充足,本王的意思是,请诸多功臣自愿献出田地,分予百姓。” “不愿献出者,视为韩王同党。” 简单的两句话,却让众多大臣脸色苍白,手脚冰凉。 并肩王,这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拿开国勋贵开刀啊。 高左上方的刘邦,也立刻明白了韩信的意思,韩信之前提出了三条针对开国勋贵的建议,目的是为了保留善终,让他这个帝王放心,可他却觉得韩信的手段太狠了,并未立刻同意。 现在,韩信趁着这个机会,立刻提出了其中一条建议。 让功臣分出田地给予百姓。 这是一种增强汉朝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让前线粮草充足,毕竟朝廷征收粮食,百姓们是不愿意上交的。 为何? 上交了,来年吃什么? 可若是有足够的土地,就不同了。 既然有地可中,饿不死,依朝廷律法上交用于对抗异族的粮食,有何不可?百姓黔首更能直观的看到匈奴异族的危害啊。 同时,这也是韩信选择"自污"的一种方法,一旦此事办成了,勋贵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必然视韩信为敌,这让他这位天子就愿意让韩信统率大军出征了。 刘邦心中正在思索着,此时朝堂上已经有大臣不愿意了。 “我等在商议迎击匈奴之事,与勋臣家中田地有何关系?臣不明白并肩王为何要提出此事。” “是也,现在当务之急是商议对付匈奴的战术。” “匈奴来势汹汹,又有马邑军队帮助,我们连迎击战术都未商议清楚,却谈其他事情?” 面对众臣的言语,韩信淡淡一笑。 “本王自有战术,迎击匈奴。” “无需你们商议。” “并且,你们商议的战术,在本王眼中意义也并不是很大。” “面对此次匈奴来攻,你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献出家中田地,给予百姓黔首,使朝廷征粮百姓愿意上交,至于其他的商议战术、迎击匈奴之法,不是你们该想的,你们也没有那个本事和能力能想出来。本王的话,听清楚了否?”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2997/334103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2997/3341030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