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强海盗中国张保仔和郑一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魔法塔的星空 末世重生:从花光银行存款开始 编造神话:我,汉末苍天 【柯南】在柯学世界科学摇号 月光大盗 尤物女配重生后,男主集体火葬场 桃源小刁民 二缺指南 大意了!被病娇歌坛天后套牢 玩玩行嫁给你那得等
新会知县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编的《新会县志》载: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贼郑一嫂、张保将犯境,署县沈宝善亲往江门堵御。十三日贼转入沿窖口。十四日贼劫牛渚湾、复兴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贼毁虎坑水栅,直入长沙,烧铺户二百二十余间。时新会沿海村乡烧劫甚众,九如乡及慕山死者掳者尤多。”
以上县志所记,是否事实,今天无法稽考。但对于称张保为“海贼”,则有解剖分析之必要。
张保(1786―1822年),又称张保仔,江门新会人(有说新安县人),父亲张义,以捕鱼为生,因抗清水师勒索,船被击毁。全家失散。张保仔靠渔民抚养,少时习武艺,操渔业。他15岁那年随众出海捕鱼,被郑一掳去。郑一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这样,张保仔就被迫“落水”,成为“海盗”。后来当了小头目。郑一死后,郑一嫂接操夫业,看中张保仔。“明为主仆,暗为夫妻”,大权也逐渐落到张保仔手中。到清嘉庆中叶,共拥有大船800艘、小船过千,徒众数万。活动于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屿山一带,专劫官船、粮船和洋船。目的是要粮食、装备和武器。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得款万元及鸦片烟土二箱、火药二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联合英、葡帝国主义者不断围攻。张保仔多次将清军联军打败。后来,两广总督百龄上任后,改变策略,立“禁绝岸奸策”。尽改粤粮水道为陆运;硝磺各厂改商营为官办;并加紧巡哨,遇“盗”船则炮轰,断绝张保仔的粮食、弹药供给。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保仔被迫向清政府投降。后为清廷出力,官升副将。纵观张保仔一生,有为盗之名,无为盗之实。“张保仔之性,不喜劫其乡人。是以往来香港、澳门各处,专劫欧人商船,夺其军火。”从张保仔的“立法三章”看,就可以看见这帮“海盗”的性质。其法一曰,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二曰,所得八成归公,二成作奖;擅取公物,死刑;三曰奸淫妇女者死刑。纪律如此森严,又是专门劫掠官船、洋船的举动,充满民族大义。与其说“海洋大盗”,毋宁说是“海上英雄”!(引自《南洋华侨通史》)
张保仔做了船长.早期称霸珠江三角洲.曾经一次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当年,由于张保仔处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众人拥戴,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最盛时,拥有大船多艘、小船多艘,聚众达万人。他更以香港为根据地,开荒生产,标榜自己为“第二郑成功”。还常与海外华侨往来,使当时荒凉的香港岛兴旺起来,居民达多万。香港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据说红旗帮有一次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冲突,全歼葡队,发现葡舰上的财物全是袭击掳掠中国客船得来,引起张保仔极大愤慨,激发民族感情,于是常集结大队,纵横海上,经常袭击侵犯我国领海的葡、西、荷、英等国船舰,使殖民者提起张保仔都心惊。
清廷政府为降伏张保仔,施行内外夹击、封锁、挑动内讧、先剿后抚的全面策略,但官兵进剿屡战屡败,闻风丧胆。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战船损坏也无材料修理。就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候,嘉庆十五年(1811年),百龄派口辩能言的张飞鸿向张保仔劝降,张飞鸿鼓起如簧之舌进行欺骗游说,勉张保仔以“大义”,归付清廷。.M
张保仔投降后,幻想效法梁山、瓦岗寨好汉,作国家的“栋梁”、“柱石”,但反成为朝廷鹰犬,先歼黄旗帮多人于七星洋,再破青旗帮船舰数十艘于放鸡洋,更于儋州鏖战蓝旗帮,擒首领麦有金。张保仔升官晋爵,由千总衔擢升守备,又从顺德营都司,调任澎湖协等职。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谓半世英雄,亏于晚节。
张保仔出降时,内部分歧,反对投降的队伍相当庞大,骂他中途变节,是叛逆。张出降后,留在香港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张保仔为何沦为“海盗”?自有他的客观原因。张保仔在他的降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述说:“今蚁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结交不慎,而陷入迷途;或因俯养无资,而充投逆旅;或因贸易而被掳江湖;或因负罪而潜身泽国。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歉,民不聊生。于是日积月累,愈出愈奇。非劫夺无以谋生,不抗师无以保命……”讲来不无道理。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所说的“匪、盗、贼”,要作具体分析,更重要的是作阶级分析。如果是有政治纲领、反抗官府压榨、劫富济贫、打击洋鬼子的队伍,我们就要为它正名,应该是起义行为、正义行动。其实,封建社会被指为“贼、匪、盗”的人,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老百姓。
说完张保仔,也不得不说一下中国最强大的女海盗:郑一嫂
她在海盗大联盟中被尊称为“龙嫂”,曾协助第二任夫君张保仔把珠江口?家贼的事业推向鼎盛期,率船队与官兵大战,只身领17位文盲妇女径闯斧钺森严的广州城两广总督衙门“谈判”……
似曾相识
郑一嫂大名,不少“老广州”依稀曾听,但能得一睹“伊人丰采”,则是通过198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香港地恩仇记》。该剧的大结局,是郑一嫂手挥国粹腰刀,跟操西洋剑的澳门“土生葡人”(葡萄牙男人和中国女人所生的混血儿)骆克,在香港大屿山荒滩上一对一的殊死决斗,叱咤时闻口舌香,大义凛然的美艳粤女把罪孽深重的半洋鬼子一刀砍倒,“电视机前的朋友们”人心大快!
该剧编排的传奇发生于鸦片战争前夕,而究其实,那时郑一嫂已是闲愁于广州的垂暮老妪也。
海盗世家
郑一嫂,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家女,生于1775年,卒于1844年。其前夫姓郑,因排行而俗名郑一,新安(今深圳宝安)?家人。郑氏夫妻生有两子。
不晚于明末,即有著名的郑、石、马、徐四姓?家贼横行珠江口。拙文《海阔?家强》提及一位在18世纪后叶越南内战中起过重大作用的?家枭雄莫官扶,襄助莫官扶成就大事业的拍档名郑七,乃郑一的堂兄弟。由此可知,郑一嫂的娘家与夫家均为海盗世家,在她身子里,天生地流淌着与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
却说康熙收复台湾,郑成功部分残兵流向珠江口为盗,珠江口?家贼由明末四姓演变为清初红、黄、蓝、白、黑、紫六帮。郑一乃红旗帮首领。
郑一其人,胸怀大志,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把珠江口各股?家贼统一成一个以他为盟主的海盗大联盟,而郑一嫂堪称贤内助,自始至终参与其事,各帮海盗尊称她作“龙嫂”。无奈天意弄人,在这个海盗大联盟好不容易签约结成的1807年,郑一却于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年仅42岁。由是,于“失龙寡嫂”而言,大联盟顿成大陷阱―――红旗帮面临或内讧或被他帮兼并的严重危机!
忘年之恋
女中豪杰目光如炬:她盯上了养子兼同乡张保仔!
张保仔原为江门?家子,生于1786年。15岁那年,他被窜入内河的郑一掳走,沦为?家贼。郑一是双性恋者兼有恋童癖,他之所以掳走张保仔,是因为看中这名少年长相清秀。上得贼船,张保仔实为郑一“契弟”(粤语谓男妓),名义上却是郑氏夫妇养子。不过这位契弟并非徒有一张漂亮脸蛋,他确乎精明过人,刚强干练,因之很快由小喽罗飙升为大头目,跻身于红旗帮核心领导层。
欢作沉香火,侬作博山炉。是年,她已32岁,他才21岁。后人绝无可能复见郑一嫂的惊鸿倩影,但这段忘年恋却不免教人产生遐想:她必定是一位绝色尤物!因为以小青年张保仔的心理成熟度,他不大可能考虑到凭藉“淘古井”而出脱成为盖世枭雄。
整整3年时光,他俩虽无夫妻名分,但其实际关系,各帮?家贼尽皆知晓。郑一嫂没有错看人,身为“准龙”的张保仔贡献出全部聪明才智,出面襄助“龙嫂”有效地廓清了群龙无首的混沌局面,并把珠江口?家贼的事业推向鼎盛期。
之所以强调“3年”这一时段,乃是因为尽管张保仔名垂千古,但他的整部史诗其实只不过开篇于1807年,而突然终结于1810年。
之所以强调“出面”二字,乃是因为尽管张保仔是个早慧的人杰,但他毕竟太嫩,真正替他慑众,代他运筹的,是帏幄里辣如老姜的郑一嫂。
名扬欧美
张保仔时代?家贼红旗帮的外在盛况,我在《海阔?家强》中有所谈及,此处不赘。举凡秘密社会组织的内幕细节,包括官方在内的外界一般都不能详知,红旗帮的情形亦复如此。好在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尔的英国富商,曾被红旗帮绑架为肉票,在?家贼跟东印度公司谈判赎金的一段不算太短的时段里,他呆在贼船上,因其身价而受到友好对待,可以自由行动,从而耳闻目睹?家贼的日常生活种种。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银元赎出并回到伦敦之后,他写出了一本独一无二的回忆录,让普天下对郑一嫂和张保仔的逸事有所知晓。
兹摘录该书某些片断如下―――
郑一死时,?家贼联盟刚刚凑成,是郑一嫂指导张保仔为联盟制定了最基本的纪律。比如,违背命令者,斩;敢于专权者,斩;私藏战利品者,斩;临战退缩者,割耳示众。大概郑一嫂对前夫的放荡深恶痛绝,故而又作出这样的古怪规定:**女票者,斩!但在女票同意的情况下,一个喽罗可以拥有一个固定女票,帮中不准发生乱七八糟的性行为。
张保仔出身赤贫?家,本不修边幅,是郑一嫂替他作了形象设计,让他通常身穿紫绸长衫,头戴黑方巾,且调教得他举止稳重温和。想来张保仔本人也具备我们所属时代那些精于假冒成高干子弟的小流氓的天赋,以致当他凭着这一形象跟英国和葡萄牙海军军官周旋时,比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更能为中国增光。
西方素有尊崇海盗的民俗传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一些“卡通”文艺家掇拾格拉斯普尔的片言只语,拼凑出来一位“郑一嫂”,据说那形象手执皮鞭、长发飘逸、戴黑眼罩、箍窄文胸,有似女泰山般妖艳性感却滑稽搞笑。
逐鹿江洋
格拉斯普尔有幸随同?家贼船队参加了一场大战。那是1809年秋,红旗帮需要抢粮作补给,郑一嫂仅保留几艘战船坐镇大屿山基地作总调度,张保仔率大队主力实施行动。
在击毙虎门总兵并把珠江口官军炮台夷为平地之后,张保仔船队溯江直入珠三角,一边作战一边劫掠。格拉斯普尔目睹难民成群结队往广州方向逃跑,?家贼则脖子上挂着两颗用辫子结在一起的受害者头颅,紧跟难民后头疯狂追杀。不多几天,?家贼于黄埔登陆,广州城内炮声可闻!
广州当局急急向“外夷”求援。英、葡海军似乎摸准了?家贼部署,一面派出少量舰只驶向黄埔兜截,一面调遣主力,跟大清水师组成三方联合舰队突袭大屿山。郑一嫂比“鬼佬”棋高一着,她早已有见及此,一面依仗地利,在大屿山跟联合舰队捉迷藏,一面传令张保仔迅速反扑,且通过效率极高的联系网络召集各帮?家贼汇聚大屿山,准备全歼联合舰队!
海战持续9天,结局是联合舰队侥幸惨胜,?家贼逃逸无踪。翻江倒海一场大战,?家贼阵亡者仅为40人,格拉斯普尔认为,筋骨未伤而成功突围,?家贼是实际上的胜利者。
此役,郑一嫂的预期目的未能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家贼联盟中实力仅次于红旗帮的黑旗帮拒不参战。
因爱成祸
红颜不是祸水,但至少基于我创伤未愈的亲身体验,我以为因挚爱一个女人而演出惊天动地的大悲剧,并不比张国荣跳楼更为鲜见。
黑旗帮的帮主名郭婆带―――?家贼中值得大书一笔的另一位传奇人物。至少有三种历史文献证实,他早就对丽人郑一嫂垂涎三尺,故而对张保仔恨之入骨。郭婆带拒不参加大屿山会战的原因,在于他想借刀杀情敌。此计不成,又生一计―――同年冬,张保仔再率小船队欲闯珠江口,与官军激战后力竭而退,郭婆带瞅准机会,倾全力突袭张保仔!张保仔死里逃生,扬言报仇。郭婆带“我为卿狂”,索性向两广总督张百龄投顺,被封官后,与官军联手,下狠心痛剿红旗帮。有道是“若要太平贼杀贼”,红旗帮的死穴接连遭受猛戳。尤为要命者,黑旗帮的投顺受赏给?家贼联盟造成“羊群效应”,连红旗帮也军心动摇。
缠绵咸水歌变调而成凄厉楚歌,郑一嫂决定向张百龄投降!
首次谈判的时间是1810年2月21日,地点在珠江口穿鼻洋海面上。谈判方式相当别致―――时年24岁的张保仔率战船260艘在海面这边列阵,时年约60岁的张百龄仅带官船数艘在海面另一边停泊,受双方邀请为居间人的葡澳大法官阿里亚加两边往来传话。谈判持续3天,在一个问题上谈不拢:张保仔要求保留私兵5000人和战船80艘,张百龄不同意。
谈判破裂。红旗帮的极端分子立即夷平一个海边小镇,向两广总督示威;广东水师则显现出进剿动向;张保仔处境有似眼下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主席,惟有对蓄谋捣乱者实施镇压。珠江口波谲浪诡。
勇闯广州
打破僵局的是女杰郑一嫂。4月17日,她力排众议,不带武器,不打招呼,毅然决然率领一个连她在内才共18位文盲妇女的“谈判小组”进入广州,径闯斧钺森严的两广总督衙门。此举真叫胆大包天―――须知道,匪首被抓获,按律当凌迟处死!
张百龄在白虎节堂郑重其事接见了这群?家女贼。中国有史以来,一位封疆大吏在魏阙之下跟小女子作政治性平等对话,不晓得是不是惟一的一次,但估计是破天荒第一次!
张百龄,河北省承德人,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文渊阁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衔;今天,承德市人民政府把他列为13位“承德杰出人物”之一(近代诗人郭小川是最末一位)。值张百龄跟郑一嫂眼对眼侃侃交锋之际,不知他老人家心中何所想?
当是时,郑一嫂35岁。眼下,倘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士刊登征婚启事,用语中大抵少不了一句“肤白显年轻”,设若郑一嫂也刊登征婚启事,她可以选用一个什么关键词?
关于这次对话,史书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份详细笔录,但通过概述可知,焦点仍是张保仔提出过的那个要求。较之于在海面上隔船传话的张保仔,郑一嫂在两广总督衙门的叱咤掷地有声―――她公然警告张老大人,若不答应她的要求,红旗帮将马上恢复活动!
是郑一嫂的非凡勇气让耿介儒者生敬?抑或是她的可餐秀色让宽厚长者见怜?无从知晓。总之,该次对话的结果,是张百龄依顺了她的蛮横要求。
生效性谈判于3天后在澳门一座寺庙举行,张百龄和张保仔直面商榷,双方仍然邀请阿里亚加大法官作陪。所达成协议的要点,拙文《海阔?家强》已然谈及。谈判结束,张保仔率领在场?家贼向张百龄下跪叩头谢恩。张保仔先生的叩头别具深意―――两广总督通过“允准”石香姑小姐下嫁给他这一官样形式而成为他和郑一嫂在事实上的证婚人。
天妒英雄
归顺之初,张保仔得官千总,蒙张百龄厚爱,很快擢升为守备,被派驻广东顺德。无奈位处珠三角腹地的顺德饱受?家贼蹂躏,父老乡亲强烈“杯葛”;经张百龄斡旋,张保仔被破格再升为参将之后,转调福建省民安镇。
已依例获得“诰命夫人”尊称的郑一嫂(此时该是“张太太”了),把她跟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托付给旧部抚养,自己便陪伴后夫赴闽。1813年,38岁的高龄产妇张太太为张先生产下儿子1名―――由这值得让时下某些视“人流”如作游戏者深思的铁证可知,当年这位“女匪首”跟张保仔的“关系”绝对清白无瑕!1815年,张保仔因破获偷贩鸦片重案有功,荣升副将要职(武官从二品),朝廷中之有识者看中他精通海防这一专长,调遣他驻守海外重镇澎湖,独掌该列岛军务全权。
是年,日后因严禁鸦片而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林则徐30岁,初涉官场,在福建任职江南盐法道员(文官正四品)。瞧着同龄人张保仔短短5年时光官至二品,自4岁起便苦读经书的林则徐特向朝廷上奏章,称投诚罪犯不宜重用,指名道姓建议对张保仔不可再作升迁。朝廷对此奏章不予理睬。1822年,张保仔于澎湖副将任上暴亡,死因不明,终年36岁。
用情专一的好丈夫客死他乡以后,二度寡妇郑一嫂扶柩并携幼子回广州定居。居所特设专祠,祠内敬悬已于1815年去世的张百龄画像;每天早晚两次,郑一嫂必定带领张保仔独子进祠,向张百龄遗像焚香跪拜。
流水落花
1840年,时年65岁的郑一嫂突然向官府提起诉讼,称1810年张保仔刚刚上岸定居时,曾交白银28000两予十三行首富伍崇曜(即被林则徐斥曰“本官要你的脑袋”那位,这声斥喝已成经典),托其代购房屋,但30年过去,此事了无下文;诉状并附伍崇曜亲笔收据。郑一嫂要求伍家将欠金归还。
是年,林则徐身任查禁鸦片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驻节广州。因该案影响重大,本地官府特向林则徐作请示。林则徐以案情已过30年之久为由,示下不予受理。
但郑一嫂在诉状中按其系已故二品官张保仔夫人的实际身份自称“命妇”,这两个字却引起了林则徐的高度重视。值鸦片战争爆发在即,中、英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林则徐特向道光皇帝呈上专奏,称,按礼法,诰命夫人尊号只能授予命官原配,郑门石氏嫁入张门乃属再婚,再婚之妇而僭享该尊号有违礼法,郑重提请剥夺郑一嫂的“命妇”资格。
当时,林则徐声望如日中天,朝廷遂准奏执行。
跟“命妇”相对应的是“民妇”,对此,不知道那位曾经统帅7万海上雄师的女中豪杰有何感想?大概,当年的“龙嫂”已懒得计较什么虚名了吧―――究其实,她的真正出身乃是至卑至贱的?家女,钦差大臣没凭尚方宝剑把她发配回艇,已堪称宽大为怀了……
1844年,即因鸦片战争惨败而跟海上霸主英国签下《南京条约》的隔年,生于海、长于海、两度出嫁于海、在东西两半球成名于海的?家女杰郑一嫂(本名石香姑),在如今已难觅其坐落的广州居所悄然长逝,终年69岁。
石香姑和张保仔的独苗,则早在4年前病殁。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122/334398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122/334398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