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中都凤阳勋爵们的迎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神奇宝贝:大师系统 王铁柱王莹 妖惜离魅 灵异时代,我以鬼怪为食 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 荒野大镖客之喋血黑帮 宋家的傻姑娘重生了 武神空间 说好扬帆起航,你当深海支配者? 三十而废,带娃逆袭
水泥路铺设往往还能在既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只是遇到实在难行的曲折地段,才会考虑改道或着动手改造地形。
而铁路建设则是另一番景象。
铁路为了确保列车安然行驶,其修建准则是力求线路笔直到底,这不禁让朱允熥忆起种种往事。
当中不乏涉及地方宗族风水的纷争,惹出了不少风波。
当然,大明若真要铺设铁路,还得有一段时日来做周全筹备。
一行人自昌子口启程,沿着通往中都凤阳府的官道北上。
路程不过300里之遥,快马加鞭的话,四五天光景也就到了。
朱允熥此行代表朝廷,亲赴凤阳出席信国公府丧仪。
早在太孙队伍抵达前,消息已先一步传入凤阳城内。
凤阳非比寻常,满城皆是大明开国元勋。
皇帝从淮右崛起,凤阳作为龙兴之地,自然是功臣最为集中的所在。
但凡有点名堂,稍有地位的,都在凤阳城里置了房产。
清晨时分,信国公府上下老幼,早已齐聚在城外官道旁,翘首以盼。
中都留守司、凤阳府及城里各大家族也纷纷派人出城相迎。
按原计划,中都留守司与凤阳府是预备在60里外的红心驿迎接太孙。
可先期到达的士兵却传来指令,凤阳府不必大张旗鼓,免得惊扰百姓,于是众人便在城外静静等待。
时光缓缓流淌,秋日晴朗,即便是久候,也并不觉得疲惫。
未至正午,官道尽头已有动静传来,官府即刻派遣差役前往探查。
没过多久,官府的人马疾驰而至。
“是太孙。”
“太孙来了。”
听到呼唤,凤阳府官员连忙挥手示意,振奋精神。
“大家都打起点精神来,别在太孙跟前丢了咱凤阳脸面。”
若非信国公仙逝,凤阳府定会摆出三班乐队,锣鼓喧天地迎接太孙。
中都留守则目光掠过汤家老小,高声说道:“太孙难得来中都,此行亦是归根溯源,谁要在太孙面前失礼,那就是与整个中都为敌。”
今日离城的汤家队伍,老老小小算一块儿,足有数十口子人。信国公妻子胡氏,身着诰命服,腰间简单束了根麻绳,在几个闺女的搀扶下,稳稳站在汤家队伍的最前端。
从应天返回凤阳的汤家老四汤燮,则是领着家里男丁们安静等待。
汤醴也随着四哥汤燮回到了凤阳。
而汤家老二汤軏,这些年一直在太原担任中护卫。
虽说汤和去世那日,汤家立即派人前往太原通报噩耗,
但按路程计算,汤軏还得再过几天才能回到凤阳。
官道两侧,太孙仪仗、锦衣卫的北镇抚司、上直亲军羽林卫,各式旗帜迎风招展。
连文渊阁大学士石伟毅,也有一面专属旗帜。
“臣等恭迎太孙。”
随着队伍前列的兵马让开道路,朱允熥出现在凤阳各府各家眼前,众人连忙鞠躬行礼。
这可是朱允熥第二次回凤阳。
凤阳上下,无不小心翼翼,力求在朱允熥面前留下好印象。
朱允熥端坐马背,望着城下的熙熙攘攘。
这里有中都留守司的官员,有凤阳府,怀远等四县的官吏。
此外,凡是在淮右有名望的功勋,也全都到齐了。
“大家都请起吧。”
朱允熥驱马靠近,侍卫上前接过缰绳,他则轻巧地下了马。
紧随朱允熥之后的是石伟毅、许星阑几人,以及随行的六部三法司官员。
“臣等谢太孙隆恩。”
中都众人恭敬起身。
中都留守燕高卓立刻上前:“太孙一路劳顿,中都已经备下宴席,为太孙及各位大人接风洗尘。傍晚时分,可迁至中都留守司别院休息。”
这家伙分明想“抢人”。
凤阳府知府游文瑞瞥了一眼燕高卓,把想邀请太孙入住府衙别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朱允熥咳嗽一声,看向身旁石伟毅。
石伟毅即刻向前迈出,看向众人道。
“太孙今日进城,首站是信国公府,代表朝廷致哀逝去的信国公,随后移居中都皇城,祭拜大明先祖们。”
这话一出,燕高卓跟游文瑞面面相觑。
太孙这安排,直接略过了他们准备的各种接风洗尘,先去信国公府致哀,再入住皇城。
简直是不给人表现的机会嘛。
石伟毅又补了一句:“随行军队,由中都留守司负责安排住宿。同行文官们,则由凤阳府接待。”
这安排合情合理,中都留守司本就管着地方卫所,军队自然归他们安置。
文官们由凤阳府打点,也符合常规,看起来公允得很。
可一旁汤燮、汤醴两兄弟心头却不由紧了紧。
太孙进京第一站就是汤家,去祭拜他们亡父,这是朝廷恩宠,对汤家来说是莫大荣耀。
但接着太孙要住进中都皇城,这就让人犯难了。
朱允炆正是被软禁在皇城,如今太孙却要住到他那。
万一碰上了……
见朱允熥心意已决,众人哪还敢多嘴,于是簇拥着他进了城。
凤阳府跟留守司早就准备周全,兵马调度有序,还紧急清理了通往信国公府的道路。
一路上,百姓只能远远地看着太孙队伍,这场面不仅是官府对皇族的忠诚展示,也是淮西勋贵对皇室的一片赤诚。
朱允熥没有拒绝这份示好,只是望着周围簇拥的淮西勋贵,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复杂情绪。
想当年,大明初创,先帝论功行赏,除了那些战场捐躯的英雄,朝廷前后共封赏了60多位公侯伯。
而单是淮西一派,朝廷就在凤阳城特地下令建造了6座公爵府、27座侯爵府。
差不多半数的开国公侯都出自淮西。
但这些年来,凤阳城中的六大家族,韩国公一族已全遭株连。
剩下五家倒是安稳些,不过郑国公府改名成了开国公府,魏国公府、曹国公府传至第二代,宋国公府跟卫国公府更是常年在外领兵。
至于那27座侯府,除去早逝的几位,有将近一半在洪武23年被指为逆党,或赐死或遭株连。
“皇上记挂着咱这些老部下,太孙也亲自来到中都,这是极大的恩情。我们都是淮右出身,虽然老一辈可能已不在,但年轻一代武艺精湛。”
“若朝廷有事,他们会像父辈一样,为大明上战场,即使牺牲也无怨言。”
胡氏紧紧抓着朱允熥的手,面容悲切,但言语中透着坚定。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650/335853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650/335853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