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章 高粱河车神2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言憾 1978文艺时代 萌娃的灵异日常 我在丧尸堆里进化成神 我的主神空间好像有点不对劲 交换兽夫后,疯批S级争着求我宠 三碗心头血,换一纸和离书 假太监:一心逃离后宫,却成了九千岁 三年抱俩,冷硬军官别太宠 妙手大仙医

{10月21日,赵光义继位。并在第二年给自己改名赵炅。 只是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到了现代依旧有很多疑点。 有说他是篡位的,因为赵匡胤去世那晚,赵光义在宫里,赵匡胤还是突然离世的,这也让人怀疑是不是赵光义做了什么。 此外,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不按惯例迅速改元等行为,很反常,有人看来他这是心虚。 另一个说法就是赵光义是合法继位的,这是基于金匮之盟的说法。} 赵光义真心绝望了,虽然视频上说疑点重重,但其他人会怎么想?他现在的势力还够不到那个位子,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入宫请罪,以退为进,还要扮的可怜点,最好是一路上都有人看到。 赵普真的是心情爽翻了,官家再好脾气,赵光义也不会有机会了,上辈子赵光义斗赢了,但这一世,他自己先完了。 宫内 赵匡胤也这不断猜测,或许是历史上他和赵光义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他也不愿意将皇位给赵光义,加上德昭和德芳这俩孩子也长大了,赵光义怕出岔子,等不及了就给他下了药?越想越有这种可能,看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先把太子立了。 至于什么金匮之盟,赵匡胤也不在意了,他又不是没儿子,他争取这一世活久一点,滚你姥姥的。 {赵光义即位后,977年,收回了泉州、漳州以及吴越地区。 随后,赵光义出兵北汉。 979年,北汉平定,赵光义自信心爆棚,准备和辽国掰腕子,拿下幽云地区。 在高梁河一战上,赵光义亲自赶赴前线指挥,然而在辽军的猛烈进攻下,宋军大乱。 赵光义大腿被射中了两箭,匆忙跑路。 皇帝跑了,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 赵光义一路逃到涿州,换了驴车,继续南逃。 耶律休哥因为自己也受伤,追到涿州也没追上赵光义,只好回去。 赵光义逃到益州,之后又逃到定州,随后继续往南逃,回到开封...} 光幕下 不少观众嘴巴都张大了,突然想到了同样会跑路的宋高宗赵构,原来这宋太宗也这么会跑啊,一脉相传。 嬴政有些无言以对,他唯二见过两个最能跑的皇帝,都是宋朝的。 刘邦逗得直拍大腿,“哈哈哈哈哈,怪不得赵构跑得那么快,合着是有这么一个先人在。” 李世民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他也没料到竟然后朝还有个太宗皇帝这么能跑,嘶,怪不得被后世人说成做得最差的太宗,他都感到一丝丢人。 “这混账,丢人都丢到天下去了,赵构那小混蛋是学他吧。”赵匡胤气得一巴掌拍在桌上,看到前面,他还觉得这个赵光义终于成事了,哪能料到后面竟然丢下大军就跑了。 赵光义前面看得还挺高兴的,以为扳回来一局,结果万万没想到,就来了个黑历史,"啪嗒"一声,心碎了。 赵普在家里书房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原来高梁河车神是这个意思,真厉害,本相自愧不如。” 后面的宋朝皇帝们默默低下头。 {这一次北伐,宋军惨败告终。 ...986年,宋军第二次北伐,即雍熙北伐。 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派出了20万大军,宋军兵分三路出发:以曹彬的东路军为主力,牵制辽军主力耶律休哥;西路的潘美和中路的田重进负责进攻山后九州,待扫荡完山后诸州后,三路大军合围幽州... 这个方案是挺符合实际的,一开始,宋军进展顺利,捷报连连,但辽军阻断了宋军的粮道,曹彬所率的十万大军粮草已尽,只好选择退回雄州等待支援。 但这番行为却给了耶律休哥机会,等来了援军。} 光幕下的观众们等听得很仔细,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有人还在地上画起了图,小孩子们还有兴趣的玩起了将军游戏。 嬴政皱了皱眉,这东路军本就是牵制辽军的,现在撤退,辽军没有了牵制,只怕西路和中路就危险了。 刘彻拿着自己画的图纸,喃喃自语,“在东路军的想法上也没错,缺少粮草,不可能死守,但辽军只怕这次要反败为胜。” 赵匡胤一杯降火茶下肚,心里的郁闷一点没消散,当然郁闷的不止是他一个,现在好多人都郁闷,老百姓们也是如此。 “哎呀,这下可惜了,怎么就被敌人逮到机会把粮道劫了。” “说起来也不能怪这些士兵,没吃的,肚子里没货啊,饿得头昏眼花的怎么打?” ...... {曹彬的部下知道西路军和中路军屡战屡胜,纷纷要求请战,曹彬阻止不了部下,于是同意将士们带上五十天的军粮直奔涿州。 然而,到涿州后发现粮食不够了,那能怎么办,只好再次撤军,但缺粮又缺水,人疲马倦,东路军战斗力直线下降,中途被辽军主力打得惨不忍睹。 得到消息后,合围幽州是不可能了,赵光义命西路军和中路军赶紧撤退,并将云州、应州等四州百姓迁到内地。 西路军撤军时,护送百姓们的杨业所率宋军遭遇了辽军,潘美等人只顾带兵逃跑,无人搭救的杨业被俘,饿了三日而亡。} 刘彻摇摇头,他就知道会这样。 刘禅听到北伐忍不住仔细听了听,结果竟然败了,唉,“这杨业是个好的,但潘美这家伙,就应该好好收拾。”.M 李世民一脸郁闷,“这宋朝好不容易看到北伐,结果没想到没打过,至于岳飞倒是打得过,但偏偏被害死。” 赵匡胤在宫里气得直转悠,赵光义也遇到了来找他进宫的宦官,忐忑不安的往宫里来。 {第二次北伐失败,但赵光义此后仍不放弃北伐,只是依旧失败了。 自此宋朝停止了武力开拓,转为了防守。 想通过征战证明自己失败,赵光义只能笼络人心,官员数量过多,编制冗杂,冗官开始形成。 之前宋朝经过多年征战,扩充的士兵数量庞大,但战力低下,冗兵渐渐显露。 大量的俸禄和军费开支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老百姓们面面相觑,所以,自此就变成弱怂了? 赵匡胤青筋直跳,“赵光义这个混账,合着就是他这里出问题了。” 后面的宋朝皇帝们心里叫苦,这都是祖上干的事,却是苦了他们了,尤其是神宗哲宗他们要改革,但阻碍颇大。 王安石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了,若是光幕能提一些意见也好。 {在传位上,赵光义有九个儿子。 在高梁河战役上,因赵光义失踪,将士们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然而赵光义没死,赵德昭就面临尴尬局面了,回去后没多久,赵德昭自杀。 两年后,赵德芳突然去世。 982年,赵廷美被流放房州,两年后去世。 赵光义的长子赵德崇得知四叔的死讯,精神失常,985年,因为纵火烧宫,被废庶人。 次子赵德明,赵光义虽然喜欢这个儿子,但却并不想传位,992年,赵明德暴毙。 995年,正式立了三子赵元侃为太子,也就是宋真宗赵恒。 997年,赵光义驾崩,终年59岁。} 光幕下 各时空的观众们都明悟了,怪不得会说这宋太宗涉嫌杀兄篡位、还涉嫌残害弟弟和侄子,这么看,的确是非常可疑。 小伙子非常肯定的开口,“我敢说,绝对是这赵光义干的,要知道他的皇位本来就是来自他兄长,赵德昭是宋太祖的儿子,这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说书先生晃了晃脑袋,“这赵光义是怕自己死了,他弟弟赵廷美也学他一样趁机夺位吧,还有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是宋太祖的儿子,为了确保皇位传给自己一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侠士抱着手臂,皱着眉,“如果真的是赵光义害死亲兄弟侄子,那此人心肠当真是歹毒。” 大叔摸了摸鼻子,“怪不得后世人要说有"赵光义这样的弟弟",有这样的弟弟惦记着俺的家业,搁俺俺也睡不踏实。” ...... 赵德芳已经惊得从凳子上跳起来,“二哥,我们的死肯定和赵光义有关,没想到他还害死了四叔,我们去找爹。” 赵德昭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放心吧,爹不会饶了他的,走,我们去和四叔商量商量。” 赵廷美满脸涨红,眼睛也瞪圆了,这个赵光义,真是心狠手辣,既然不讲兄弟情分,那就怪不得我了。 赵光义不停的擦着额头上的汗珠,昨天他侥幸出宫了,但今天进去还能不能出的来难说。 宫内 赵匡胤脸色铁青,他总觉得两个儿子和赵廷美的死、甚至是自己,都跟赵光义脱不了干系,没证据不要紧,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他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赵光义处理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716/336098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716/336098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