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 章 改变2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把力量加到爆炸,我就是神 续弦太子妃 修仙:老头把我的尸体还给我 我捡的奶包不可能是大反派 柯南之警校第六人 大佬重生为小可怜虫 略施癫计,懂爱后渣爹刀拿不稳了 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白玫瑰的重新崛起 西游:养牛三百年,竟是牛魔王

贞观年间 李世民送走了尉迟恭后,心里也一直在记挂,虽然此时的东瀛实力不足为患,但是李世民还是操心自己的将士啊,一路是否顺利?会不会水土不服之类的? 另外,他派人去找武则天,目前也没有消息传来,即便找到后,李二现在也还没想好该如何处理。 而此时,已经在海上的尉迟恭意气风发,唐军将士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势必要一口气解决了这个麻烦,只待登岛之日,就是报仇之时。 周武时期 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也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 还年少的李隆基也明白这是一次机会,历史上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眼昏花,但现在全天下都在看着,陛下也还未处罚他,若是他这次出征不好好表现,那以后登基的机会直接就没了。 天宝年间 杨玉环现在的日子虽然被幽禁,但吃穿用度依旧没什么变化,只是心里多少有些凄凉,好在还有光幕和贴身侍女陪伴左右,有时候她也会在想以后自己会被如何处置? 李亨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能当皇帝,谁愿意当太子?等叛乱平定后,该想想怎么一步步架空他老父亲。 李隆基能不知道吗?即便他知道了又如何,现在朝堂上那些大臣们虽然还听他的,但心中只怕也是有各种想法,当务之急最要紧的还是平定了安禄山,他没办法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大唐盛世再次毁了。 安禄山率领的叛军已经在进攻,因为这次叛军的准备并不是太充分,加上朝廷现在反应及时,没有了奸臣搅局、昏君瞎指挥,再加上叛军准备也不充分,局势对大唐是有利的。 老百姓们也在祈祷,希望朝廷胜利,长安不要再被攻陷了,好好的日子大家可不想毁了。 杜甫现在每日也是忙进忙出的,用自己的纸笔帮帮村民们,有人请他代写书信、代写简历、招聘广告之类的,他也毫不吝啬,不收分毫。 不过淳朴的老百姓们自然不会心安理得的接受,不是送来自己的吃食、就是新鲜的瓜果,这也让杜甫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所在。 同时还会担心在各地的好友,一切也只能等待安定下来再相聚了。 高适此时清闲的日子淡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叛军一行,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李白还是决定带着家眷去找杜甫,如今的形势还是乐观的,大家都共同的爱好,住在一起还能相互帮衬。 开宝年间 赵光义被幽禁的这段日子,那是躺平了,才怪,他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但现在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好办法,朝中他那派系的都被赵匡胤给一一拔除了,真是背到家了。 赵德昭在船上有些不好受,一个是晕船,另一个是忧心朝中的情况,也在担忧此次出征,他也明白这是他父皇对他的历练,但到底是年岁不大,心里不安。 韩重赟看出了赵德昭的忧虑之色,走过来出口宽慰,“如今倭人的实力还较弱,无需过于忧心。” 赵德昭感激的笑了笑,干脆和韩重赟讨论起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其他将领也加入了进来。 毕竟跑那么远打仗并不容易,漂洋过海的,一些士兵也吃不消,肯定是要一次性就解决才行,战术布局很重要。 熙宁年间 王安石一路走水路回汴京,算算路程,还有两日就可抵达了。 虽然还在路上,但他的脑子就没好好放松下来,而是一有时间就拿起笔记研究后世人之前提到的那些内容,在脑子里都记得是滚瓜烂熟了,时刻牢记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吴氏从船舱走了出来,“船上风大,官人,还是先进屋吧。” “无碍,我吹吹风醒神。” ...... 保守派现在是春风得意、翘首以盼,保守派现在也不知道是何情绪。 至于赵顼已经是下定了决心,既然几十年后都要亡国,那现在就改,不过一些内容还需要王安石回来,大家在重新考量考量。 洪武年间 朱元璋马皇后在因为缠足一事争论。 “重八,你到底听到我说的了吗?” 朱元璋背着手站在门边,“妹子,这,你再让我想一想。” 马皇后走了过来,苦口婆心继续讲道理,“女子生存本就不易,你还支持缠足,让她们的身体还要遭受折磨,这是在害人啊。” 朱元璋转过身来看着媳妇,摊摊手,无奈,“妹子,我要是现在下旨把之前的条例作废,那不是打我自己的脸嘛。” 马皇后没忍住一个白眼翻过来,“那你现在觉得呢,全天下都看到了缠足不好,结果你偏偏还要唱反调?百姓又会怎么看你?殉葬我看也别了,重八啊,我知道你担心后宫干政,可是你该相信标儿这一世不会有事,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你就听我的吧。” ...... 在偏殿的的朱标两口子带着孩子过来,就看到爹娘都气鼓鼓的场景,一时间也懵了。 “爹、娘,你们这是怎么了?” 江都郡主规规矩矩的行礼,“皇爷爷好、皇奶奶好。” 朱雄英和宜伦郡主也奶声奶气的打招呼。 “爷爷、奶奶,孙儿来看你们了。” 看着儿子儿媳孙儿们过来,马皇后的脸色也缓和了,拿起桌上的糕点就递给孩子,“你们来了,来乖宝,都来吃点心,你们锦姨刚做的。” 朱元璋也是当即换了一副笑脸,捏了捏孙子的脸。 知道是发生什么事情后,朱标也跟着劝。 “爹,我看这缠足还是算了吧,我跟你说啊,要知道后世人可是非常讨厌缠足的,你还推崇缠足,如果以后和光幕背后的人联系上,或是和刘姑娘联系上了,就你因为缠足一事被厌恶,你好好想想吧。” 朱标自然知道说什么他爹在意。 朱元璋听到儿子的话陷入沉思,“这,不会吧?” 常氏则是坐在马皇后身旁,笑着开口安慰婆婆。 马皇后拉着儿媳妇的手,“唉,我还想着以后有机会的话,弄点后世的好东西给孩子们补补,要是因为你爹搞砸了,裹脚能是什么好事?偏偏你们爹就犟。” 朱雄英的头都摇成拨浪鼓了,“爷爷,裹脚好丑,一点都不好看,你别让大家缠了吧。” 朱元璋看着两个孙女吓得小脸惨白的模样,摸摸孙子的头,叹了口气,“那、那裹脚就算了吧。” ...... 出征的朱棡一行漂泊在海上,部分将士还晕船,吐得稀里哗啦的,刚出发还没打就这样,将领们的脸色都不好看。 朱棡一拳捶在桌上,“该死。” 蓝玉皱了皱眉,“要是以这种情况上战场,到时候战斗力就会被削弱,当初忽必烈远征时失败,可不仅仅是神风那些偶然原因,如今的倭人不容小视啊。” 周德兴长吸了口气,“东瀛是倭人的大本营,我们还要漂洋过海去,此番只怕是一场恶战。” 朱寿方正的脸上有些忧愁,“一旦登岛,势必会被倭人发现,就怕咱的士兵还来不及恢复战力,这可如何是好?” 唐胜宗站起来提议道:“大家都先好好想想吧,后世的地图再拿出来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有岛屿先登录...” ...... 永乐年间 朱瞻基终于回来了,先进宫复命。 朱棣沉默了许久没有说什么,二儿子的野心大了啊,现在对他是最好的结局。 “朕要攻打东瀛,等一切准备好就你带兵出征吧,你爹不放心我,哼。” 朱棣说着还瞪了眼一旁老目神神的朱高炽。 朱瞻基愣了下,看了眼他爹后,点点头,“爹是担心您的身体,有孙儿在,哪能麻烦您老人家跑这么远,就由我去吧。” 朱高炽看了看老爷子,随开口,“倭人没那么简单,还是等做好十足的准备再出发吧。” ...... 等从宫内出来,朱高炽爷俩儿说着话,聊着聊着就谈到了朱瞻基的后院。 “对了,你皇爷爷已经说过了,关于孙氏,你慎重处理,总之她的孩子绝对不能登上皇位。” 朱瞻基心中虽然早有猜测,但现在才是真的确定,如果是其他事情他可以反驳,但关于继承人,他的确没办法。 至于孙氏还在太子府内翘首以盼,胡氏在一旁搀扶着婆婆,面上依旧一片温柔之色。 康熙年间 康熙坐在龙椅上,目光一片冰冷,冷不禁就放出一个炸弹,“朕要攻打东瀛。” 大臣们虽然惊讶,但反应过来纷纷同意,也没人傻到唱反对调。 皇子们也没什么意见,只是着带兵的人选,最后敲定了十四阿哥胤禵。 “儿臣遵旨。” ...... 乾隆年间 沿海一带很是热闹,除了朝廷安排了人去西方外,一些民间组织也偷偷摸摸的出海。 闭关锁国已经不存在了,朝廷的威望在减弱,新的思想在刺激着民间百姓们。 民国 先辈们感受过热闹的中秋后,又是满满的干劲,一大早就在各种忙碌。 战士们除了日常训练打仗外,有空也会来帮助周围的老乡们。 百姓们在地里忙活,想到家里买的米面,脸上都带着笑意,加上即将要迎来秋收,每个人眼里都有光芒闪烁。 孩子们有时候在充当情报员,有时候在地里帮着长辈们干活,有时候在学着战士们训练,哪哪都有他们的身影。 国际形势上,爱国人士们也在发力,出钱的出力的,不管是医生、作家、记者、学生,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花家出力;出去南洋找活干的父辈们也寄来了一封封书信和钱支援抗战。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716/336098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716/336098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