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 291章 桃花源记是否诡异

第 291章 桃花源记是否诡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先婚后爱:六零军婚甜如蜜 后室:我的系统有亿点大病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绯色轨迹 满门恋爱脑,唯有小师弟正的发邪 离婚后,亿万富豪老爹找上门 重生后我在仙侠都市虐渣 南天之后,尽是欢瑜 当野心家进入无限世界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为什么感觉桃花源记很诡异?} 东晋前的时空,人们并不知道桃花源记是什么,诡异?这话从何说起? 东晋之后的朝代,文人墨客倒是对这篇文章不陌生,只是对于没机会接触书籍的普通老百姓就不清楚了。 读书人们的身边还聚集了不少吃瓜的百姓,都是想知道这桃花源记是啥? 而陶渊明此时还在纠结,这桃花源记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写的那篇啊,万一还有后辈也写了同名作品对吧。 但不管老先生纠不纠结,刘晓希已经点开了帖子,找到网友们的留言了。 {一号回答:桃花源记,上学的时候都要学的文章,记得当时不仅要学,也需要背诵。 大概故事就是东晋有一个打鱼人沿着溪流划船,结果迷路了,意外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也就是桃花源。 这里的人安居乐业,他们的祖宗从先秦的时候就因避难来到这里,一直不被外人打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后来渔人离开后,等他再次回来寻找却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孔子:??先秦时期? 这把老夫子都整不会了,难道真有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整个村子自给自足不成,可是婚嫁该怎么办? 嬴政也弄不明白,这些人是何时去避祸的?衣食住行都不需要和外界交流?难道是处在什么边陲地带? 刘彻听得还蛮感兴趣的,但理智在,他可不相信真有这样的地方,即便真有与世隔绝的村子,只怕村民们的日子也不会很好过。 司马炎淡淡移开眼,故事就是故事,他也不可能去找什么桃花源。 陶渊明本人也算是确定了,还真是他写的那篇文章,后世孩子还要背诵,不错不错,现在看来后世人觉得内容太诡异了,但自己感觉还算良好啊? 弄不明白的陶老摸了摸下巴,打算继续看。 百姓们想得很简单,都是被这桃花源所吸引的,还想知道这故事里的桃花源到底存不存在。 尤其是对于身处在战乱的时空,普通人更想真的有这么一个桃花源,可以给大家避祸。 当然还有一部分唐宋元明清的文人翻开这篇文章,疑惑后世人认为诡异的地方? {可能现在不少人提到这篇文章,都会想到作者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出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不过嘛到了这两年,不少人却觉得这篇文章很恐怖。 为什么呢?} 不少老百姓也想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没有吓唬人,这不是写美好的村落嘛,看得他们都挺向往的,还没有徭役赋税。 陶渊明盘腿坐在炕上,逗得放声大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被后世选给小崽子们学习,竟然还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研究作者的心态,这这这,把陶老先生都整不会了。 现在不仅是陶渊明在思考人生,连李白杜甫刘禹锡他们都很好奇,后世孩子学他们的诗会不会也要研究他们的思想啊,哎哟,这可把大家搞不好意思了。 不少文人还在抓紧研究提升文笔,这老是能看到后世人学习他们时代的文章诗词,他们也想体会一番被后人学习作品的快乐感。 一时间,不少书生又燃起了学习的动力。 {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桃花源其实一是座墓。 为啥,哎哟,这捕鱼人经常在附近捕鱼能不熟悉路嘛,结果突然迷路了。 为什么,原因可能是遇到了鬼打墙,结果阴差阳错去到了阴间。 而且在古代,桃花还有辟邪的作用,怎么会有人在门口种很多桃花。 就连后面的路也只有墓道会修成前窄后宽。 最让大家觉得奇怪的是,里面的村民,他们的衣服和外面的是一样的,可是几百年没出去了,嗯,十有八九是别人烧给他们的。 ...所以综合这些细节,还真挺诡异} 第一次看到这种解释的文人墨客都有些惊讶,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后世人的脑洞大开。 但也有一部分胆小人士被吓到了,这种说法的确叫人毛骨悚然,感觉还真挺吓唬人的。 老百姓们对这些神神秘秘的都不缺八卦心,有人觉得是后世人想多了,也有人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一时间都议论开了。 壮汉不带犹豫的反驳,“我看就是后世这些小崽子想多了,怎么可能是墓,这不瞎猜嘛。” 大娘反而对这种猜测很赞同,“也不算瞎猜吧,这不说得头头是道嘛。” 小伙子忍不住出声打断道:“赵婶儿,这样说不通啊,陶渊明写这可能都没想到还能这样解释。” 老者杵了杵拐杖,颇有些无语,“你们就别争了,这不得只有陶渊明才知道啊。” 至于陶渊明,嗯,陶先生看得还挺欢乐,时不时来两句点评,没想到一篇文章能给这些娃研究出这么多内容,都快乐死他了。 “这桃花啊,既可以驱邪,同样也有美好的寓意啊。” 民国 先辈们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这样联想,但想想他们觉得挺有趣,这奇思妙想也不错,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总比不动脑子强。 这一楼也有不少人发表意见。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参照魏晋时期的坞堡生活,面对战乱,地方上的大族会带着族人或部曲据险自守,修建城寨,平时大家种地,战时就能变身民兵自卫】 这话得到了不少魏晋、乃至隋唐人士的认同,别说是魏晋时期的坞堡,即便是到了唐朝都还存在,这大概就是乱世中的一种生存之道。 至于不少人也陷入了纠结,所以到底是正常的美好世外桃源,还是所谓的阴间啊? 【陶渊明的美好幻想、是他心中的净土,就跟现在的滇省人民吃菌子一样,等你吃完菌子,你都能想象出各种闻所未闻的场面】 祖辈们:??这是为何? 各朝人士一时间不能理解,滇省人吃菌子又是什么梗。 陶渊明也不是很懂,难道吃完了能得到很多灵感? 还有一些猎奇的人,想着要不要去弄点蘑菇吃吃,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 【民国后,在冀省野三坡一带的人,还不知道清朝呢,这有啥好奇怪的】 清朝皇帝们:?? 各朝人士也渐渐冷静了,想到他们时代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山民一般不怎么出来,好像也没有太奇怪。 【在魏晋时期,对神仙鬼怪想象的风气兴盛,我们现在觉得诡异,可能他们心里觉得正常】 这话倒是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各时空已经知道的《搜神记》,那也是魏晋时期的神魔小说。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纠结,因为往鬼故事的方向去想,他们已经转不回来了,哭。 {二号回答:其实挺正常的。 因为魏晋时期是个荒谬的时代,当时的上流社会比较流行磕五石散,明知道有毒还趋之若鹜,觉得这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 也就是像我们熟知的王羲之、竹林七贤这些文人墨客都有参与,陶渊明肯定也一样。 吃了五石散后,人会感觉很亢奋,有点像是在腾云驾雾一般,就会做出怪异的举动,幻想出没有见过的东西。 但是嗑药自然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所以他们这些人差不多五十来岁就噶了} 祖辈们:... 陶渊明:…这是怀疑他磕完五石散写出来的噢。 原本还有其他时空的老百姓们犹豫要不要尝试一番这种高雅生活的,但现在嘛,算了算了,大家并不想早点噶。 前面的时空都有些看傻子的表情。 孔夫子反正想破头也想不明白,知道有毒还吃?这怪不得后世都觉得荒唐。 刘邦也是一脸的惊掉下巴,不理解还大为震惊,没想到还有比他更加放浪不羁的人,还是一大群,命都可以不要的那种。 而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此时也哑然,不少人肯定是知道五石散有毒的,但是大家喜欢啊,以前没想过在后世人心里的形象问题,以为会认为他们飘飘欲仙,羡慕得不得了 但现在的表情都如遭雷击,瞧这意思,在后世小崽子心里他们跟傻子无疑了。 陶渊明是不准备磕这玩意儿,打住,他还没活够,现在的日子多好过啊,不仅能看到后世的电视剧,还时不时能尝到后世的美味。 王羲之看着儿女们的眼神,脸上也有些不自在,不吃了,保证不吃了。 嵇康、阮籍这些人也有些纠结犹豫,不过这看光幕的确比磕五石散快乐,似乎还真没什么必要了。 {三号回答:很多人只知道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但却不知道老先生还是一位"鬼故事"大师。 都知道《搜神记》是干宝写的,但历史上还有一本《搜神后记》的志怪小说集,其作者是陶渊明,这是《搜神记》的续书。 《桃花源记》最初就是收录在《搜神后记》中。 这本书是陶老的黑暗之书,比起《搜神记》更加诡怪、幽暗。 其实相比起书中的其他故事,桃花源记反而是比较阳光的内容了。 当然你把祂当作一个鬼故事也不算什么,一个渔人迷路了,遇上鬼打墙,误入了鬼村,离开的时候处处标记,但再回去就找不到了。} 陶渊明低声轻笑了两声,现在看着不免还挺搞笑,原本还以为都清楚始末,结果合着这些小家伙不知道他还写过其他故事啊。 至于各朝人士,也算是清楚明白了,合着还有这么个前提在,志怪小说,似乎也没有太离奇了。 — {如果现在的兔子穿越到了抗战时期} 老祖宗们看到这个话题都乐了,要是真有这样的好事发生,那他们就不用担心民国的那帮孩子,甚至还能期待那些侵略者被小崽子们揍得满地找牙。 “等过去了,兔子就是老大,至于老鹰它们,都不需要想也能知道结果。” “兔子的武器可不是虚的,一定要狠狠的报仇。” ...... 民国 父老乡亲们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兴奋,他们多想能有这样一天,虽然常理都是孩子受欺负了找爹娘,但现在他们有出息的后人,同样可以告状。 战士们的心里也触动到了,只怕是不少后世人都有这种想法,虽然现实里他们来不了,但这份心意,大家收到了,在这寒冷的冬季温暖了大家的心。 {一号回答:要是真有这好事,我现在就报名,另外,建议拿一半的人过去救世,再从那边送2亿人过来扶贫,这样刚好平分} 这不少人还真看着这个回答边思考其可能性。 老祖宗们可都知道,后世本来现在就内卷严重,若能有一半人去民国还真是个办法,后世小崽子们基本上都是读书识字的,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绝对能发挥他们的价值。 “我看这个方法行,有他们在,那稳了,很快就能结束战争,将种花家发展成超级大国。” “想法是好,但现实做不到啊。” ...... 民国 父老乡亲们逐字逐句的看,犹如再看后人给他们的信一般,若真有这些小崽子过来他们还担心啥啊,甚至各方面都无需他们操心,最担心的大概就是敌人不够他们分的。 先生们的笔尖有文字在跳动,虽然知道不可能,但他们却很喜欢这个故事。 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出声来,那时候只怕都用不到他们了,小崽子们会把一切都处理好。 {二号回答:那会不会有一种可能,现在的兔子去了民国,民国的人再去古代,古代人则是来现代(沉思)} 祖辈们:?? 古代的祖宗们一时间不知道该愁还是该哭,兔子去民国,那是碾压,民国孩子来他们现在的时代,那也是碾压,但他们去后世,这不是完犊子吗? 帝王们此时的心态都出奇的一致,虽然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但还没自信到能带领大臣百姓们对抗老鹰还有那周围的鬣狗。 更何况还有个更担心的清朝,若是民国人穿过来,清朝皇帝们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阔怕。 民国 父老乡亲们想到古代的祖宗们,若真遇到这种情况,那他们也只能祈祷祖宗们自求多福了。 先辈们看着光幕,一时间都沉默了,嗯,大开脑洞嘛,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 {三号回答:大概不行,工业体系会崩溃,而且现在兔子的石油、粮食、大量机械部件等都需要依靠进口,要是穿过去,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缺失。 虽然武器库很先进,但兔子持续作战的能力会很弱} 光幕下 王侯将相们不约而同的皱着眉,这孩子怎么瞧着就很傻啊,有种看着宝山还能饿死的感觉,看得他们都着急。 孔夫子虽然觉得自己是个文明人,但如有必要,他觉得也不是一定要一直保持这种文斗模式。 至于秦皇汉武,那不用说了,有机会不给把地方占了,那是个大傻瓜啊,尤其是知道世界那么大,满脑子想到的都是我滴我滴还是我滴。 当然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他们这些已经安排人在东瀛开矿的皇帝,这都打仗了不把好东西搂进兜兜里,那就是傻。 就连民间,不少人都觉得可以搞事情的嘛,难道干看着,这不缺心眼儿死脑筋嘛。 民国 先辈们咋说呢,他们就是觉得这孩子比较善良。 想到老鹰整日里发战争财,咱家这个不就是善良嘛。 当然,这一层也有不少人回复楼主的。 【意思是只看着那些地方的矿产油田粮食流口水?你拿的难道只是烧火棍?】 老祖宗们实在憋不住笑,这才对头嘛,此话甚得他们的心,后世那么多精良武器,又不是只能看着玩。 先辈们抹了把脸,想了想,应该不是他们把孩子带偏的,那必然就是祖传无疑了,好战。 【这还需要发愁吗?两个字,抢啊】 先生们:... 战士们:... 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小崽子的匪气从哪儿学来的。 唯有老祖宗们笑抽了。 孔夫子揉了揉太阳穴,道德先放在一边,这反而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 刘邦笑声震耳欲聋,此子甚得他心也。 【战略储备可以撑一段时间,至于石油中东有,粮食有阿三,矿产有澳...抢还需要教吗】 先辈们忧愁望天,这群小崽子来了民国,说实话他们不担心娃们的安危,该担心的是被这些小崽子惦记的那帮子。 至于古代的祖宗们,边笑边还能附和几句,这算盘珠子啊都嘣他们脸上了。 这一溜烟看下来,反正祖辈们都看明白了,他们还是低估了后世小崽子们的好斗心。 笑过后祖宗们也忧愁了,纷纷讨伐后世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当然祖宗们可不觉得是祖传下去的好战基因。 {四号回答:若是真能穿越过去,只怕我们还能看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样说,就连祖宗们都好奇发展了,但笑过后老祖宗们只能遗憾,要是系统真能把小崽子们送去民国就好了。 先辈们也很感慨,世界大团结这一天,几百年后可能会出现吧。 2233伸了伸懒腰,翻个身继续睡,反正是不可能滴,祂胆子还真没有大到能把两个时空几亿人来回倒腾的地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716/336100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716/336100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