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 章 过渡篇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洪荒历 今天也在拯救柯学组 神话:大司命只想早日退休 我不叫斗焕,打的邪神财阀直叫唤 从霍格沃茨退学的我,在酒馆演讲 史上最强帝皇系统 精灵学院的兽人教官 斗罗大陆昊天现世 龙族之华年

光幕关闭的日子里,各时空的生活依旧继续。 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温度也是一天比一天低。 越是靠近后世的朝代,百姓们的年味也越来越足。 而对于靠前的时空,经过半年的等待,当初跟着后世学造纸的人家,已经陆陆续续迎来了首批纸张。 第一次制作,虽然纸张的质量不是太好,但对于老百姓们而言,已经是极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小光幕上的知识点他们也能用纸记下了。 而先秦时期的诸侯王们也终于摆脱了笨重的竹简,也算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至于正处在远古时代的大禹,和族人们还在猫冬,在寒冬腊月的天气,他们也没什么可做的事情。 屋外也是很少出去的,秋日储备的食物已经足够了,现在只需要安安稳稳等待冬天过去。 西周时期 姬发也没有太多事情,日常也是和臣子们聊着寻常政务。 虽然有心学习后世的制度,但无奈时代差距太大了,并不是简单说改就能改的,一旦改革失控,那迎来的将是王朝的颠覆。 周朝的祭祀主要还是在春秋两季,所以冬日还真不忙碌。 但这一年光幕的出现引起的反响太大了,以至于姬发还在考虑是否要进行一次冬日祭祀大典。 春秋时期 虽然天气寒冷,但孔子还在继续自己新的理论研究,他的思想教育已经拓宽了,关于个人、家庭、婚姻之道、教育、社会等方面值得他去深入钻研。 老夫子也知道自己如今是名人,他希望以自己的学说来影响世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 颜回他们也有纸张用,如今忙着把夫子的思想内容誊抄于纸上,比起又笨重又占位置的竹简,纸张着实要方便得多,以后走到哪里都便于携带,唯一要注意的也就是防水防潮防虫蛀。 秦朝 如今的国都咸阳依旧热闹。 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的人才们,一批被分配到各部官员门下,老早就人手不够用了,这也极大缓解了朝中的压力。 还有一批则是要分去各郡县,但在出发前还需要统一培训才能去上任。 冯去疾此刻就在带着这些人学习,这该讲的讲、该说的说,免得人是去了地方上,但两眼一抹黑,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萧何和刘交现在就是早上跟着冯去疾学,下午去找李斯学,忙的不行,但也乐在其中。 至于秦朝的公子们,现在也被李斯带在身边教导。 嬴政打算等天气暖和些后就让儿子们去地方上历练了,常年呆在宫内,只有理论教育而无实践经验,这并非好事情。 帝姬们也有自己的事干,不论是建立反家暴组织也好,还是给咸阳附近的困难家庭送温暖过冬也罢,日子比以往充实多了。 诸子百家如今在咸阳也稳定下来了。 如今百家子弟卯足了劲儿想要成就一番大事。 墨家的器物发明制造,农家的农业改进、儒法道的相互合作... 至于扶苏,现在正在咸阳城外选址建学校,这将是秦朝未来的人才孵化基地,他不可能不上心,等确定好明年春天就可以动工了。 刘季现在跟着扶苏混,扶苏也喜欢带着刘季,走到哪里,就把人带到哪里。 刘季也喜欢跟着扶苏,这是储君,也是他的大腿当然要抱紧了。 想当初一群人就是为了谋前程来的咸阳,这次来到扶苏身边,怎么不算缘分呢。 韩信、樊哙和卢绾在军中混得也不错,他们的大名对众将士那是毫不陌生,也不敢欺负了他们去。 两个孩子吕雉白天也请人照顾,她现在和嬴阴嫚交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她也想创出自己的事业。 汉初 天寒地冻,匈奴还在南下抢掠。 只是这一次有了火药,边关的将士们靠这直接把匈奴打蒙了。 一次是意外,两次匈奴也不得不重视起来,第三次直接给冒顿单于打得火冒三丈,不得不下令暂停南下。 匈奴不来犯,对汉朝上下也是好消息,尤其是边境的老百姓们,这年年提心吊胆,现在终于可以放心过好这个冬天了。 刘邦得到消息的时候,心情可想而知,他还想等开年了,把冒顿那小子揪过来,把大汉的版图再扩大一番。 元光年间 长安城的商场已隆重开业,为此刘彻还特意出宫一趟,要知道商场的租金都是要进国库的,每个月还不少,为了他的小钱钱,刘彻自然不会忽视。 虽然天冷,但长安百姓们也是纷纷出门来看热闹,即便是大户人家也都盛装打扮出来了,毕竟多少人无缘见皇帝一面,这可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卫青和霍去病一左一右跟在刘彻身边,身后是桑弘羊,还有张骞、东方朔、主父偃等一群大臣。 卫青目不斜视,安静的充当陛下的护卫,不过面对街道两旁姑娘们丢过来的绢花、手帕,到底是没忍住红了脸。 霍去病虽然年纪小,但周围百姓们那一口一个冠军侯、少将军,喊得他的脸也爆红了。 刘彻见此一幕被逗得哈哈大笑,想了想还是忍住没有打趣他的左右护法,给孩子留点面子。 租了商场内门面的商户们,见到今天这么热闹也都很高兴,陛下亲自来祝他们生意兴隆,再看这里里外外围满了那么多人,生意绝对差不了。 桑弘羊捋捋胡子笑眯了眼睛,心里噼里啪啦的算账,生意好才有人愿意租,每个月国库才会进账,而动物园也即将完工,也快能收门票钱了... 在刘彻的一番喝彩词后,君臣率先踏入了商场内部。 百姓们虽然激动,但周围都有重兵把守,纷纷按捺下激动心情有条不紊的往内走。 有一家人出来逛的,也有友人结伴而来的,还有主仆一起的... 当然,汉朝的商场是仿后世而建的,从动工到完成此前一直都未对外开放,如今正式开门做生意了,里面的吃喝玩乐都不缺,第一次看到的百姓们也是惊叹不已。.M 刘彻带着大臣们转悠了一圈就离开了,走之前也是祝愿百姓们玩得开心,他也知道自己一直呆在这里,大家不可能放松。 送走了陛下,商户们也是亮开了嗓子招揽客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当然要趁着第一天迎个开门红。 离开商场后的刘彻,继续带着臣子们瞎溜达,又去了他的蛋糕房,给臣子们尝尝味儿,还去了军营慰问将士... 按刘野猪的想法,这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当然要充分利用好。 开皇年间 即将要到新年,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在为春节做准备。 对于元旦,杨坚夫妻俩是一点想过的心情都没有。 回忆起这半年多来,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情。 不仅知道了自家二世而亡,原本欣慰的儿子竟然是亡国之君,而且孝顺还是装出来的,越想这心里越不是滋味。 不同于皇室,隋朝百姓们对元旦还是很期盼的。 避开了历史,一切都当作好消息来看待。 贞观年间 宫中早已在筹备祭祀,至于各种宫廷宴会、舞会、音乐演奏等也都在提前彩排了。 李世民心里还是很感慨的,但好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大唐的未来也会蒸蒸日上,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唐朝百姓们在迎接元旦上也是很上心了。 各地已是喜气洋洋的一片,百姓们能筹备年货的已经在早早准备着了,这吃的用的、待客的、走亲访友的,那都不能少。 即便是再贫苦的人家,也是舍得花点钱。 天宝年间 杨玉环和李琩终于抵达了扬州。 虽然此时的冬日扬州很冷,但两个人心在一处,再冷的天气心里也是暖的。 当然李琩舍去了他的王位,只为了今后两人不被人打扰,同时也远离了朝堂的是是非非。 如今两人已经在扬州暂时落脚,离开长安的时候,李隆基给了不少财物给杨玉环傍身,而李琩也带足了金银,这些东西够他们几辈子都衣食无忧了。 而长安,对于寿王,李隆基也只是让人宣布寿王暴毙的消息,至于杨玉环,打算等过段时间再找个借口。 大臣们虽然都知道这个借口找得烂,但也没人去刨根问底找不自在。 李亨是心知肚明的,但李琩"暴毙"了,对他而言是好事一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杜甫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一家人是彻底融入了村里,欣赏着田园风光,冬季的日子教着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也别有一番风味。 对此,杜甫还专门写信给几位好友,邀请他们春天来做客。 李白接到来信,看着好友的日子过得快乐,是打心底的开心,不过这天寒地冻的出门着实不方便,也只能等春暖花开再聚了。 高适还在前方战场,没了奸臣搅局,加上安禄山内部现在心也不齐,此时的叛军已在唐军的攻势下不成气候,或许不需要多久他真的可以和杜甫一聚。 开宝年间 赵德昭在东瀛的日子还是不错的,这宋军稳扎稳打,和军纪装备各方面都领先的宋军相比,倭人自然是比不过的。 只是战斗虽然结束了,但赵德昭还是打算等暖和些再回去,一方面是天气太冷,不适合远航,另一方面他还想多带点矿回去,多一点功绩对他以后争夺那个位子有好处。 赵匡胤虽然不清楚儿子的情况,但他现在也不得闲,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这才把军中的老弱残兵清退了,他要打造出属于大宋的精锐军队。 当然被退伍的士兵们也是把补贴给到位了,如今正好让他们回去过个好年。 对于这些士兵而言,离开军队也不算坏事,回家和亲人团聚,都知道家中肯定备好良种了,等回去了再多买几亩地,日子也很有盼头。 “大虎兄弟,那为兄先走一步了,好在咱家离得不远,你有空了来家里,我让你嫂子给你介绍个好姑娘,啊。” “孙大哥,你放心,咱肯定来,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咱们的情谊比亲兄弟还亲。” ...... 绍兴年间 辛弃疾他祖父爹娘们已经来到临安了。 经过长途的奔波,族人们都在临安城外折腾了一番才安了家。 对于以后,按辛老爷子的想法,那就是给孙儿一个安稳的环境成长,加上以后若是能拜岳飞为师,那他孙子的未来基本就稳了。 岳母、李娃带着几个孩子还在等着岳飞和岳云父子能回家过年,只是现在前线吃紧,这父子俩要回来还真不容易。 洪武年间 朱元璋想弄个洪武大典,历史上朱棣搞了个永乐大典,可给他羡慕的。 如今下西洋他要,洪武大典他也要弄一个。 当然看着随时冒出新想法的老爷子,朱标也很无奈,对此也只能劝一个个的来。.M 朱樉、朱橚他们时不时开口附和,父子几个闲聊着也算是安稳,唯一遗憾的是老三老四还在战场没有回来。 对于朱棡和朱棣两个,虽然局势扭转,但一时半会儿还真回不来,不过按朱棣的推测,也要不了多久了。 永乐年间 郑和船队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这一趟满载而归,等下次再来,大概就是另一番情景。 朱棣不知道他家小郑的情况,现在正对着三儿子一顿输出。 大胖在一旁话也不敢说了,前面他也劝了两句,结果被老爷子怼了,火烧到自己身上。 朱高燧更是跪在地上,话都不敢说一句,任由老爷子骂。 朱棣骂累了,最后才冷冰冰的开口,“以后你就不再是赵王爷了,老子也没你这个儿子,你爱哪去哪去。” 朱高燧听到这话也急了,连滚带爬抱着朱棣的大腿嚎嚎大哭,“爹,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你别不要我啊爹,娘在天有灵会难过的。” 朱棣听到这话后一脚踹开朱高燧,直接气笑了,“你还有脸提你娘,啊,朱高燧,我怎么就不知道你这么不要脸啊…” 朱高燧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爹,我将功折罪,我也带兵打瓦剌,以后肯定会老实本分,再也不敢了爹...” ...... 朱高炽站在一旁沉默不语,造成这一切,他可以说老头子也有一半的责任。 而在太子府上,太子妃张氏也在安慰着沐氏这个弟妹,虽然心里对这俩兄弟不喜,但她对两个弟妹还是报以同情的。 沐氏眼睛都哭肿了,她是知道丈夫的心思,若不是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她都不好意思来太子府。 崇祯年间 朱由检现在很听后世人的话,对此他还专门做了一个笔记本,条条款款都列好,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够,所以在认真斟酌后世的建议。 尤其是现在每每上朝,那些人都在不着痕迹的试探他是不是真的皇帝,朱由检都觉得可笑,显然后世人建议化妆出宫扮成农民军的想法,被那些人听进去了。 王承恩已经代他去前方抚恤将士们了,吃穿用,朱由检想尽办法送过去,只希望将士们可以守住,若非不得已,他并不想放弃京城。 至于商业税,那是必须交的,因为朱由检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缺钱,无论是研究武器还是前线作战,都是耗费国库的,魏忠贤薅来的终究是不够。 为了这个事情,他现在还在和大臣们反复拉扯,但他现在实在没什么耐心了,真惹急了,他真不介意宰两个杀鸡儆猴,百姓们知道了只怕也是支持他。 清朝末年 百姓们的思想已经变了不少,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起义军的势力还在壮大,朝廷也麻木了,想要清缴起义军,但清军内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显然部分大臣也对朝廷失望,并不想费尽在起义军身上。 不少家庭里开明的长辈,已经把家中女娃的缠足取消了,这对于年幼的女娃娃们,也算是好事一件。 至于贞节牌坊,在百姓们心中不断淡化。 看到这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们也是乐见其成,后世的影响还在不断加深。 民国 去往南洋一带的人们已经稳下了,满脑子都是赚钱寄回去养家、买武器,早日结束战争后,他们就能回去和亲人们团聚了。 战争依旧严峻,战士们的日常依旧很忙。 即便如此,大家的心里也在惦记着后世,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单方面的看光幕,如今或许要和后世人正面接触了,心里一时半会儿都不平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716/336100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716/336100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