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父慈子孝 > 第一百九十四章:太子全权处置吐蕃之事

第一百九十四章:太子全权处置吐蕃之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泰希姐妹花 影视:我在万界做交易 被嫡姐逼做通房后 穷游综艺,你却带影后吃香喝辣 嫁奸臣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重生之后在首都买房 桃运小仙医 武帝之王 五岁小奶包:从零修炼到无敌

《圣天子御九霄,泽被日月所及也》 大唐帝国报醒目标题,一经发行,就在长安引起极大的轰动。 旋即在最快时间,在天下传播。 天下万民为之震动。 “圣天子临朝,我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却不想在不远的吐蕃,却还有圣天子的百姓,遭受苦难。” “无道昏君,不知王化,欺压百姓,当讨伐之。” “我大唐百姓皆是仁义道德的良善之人,岂能坐视圣天子的百姓困苦艰难度日?” “拯救吐蕃百姓,让他们也沐浴圣天子的仁德,感受圣天子的福泽。” “……” 江南士族与山东世家的报纸,本来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双方是想尽千方百计,要压对方一头。 但这一文稿一出,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进行转载,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正向解读。 他们可不傻,非要等到上面提醒才跟进。 那才是没有眼力,不懂事。 这要是不跟进,指不定对方的报纸,就要说你没有领会陛下的精神与思想。 这个帽子扣下来,那可是大大的减分。 而且,这对他们发表观点,提升名望也是大有好处的。 怎么做,他们心头太有数了。 一时间。 整个大唐,就连偏远的地区,都听到《圣天子》这一文稿内容。 百姓都是盲目的。 只需要进行引导,在舆论层面形成主流,那么他们自然会相信自己听到的。 尤其是舆论没有其他的杂音,论调一致,那更是坚信不疑。 看到文章的描述,吐蕃百姓活的连狗都不如。 圣天子如此悲伤,朝廷怎么还不发兵拯救啊。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这一思想,所有将士,必须认真学习领会。” 裴行俭满脸严肃,再三严肃的说道:“圣天子悲伤,我等将士自是难辞其咎。” “应该认识到,我大唐将士,有拯救苍生于疾苦,解百姓于倒悬的使命。” 薛礼正色道:“我们是不是上书请战?” “对,我们应该为圣天子而战,拯救吐蕃百姓于水火。” “是啊,这样才能表达我们拥护圣天子……。” 裴行俭抬手压了压,道:“英国公,你觉得意下如何?” 李绩在这种思想会议上,他也是只有听着的份。 太子再三强调,太子卫队,他是军事主官,负责军事。 裴行俭是思想主官,思想与生活方面,由他负责。 两人分工明确,军事,裴行俭听他的,思想,他听裴行俭的。 当然,两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可以。” 李绩说道:“既然大家请战心切,裴总,我们联名上书请战如何?” 裴行俭微微沉吟,道:“可以。” “但这事,我要先汇报唐总指导。” “毕竟,我们一家请战,远不如一起请战。” 李绩欣然同意,不得不赞叹裴行俭的高度。 他们太子卫队一家请战的话,那就显得太过突兀了。 如是新军一起,再加上其他军队。 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会后,李绩想了想,决定派人跟李道宗知会一声。 李道宗虽然是府兵大都督,府兵如今正在逐步转型,但依旧属于作战部队。 …… “哈哈哈!” 李世民的笑声,爽朗高昂,整个两仪殿都充斥着。 李承乾,长孙无忌等人全部都在。 李承乾抹着自己的两撇小胡子,嘴角含笑。 其他大臣有胡须的捻着,也是面带微笑。 “陛下龙颜大悦,天下之福,苍生之幸啊。”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李世民笑容不减,他一手把各部的请战书,放在桌案上,一手压在上面。 这一份份看似请战书,但却是一份份忠心。 忠于他这个天子的表达。 为了让他这位圣天子不悲伤,他们甘愿付出性命。 他如何不高兴? 如何不龙颜大悦呢? “全军将士有这份敢战之心,我很高兴。” “但区区吐蕃,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李世民语气随意的说道:“那就太看得起他松赞干布了。” 他还真不把松赞干布放在眼里。 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不过,天下呼声如此之高,人心所望。” 李世民道:“我也不能违背万民所请。” “吐蕃百姓的苦难,我很是伤悲,怎么能忍受吐蕃百姓,继续遭受欺压呢?” “诸位,何以解救他们?” 李孝恭当即起身,道:“陛下,代陈国公在松州练兵,数万将士枕戈待发,随时能进入吐蕃,讨伐松赞干布。” 长孙无忌声音洪亮的说道:“我以为,当立即派遣使者,训斥松赞干布的无道行为,让他到长安来,向陛下请罪,向全天下百姓请罪!” 魏征点头道:“不教而诛是为虐。” “如果松赞干布还不醒悟,继续违背我大唐的仁义教化,那么再行发兵也不迟。” 房玄龄也接话,道:“陛下,吐蕃也不是全都是无道之人,还有许多心慕大唐,向往王化的正直忠义之士。” “他们也痛恨松赞干布的残暴,想来他们愿意扶危救难,拨乱反正……。” 松赞干布如今在大唐境内的名声,可谓是狼藉不堪,早就被视为无道昏君,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 这就是舆论带来的影响。 大唐出手,必定师出有名。 “太子以为如何呢?” 李世民问道。 众人也看向太子,太子不沾军事,但其发言权,谁都不会忽视的。 “梁国公与郑国公说的在理。” 李承乾道:“可以派遣使者申饬,要松赞干布来长安负荆请罪。” “如果不来,那么就让吐蕃的正直忠义之士,拨乱反正。” “如果来了,认识到过错,幡然醒悟的话,可以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为了能让他不再倒行逆施,我大唐应该派遣大军,驻扎在其王都,其吐蕃军队的指挥调动之权,应该由我大唐掌控。” “国相也必须由我大唐指派。” 他淡淡笑道:“先礼后兵嘛。” “松赞干布不识相,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识相的。” “陛下,诸公以为如何?” 李世民捻着胡须,他其实是不太赞同的。 在他看来,大军西征,犁庭扫穴,直接把吐蕃灭了便是。 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如何彰显他圣天子无敌威势呢? 房玄龄疑惑道:“殿下,吐蕃的那些势力,愿意交出兵权吗?” 魏征冷笑道:“不交?那就是违背圣天子的意志。” “是抗旨不遵,是谋逆。” “我天兵天将即可将其化为齑粉。” “我看谁敢试我大唐兵锋。” 魏老头的脾气还是暴躁的。 这事,本来就正中他的价值观。 他不要太支持了。 也跟李世民一样,恨不得直接出兵灭国。 “郑国公说的不错。” 李孝恭大大咧咧的说道:“殿下,我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直接出兵灭掉就是。” 程知节道:“我新军将士早就饥渴难耐。” 唐俭道:“陛下,新军将士坚决拥护陛下,随时出征。” 武官们巴不得出手灭国呢。 一个高昌灭了,一个薛延陀也灭了。 如今经营的蒸蒸日上,大家都尝到甜头,看到美好的未来。 侯君集与李绩都是倒了血霉。 灭国之功,没有封赏,反而是犯了大错。 但他们可都清楚,错归错,灭国之功可还是要算在他们头上的。 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个想着死后,有承天门外每日飘扬的国旗覆盖下葬。 有个灭国之功,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程知节这老东西,还想让自己的武将生涯第二春,焕发的更加光彩照人呢。 房玄龄看了一眼太子,道:“灭掉容易,但灭掉之后,如何治理吐蕃?” “难道要从朝中派大批官吏去吗?” “申国公,我大唐境内官吏可够用?” 高士廉微微摇头道:“不够。” “赵国公,民部的庙算,可没有吐蕃的,钱够吗?” 长孙无忌也摇头。 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实际都是冲着利益去的。 吐蕃真不见得有什么可得,真要灭了人家,投钱进去,没有成效。 那不是亏本的嘛? 本来准备发话的李世民,也不开口了。 他想到高句丽。 吐蕃投钱,那征讨高句丽怎么办? “太子!” 李世民道:“吐蕃之事,既然你有想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吧。” “随时报我御批便是。” 太子办事,就是他办事。 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他放权,不代表自己不知。 侯君集的调动,还是要经过他应允的。 “遵旨。” 李承乾拱手,旋即道:“那么就按照刚才说的。” “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先行申饬。” “同时让调动粮草去松州,让侯君集大军准备好开拔。” 李世民点头:“就这么办。” “臣等遵令!” 除了李孝恭等武官外,长孙无忌等人都到东宫再议事。 也就是敲定好章程而已。 只不过在使者的人选上,有点争执。 因为李恪主动请缨,要去吐蕃。 李承乾有些为难。 毕竟李恪在吐蕃有个三长两短,他真不好交代的。 “殿下,臣为大唐亲王,陛下亲子,理应为国出力,怎能趋利避害?” 萧瑀有些着急,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出来。 这是在犯险啊。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99/336938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99/336938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