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石破天惊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北陌花开君何在 让你照顾家人,你怎么还无敌了 小道土阿木 悟性逆天:我沉睡万年,创无敌法 大宋猛虎 焚天神帝 怎抵他蓄意温柔 不灭战神 追魔 契约山海界后,我上交给了国家

长孙无忌唉声叹气地离开了。 房玄龄将试题交给弘文馆这边后,也黯然离场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两个自然觉得颜面无光。 随着两位大人物离场,学堂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下来。 看着教习手里的考题,这些平日里嬉皮笑脸的学生,终于有了一丝惶恐。 考试的时间,总是令人感到煎熬的。 一炷香后,随着钟声响起,教习将众人的试卷收了上去。 考试结束后,魏叔玉几人又聚在了一起。 “大哥,咱们这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长孙冲面色沉重地叹了口气。 之前,长孙无忌已经将事情原委搞了个一清二楚。 还放出话来,说是以后若再有此事,便将这些人,交给陛下发落。 如此一来,他们这哥几个,也只能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要不然,咱们还是收保护费吧,这个虽然赚的少,但好歹安稳不是吗?”房遗爱在一旁建议道。 魏书摇了摇头,觉得这种小打小闹,实在是无甚意思。 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买地的事情。 “哎,是有些可惜了,不过我这边倒是有个好买卖,只是眼下还缺点银子。” “此事要是能成的话,保教两位叔父,对你们刮目相看,就看你们有没有胆量了。” “这……” 听到魏叔玉的话,两人都犹豫了起来。 毕竟刚刚被父亲的铁拳教育过,两人还心有余悸。 就在这时,一旁的程处默突然开口道: “不管你做啥事情,算我一个,这钱我出了!” “啥!程处默,你不会疯了吧,只是弄个纸人,你就差点被你爹打死,要是知道你动了银两,岂不是连命都没有了。”长孙冲一脸不敢置信。 “你懂什么!反正我已经让我爹失望至极了,还不如赌一把,万一要是真赚到钱了,岂不可以彻底翻身?” 程处默揉了揉脑袋上的大包,一脸得不在乎。 他已经错过了一次发财的机会,他不想再错过第二次了。 眼见程处默都答应了,长孙冲和房遗爱自然不再多想,当场允诺了此事。 考核结束后,几个人便匆匆分开,想办法筹措银子去了。 魏书玉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当初他让家中厨娘制作了几件内衣的样品,原本是打算进献给皇后的。 后来被家里护卫拦了下来,便将目光转向了教坊司。 这些日子,他托人定制的内衣终于做好了。 也该是时候过去看看了。 大内,太极宫。 今日下朝之后,李世民便在这边静候着弘文馆的试卷。 昨天的事情,对他来说触动很大。 隋朝之所以丢掉江山,说白了,就是从吏治昏暗开始的。 而吏治又以官学为基础,若是从源头上便出了问题,又如何能指望这些人去治理一方? 尤其是眼下不光是李世民自己,还有那些与他一起同生共死的秦王府旧臣,都很年轻。 眼看着由他们一起铸造的盛世之景,指日可待。 这个时候,要是下一代出了问题,那可就埋下祸根了。 毕竟,前朝杨家,也不过才存活了三十八年而已。 前车之鉴啊! 很快,房玄龄带着试卷赶了回来。 “怎么样,弘文馆那边真如崔浩坚说的那般不堪?”李世民紧张道。 房玄龄叹了口气。 将今天的所见所闻都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也是目瞪口呆。 没想到,连代人答道这种荒唐至极的事情都发生了。 可见这弘文馆多半是废了啊! “罢了,玄龄,你便与朕一起看看这些家伙到底有多少本事吧。” 怀着复杂的心情,李世民打开了一张试卷。 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篆字小楷。 李世民眼神一亮,顿时心情大好,没想到这弘文馆里也不尽是庸碌无为之辈嘛! 你看这孩子,写的多认真,多详尽。 真是腹有丘壑啊! 李世民抚须一笑,似乎恢复了一些信心。 然而,等他仔细看上一眼的时候,却脸色一僵,旋即破口大骂道: “岂有此理!这天底下,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听到这边动静,房玄龄连忙伸过头来,当看到试卷后,整个人没忍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只见试卷上,虽说是密密麻麻没错,却诡异地写着同一句话。 “关中缺粮,你说咋办?” “关中缺粮,你说咋办?” “关中缺粮,你说咋办?” 好嘛,这感情是不愿意交白卷,就抄写题目以求蒙混过关? “这卷子是谁的?”李世民黑着脸问道。 房玄龄翻过试卷,脸色复杂道: “是程知节之子,程处默的。”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而是又拿起一张试卷,看了下去。 这一次,李世民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面色复杂地叹了口气,便将试卷递给了房玄龄。 下一刻,便见房玄龄脸色憋得涨红。 只见试卷上,极为懒散地写着一行字。 “关中缺粮,何不食肉?” 在试卷的最下方,写着房遗爱三个字。 见状,房玄龄顿时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陛下恕罪,臣教子无方,臣……”房玄龄连连告罪。 李世民摆了摆手,又拿起了一份试卷。 当看到试卷的那一刻,他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房玄龄余光瞥去,只见试卷上极为嚣张地写着一行字。 “关中缺粮,我家有粮,就问你气不气?” 落款的名字,赫然就是长孙冲。 “想那无忌英明一世,怎会生出这样的儿子来!” 李世民头上青筋暴起,紧握双拳,最后全都化为了一声叹息。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在接连受到一连串打击后,李世民眼睛已经红了起来。 难道说,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吗? 偌大的弘文馆,竟没有一个可用之材? 不过是篇策论罢了,京城如此多的青年才俊,竟愣是没有一个做得出来? 那这大唐盛世,还有什么意义! 百年之后,岂不是全要毁在这群小王八蛋的手里! 房玄龄一脸担忧地看着李世民,欲言又止。 往日里,他自有无数种办法开解对方。 可此时,纵有千言万语,也显得苍白无力。 谁让自己儿子不争气呢! “罢了,玄龄,你把这些试卷拿去烧了吧,不看了,朕不想看了伤心……朕……” 李世民越想越气,可旋即目光落在了手上的试卷上,整个人愣在了那里。 只见试卷上,极为飘逸地写着几个大字。 “关中无粮,可去洛阳……” “嘶!” 看着手里的试卷,李世民心中大震,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试卷上的话,正合他的心意。 历史上,移都就食的事情,最早起源于东汉。 当时,汉献帝迁都许都,就是因为粮食不够。 而隋朝从隋文帝算起,也有三次被迫于洛阳“乞讨”。 移都就食之时,皇帝及众臣离开京师,到达东都。 此时,洛阳就成为实际上的京都,而长安则成为陪都。 当皇帝一行人在东都渡过难关,再返回长安,这时长安又恢复了首都的功能。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 事实上,就算关中近来没有闹出灾荒,这移都就食之策,也势在必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关中虽然号称沃野千里,实际上却不能充分提供朝廷百官的俸食之需。 再加上水陆交通不甚便利,运转米谷亦颇困难,所以自隋唐以来,但凡关中遭遇天灾,便会陷入重度缺粮的困境。 然而洛阳却是另一番景象。 除了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大仓”——含嘉仓外,还有洛口仓、回洛仓、河阳仓等数个规模庞大的粮仓。 而且洛阳地处天下之中,贯通南北东西,是天然的交通枢纽。 这样一来,运转米谷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这本是李世民与洛阳起家的长孙无忌,深思熟虑,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之所以迟迟没有公开,则是因为一旦就食进程开启,则会动一发而牵全身。 毕竟牵涉朝廷百官、宫廷女眷,这可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 再加上,新朝方立,人心未稳,这时候率领文武百官贸然离京,难免会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可现在,如此机密的一件事情,竟然被一个毛头小子,寥寥数语,当场点破。 足可见,此人见识非同凡响!绝不简单! 李世民连忙翻着试卷,寻找着答题者的名字。 很快便表情精彩得愣在了那里。 只见试卷结尾处,极为飘逸地留着一个名字。 魏叔玉…… 看着这个名字,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当中。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4486/33873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4486/338739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