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兴民村粮食会议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斗破九霄 一念成婚:腹黑总裁超疼人 旁门左道:白骨道主 荒世之陨 慕容金刀 当妖祖穿成小可怜 最强铸剑师 九盛长歌3:镜花水月 奶爸的异界餐厅 火影:我给净土直播,带土崩溃了

清晨,洗漱完毕的高承在院子做着伸展运动。 义武军越来越正式化了,当然也需要进行一些训练。 在高承看来,初步定为跑步,格斗演习,以及阵型训练。 此处毕竟不是辽东,也不是陕西。 没有骑兵,没有大炮。 与其说练什么骑兵冲阵,什么远距离打击,还不如单纯练一下单兵素质。 尤其是江西这地方,长途奔袭就靠士兵两条腿,不能跑是断然不行的。 至于格斗演习和身体锻炼这方面,就需要高承自己出教程了。 他又没有一个什么禁军教头可以来教导,这一切也只能亲力亲为。 阵型的话,他决定改编一下戚继光的鸳鸯阵。 长武器短武器与木盾结合,打大明精锐或许还差一些,但也差不了多少。 毕竟这义武军可才练了没有几天! 伸展间,姜石头走了进来,身后带着之前的粮商李厚德。 不出高承所料,李厚德走访周围几家,确实一点粮也没买到。 只有一些小地主,几百上千石的买卖,可能还不够来回一趟的辛苦。 虽然林有贞替高承掩盖了起兵造反一事,但鸡贼的乡绅们多察觉到了不对劲。 太平盛世当然是银两最好,这世道?还是存点粮食吧! 兜兜转转,李厚德也只能再回来跟姜石头谈。 “说定了?” “定了,村长。” 姜石头满脸笑容,这也算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某件事。 “总共出售六万五千石,每石折银两八钱,共计三万两千五百两,李先生给咱们凑了个整,三万三。” 高承开口笑了笑,“那你可要好好报答李先生,回头请李先生在这附近多转转,看看咱们兴民村的大好风光。” 姜石头颔首笑着,把李厚德带到后,自己也走了出去。 “怎么样?李先生?这些日子恐怕粮食不好买卖吧?” 高承打趣道,亲手进屋子给李厚德斟茶。 李厚德无奈摇头,“生意不好做啊,兜兜转转还是要回到高先生这里。 “不过,听姜管事所言,高先生早有预料?” 高承摊了摊手,开口道:“非我恐吓与垄断,天灾人祸时谁也不愿意把粮食往外掏。” 李厚德摇头叹息,“天灾人祸,我看这上犹县,除了高先生所管辖地带,其他的倒是都像天灾人祸。” 高承呵呵笑了几声,没有说话。 明末气候异常,确实存在。 可远远不止于能够弄出来那么多灾民! 归咎根本,只能是引用崇祯帝一句话“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也。 “李先生,南安上犹这一处,断然不会被什么官兵所清剿,之后你大可以随意来往。 “我并非什么视商事如恶虎的人,咱们大有生意可商量。” 李厚德犹豫了下,“高先生,可否恕在下说些心里话?” “但说无妨。” “上犹官兵可并不是大明官兵的全部实力!”看書菈 李厚德有些疑虑,似乎也担心高承像别的贼酋一样。 说着说着突然气恼,便给他一刀。 “且不说北方的各路总兵,总督。 “单单是咱们江西的巡抚,便不是易于之辈!” 高承闻言轻轻颔首。 他已经找过路客商打听过了,江西的巡抚,名叫解学龙,是从中枢调任地方的右佥都御史。 派遣都察院的三、四把手来这里,足以见到崇祯对江西的重视。 事实上,自崇祯登基起,江西这地方税就没交齐过…… 毕竟贫者太贫,富者太富! 又是海内文明的考试大省,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免税的读书人。 遍江西甚至收不上来几十万两! 崇祯帝重视,也是有情可原。 高承认真思索一下后,开口道: “李先生走南闯北,又是江南富庶之地的人,不知,天下可有什么地方,百姓能快乐生活,断无心事呢?” 李厚德不假思索,“莫说江南,便是京城,也不会有如此乐土。 “都说江南富庶,挥金如土,涂脂成烟,那也只是秦淮河上。 “饿死人的地方,多的是。” 高承点了点头,“那李先生看我这里如何?” 李厚德想了想兴民村的所见,摇头道:“未必长久。” 高承这样均贫富的起义军少吗?太多了! 北宋方腊,南宋钟相,山东白莲教,如今正在中原纵横的张献忠,李自成。 谁不是打着这个幌子? 可是他们治下,哪个百姓不是水深火热? 归其本根,还是因为,起义军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公平二字。 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却根本没有看见黎民百姓。 便是说透了,高承起义,也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 他只是比那些农民军领袖多些见识,不会轻易转变自己的意志罢了。 高承没有反驳,这种事情,说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如事实更能动人心。 “那便多看几次,这次李先生回江南,我还想让您代为购买些东西呢。” 高承坦然笑道:“现货现钱,等李先生何时相信了我们兴民村,再说其他。” 李厚德非但没有笑着应和什么,而是郑重其事地答应了高承。 “对了,还有一件事。” 高承突然又开口。 “听说湖广,江南都在种植什么玉米、番薯,说是可以和小麦轮种,不知道是真是假?” 时至今日,上犹县附近的主流作物,还是水稻和小麦。 并且产量和高承的印象截然不同。 而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明白高产量粮食作物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 李厚德眉头微蹙,“这些我倒是听说过,其实不止湖广,便是吉安府都已经有了轮作。 “赣州府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一年三种了。 “只是高先生所言之物,产量并不算太高,却尽吃土壤肥力,并非什么好作物啊。” 高承颔首,这也是明朝轮耕一直搞不起来的原因。 土壤不是予取予求的,它也需要休息。 况且现在的红薯和玉米还没有经过培育选种,或许并不适合拿来种植。 “李先生,若是我有可恢复土壤肥力之物,以及红薯玉米的良种,不知先生可以卖到什么价格?”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449/41682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449/41682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