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学正杀人事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一剑霜寒动九州 全球高武,我的武技自动修炼 我盯上了会跑的妖邪 夫人失踪三年,傅爷全球疯找! 我真没想称霸娱乐圈王宇轩 夫人重生搞事业,首辅追妻火葬场 斗罗:纹开天斧,秒杀封号斗罗 恶女重生:长公主她端了满朝文武 女帝抬眸诸神拜,魔尊跪吻她裙摆 她们偷听我心声杀疯,我负责吃瓜

古代科举一般分为三部考试重点,其一是从四书五经古往今来考官学正看重圣贤之语,将其摘录出,让考生以圣贤之语进行答题,该答题主要考察学子是否读书多,是否腹有乾坤。 其二则是开始策问,如选择古代某一时期,秦朝灭亡原因,汉朝制度问题,元代赋税问题,让考生根据其历史进行分析该历史弊端和解决方案。 而其三则是真正的策问,如问黄河鲁西南一代水患严重,应当如何治疗,洞庭湖寒潮巍寒,百姓若迁徙有何等方案,还有更加详细的驿站荒废如何让驿站再次畅通并不耗费朝廷钱财,也不劳民兴师动众等策论。 中午时分,稍事休息,魏昶君满意烧水煮茶,喝着茶,舒舒服服从包裹中掏出羊皮毯子,铺在木板一张,盖在身上一张,掏出荞麦壳种子做的枕头,然后呼呼大睡。 一时间舒服温暖,而门外站着的衙役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其他学子都冷的厉害,披上长袍,或者关门,一个个或烤火。 有人传出尖叫:“试卷着火了!!” 衙役顿时摁住乱叫的考生,扑灭火焰,随后将考生驱逐出贡院。 ——七月二十一日的现代。 莒州贡院遗址,在清朝时期这里成为白马书院,济南府一代读书人都接踵而至,念书学子,到了民国成为了私塾,后变成了维新学院,教英语俄语,后来这里荒废。 而现在穿越者后盾组织—明史历史研究小组顾成在考古该地,翻阅各属,联系各地县志。 终于他神情凝重盯着这一段记载——“崇祯二年,莒州三考,马学正之子一鸣惊人,策论无双,其引用文献通考,遂为甲等第一,莒州十余年间最好成绩,后落榜于南京,一落千丈,有人疑,其莒州考卷并非他做” “找到了!”顾成盯着该文献记载。 现代明史团队给穿越者发的考题答案就是文献通考资料。 所有就是考场,马学正的儿子冒名了魏昶君试卷。 “大明朝的学正官职为正九品,多为官学的行政人员,如在州学等地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顾成喃喃自语,该学正类似一所大学的教授。 但问题是! 该学正的其他资料不知道啊! 比如该学正的亲属是什么人,是否是其他级别官员,是否狼狈为奸,沉疴勾结,暗中篡改试卷名。 “开始给穿越者回信,告知他危机。” 顾成联系西安历史研究所。 顾成所在的贡院如今废墟一片,甚至有一些变成了百姓菜园子,如今到处考古痕迹堆积,各所高校考古团队挖掘出土中,而在三百多年前,这里一股书卷之感。 甚至隔窗能看到远处山寺,书院夜读莒州八景之一的寺庙。 咚咚咚——寺庙响彻钟声。 代表下午四刻,魏昶君这才苏醒,他慵懒伸着腰,开始继续做题。 门外的衙役已经将考题放在桌面上了。 该考题来自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该书348卷,分为田赋,户口,职役、征榷、市籴。 而眼前这一段话来自《文献通考》第二百多卷: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而今中尚方敛诸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臧,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 魏昶君托着下巴,眼前这段话很好理解,就是东汉末年官宦吕强写奏章劝说汉灵帝,委婉劝说他莫要如此贪婪,吞噬百姓钱币,纵容贪官污吏随意掠夺钱财。 而这段话下面有考官标语——“赋税欲崩,东汉灾频,若君,如何处之?” 这一句话就是说,东汉末年的钱币都被汉灵帝和奸臣玩崩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因为货币全乱了,如果你是一名忠心耿耿的臣子,面对这种危险时刻,你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钱币问题。 这便是以历史前来寻找答案。 魏昶君思索片刻,他开始答题,现代早就给了他数套答案。 提笔,养气,而后落笔。 “吾本愿” “然天下艰苦,民乱钱崩,吾有三策” “其一从“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中领悟为民之道” “其二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领悟维新之道” “其三从“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领悟团结之道” “吾以为,当屏四患,崇五政!” 魏昶君回答其三这是开题,类似先点名原因,然后以儒家道德说明问题,之后开始进行破题。 该破题采用了西汉初年陆贾应时作《新语》该书,昔日班固都推崇《新语》甚至在《汉书·高帝纪》言,“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魏昶君以粗述存亡之征来回应东汉末年和秦朝类似,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而后魏昶君开始破题。 “吾破题为” “所谓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 “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 “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 “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 这些内容指的是东汉的弊端是什么,魏昶君以《新语》指出问题而后破题:“吾伏愿大明千秋万代,然需知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所谓文人自当握道据德,席仁杖义,大道无为” 魏昶君破题就是说问题,劝说如何他是汉朝的臣子,就应该开始仁德起来,开始减少一个个错误的政策。 同时他还开始宣传政治哲学理念,从《新语·道基》说“吾本源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 这是夸赞一旦帝王按照这种方式治理国家,于是百姓和文臣便会仁德,璀璨。 于是圣人便会——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于是各路臣子都将——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魏昶君破题来自现代明史学家全部队伍,该破题无比敏锐,通过指出危而不倾,佚而不乱的社会家狗,呼吁帝王当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最后点题! 这是最后一道,很重要,也就是点名你的破题态度来自哪一位圣人。 魏昶君思索答案。 开始继续写下——“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三家,仁义闭于公门” “然此乃错矣,当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纲,屈申不可以失法,动作不可以离度” 魏昶君首先隐晦的说不能学习孔子,如果这个国家乱了,那就藏起来等待清明这是错误的,所以要学子荀子和孟子,采用尊儒术而不罢黜百家的儒法合治思想,合乎法度,取信于民,达到天下大治至道。 最后开始结尾,类似现代高考作文一样,进行一个收尾。 “正可谓是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哒——放下毛笔,等候痕迹变干,魏昶君递交了试卷,扛着被褥走出去,整整做题一天,疲惫的厉害。 贡院外,王旗早在等候。 而彼时贡院内,试卷台上,一张张刚被交上来的试卷内,魏昶君的试卷为满了学正,考官,文书等一行人。 所有人惊叹念着破题之道。 马柏烸学正忽然眯着眼睛,一拍桌面:“好!” 其余学正纷纷不敢语,谁不晓得马柏烸的岳父是莒州同知,该官职是该州二号人物,从六品,是知府的副职,主管辖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该官职类似一个中级市的副市长! 马柏烸忽然想到,若该试卷是自己儿子所做该多好。 他查阅了做题人,不过是蒙阴山民的孩子,叫什么魏昶君,此人毫无背景,这等人也配一鸣惊人?如今的大明朝不需要出现张居正这等天才。 不如换了试卷。 马柏烸思索,他的孩子刚八岁,如果配上这试卷,在整个青州乃是山东都一鸣惊人,世人谁不是马家出天骄健儿。 至于这山民小子,给些钱财和官职,若要还好,若不要。 马柏烸闪过杀意,若魏昶君这山民小子不识相,那就让他消失于无名深夜,自此销声匿迹。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5574/342772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5574/342772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