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直播:惊!龙凤猪凑不出一个太子 > 第273章 下辈子注意点吧,谁也比不了魏征,二凤脸皮好厚

第273章 下辈子注意点吧,谁也比不了魏征,二凤脸皮好厚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渣反修炼手册 真千金直播摆摊,豪门排队要下跪 沈小姐的小少爷又在发疯了 她从地狱归来,整个修仙界都慌了 成亲当晚,偏执太子夺我入东宫 她把全修真界卷哭了 隐婚三年,席先生每天都在求公开 被偏执神明盯上,娇软人类杀疯了 九星霸体诀龙尘 魔邪之主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 “47岁的魏征身为东宫属官,平时没少劝李建成对付李世民,于是李世民便派人把魏征抓来问他。” “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非常直率的回答道:太子若是听我的就不会落到今日这个下场。” 李渊:“......” 说的没毛病。 老大...... 唉,这辈子注意点吧。 老父亲表示他也无能为力啊。 “李世民早就听说了魏征的才名,见他这样直言不讳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给他封了个官,让他做自己的幕僚。”.M “至此,魏征终于得到了重用。” 魏征:“......” “李世民登基后,进封他为谏议大夫负责规谏讽喻,不过魏征的才能可远远不止这些。” “魏征性格耿直有经国之才,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根据史书记载魏征一生的谏诤有数十万言,涉及军事、文教、礼法等诸多方面。” “且还主修了二十四书中的《隋书》,对李世民的治国方针也做出了建议,对唐朝影响深远。” “那么魏征是如何建议李世民的呢?” “李世民出身关陇贵族以武功起家,身边的元老勋臣有不少主张以严刑治国,而魏征则力主不可,隋朝二世而亡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应该以仁德的王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亲眼见证了隋朝骤然灭亡的李世民深切地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他选择听取魏征的建议,以仁德的王道治理天下。” “同时肃清吏治,休养生息完善律法宽刑恤典,为唐朝全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魏征是缔造贞观之治的功臣之一。” “后世史书将他和唐太宗也视为千古君臣典范,李世民本人也曾说过当今忠诚正直的臣子谁都比不了魏征。” 唐朝众大臣:“???” 啧啧,谁都比不了魏征 好好好,终究是他们多余了。 行吧,好吧,他们懂了,明白了。 嗯么,他们才不生气呢。 正在哄魏征的李二莫名感觉背后一凉,他转头瞧了瞧,没啥啊。 今日真是不走运! 而二凤没发现的是魏征听到天幕刚说的话,脸色稍有缓和。 “公元643年正月,魏征去世享年64岁,李世民非常伤心下旨追赠魏征为正一品司空,谥文贞陪葬昭陵。” “李世民哀痛地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征去世,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也许是魏征去世让李世民开始怀念故人,感叹年华易老。” “在魏征去世的次月,李世民下旨建造凌烟阁命大画家阎本立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中魏征排名第四。” “然而没过多久,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李世民疑心魏征结党营私,便让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 李世民:“......” 搞半天原来是这事... 两人默默把视线转向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 已老实,求放过。 “两年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但是因为粮草不济未能将高句丽灭国。” “在回师中,李世民又怀念起魏征,魏征若是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他又派人重新给魏征立了墓碑。” “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魏征身怀经国之才,换了几任老板都未得到重用,最终在李世民登基后大放异彩,君臣二人也成为后世明君贤臣的典范!” Fearlesszoe:【最后魏征快病死的时候李世民带着太子去魏府哭着问魏公,还有什么心愿未了?说把自己最小的女儿衡山公主嫁给他儿子,让他睁开眼看看自己儿媳,结果第二天魏征就走了哈哈哈哈。】 大帅口问:【多亏了魏征,让现在的小说穿越者大都是去帮李二干活。】 诠释淡然1?:【魏征也是遇见李世民,如果遇见其他皇帝就不知道是什么结局了。】 Melissa:【对,要是遇到其他皇帝,可能早被砍头啦,这也是相辅相成的结果,李世民的气量也是史无前例的~】 用户886:【其实换个角度想,像李世民这种天纵奇才,还贵为天子,绝对是很容易骄傲过度走上独断专行的路的,看看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就知道了,魏征头铁能压住他的脾气确实不是坏事。】 说的真没毛病啊!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们认同地点点头。 在古代,君王通常被视为最高统治者,拥有极大的权力。 从政治角度看,君王掌握着国家的决策权、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等。可以任免官员、制定政策、发动战争等。 从社会层面来说,君王处于等级制度的顶端,其地位尊崇无比。百姓对君王要行臣民之礼,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和服从。 在经济方面,君王可以支配国家的财富,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税收收入。 然而,君王的权力也并非绝对不受限制。 一方面,可能会受到传统、礼制的约束。另一方面,一些有识之士的进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君王的决策。同时,若君王无道,也可能引发民众的反抗和起义。 所以老百姓认为像是唐太宗这种气量大的人,能忍受臣子的十万言数进谏,难怪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而唐朝的百姓也为此感到自豪。 二凤上前扯了扯魏征的衣角,很快把锅甩到太子身上,说道:“魏卿,朕绝不是有意推翻你的墓碑的!” “若不是因为太子,朕是万万不会的。” “且朕最后不是.....” “所以朕身边是万万不能没有魏卿的,不信你看弹幕都是如此说...” 魏征:QAQ? 太子李承乾:“......” 众大臣:陛下脸皮何时如此厚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5709/343379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5709/343379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