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天大政绩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宠妻99式:老公,花样多! 假太监:女帝求我当皇帝 斗破:萧玉她不想走剧本 末日:财阀太子,开局反派巅峰! 我,阎罗领主,率鬼军横扫万族 黑临万界 星际破烂女王 柯学魔法师 你的制卡能有一张正常的吗? 西游:本座自东土来,逼诸佛退位

两个月后,建中五年(778)三月,远征吐蕃的安西军大队人马顺利返回龟兹,一并抵达安西的还有太子六卫率以及数百学生。 这数百学生是应邀前往拂菻修史的。 太子六卫率则要跟随皇太子李诵驻防安西。 自从府兵制崩坏之后,太子六卫率也是名存实亡,只剩一个空架子。 现在府兵制已经恢复,太子六卫率便也跟着恢复,差不多有两万人,足够编成一个重装军团,今后这六个卫率将会跟随皇太子长期驻扎安西。 李适是说过要将太子戍边引为成例,但是任何制度在草创阶段都有很大的弹性。 所以李诵和太子六卫率驻防安西的时间并不确定,也许只有一两年,也许三年,也有可能驻防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六卫率的府兵还是有些怨言的。 毕竟太子六卫率的府兵都来自中原。 长时间驻防安西,妻儿又不在身边,难免会想家。 李诵自己却是很快就进入到了状态,从来到龟兹之后的第二天开始,就跟着王臣兴致勃勃的参观武备城以及水力机械厂。 紧接着又参观了兵器研究院。 对皇太子,王臣也没有隐瞒。 这其实就是王臣跟李适之间的默契。 君对臣绝对信任,臣对君毫无保留。 所以王臣让李诵参加了兵器研究院最近一次会议。 说是兵器研究院,差不多就是安西的科学研究院,开展的业务很杂,手工业、农业、采矿甚至冶金都有涉猎。 在发兵吐蕃之前,王臣发布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所以最近这两年,兵器研究院一直在按照这个指导意见在开展工作,并且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最显著的是农业方面的成果。 所以最先向王臣汇报的是农业总管,名叫陆归德。 “殿下,我们按您的意思用硝石混合草木灰肥田,耕地的肥力果然提升许多,去年龟兹镇的秋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亩收小麦超过三石!” “甚?亩收小麦三石?”李 .81.诵脸上流露出震惊之色。 在关中,即便最肥沃的上等水浇地,亩收小麦也不过就是三石而已。 想到这,李诵又问道:“陆师,是整个龟兹镇所有耕地全都亩收三石?” “那没有,只有用了肥料的耕地才能亩收三石小麦。”陆归德摇头道,“其他没有施肥的耕地平均只收两石。” “裴典,你听见了吧?”王臣扭头看向度支参军裴典。 “安王,下官听见了。”裴典叉手一揖又说道,“下官回去就想办法挤出人手前去罗布淖尔开挖硝石,用于黑火药厂制备火药以及肥料厂制备肥料。” “要想办法挤出人手?”王臣问道,“人手不够用了吗?” “是的,确实不够了。”裴典扳着手指头诉苦,“这几年龟兹、疏勒、焉耆还有于阗四镇先后开办了水力机械工场、武备城、造纸坊、铁器坊、陶器坊、印书坊、染坊、织坊等好几十家大型工坊又或者工场,雇工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这其中,又以水力工场、武备城以及盐泊州的猛火油工场雇工数量最多!” 水力机械工场现在主要负责生产安西铳。 武备城现在主要负责生产各种口径大炮。 盐泊州的猛火油工场,主要负责生产汽油柴油以及沥青等。 汽油柴油还有沥青已经从军事专用转向军民两用,大量用于照明以及官道铺设,不久之后沥青还会大量发往明州,用于打造水师战船。 不知不觉,安西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连工人数量居然都已经吹气球般膨胀到了十万人。 但是很快,王臣就意识到不对:“欸,不对,龟兹、焉耆、疏勒还有于阗这四镇总共也只有五十万口,壮丁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十万进了工场工坊,再去除当兵戍卫的,岂不是就没人种地了?粮食是安西的根本,可不能荒废!” “工场和工坊雇用的十万佣工有一半是娘子。”裴典忙道。 “只不过,龟兹、焉耆、疏勒还有于阗四军的人力确实已经用尽了。” “伊丽军还有宁远军倒是有大量富余的人力,只是安王你说过,轻易不能从伊丽军和宁远军抽调人手。” 王臣点头:“宁远军和伊丽军确实不行,你还是另想办法。” 宁远军还有伊丽军的上百万壮丁是为了殖民中亚准备的,现在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抓紧生养,增加人口,所以不可能让他们回来挖矿。 “那就只能从龟兹军、疏勒军、焉耆军还有于阗军挤挤。”裴典翻开计册说道,“多了不敢说,挤出一两千人应该没有问题。” “一两千够干什么的?”王臣目光扫过李诵,心头一动。 “太子,要不然让你的东宫六卫率去罗布淖尔挖矿如何?” “呃啊?让东宫六卫率去挖矿?”李诵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就点了点头说,“成,那就让他们去罗布淖尔挖矿,反正闲着也只是闲着。” “妥了。”王臣当即对裴典说道,“有了东宫六卫率的两万壮丁,挖出的硝石应该足够黑火药厂还有化肥厂用度了。” 顿了顿,王臣又说道:“今年起,安西六镇都要陆续普及肥料。” 李诵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仲父,若是挖的硝石足够,可否发往关中以及山东诸道,让关中以及山东的耕地也得以亩收三石?”.81. “太子,其实大可不必这么麻烦。”王臣道,“你完全可以上奏,将开采硝石混合草木灰做肥料的方子呈送政事堂,如此也算是一桩政绩。” 王臣这是想成全李诵,白送给他一桩天大政绩。 这真是一桩天大政绩,足以让大唐的人口翻倍! 消息传开,不仅关中和山东百姓交口称颂太子, 将来的煌煌史书也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李诵却抵御住了这天大的诱惑,摇摇头说:“奏章必须上,不过侄儿断不敢贪没仲父之首倡殊荣,侄儿会在奏章中明言这是仲父首倡。” 王臣笑道:“但却是太子你推广到其他十八道!”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6390/345916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6390/345916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