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冒姓琅琊 > 第237章 两只老虎

第237章 两只老虎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明末真武,朱元璋重生胖揍列强 年代文里的渣男都给我跪下唱征服 染指皎月 风流小仙医 全球洪荒:我在洪荒称尊做祖 神鼓 俗人的娱乐人生 决胜星辰 娱乐:我是导演,我不吃软饭 八零肥妻觉醒了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然盛事不朽者,岂唯文章哉?右军公早就说过,"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登临游目,振衣骋怀,此丈夫之壮举,不逊色于文章也......” “族叔——” “族叔知道,你们做学问的,自然对文章之事看得极重。不过文章之重,重在载道。可族叔以为,载道者非独文章,山水亦有之。峰峦峙岳,以立乾坤之骨;江海浮天,以运造化之枢,此乃天地所书之文,虽无笔砚之具,然可载道于不言,于大化,所以说"山水以形媚道"......” “族叔,我其实——” “族叔明白,你其实认为山水中虽然有道,但求道未必到山水中去。你这个见解好!以前宗炳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徧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卧游好就好在不烦车马之劳,不拘尘世之羁,使人于斗室之内,可以观天地之大!形体虽困于方寸之间,而心神已驰万里之外......” “族叔,我其实是想——” “族叔晓得,你其实是想卧游虽佳,但亦有所囿,所囿者不系于足,实系乎心。若夫心识疏盲,虽对书想名山,亦犹瞽者之扪象;意趣枯乏,纵临画幻烟霞,亦如聋者之听音......” 王揖自从上车和王扬独处之后,就开启了玄谈模式,主打一个自说自话,完全没有和王扬交流的意思。王扬几次试图插话,都被王揖打断,话锋一转,又开启了新的长篇大论。 “......是故孙兴公作《游天台山赋》,未尝履其地而神游已周。谢灵运吟《登池上楼》,虽困病榻而胸怀自旷。此乃心中先有丘壑,笔下自生云烟......” “王大人!”王扬突然叫道。 王揖一愣,随即不悦道:“叫叔!” 王扬:...... “叔,我其实是想和您聊聊。” 王揖疑惑说:“不是一直在聊吗?” 王扬:...... 他看着王揖的眼睛,缓缓道: “我说的聊是......真聊。” 王揖神色更加疑惑:“我们也没聊假的啊!” 王扬无语道:“王大人——” 王揖皱眉:“叫叔!” “这个"叔",我叫得有点儿心慌啊!” “都是自家人,你心慌啥?” 王扬与王揖对视片刻,笑了笑,问: “叔,你真见过我吗?” 王揖眼神费解: “傻孩子,又说胡话了,刚才在王府不是聊得好好儿的吗?叔要没见过你,能知道你小时候长啥样儿?” 要不是王府里我不管说啥,你都无比丝滑地接了,我特么差点信了!!! “叔,说实话,我对您的印象,不是很清晰......” “正常,小时候的事,谁能记得清晰?” “但我这人吧,打小就聪明。” “你那是小聪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聪明都不记事的。” 王扬意味深长地说: “那族叔肯定是大聪明。” 王揖叹道: “族叔不聪明,族叔记性也好,你看你小时候的长相,族叔还记得那么清楚。” 好好好,你继续演。 “那族叔之前在王爷面前说的,都是真话?” “那当然,这还能说假!” “那族叔记得上个月您给侄儿寄的信吧?” 王揖表情自然:“记得啊。” 王扬喜道:“那族叔认为可以吗?” 王揖:??? 王揖刚要说话,又及时闭上嘴,摇了摇羽扇道: “族叔认为不可以。” 王扬突然下拜:“多谢族叔成全!” 王揖赶紧扶住王扬:“贤侄啊,族叔说的是"不可以"。” 王扬双眼放光:“是啊,族叔信上不是说,如果不可以的话,就给侄儿几百万钱,让侄儿买座庄园,安身立命......” 王揖忙道:“贤侄啊,族叔想了一下,还是认为可以。” “多谢族叔成全!” 王揖瞪大眼睛:“怎么又谢?!” “族叔信上不是说,可以的话就直接送侄儿一座庄园,省得花钱买了。叔,地契带了吗?” 王揖羽扇一抖,想了想道: “贤侄啊,你两个月前给族叔写的信......” 王扬马上道:“叔,那你三个月前......” “得得得得!别再往前说了。”王揖露出投降一般的表情,羽扇连点,“照这么说下去,咱们就是说到十年前,也说不清楚啊!” “是啊族叔!所以咱们就挑能说清的,说说呗。” “关键这事儿它说不清!” “说不清?那咱就接着说庄园......” 王揖赶紧道:“贤侄啊,容叔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王扬言笑晏晏:“叔你说,侄儿听着!” “你说叔来荆州干嘛来了?” “玩?” “出使!” “哦,出使。” “叔既然来出使,完事就回去了。那出使之外的一切,就都和族叔没关系了。族叔给你打个比方,比方说,现在有个人,冒充咱们琅琊王氏。族叔先问你,你要是发现了这么个人,你咋办?” 王扬乖巧道:“我听族叔的,族叔说咋办,就咋办!” 王揖一挥羽扇:“族叔不办。” “不办?” “不办!你想啊,族叔如果要把这个人指出来,得查吧,得举证吧,得再三确认吧?要是人家是琅琊王氏,族叔弄错了,那就是打了族叔自己的脸。要是他不是琅琊王氏,那就是打了巴东王和荆州众士族学子的脸。 还有,这琅琊王氏可不是一般人能冒充得了的。就比方说让你冒充,你能冒充得了吗?” 王揖盯着王扬。 王扬一脸为难道:“这怎么冒充......” 王揖羽扇一拍大腿: “是啊!这根本没法冒充!但如果有人能冒充,这背后总有玄妙不解的地方吧?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对于不解的事,族叔一惯是保持敬畏心的。就算不说敬畏心,也不说打脸的事,就说族叔把这个人揪出来了!咋的,朝廷能给族叔嘉奖?还是说族里能给族叔送点产业以示感谢?” 王揖摇扇,悠悠道: “《列子》中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孔子家语》中说"无多事,多事多患",叔只管自己这摊事儿,其余的都不关心。侄儿你也跟叔学,旁的不要理,只管陪叔好好玩就是了。” 王扬顿时一脸轻松: “叔高见啊!叔要是这么说,那侄儿肯定陪叔好好玩!一定得玩好!” 王揖笑道:“那当然,要玩就得玩好,不然不如不玩。” “那族叔我就先下车了,明日再陪族叔玩好。” “诶?刘寅不是得罪过你吗?不跟族叔去宣旨,出出气?” 王扬摇头笑道:“不去了。” 王揖好奇问:“为什么?” “人生几件俗事,扬不与焉。” 王揖很感兴趣:“哪些俗事,说说看。” “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 若遇升迁,唯恐人不知; 见人微过,沾沾自喜而指示; 旧敌落魄,专程赶赴以嘲弄。” 王揖眉开抚掌:“贤侄真是个妙人呀!” 王扬眼笑拱手:“族叔也是妙不可言啊!” 两人相视大笑。 “对了,今晚戌时,我在香雪楼设宴,请你和仲通。荆州城就咱们三个琅琊王氏,不得好好聚聚?” “好啊!族叔盛情相邀,那小侄就却之不恭了。” 两人欢然相别。 王扬下车后,望着王揖牛车的背影,笑容一点点消失。 一个青衫女郎从街角牵马走出,观察了一下四周,走到王扬身边,轻声道: “公子。” “小珊!你怎么在这儿?” “我......” 陈青珊实在担心王扬,在王扬跟王府侍卫走后,坐立不安,便到王府外面等。等到王扬出了王府,上了王揖的车,陈青珊不知道情况,不敢贸然上前,便一路跟随至此。 陈青珊没有解释,而是问道: “你没事吧?” “没事啊。” 陈青珊神色凝重:“你脸色不好。” 王扬一怔,失笑道:“你看出来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 王扬喃喃道:“两只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 陈青珊:??? “走,陪我去个地方。” “去哪?” “临江货栈。” —————— 注:《诗经》云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楚辞》曰“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自有山水,便有冶游。但真正脱离于行旅、以欣赏风光为主要目的、由少数行为到普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其实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像地志、地记这种地理类的著作(比如《水经注》)也是从这个时段开始大量涌现的。 故而《文心雕龙》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宋指的就是刘宋,意思是从刘宋初年开始,写老子庄子的玄言诗渐衰,而山水诗渐渐兴起。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艺源远流长。但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山水诗”这个门类(包括"山水"一词入诗,也是到了这个时期才普遍出现的,pS,"旅游"一词也起于这个时段),而山水画也是起于晋宋之间。 山水的“被发现”是一个既向外又向内的过程,向外很好理解,用宗白华的说法,叫“向外发现了自然”(《美学散步》)向内则是一种美学和文学意义上的双重自觉,或者说是“人的自觉”(李泽厚语,见《美的历程》。) 所以魏南北朝时期是一个“自觉”的时代。 而王揖这种旅行爱好者,还有本章开篇中他的那番“山水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当然,王揖的山水论是我按照当时士大夫的精神向度与思想旨趣写的,几个重要的点比如“卧游”、“澄怀观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都是当时文化圈中流行的思考方式与价值面向。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6725/348816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6725/348816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