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章大丰收1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前夫宠妾灭妻?转头嫁给他小叔! 林渊赵敏黄蓉 大力寡妇与高矮胖瘦的儿女在逃荒 惊!魂导师重生,带飞七宝琉璃宗 弗吉利亚崛起录 我成了反派星际大佬们的团宠 三国:貂蝉是刺客?甘夫人要帮忙? 去异世修炼一下 无限加点:诡异难杀?我一拳打爆! 穿到古代喜当娘,我靠鸡娃发家致富
张铮张了张口,想反驳,却又诡异的觉得人家说的好有道理。
他是世家子,早已习惯了站在世家的立场上想想问题,理所当然的认为庶民是没有资格享受和他们同等的权利。
所以才会打心里觉得乔家行事透露着虚伪。觉得他们不过是在收买人心,惺惺作态,这一切定不是出自于真心而是别有所图。
可他的想法显然并未被师兄和先生所接受。
待曹管事人走开,他就忍不住问道:“先生,你真的觉得这些庶民有资格出书吗?
什么时候写书变成烂大街的事了,乔家这么做也不怕日后遭受万千学子的讨伐?”
何金卓反驳道:“为何不可,墨家机关术自古以来就有,书籍也不少,不过是在世家手上把持着。
普通人见不到罢了,农家从春秋起就有人著书立传,又不是今天才出现的。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多少百姓一辈子挣扎在吃饱穿暖的底线上。
多少帝王无不盼着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若是大家都过上老湖镇村民的日子,老百姓可还会举旗造反,王朝还会被颠覆?
若是真有那个人写出了一部教导大家种地的书籍,那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不管乔家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至少眼下他让这么多人的过上了好日子,师弟,你狭隘了!”
梁盛明并未反驳两个徒弟的观点,只是告诉他们一个事实。
“青阳书院日后还会建立起单独的农学院,工科学院和科举,武学齐头并进。
乔家当家人是个极其务实的人,咱们这些读书人在她的眼里与田地里的农夫毫无差别。
乔家如实为农学著书立传,人家是有底气的。
你们没发现老湖镇四周田地里的植物都长的格外茂盛吗?
你看他们早上摘的豆角,既无虫害,个头饱满修长。密密麻麻的疯长,你们可在别的地方看到过?
这里跟我们以往求学所见之地大不相同,青阳书院也肯定不是一所陈规陈矩的学堂。
所以到底要不要留下,为师希望你们两个要三思而后行。”
“先生你就这么看好老湖镇?”张铮心有不甘,忒不希望自己名满天下的老师日后就窝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了此余生!
梁盛明并未回答他,而是起身随着人群往地里去。
他要看看,乔家到底是如何操作的,让地里的产出远胜于上等的良田。
曹管事见他们师徒三个离开,并未阻止。
他有自己的事要忙呢。老夫人不在,他得组织人手把这些带着露水的豆角都晒干,等天黑的时候全部铺大缸里腌制起来。
这活看似没啥含金量,可见不得豆蹶子太多了。
偌大的麦场上铺满了草席子,上面铺着密密麻麻的豆角,眼看着差不多足够铺满三十几个大缸了,可来来回回的还有人一箩筐一箩筐的往这运送。
“这也太多了,都没地方放了,不摘不行,可这么多咋整?”
方大厨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因为某一种食材太多而挠秃了脑袋。
“没事,这不是让你烧开水吗?多余的,都放开水锅里烫一烫,再拉个绳子晾起来,晒干了就不怕坏,等大冬天缺菜的时候,正好可以用来炖肉吃。
还有那些茄子,都让人切成片做什干菜。世子爷那酒楼有人统一过来收。”
“那成,就是这红通通的玩意,可咋整?我不会呀!”
方大厨搓着火辣辣的手掌,一脸的愁容。
这青的青,红的红,捏碎了汁水辣眼睛,到底是啥菜?
老夫人只让大伙将大的采摘回来,可根本还没来的及跟他们说清楚是啥玩意?
她又不知道去哪儿了,关键时候总是找不到人,简直要人命!
这主子太忙了,也不是好事呀!
显的他们都跟废物似的!
曹管事笑道:“怕啥,问老夫人就是了,没进乔家之前,你自己不也就啥都不会,还不是老夫人手把手的教你。
咱不懂就问主子,可千万别不懂装懂,那才容易坏事!”
方大厨一想,确实是这个理。
主子就是主子,若是思想上跟他们一样不开窍,那也没今天风光的日子。
两个老伙计有一扎没一扎的聊着。
顺子送盐过来的时候,曹管事脚下已经堆满了烫好的豆蹶子。旁边那七八个锅里一直还在烫着豆蹶子。
“师傅,你这也忙不开呀,再找人添两个灶,这边烧开水,所有的豆蹶子都得用凉开水腌制,生水腌容易烂还会长虫子。”
曹管事为难道:“我从哪儿去找人手呀,村里的闲人差不多都叫来跑腿了!”
“那也得整,师傅,你老得赶紧回去,我看又有商队过来了,好几队都是上次卖桃的时候,跟咱俩打过照面,估计这次是来买寒瓜的。”
“那你呢?还忙啥?”
“我这不是送盐回来,再给大夫人送几车寒瓜吗?夫人那杂货铺子里的寒瓜摆放出来就被一抢而空。”
明明是前几天受了灾,威州府的商队却比以前还多,那走南闯北的人,还能缺这三瓜两枣?
大热天的,人本来就燥热的很,突然间就有了这么个脆甜多汁的瓜果出现在眼前,谁不想尝尝鲜?
再说他家的瓜可是才卖十文一斤,一百文差不多就能买一个,足够三五个人分食一顿了。
顺子顿了顿,又问不远处的宋窑头,道:“宋叔,大伙休息的咋样?明儿能赶路吗,这缸老夫人还想跟你们订制一批,再送三十个过来,你看成不?”
宋窑头:啊?
还要呀?
宋窑头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炸的脑袋一懵,突然觉得眼前好像有一座金山等着他们村的人去赚。
往年他们一年能卖出二十个这样的大缸,就已经是最大的极限!
可今年才换了东家,一下子就卖出去60个,一个大缸二百文,这一趟就赚了12两,刨出路上的花费撑死也就二两银子。
到时候10两银子一分,就这七八户人家,一家能落个一两多,足够他们好好过一段日子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7082/348061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7082/348061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