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以法为本,严刑峻罚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人在北美,西部传奇! 盗墓:从满级悟性天赋开始长生 租赁英雄 末世:我绑定了移动彩票店 我的知青路 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 四合院:我一穷光蛋娶了女神 渣夫喜提双胎,我提离婚他疯了 偏执狂的心上人[快穿] 饥荒!前夫一家饿肚肠,我有系统黄金万两

“秦朝法制还具有“家长制”的特点,它强调:“法令由一统,民以吏为师”,加之秦律中强调罪名之轻。” “所受刑罚之重,而且一人犯罪,当诛九族,从这两点来看,秦律还有着“以法为本,严刑峻罚”的特性。” “从而我们也不难看出,秦朝的法律意识形态还是以法家思想为主。” “虽然秦律法虽然轻罪重罚,甚或“连坐”,但是它却摒弃了奴隶制社会惩罚的随意性,它只对犯了罪的人加以惩处,在这里儒家思想的又得到了体现。” “秦朝的法律在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典。” “另外秦朝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烹之刑”,之前历朝没有的刑罚,刑罚之重,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这刑法来说,离不开一个人,就是商鞅,他在这里的作用不容小觑,正是因为商鞅的变法秦朝才得以壮大,从而统一六合。” “但是同样的商鞅变法使秦朝壮大,也是秦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其实当时的商鞅变法很实用于当时的社会形式。” “商鞅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分封制分崩离析,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期。” “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嬴政在咸阳宫大宴群臣,有七十名博士当面夸了秦始皇。” “实际上,秦始皇焚书是真,但不是烧尽天下人的书,坑儒则很可能是被后人抹黑的事件,因为杀的是术士。” “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阶段,他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地方,作为第一位统治者,或许该给点包容。” “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变法倾向于刑罚方向,更提出连坐制度,通过此提案使统治者的地位得以提升。” “因为商鞅变法的“连坐之法”和附加的“肉刑”,让囚犯和囚犯的家人,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和羞辱,所以秦朝被后世冠以了“暴秦”的称号。” “焚书坑儒在今天看来的确不对,不过评价历史人物要有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以今人的观点去评论,更不能站在上帝视角,要以当时人的思维和角度去看待。” “秦朝的财政疲软导致秦朝15年间对百姓征收的赋税一直都是高标准。” <divcss=&ot;ntentadv&ot;>“另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修建秦长城和秦始皇陵,还有常年累月的斗争,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不过,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却批评周青臣当面阿谀奉承秦始皇,更认为郡县制不好,应该学习前人的分封制,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所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焚书坑儒。” “就算没有胡亥登基,这些问题不解决,大秦还是会二世而亡,因为百姓受不起。” “以汉代贾谊所作《过秦论》为代表的汉学名士为了拍当朝执政者的马屁,而后各朝代为了宣扬仁政,大多都对秦始皇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以致后人对秦始皇只留下个”暴君“的印象。” “秦律法的残酷不是导致秦灭亡的直接原因,但它却是主要原因。” “由于秦朝长期施以暴行,对人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对人的心理造成了无法抚平的创伤。” “这再次证明秦朝律法虽说是“儒法竞合”的产物,但是法家思想是凌驾于儒家思想之上的。” “李斯认为,应该把天下史书除秦国史书及《诗》、《书》、百家之书都烧了,并制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不烧、私藏者都有对应的处罚方法,最后只留了医药、占卜和种树的书。” “从汉朝开始的历朝历代都极力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严刑峻法、穷兵黩武,人为放大了秦始皇的负面形象,大肆抹黑、丑化。” “于是秦始皇就让大家讨论,拿出解决方案。” “历史的记载都是由胜利者描写,而大秦的史记就是西汉描写,可以想到这份史记的参考价值,就如隋朝和唐朝。” “借古鉴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则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但是法律太过严苛,又可以使一个国家快速覆灭。” ““焚书”和“坑儒”其实是两个问题。” “周青臣认为,以前秦之地不过千里,现在统一六国,改分封制郡县制,天下安乐,全靠秦始皇神明。” “原有的土地国有制度受到冲击,逐步被土地私有化所替代,因此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激化。” “从这一方面来讲秦律法又是不完善的,因为它没有体现出一个统治者的人文情怀,它把有罪之人当作非人对待。” “如果说是刑法导致的大秦灭亡,确实太过于片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国力最为匮乏,秦孝公为了秦国不被其他六国吞并,于是礼贤下士,商鞅以此为契机在秦国一举变法成功,为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的一些思想还停留在奴隶社会中,眼光受限也是正常的,所以尽管秦律法的制定对后世极具参考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是具有局限性的。” “商鞅的变法思想顺应当时社会形势,也与秦始皇的想法高度契合,所以,商鞅的变法思想与秦律法完美结合,并且贯彻于整个秦朝。”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过,因为你们太过于抹黑始皇了。” “焚书这件事当年商鞅也提到过,说白了都是为了方便管理,所谓“以愚黔首”,就是糊弄老百姓,不让他们知道太多,否则六国又大乱,对谁都不好。” “当然,焚书是不对的,这对一个国家文化造成了很大伤害,但从秦始皇角度来说,这是个好办法,为了他的万世基业,他还“收天下之兵”呢。” “所以,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焚书。” “其实很多书也都有留底,藏在咸阳宫皇家图书馆,只不过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了,毁了很多书籍。”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727/189688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727/189688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