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冲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从鉴灵院开始逆袭成神 重生1980,崛起黄金时代 我在都市卖妖肉 异世录之战争岁月 快穿:卡牌毁坏者 五年后,医妃携四个萌宝炸翻京城 人在海贼,一声羊来开天门 吾妹千秋 无尽灭 此刻,开始掠夺全球!

赵政并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他小脸严肃,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打仗!” “打下更多的土地!” 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颤。 范仲淹和晏殊下意识就想反驳,身为文官,他们天生就对征战之事心有抵触。 更何况战争一旦开启,注定生灵涂炭,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谁也说不准。 “殿下身为储君,当知‘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怎能轻言战事?” 晏殊苦口婆心,试图纠正太子殿下危险的想法。 在他看来,太子殿下无论是品性还是天资哪哪都好。就一点,似乎不够仁善。 这让一心想要教导出一位有为仁君的晏殊很是头疼,始终不明白自己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而有这样烦恼的还不止他一个,几个给东宫当过老师的大臣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烦恼。 看得开的早就躺平了,如范仲淹。 他早就看清了自家小徒弟的性子,不仁善就不仁善吧,只要不是性子暴虐就行,谁也没规定好皇帝就一定要是仁君的。 就好比当今官家,时至今日,没人还会觉得他是一位仁君,然而大宋不也在他手中越来越好吗? 这就够了! 面对晏殊的劝说,赵政语气淡漠,“老师说的有理,然而孤更知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可......”晏殊还想说些什么。 却在赵政冷漠的表情中渐渐消音,“难道老师觉得这个方法没用吗?” 晏殊瞳孔剧震,在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太子殿下所言似乎真就是唯一的办法。 打仗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土地,还能死一大批士兵,减少人口压力。 想想史书中的那些盛世、那些中兴,似乎都是在一场大战之后才出现的。 不期然的,在场的几个成年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这一认知对他们的三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儒家士大夫对于治国都有着一套近乎理想的认知。 那就是只要君明臣贤,上下戮力同心,便能缔造盛世。 然而如今却有人告诉他们,你们想多了。 盛世的出现,明君贤臣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客观的自然规律,事情远不像你们想像的那般理所当然。 偏偏这话他们一时还反驳不得。 看着两位老师一副人生信念受到打击的模样,赵政摇了摇头,不再多说。 有些事情理解简单,但要想通还得看他们自己。 感受着现场沉闷的气氛,舒玟耸肩: “你们这么紧张干什么?现在正是盛世,离人口暴涨带来的恶果出现还有一段时间。 况且现在新政不是在忙着清退田亩吗?把这件事做好了,就算不能治本,也能治标了!” 她话说得轻巧,然而经过之前的分析,如今谁的心情都轻松不起来。 狄咏握拳看向赵政,眼中的光芒明灭不定,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此刻一众伴读少年少女们的心情都有些沉闷,就更别说赵祯他们了。 赵祯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要把新政落实好了,再处理好边患问题,大宋便可无忧,却没想到事情远不像他想的这么简单。 至于范仲淹和晏殊二人也是思虑重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两人都神情复杂地看着赵政兄妹二人。 赵政淡定如常,与之相比,赵玟这会儿居然还有心情和他们开玩笑。 她语调欠欠的:“两位老师,你们现在是不是很震撼,很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自己以往的认知都被颠覆了? 没事儿,这事儿多想想就能想通了。” “不过两位老师,你们以后可千万别再整天要求爹爹做道德完人了,爹爹身为大宋天子,肩负江山设计已经很辛苦了。 他不管做了什么都是为了大宋的百姓,甚至不惜为此污了自己的名声!爹爹真是太不容易了!” 一番话说得满是感慨,绝口不提自己和赵政都受够了这没完没了的君子教育。 与此同时,她看向赵祯的眼神中也都是敬仰和孺慕,看得赵祯那是老怀大慰。 顿时有一种女儿不愧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哪怕玟儿的性子是活泼了点,但还是很体谅他这个父亲的感觉。 这么想着,他看向赵玟的眼神中满眼慈爱,不禁感慨道:“玟儿长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 赵玟一脸动容,状似不好意思道:“爹爹过誉了,这些都是女儿应该做的,我只是心疼爹爹!” 众人一阵默然,看着突然变得粘粘糊糊的父女俩,不知道话题怎么就从国家兴亡的层面一下子跳到了父女亲情档。 范仲淹两人眼观鼻鼻观心,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还是赵政率先转移了话题:“两位老师可是来给我们授课的?” “是。”范仲淹松了口气,根据安排,今天轮到他给两位小殿下授课。 至于晏殊,他不过是顺带的,应该是待会儿还有什么事要和官家说。 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迟到的今日份范仲淹小课堂终于开课了。 赵祯和晏殊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边上当起了旁听,顺便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也是话赶话,今日课上范仲淹并没有按照原本的计划讲解《尚书》。 他直接就着江淮的蝗灾,结合历史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所能对王朝造成的影响以及最终的处理办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期间偶有提问,几个学生也都能说出一些不错的见解。尤其是赵政和赵玟,两人给出的回答更是可圈可点。 看得在一边旁听的赵祯频频点头。 看着身高已经到自己下巴处,神情举止更是俨然一个小大人的太子,赵祯突然有了个想法。 他出声打断了范仲淹的授课,问赵政:“如今江淮地区灾情严峻,需要一人去把控全局,政儿觉得朝廷该派何人前去更加合适?” 范仲淹和晏殊都是一愣,一时想不到赵祯这么问的用意。 刚才在福宁殿时,官家不是已经决定派韩琦作为此次赈灾的带队官员了吗?现在又问太子殿下的意思又是什么用意? 赵政也有些没反应过来,但他仔细想了想后回道:“儿臣觉得可以派一位拥有地方执政经验且手段强硬的相公前往,此人在民间必须拥有一定的威望。” 顿了顿后,他又补充道:“而且对方要性子果决,最好还能具备一定的领兵之能。” 如果只是蝗灾那问题不大,朝廷只需要调拨足够的钱粮进行赈济便可。 可如果再加上那些新政反对者在暗中搞事,谁也不确定他们会不会试图借此挑起民变,不得不防一手! 赵祯暗暗点头,这与他想的不谋而合,顿时心中那点想法更加强烈了。 他又仔细斟酌了一下,半晌才开口道:“那政儿,你可愿带队前去救灾。”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7410/4786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7410/47862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