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章 隆塘卓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真千金重生后,有亿点本事怎么了 人在异界,我写的功法可以练 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太子妃一心只想躺赢 救命!被病娇用锁链暗无天日囚宠 死神之这个系统有点怪 可怜小哥儿新婚后,却进了狼窝 钟馗叫我好侄儿 军校生但沉迷种田 灵异:从抬棺人开始

隆塘卓玛寺,又被称之为聂塘度母寺,位于藏地曲水聂塘三一八国道公路西侧,距日光城西南二十三公里左右。 李沐阳、闻展和纳措大师驾车,从出日光城西,一路飞驰,一个半小时后,便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纳措大师简单介绍了卓玛寺的由来。 北宋庆历五年,即公元一零四五年,阿底峡从阿里来到聂塘,次年建聂塘度母寺,并在该寺开法会,为仲敦巴等弟子和信教群众讲经说法。 北宋皇祐六年,即一零五四年,阿底峡圆寂于聂塘卓玛拉康,释伽旺久等弟子为其建造灵塔。 民国九年,即一九二零年前后,卓玛拉康和灵塔殿上扩建了二层建筑。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热振活佛主持重建度母殿。 该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十一世纪中叶,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供奉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故又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 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历史悠久,主殿建筑及佛像、壁画等为历史遗留下来,,保存完好,还保存有多个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寺内有两座佛塔,相传一座是阿底峡骨灰,另一座是边巴索朗坚赞的骨灰,,到卓玛拉康朝佛的信教群众都会委派一人到此朝拜或亲自到此朝拜。 该寺因地处日光城至贡噶间之要冲,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香火鼎盛,终年不衰。 对这些藏地文化,李沐阳一窍不通,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卓玛寺愈发的向往。 到了地方,顿时就被这充满藏地建筑风格的庙宇所吸引。 纳措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由他前面带路,一路近寺,一面讲解。 进了大殿,李沐阳顿时又被其庄严肃穆之气所震慑。 游目四观,顿将大殿尽收眼底 卓玛拉康供奉由大日如来、燃灯古佛、弥勒佛构成的三佛配置八大菩萨及两金刚力士的组合佛像。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大日如来,即为主佛。 只见他结跏趺坐于狮子宝座,莲座置于方座上,左右有背向而坐的狮子撑托,中央饰交杵金刚。 佛身色为暗红,施禅定印,双手持宝瓶。坐姿端庄,宝相庄严,弓眉慈目,高鼻厚唇,眉间有白毫,长耳及肩,圆形耳饰。高肉髻,头戴三叶冠,周围饰莲瓣纹、忍冬纹。束发缯带结一小花朵,饰于双耳上侧,底端垂于两肩上。 上身袒露,下身着裙,斜披帛带,系于左胸上侧,余带呈鱼尾状自然下垂。 背屏中央为莲瓣形头光,共分两层,里层面上为阴线刻平行纹,中间以一串连珠纹隔开,外层饰火焰纹,火焰层层上升。 主尊肩部及腰部横置楣梁,将背屏里侧划分为三个左右对称的空间。 楣梁中间立有方柱,柱垫、柱头饰有仰覆莲,柱身饰复杂的团窠纹。腰部楣梁头部饰兽面,肩部楣梁头部饰宝珠。 底层左右为一坐象力士,力士双手举起,头顶楣梁,面目狰狞,呈用力承托姿势。 中间两侧底部为一鸟身人上半身像,上为一鸟首马身像。马前蹄跃起,双蹄由底部人托起。 马背上骑有一人,身穿三角翻领长袍。上层两侧为一尖齿蛇身摩羯,尾翼缠绕。背屏中间由一串连珠纹圈起,外层饰浅浮雕火焰纹,顶部为大鹏金鸟。 东侧为燃灯古佛,橘黄色肉身,内着僧衣,外披通肩袈裟,袖口宽大,自然下垂。 下身着裙,衣着线条流畅自然,双手结说法印。 圆眉高鼻,眉间有白毫,高肉髻,顶部饰宝珠,饰项圈,背屏整体结构与主尊佛相同。 屏底层两侧为一白象,身披蓝垫,戴项铃,背顶楣梁。 大象颈上坐一裸人,裸人双手举起,撑住上层跃马的两前腿。 中间两侧为一跃马,上骑有一裸人。 上层两侧为一蛇身摩羯,尾翼缠绕。 背屏顶部为一大鹏金翅鸟,脚下踩一仰卧状裸人。 西侧为弥勒佛,橘黄色肉身,圆眉高鼻,眉间有白毫,高肉髻,饰项圈。 身披通肩袈裟,下身着裙。 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 背屏底层两侧为一白象,身披蓝垫,戴项铃,头顶楣梁。 中间两侧为一鸽子,上有一跃马,跃马头顶楣梁。上层两侧为一蛇身摩羯,背上骑有一裸人。背屏顶部为一大鹏金翅鸟,乌头上饰有一尊白塔。 大日如来左侧菩萨,立于仰覆莲座上,浅蓝色肉身,身着翠绿色长袍,腰带系于腹部中央。 袖口及翻领处饰有圆形浮雕图案,腰衩两侧饰浅浮雕莲花纹、腰下袍面饰有连珠大团窠纹,足蹬长靴。 高肉髻,头戴三叶冠,冠叶为立式三角状,内饰圆形浮雕图案及卷草纹。 头部略微下低,面象平和,束发缯带垂于双肩。 左手持摩尼宝珠,右手示说法印。 力士像位于殿内门旁左侧,蓝色肉身,怒目含威。肌肉发达,极具线条感,双手挥舞,右手持金刚杵,双脚下踩仰卧魔女。 殿内门旁右侧力士像,红色肉身,裸上身,下穿绿色短裤。左手下垂,食指朝下,其余手指紧握,右手半举起,手指紧握,掌中无物。 回廊东西两侧四大天王像,四像身形一致,各持宝剑、宝伞、琵琶、赤蛇,分别代表风调雨顺。 四天王均内着短裙、外戴华丽的铠甲和飘逸的衣裳,上点缀精美的挂饰。 他们双脚皆踩有匍匐状或仰卧状罗刹魔女。 每一尊佛像,法相庄严,令人心生敬畏。 李沐阳心中不免感叹,怪不得佛教传播数千载,仍经久不衰。但是这佛像文化,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到底是佛陀世界浩瀚如繁星,还是人类穷极想象力创造了这个世界,以他的智慧实在难以想象。 他偷偷看向身边的闻展和纳措,发现他们两人对大殿中的其他佛像都不在意,反而把目光集中在了大日如来佛像手中的金刚杵。 不禁心中一动,用胳膊肘碰了碰闻展,压低声音问:“闻展,你说的降魔金刚杵,不会就是如来手中的那根吧?” 还不等闻展回答,纳措就捏着嗓子说:“李先生猜得没错,当年阿底峡大师圆寂之后,随身所带的宝物均留在了卓玛寺,除了珍藏大师的法螺、化缘钵和他一生形影不离的白檀香本制作的木塔之外,还有这根金刚降魔杵。据说阿底峡大师从古印度来到藏地传佛,一路上便是凭借这降魔金刚杵斩妖除魔。” 略微停顿,继续说道:“关于这根降魔金刚杵,贫僧已经调查多年,不过藏地庙宇繁多,每一家庙宇之内,都有类似的法器,到底哪一根才是贫僧迟迟不敢确定。直到不久前,我才从史料中无意发现,原来卓玛寺内,收藏的这根便是。” 李沐阳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大日如来佛像手中的金刚杵,沉吟说道:“这是卓玛寺的主佛像,我们要是将其手中的金刚杵拿走,恐怕会惹来天大的麻烦啊。” 闻展和纳措相视一笑,前者说道:“偷走肯定是不行的,不过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李沐阳问道。 闻展神秘一笑:“跟佛教有关的,当然是要找佛教协会了。” 纳措不失时机的高宣佛号:“恰好贫僧正是藏地佛教协会的一员,再配合闻展的特殊身份,向卓玛寺借用一下降魔金刚杵应该不是难事。” 李沐阳顿时愕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7883/293192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7883/293192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