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惊鸿书 > 第221章 最后的药

第221章 最后的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十二长生 天龙殿:龙帅归来 原来我就是顶流 乡村桃运神医 重生七零:换亲后我把科研大佬宠上天 回到古代当悠哉神探 高武:每日一加点,我躺着成武神! 星穹:傲娇太卜不会捡到颓废剑圣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二进制亡者列车

玉昆山千年冰洞的雪莲,是沈天师最后缺的一味药。 只要能在雪莲盛开时将其采下入药,李元朝的隐疾就有救了。 思及此,李元朝心中稍稍安定。 他还没有高兴多久,就听一旁的沈天师又道:“可是从宁州玉昆山到京城要上千里的路程,快马加鞭赶回来也要两月有余,若是雪莲在途中枯萎...那入药的效果也就不好了...” 李元朝一愣,他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那...那该如何是好?” 沈天师沉吟片刻,提议道:“不如陛下派人随贫道一同前往玉昆山,采下千年雪莲之后立即入药炼制。” “好,好...天师能亲自去,再好不过了...”李元朝身边没了替他做主的人,只能不住的一直说好。 沈天师隐在道袍下的手腕动了动,又有些迟疑的开口:“不过...我炼制好了丹药,刚刚出炉的时候只有陛下当场服下药效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陛下...” 当场服下? 李元朝问道:“难道不能等你从玉昆山回来再服?” 沈天师叹了口气,“可以是可以,但药效会减半,陛下,千年雪莲盛开可遇不可求啊...” 也就是说,李元朝倘若想要根治隐疾,必须跟随沈天师跑一趟宁州。 李元朝想都没想便否决了,“不行,朕是天子,不能离开宫内。” 况且,找沈天师帮他看隐疾的事情朝臣们甚至连老师裴玄照都不知情,他们若是知晓,一定会责备他,还会赶走沈天师。 “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李元朝不死心的问道。 沈天师缓缓摇了摇头。 “若陛下能不远千里求得雪莲归来,想必道圣大人也会被您的虔诚所打动,保佑您一切顺利。” 为了治病,李元朝加入了红莲圣教,和杨慧娘一样信奉起了红莲道圣,沈天师这样说,李元朝开始犹豫起来。 “如今大昭国天下太平,陛下以出宫巡游为借口去边境巡视,又有哪个朝臣敢说一句不是呢?陛下,您可是皇帝啊......” 沈天师语气轻而悠长,化作不散的回声在李元朝耳边不断回荡,李元朝的眸光由茫然无措渐渐转为坚定。 是啊,他是皇帝不是吗,天命所授,九五之尊。 这个国家谁敢忤逆他?他要向老臣们证明,他长大了。 “对,朕是皇帝,朕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岂容他人置喙?”李元朝定了定神,看向一旁的沈天师,“好,请天师推演一个黄道吉日,朕要启程去北地巡游。” “贫道遵旨。”沈天师对他施以一礼。 待他送走了李元朝,回望殿内诡异的陶泥神像,弯唇露出一个和神像上一模一样的笑。 ... 李惊鸿进宫的事情没瞒着崔祯,因她比崔祯回去的还要晚。 天边已经缀了星子,巷子中邻里街坊灯火通明。 李惊鸿披星戴月回到家中,崔祯直愣愣的坐在院中的水井边,双目被夜色掩盖,李惊鸿分辨不出来他的神色。 听到门响动,崔祯这才微微抬眸,月色落入他的眼眸之中,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波光。 “你回来了。”他低声开口。 这次倒是没发疯,李惊鸿默默想着,看来上次的谈话还是有点效果的。 “嗯,你坐在外面干什么,不觉得冷吗?”李惊鸿将门掩上。 眼下正值秋末,白日里穿薄些没什么,可日落以后冷意逼人,崔祯身着一件单薄的袍子,整个人如同翠竹一般,李惊鸿总怕他会被霜冻住。 “在这里等你。”他道。 李惊鸿微微一愣,等她? 那句“等我做什么”就要随口而出却被她硬生生吞了下去。 不能再说了,再说这个心比玻璃还易碎的男人又该难受了。 “快回去吧,外面怪冷的。”李惊鸿主动上前,拉了拉他袖中骨节分明的手。 冰凉的手指修长,李惊鸿能感受到上面的一层薄茧,崔祯眼眸微亮。 李惊鸿心道这也太好哄了一些,随后就将人往屋里拉。 屋中烧着碳火,暖融融的气息两二人包围,忽然而来的暖意令李惊鸿不由打了个哈欠。 “困了吗?”崔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李惊鸿点了点头。 “困就睡吧,我扶你去床上。” 李惊鸿躺下,感觉到有冰凉的气息将她的被角盖好,她安下心来,放心的睡了过去。 ... 杨国公府。 杨威刚结束一场激烈的运动,叫人将两个侍妾抬走以后,他洗了洗身上,光着膀子便来了前厅。 杨光一脸怒容,看到自己亲爹整日里什么都不干净往女人堆里扎更是气愤。qδ.net “爹,您年纪大了,不能再如此放纵,当心掏空了身子!”杨光道。 杨威从前就是个乡下闲汉,平日里就喜欢喝酒打牌,来了京城以后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富贵窝,日日放纵享受起来。 一听儿子这话,他立即急了眼,“臭兔崽子,敢说你爹不行?” “嗤,您又不是表弟,自然是可以大展雄风的,不过还是得适度。”杨光道。 表弟自然指的是李元朝,自从知道了他的隐疾,杨光时不时就要拿出来说一说,比一比,仿佛知道了这种事多有优越感一般。 一提起这个,父子两个都不由勾起了唇角。 李元朝是皇帝,他们在这方面比皇帝都强。 气氛缓和了些许,杨威想起来自己儿子方才的一脸怒气冲冲,不由问道:“发生何事了,急匆匆的,哪个文臣又惹你生气了?” 杨光顿时沉下了脸,摇了摇头,“父亲难道不知,这些日子里京城之中流传着一个名为《杨园记》的话本子?这个话本子正是以我杨家为原型。” 话本子?杨威不知道,他一介乡下闲人,没念过一日的书,字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上哪去看话本子啊。 “哦,有人写书歌颂我杨家的功德了?”杨威理所当然的问道。 他们杨家最大的功德便是养育了流落在外的天子。 “不是,是在诋毁我杨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8056/51727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8056/51727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