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夏刑案官 > 第507章:总有理由的

第507章:总有理由的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娱乐圈餐饮指南 风流小子张云宝 精灵入侵:我直播科普宝可梦 重生:开局相亲白富美,班花肠子悔青了 此心昭昭 西游:纵横异界,我无敌 梦境通上古?我真不是古代道祖 汉风烈烈起南洋 主母偷听心声杀疯了,我喝奶躺赢 寒门帝师

老皇帝没有出声。 倒是心里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感觉也许就是小孩子乱唱的、也许就是自己没听得太清楚、理解错误了。 于是,又继续散起了步来。 也很快便将此事、给抛诸到了脑后。 晚膳过后,见今日是四月初一,老皇帝便按照平日里的习惯、去了佛堂做晚课。 不过,可能是晚膳用得稍多了点儿,感觉肚子有点儿撑,盘坐着很费劲儿,便坐在了一边的太师椅内,让一名大宫女、帮忙诵读佛经给她听。 这也是老皇帝的习惯之一。 她心烦的时候、或者只要是想心静的时候、要么就自己念念经、或者自己抄抄经文,要么就是听听。 这样就能让她的心、安宁下来。 “陛下,今日有国恩寺的大师、送来了几本他们新得的、与佛经有关的小故事等等,您要听一听吗?” 老皇帝刚坐出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闭眼之际,就听到大宫女如丹的建议。 “嗯,行。倒是国恩寺有心了。” 老皇帝夸赞道。 这种宁谥的环境、闻着安神的清香,听听小故事也不错,也免得睡着了。 如丹,便跪在蒲团上、用自己那悦耳温婉的声音、读起了小故事来。 这是一个关于香油说法来源的小故事。倒是不多稀奇,很多佛经中都有记载。 听得老皇帝就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如丹就赶紧换了一个小故事。 是一个关于佛祖割肉伺鹰的故事。 老皇帝动了动腰身。 如丹就连忙放下一本、再拿起另一本,出声道:“这本上面记载的小故事比较有趣儿,奴婢这就给陛下您诵读。” 说着,就继续道:““有一个人,他非常崇拜佛祖。无论是家里摆的、还是墙上挂的,甚至包括吃食,他都学着佛祖的样子、给雕成莲花状之类的。 且每日都会斋戒沐浴、焚香诵经、心无旁骛。这份诚意,终于直达上天、被佛祖感知。 这日,佛祖现身显灵,幻化成真身、骑着奇珍异兽而来。不曾想,却把那人给吓了个半死,几乎是落荒而逃。 佛祖大惑不解:为何有如何差异? 后回天庭、琢磨良久,终悟:此子乃欺世盗名者是也。” 大宫女读完,偷觑了眼陛下。见陛下没什么过多的反应,便明白可以继续。 然后就乖觉地读起了下一个小故事。 “人们的心愿总是有很多。每一个心愿无论大小、都希望能得佛祖垂怜可以完成。即便是小小的孩童,也有自己想达成的愿望。 佛祖只得普降甘霖,希望能恩泽世人、得到虔诚。然,雨点有隙、山风有阵。得以愿望成真之人、之事,终在少数。于是乎,世人皆怨信之无用、唾弃背身。 佛祖迷茫:你们的愿望是有代价的乎? 世人回:不然信你作甚? 佛祖恍然、遂撤香火一说。自此、他只收真心虔意。” 老皇帝听完这个故事,睁眼,看了眼供台上袅袅生烟的香烛,若有所思。 几息后,手指才微微动了动,示意大宫女如丹继续。 如丹便翻开下一页,诵读道:“某日,有一有识之士、因信奉佛祖而四处游走、奔忙于世间。 其家财万贯,皆用于在各地建寺盖庙、搭庵设塔,并许人若是出家、便给予诸多好处。 众遂效仿。毕竟世人有惰性,可不劳而获、顺心舒体、必趋之若鹜。 然,佛祖知晓后、勃然大怒。云:无心乃祸经者、如荷池污藻、秽气冲天、何须?何必! 世人却不晓佛祖生气,仍是如过江之鲫一般、以为出家人为傲。 佛祖终不耐,叹曰:过尤不及。遂再不往人间多看一眼。” 老皇帝不听了。 她站起身,甩了甩大袖,回去了寝殿安寝。 然而,这一夜,她睡得并不安稳。 起初,竟然梦见佛祖降临。 那金光灿灿、捻花微笑、亲和笑容,都令老皇帝激动兴奋不已。 但是想靠近佛祖、却又不能。 她拼命地想往前走一步、哪怕只一步就好,都不行。 忽然就有大风刮过来,佛祖就消失不见。 消失前、看她的那一眼、似乎带着鄙夷。 之后,老皇帝又梦见自己成了佛祖,却不知怎么的、掉进了荷花池里。荷花池底的淤泥、还将她给牢牢地陷往。 就在她拼命想挣脱的时候,淤泥中伸出了无数个光头、冲着她就是“嘻嘻嘻”的笑,都伸手冲着她直喊:“拿来、拿来、拿来……” 老皇帝惊坐而起。 只觉冷汗浸背、心慌不已。 好一会儿后,喝了盏茶再又重新睡下,却又见到一堆小朋友,在那儿边跳边唱。 “1、3、5,百姓的缸里没米粮、你说好笑不好笑? 2、4、6,田里的庄稼没人种、你说好笑不好笑? 7、10、9,全村没有壮劳力、山上的野兽满地走; 8、11,大婶活着没夫婿、小媳妇空闺泪连连; 12月、12月,满地的光头没佛牒、月月进村抢铜钱、你说好笑不好笑、你说好笑、不好笑!” 老皇帝再次醒了过来。 起身,披衣,踱出侧殿,站到中殿大门前。 竖起耳朵仔细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 其实都说老皇帝信佛,但实际上,她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她只是在寻求一个自我的心理安慰而已。 这一生,她杀伐果决。尤其是在她正式登基后的那段时间,为了平衡朝廷局势、为了破除世家阀族的掣肘牵制,她是下了狠心杀了又杀的。 甚至为此不惜将自己亲生的儿子、孙子们,一个又一个送进了阎王殿。 不心痛吗?怎么可能。 那也是她十月怀胎、感受过那一个个小生命的到来和成长的啊。 可她如果不那么做,诸王分崩、争权夺势,就必然会引起国朝大乱、百姓流离。 但谁懂呢? 她只能寄希望于:佛祖能听到自己的心声、能懂得自己的无奈。 只是佛祖也一定知道她:其实只是想在世人眼中改变一个形象的吧? 由冷酷残暴、变成菩萨心肠、这样的一个形象的转变的吧? 所以知道她并不虔诚,知道她就算是嘴里念着、但该杀的时候一样不会犹豫吧? 而世人对她行为的争相效仿,那就真的是……好笑不好笑……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822/129132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822/129132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