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过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美漫:从成为蜘蛛侠开始纵横宇宙 斗罗:听说灾祸她是个废材? 豪门囚爱,总裁的反骨小娇妻 宋惜惜战北望六月 无敌帝仙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光阴之外许青 女配之五行轮转诀 从没看过四合院 三国之传奇士族

朱祁镇欺软怕硬,徐有贞在的时候,默然不语,可回到住处之后,便将王椁骂了个狗血淋头。 王椁成了小媳妇,两面受气了。 徐有贞刚刚给他带来的压迫感,又让此时的王椁不敢对太上皇做出任何承诺,只能逃之夭夭,决定在皇帝陛下没有来到南京之前,没有见到赵化农之前,他不再见太上皇。 所有的不敢面对,全都是问心有愧。 ‘王椁是个太监。 即便他勇武有力,可太监被需要的特殊心理,他还是有的。 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主人们称心如意,太上皇是他的半个主人。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王椁很是受伤。 他虽然在接连数日都没有见过太上皇,可一直都是尽职尽责的守在门口,每每听到房中朱祁镇的怒吼声,都不由觉得一阵心酸…… 当然,王椁在南京对太上皇的微妙态度,早就让还在路上的赵化农不满了。 徐有贞到了南京之后,便开始准备接驾的事宜。 而此时的魏国公徐承宗也回到了南京,太祖陵寝也开始了搜山,清扫。 而在太祖陵寝西北方的千叟院也被收拾了出来,等到皇帝陛下祭祖的时候,暂做休息。 朱见深到了南京的第二天,就要率领文武官员祭拜太祖高皇帝,所以诸多的事情都是提前布置。 虽然前面有着谋反的风波在,南京城死了很多位高权重,家财万贯的人,可此时对整个南京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皇帝的御驾在凤阳待了第九日后,前军就已经开始出发了。 陈泾带着两万京营,充当前军,已经在三日前到达了南京城。 而中军从最初的三千人,增配到了八千人。 此时的南京城原本的军队,早就被调到了沿海,在皇帝身边的军事力量,全都是亲娘养的京营,战斗力最为强大的野战军。 凤阳离南京不过两百余里,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御驾就到了江边,只要过了江就到南京了。 皇帝乘坐的宝船早就在港口准备好了。 四艘护卫海船。 而皇帝也没有早早的登船,而是给了从京师带过来的船工一段时间,将五艘巨船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花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才检查完成。.. 当然,这些船只从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停靠在了港口,并有重兵把守,不让外人靠近,也有固定的船匠定期的进行维护,可还是要让京师来的工匠再核查一遍。 到了第二日,朱见深便带着文武官员到了港口。 内阁的官员,六部尚书,侍郎,三品之上的武将全部都跟随皇帝乘坐宝船,而其他的官员要乘坐护卫的海船。 朱见深在赵化农,高义等人的陪同下,率先踏上了甲板,一阵江风吹来,让朱见深不由感觉到了阵阵心慌。 他是真慌啊。 家人们谁懂啊,大明皇帝坐船了…… 不要坐船,还要过江,危险系数直接拉满。 虽然心里面怕怕的,可朱见深的脸上还是端着,他直接走向了船舱,也没有跟后来登船的李贤等人说话。 这是朱见深第一次乘坐船只,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虽然之前,朱见深对徐有贞叮嘱过不走水路,可现在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市长,江大桥,这是一段没有办法绕过去的路。 在之前确定路线的时候,朱见深就已经知道了。 船只在长江上只有半个小时的航行,先后经过龙江宝船司,新应天船司。 船司里面的几千名工匠并没有因为皇帝船队的经过而停工。 虽然刚上船的时候,朱见深直接进入了船舱,可在船舱之中待了一会儿后,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便鼓足勇气走出了船舱,登上了甲板,可也没有到栏杆处。 他有些好奇的看着长江,此时,正值春光明媚,阳光把长江映得金波滚滚,像是有千万条银蛇在游动,就像一条翡翠缎带,在中原大地金黄色的地毯上飘过,又像一条碧绿的玉带,紧紧系在巨人的袍子上…… 如此壮阔的水面,并没有让朱见深升起什么豪迈的想法,因为他的脑袋是一片空白的。 朱见深对水的恐惧,是潜意识中的。 当年小明王落水而死,而在整个大明王朝中,因为失足落水落下病根,浇灭火德的皇帝有两位。 一是正德朱厚照,二是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仿佛也都是上天冥冥注定的事情……… 而长江对面的南京城,一大早就热闹开了。 文武官员早早的穿戴整齐到了正阳门列队,顶着日头,等待皇帝陛下的到来,站在文官首位的是徐有贞,而站在武将首位的是魏国公徐承宗。 而众人等了一个时辰后。 官道上面的庞大的帝王仪仗队出现了。 此时的朱见深时不时的掀开帘布,看向南京城。 南京城北倚长江,水源充沛,运输便利,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是水运集散地。 这里自古就有“龙蟠虎踞”的美誉,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背靠紫金山,背山面水,长江玉带,有王者气,可做帝都,但多灾多难,运祚不永,凡以此做都皆是短命王朝政权。 在南京作为都城的,除东晋国运103年,其它长不过60多年,,短则十余年。 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也只是为了满足足数,实际上南唐只有38年。 即便是大一统的大明朝,有着朱元璋这等狠人镇场子,也免不了靖难之役,二世迁都。 当然,还有很多不能说的朝代也在其中。 京城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历时28年,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的杰作。 整座城的建筑思想是秉承着“中国即天下,天下即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依照《周礼》为原则,根据“三垣、二十八宿”的星象,结合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而筑。 成化元年,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此时仅次于北京城的巨城,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8454/54193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8454/54193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