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袁世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九天血魔经 假千金她狂傲无双 穿成反派白月光了,但主角是我弟 穿越异世福女修仙记3 逆清1845 撞星 超级巨兽,我吞噬万物 流放后,单亲萌宝偶遇亲渣爹 无恙摆渡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73章袁世振</p>
当官这件事,穷人当不了,也做不了,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哪怕是再有才华,也终将会泯灭于世间。</p>
这世上从不缺有才之辈,高手在民间嘛,那缺的是什么?缺个好爹,缺个好家世,想要干成一些事,首先要没有后顾之忧,否则就很难办成。</p>
出身底层的年轻一代,为何拼出来的那么少?真就是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心?没有斗志?没有骄傲?</p>
那是错不起啊!</p>
没有试错成本。</p>
错了一次,可能这辈子就完蛋了,终其一生浑浑噩噩,曾经的朝气蓬勃,曾经的豪情万丈,都在失败的时候死掉。</p>
所以当官,穷人当不了,也做不了,恰恰是有些倚仗,有些念想,反倒是最想当官,也最有机会当成的。</p>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的前面,还有着很多有家底,有人脉,有底蕴的,凭什么你寒窗苦读十余载,就要赶超我几代积累?</p>
天底下可没有这个道理!</p>
这便是阶级。</p>
这便是门第。</p>
这便是现实!</p>
对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而言,别的他不管,现实本就残酷,人是讲究些时运的,但只要做了官,那就要清清白白做官,守好朝廷定下的规矩,想要靠做官发财,最好别做,不然你这辈子,就时刻祈祷别被逮到,只要逮到,砍头是必然,身败名裂是必然,家破人亡是必然,因为你贪,敛,你夺,就代表数不清的人,因为你一念间而败!!</p>
追责问责制,想要在大明官场上推行,朱由校知道有多难,就不说背后的算计和掣肘,但是阳奉阴违的糊弄,才是最难办的,毕竟在官场上,讲究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嘛,做官没必要喊打喊杀。</p>
但就算是再难,朱由校也要做。</p>
朱由校就要给大明的官吏,头上全都戴一道紧箍。</p>
真想要体面,那就别贪,多做官该做的事,而非披着一身官皮,去干龌龊勾当!</p>
不搞这一套,整顿吏治就是笑话。</p>
吏治不清,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藐视律法等现状,就会横行于大明上下。</p>
朱由校也知道贪是杀不尽,除不绝的,这玩意儿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毕竟人性就是这样。</p>
除非没有权力,否则就根除不了。</p>
可真要没权力,那天下还是天下吗?</p>
所以朱由校能做的事情,就是一边梳理弊政毒瘤,一边推动维新改革,将以他为主体的执政理念,逐步从中枢延伸到地方,辽东的危局暂缓,朝中的争斗暂缓,围绕发展建设北直隶这一主脉络,朱由校要稳步推进地方主官更迭,换上他信赖的人,起到纾解地方困局的积极作用。</p>
“事难做啊,也永远做不完。”</p>
会见完崔呈秀,讲明自己的主张,朱由校便回到东暖阁理政,处理了一批政务,在看到一封密奏时,朱由校有些感慨。</p>
“皇爷,喝些茶歇歇吧。”</p>
见天子倚着软垫,讲出这等感慨之言,一直沉默的刘若愚,此刻捧着茶盏递上道:“您这一个多时辰,都在处理政务。”</p>
“魏伴伴率领厂卫离京,已有几个月了吧?”</p>
朱由校丢下所持密奏,接过刘若愚递来的茶盏,随口讲了一句。</p>
“是。”</p>
刘若愚低首道:“魏太监在奉诏离京期间,司礼监先后收到不少弹劾奏疏,尤其是山西有司,急递进京的奏疏不少。”</p>
在御前服侍这么久,刘若愚很清楚天子脾性怎样,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是有深意的,必须要回到位才行。</p>
“他们还有脸弹劾。”</p>
朱由校喝了口茶,冷哼一声道:“当初朕没有追究他们,就算好的了,治下出现背叛大明的奸佞,真真是可恶至极。”</p>
“让司礼监派出人手,离京赴紫荆关所迎迎,魏伴伴已从山西归京了,快赶到紫荆关所了。”</p>
“奴婢遵旨。”</p>
刘若愚忙作揖拜道。</p>
“拟道中旨,加急发派辽东。”</p>
朱由校搁下茶盏,神情严肃道:“从快解决军属勋田,加快扫清辽东弊政,确保辽东整体安稳,两个月,奉诏援辽主力必须归京,辽局辽事断不可拖延,战死沙场的健儿之血不能白流,涉及军功诸事定要登记造册,不可遗漏一人。”</p>
“奴婢这就去办。”</p>
刘若愚再拜道。</p>
对于魏忠贤在山西的选择,朱由校没有生出不满,口外走私盛行至今,中枢朝堂竟然毫不知情,这绝非八大晋商能够办到的,问题的关键出在山西本身,地方有司,各地驻军,甚至士绅权贵,乃至晋地宗藩都牵扯进来。</p>
哪怕没有以范家为首的八大晋商,还会有李家,赵家,张家,钱家等等,根儿不给他彻底解决,那问题就无法根除。</p>
所以就魏忠贤带的那点人手不够。</p>
厂卫去的再多,有屁用。</p>
顶用的,是秦民屏所统千余众白杆兵。</p>
想要彻底解决此事,没有数万大军不行,毕竟真搞起来,山西边镇要确保好,甚至陕西边镇也要兼顾,唯有笼子扎牢了,打扫起来才容易。</p>
故而朱由校暂时装作不知,待到拱卫京城京畿的卫戍体系,包括三大营,都悉数整顿一遍后,换上自己信任的将校,围绕口外走私的铁血打击,必将以雷霆之势展开,到时山西官场就该变天了。</p>
不过想做好这些,围绕辽左大捷的犒赏,就必须要全力确保好,断不能再寒了将士们的心。</p>
还好,魏忠贤率领的厂卫,将查抄八大晋商的钱财都运抵归京,这让朱由校没了后顾之忧。</p>
大明的中枢财政缺钱,可内部蛀虫不缺啊。</p>
只要将能打仗、敢打仗的军队聚拢好,将北直隶真正发展建设好,今后哪怕有人想要撂挑子,公然去反对自己,朱由校也浑然不惧,抓住了枪杆子,握住了钱袋子,捎带着笔杆子,他这位大明皇帝就是最强的!</p>
当然反腐倡廉也要加紧,特别是亲抓的这些领域,断然不能贪腐横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垮掉了。</p>
“也不知现在的河政巡察进行的如何。”</p>
想完这些的朱由校,想起了河政之事,眉头再度微蹙起来,御极登基初期的困难期,涉及朝堂,涉及辽事,涉及走私,算是初步得到安稳,不过还有不少困难摆在那里,不去解决吧,迟早是要爆雷的。</p>
就像在先前那场辽左战事下,李鸿基、张献忠这些人都立有战功,今后在得到相应的赏赐,就正式跻身大明军界,可要是大明底层群体的困境,依旧没有得到纾解,减轻底层群体的负担,必然还会有赵鸿基,陈鸿基……</p>
但凡是起义造反,想推翻皇帝老子的统治,那都是被逼到了绝境,没有任何活路了,不然也不会做此等杀头之事。</p>
“皇爷~”</p>
而就在朱由校思虑之际,韩赞周低首走进,朝御前作揖禀道:“原疏理两淮盐法道、山东按察司副使袁世振抵京求见,今在乾清门外……”</p>
“快宣!”</p>
韩赞周话还没说完,朱由校伸手打断道:“叫袁世振即刻来见朕。”</p>
“喏。”</p>
韩赞周忙作揖道,旋即便转身离去,去乾清门传召袁世振。</p>
到底是来了。</p>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嘴角微微上翘,对于这位盐政大才,朱由校已经等很久了,其先前所书《盐法十议》、《纲盐法》,他都认真的看过,对待人才,朱由校的态度很明确,你能做事,想要做事,那就无条件支持你,别怕得罪人,有朕在背后给你撑腰,谁都不能把你怎样。</p>
袁世振奉诏赴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户部尚书毕自严是有好处的,至少减轻不少压力和负担。</p>
盐政是大事。</p>
盐税更重要。</p>
可偏偏在盐这一块,大明出现的问题很多,毕自严想搞好中枢财政,什么事他都具体管着的话,那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好。</p>
所以当初在毕自严举荐袁世振时,朱由校就想到一个法子,将盐政一块单独拎出来,盐政能解决好,那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钱法,这两个大头搞定了,财源稳定住,中枢财政就能得到改善。</p>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p>
“臣…袁世振拜见陛下!”</p>
“卿家无需多礼。”</p>
看着赶来的袁世振,从宝座上起来的朱由校,笑着朝袁世振走来,对于这位大才,他是很看重的。</p>
也恰恰是这样,也让朱由校的心底,对毕自严有赞许,要不是毕自严举荐,自己险些把这位大才给遗忘。</p>
“卿家这一路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p>
朱由校走到袁世振跟前,保持笑意道:“来人,给袁卿赐座斟茶,吃过饭没?若是没有,朕叫尚膳监的人给袁卿准备。”</p>
“臣~”</p>
见天子这般关心自己,袁世振反倒有些不适应,不知该讲些什么,天子太热情了,这难道有什么事吗?</p>
经历过那样的事,对袁世振而言也算一种经历,只是在袁世振的心里,对待官场已经生出失望……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8720/214303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8720/214303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