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中枢五权分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逆袭!肥宅女解锁末日开挂系统 高武:手撕巨兽,重生女帝被吓晕 诡秘:我为灰烬之主 异界屠 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 群星文明:我加载了MOD 成为顶级向导后,大佬们跪求安抚 我真不想靠女装出名啊 天阿降临 青莲造化诀

皇帝一走,朝堂瞬间活络了起来。 “陛下今日之威,较之往昔,更甚几分。” “唉,当如何?天下皆操陛下之手,未来咱们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 不少人都摇了摇头。 皇帝的权威,彻底步入大明初年,权势比太祖都更甚几分。 至少太祖没有完全把控经济。 而皇帝是大包大揽了,全部都捏在手中。 督察、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立法没有一个逃脱其手的。 至少现在来看,内阁插手不了税务、经济。 兵部管不了镇国府。 人事明面在内阁手中,可是吏部升迁流程,需要同时受到都察院、东厂、锦衣卫三方出具考核单的共同影响。 本质上吏部升迁这一块,还是捏在了皇帝手中。 廷推就是个屁。 也不知道多久没有廷推了,大多数时候政务都是内阁写个条陈,发司礼监披红,皇帝审阅,合格之后盖印解决问题。 更多的时候皇帝主要精力放在镇国府的军事、立法复核、地方经济、央行金融和工农国营企业规划上面。 行政这一块,自从将一些内容制度化之后,上下的行政效率急速提高,所有官员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变成了大明这台行政机器的一颗齿轮,官场风气,已经开始渐渐透露出,追求病态的效率.net 之中。 还未离开大殿,就有人开始与隔壁部门的官员,协调接下来的政务取舍,一路走下来,杨廷和他们已经收到了通政司送来的二十本司礼监披红过的章程。 回到内阁。 章程一展,已经确定可以推行的内容,内阁开始草拟令旨,然后发承敕监。 承敕监确定没有问题之后,转发行人司。 行人司通传九部以及所有衙门。 也就是说,最近一次的行政体系调整之后。 司礼监的权责恢复大半,承敕监承担了原来六科的复核批驳的权利,行人司主要负责传达旨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书衙门。 但不同的是,承敕监下辖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若干。 也就是之前被朱厚照调走,不增设的给事中回来了,只是权责和以前是一样不假,但他们的权利在承敕监内部,被中书科给分走大量权利。 首先,之前的六科给事中,拥有是弹劾的言官权利,现在变成了承敕监下属的一员,增补至九科,分别对应九部。 然后,九科给事中需要与中书舍人搭档。 给事中负责复核,中书舍人负责驳斥或写旨意,然后承敕郎负责梳理各科建议,汇总发皇帝。 也就是说,承敕监是皇帝的第三耳目,与司礼监一左一右,同时对内阁进行钳制。 并且,给事中丧失弹劾权利,变成了内阁秘书职能,负责协助内阁处理各科业务,所以给事中皇帝给正八品,左右给事中给从八品,下属还有给事中经理(正九品)、给事中掌书(从九品),给事中经理对应诸部各司业务,给事中掌书负责誊写文件、处理文案、提出建议等等工作。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事中和中书科都要受只差半级的承敕监督管,人事任命不在吏部手中,而是皇帝直发,承敕郎负责征调,然后吏部登记一下,就完事了。 这就等于皇帝可以直接利用司礼监向中书科下圣旨,让给事中主要对付内阁,然后承敕监同时对两者进行压制。 事实上控制行政动向,必要时候升级承敕监,引入议院制,直接将内阁变成党争所在,皇权左右操弄,大权就能延缓旁落。 总之,驳斥权责落在中书科之后。 中书科等于要同时接受司礼监和内阁给事中发来的旨意。 不管是司礼监所在内廷,还是内阁所在外廷,最后所有业务,都要落在中书科手中。 拟旨让中书科发,就等于直接绕过内阁,对外宣布皇帝的旨意。 以上这只是一级保险栓,二级就是扩张承敕监变成议院制度,三级就是直接君主立宪了。 当然,为了防止引起反弹,非必要自然不会使用它。 总之呢,内阁是加强了,但朱厚照也针对性的安排了好几重保险。 倘若内阁和给事中合流,那还有中书科在针对反驳。 倘若内阁彻底并掉了给事中和中书科,那皇帝能用司礼监压制内阁,用承敕监压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他们。 当然,想要兼并也不容易。 因为承敕监内部的权利结构,也注定了他们拥有取代内阁行政的能力。 也就是说,承敕监和内阁理论上是可以直接平行替换的。 所以朱厚照增强承敕监权责的同时,便下旨,从非内阁体系的九部衙门之外调人补承敕监。 税务总局、太常寺、太仆寺、镇国府、都察院、东厂、锦衣卫等等。 本质上,承敕监做内阁秘书,但背后是其他游离于行政部门的派系聚集之地,一群黑手在其中混着,内阁九部不好干活,就别怪他们转头通报,然后升迁回到原部门提品了。 毕竟承敕监的老大承敕郎,原来才从七品,现在只是被朱厚照升到六品,并非高级官员。 所以入承敕监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各家镀金或者看好的接班人,未来扛把子。 总之呢,新的权利框架已经确定,经过五年的修修改改,朱厚照算是完成了中枢五权分立。 都察院(督察)——内阁九部诸衙门(行政)——镇国府(军事)——皇家银行(财政金融)——大理寺(立法)。 然后每一条线往下延展,就能相互制衡,当然只要有一个威望足够的皇帝,也能利用威望,快速统合,各司其职,尽快推行各项业务。 条条框框细化的代价,自然是官员增多,府库空虚。 内阁这边消停了没几天,吏部找户部发函,要求他们支付这个月中枢的俸禄,以及提调下半年各地官员支出。 石珤看着内阁审批的官员名录和申请的资金,沉默了好一阵后对内阁五个阁老说:“这个数字,太多了!户部的库藏,根本不够。” “怎么会不够?”毛纪闻言皱眉,“今年年初,我们审计的时候,户部库藏的金券,应该还有六百万元,怎么可能不够?” “六百万?哪里来的六百万?工部不要钱?刑部不要钱?大理寺修的法典不要钱?还是说翰林院最近整备的书都不要钱?就连最近刚开的警部,都是从户部支用俸禄的。六百万,现在就剩下五十万了。” 石珤气急,怎么搞的好像他能生钱一样! 六百万金券,放在过去,那是多少银子? 六千万两啊! 结果开春没多久,夏税还见不到,钱花完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9597/6174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9597/61746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