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徐阶的香港执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乔神你家打野超级甜 异兽觉醒:从金雕进化成星空巨兽 重生后,我成了市委书记的女婿 南宋儒圣 我的七个姐姐沉鱼落雁 从绣春刀开始,横行诸天! 神谕天灵师 躺平黑莲靠做咸鱼飞升了 游戏王:决斗者的奇幻冒险 长生武道:我有分身提供寿命

当旨意下达之后,整个广东炸锅了。 谁都没想到,朝廷突然折腾出一个深圳州出来。 不过这么一折腾,香港突然一下变大了。 有了更多地皮,市舶使徐阶大喜过望,立刻对外宣布招工,建城,他要把整个香港现阶段适合开发的土地,全部建设成对外出租的“公寓”。 或者用大明在顺天府的话,叫做国民保障房。 朱厚照在作为天子,顺天府作为天子脚下,他自然要给足政策和待遇。 所以保障性住房还是不少的。 主要是用来安置来到顺天府的人才们。 但保障性住房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只能落户成城市户。 而城市户的要求很严苛,如果没有工作,除非你是残疾丧失了劳动力,不然你家有余丁,或者你未婚没有工作,是会被直接带去北方落户的。 因为城市的工作岗位有限,朝廷只能直接一刀切,哪怕是达官显贵的子嗣,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做工作,一样拉走。 加之显贵子嗣不能从商,京中遍地都是大佬,也很少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纳这些大佬的子嗣。 而大佬们找了半天门路,最后只能找到皇帝这边。 皇帝很大方给他们安排工作,但问题是,去的都是皇庄农场。 也只有农场可以安置他们。 去了,其实和劳改没什么区别,每天八个小时,偷奸耍滑不是挨打就是挨骂。 毕竟看顾农场的是宫里的太监,而且还是没有未来的太监。 他们折腾起人来,简直不要太犀利。 最后这些显贵之后的庶出们,大多都是坚持不住,然后跟家里闹腾一下,把自己户头迁走,宁愿跑去省外混乡镇户,也不愿意留在京中当城市户。 城市户有工作那待遇没的说,但没有工作基本就是折磨。 因此京城愿意留在皇帝农庄干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各家有野心的庶长子或者不怎么受到疼爱的嫡子。 没有野心的早就都跑了。 受到疼爱的、有能力的都在读书。 能在这里混的,只有半死不活的家伙,才能进来。 而且是给皇庄干活,要是干不好,皇帝可不会包庇。 总之,徐阶是将这些全部学了个乖。 城市按照顺天府的方法来,然后在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设立关隘,铁丝拦网,并且增派警备力量。 拦路设卡,进出钞关的收费提高,人往来都要办理证照。 不然抓到一个,直接丢去香港的工地上挖土。 然后在香港的山区下边,设立了一排排山坡农场,将养殖业作为香港境内唯一农业。 接着对接两广总督王琼,提出了深圳初期的农牧产品保障投资计划,将自己今年收上来的税,拿出百分之八十,砸在深圳州,专门用来开发蔬菜的种植需求。 然后又跟深圳州新成立的皇家粮行签署了供应粮食保障。 在广州,当季水稻购入价是五厘每斤,拉到香港,两分钱! 反正香港流动的人多,而且市场就这么大,必须提高物价水平,尽可能的压榨外来的行商。 所以,徐阶治下的香港,是隔壁深圳价格的四倍! 从房租到花销,一应如此。 之后,徐阶为了充分发挥香港的金融港属性,将期货市场、股票证券、以及市舶司港资控股全部带出来用,效仿朱厚照在北方投资的方法。 把大量的用来保障香港运转的企业,绝大部分股份捏在市舶司港资控股公司手中。 可以说,朱厚照在北方推行的一系列金融属性明确的“变钱”手段,徐阶全部学了。 他只用了一个月,就把疯狂通膨的港币币值摁住,现在已经是一千港币兑一金券。 再加上有深圳地产作为兜底,大量想要留在大明的人,已经开始续租香港的房子了。 因为在徐阶的要求之下,必须在香港住满十年,才有资格申请落户深圳。 当然,这种落户时间怎么算呢? 很简单,你要出海跑商没问题,但你只有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大概一百港币,然后有妻子生下孩子并且租了香港的公寓,然后妻儿包括他自己在内,只要有人在此地每年生活满三百天,就能算住满一年。 然后徐阶调整了香港的教育政策,对教会学校进行了严厉打击,只在本地推行四书五经的传统儒学教育,并且打了奏疏给皇帝和内阁,希望朝廷支援一批国子监祭酒,前来香港教导“正科”教育生。 请皇帝恩准在香港居住满十年的家庭,拥有参加“正科”考试的权利。 而正科,三年一届,考的还是传统的八股,其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朝堂之上最近恩科进士大规模出现,开始济济一堂,所以他们呼吁朝廷废黜正科,让恩科变成正科,与天下同辉。 但这个被朝中理学大佬们严厉反对,毕竟现在理学还有人在混,至少等这一批人老死了,彻底没有了人去考正科了,再说其他的。 而现在,徐阶上奏,希望朝廷恩准外来蛮夷考正科,对于恩科进士来说,有点无法接受,这不就还是承认正科的地位吗? 但对于朝堂之上的大佬们来说,这个方法好啊! 四书五经是什么玩意儿,大家都心知肚明。 学了,思维上就会开始偏向于中华。 那么让外夷考四书五经,就是在掐尖拔草,能考上来的,聪明程度自然毋庸置疑。 就算还是不行,这不还有朱厚照的尚书堂作为第二层保险,不合格的外派混个一两年就停职去职,到时候随便给他们在某个边区城市安排一个户籍。 反而能吸引大量的海外之人归国,尤其是崖山之后们。 这群人在南洋混得好的必然会图谋更好的发展。与其让他们在海外最后独立建国,不如开始掐尖收割。 最后,内阁紧急批复,礼部做出政策调整,对市舶司增设国子监市舶司分校。 按照大明国内的教育体系进行改进。 十年期。 六岁开始招录,学费每年为金券一元或者港币一千元。 这笔分账是五五开,一半上缴朝廷,另一半成立国子监香港运营公司,一半股份直接给香港市舶司的控股股份,直接变成了一座完全上市的教育品牌。 最高长官为国子监分校祭酒,由国子监外派,品轶为正六品。 然后朱厚照单独给徐阶去信,要求徐阶对香港本地的基础教育进行改进,从国子监香港运营公司下边,增设各种教育品牌。 中高低三档都要有,专门培养“技术员”。 而这批技术员是干啥的? 跟藩王签署定向契约,由藩王出资捞人,如果卷不到深圳直接拿大明户籍,还有二线藩王国可以选择。 在藩王这边混个一代,一样有机会可以调到大明来。 至于最低档的,就可以暂时留在香港负责维护香港基本生活需求,也就是加强服务业。 通过这种人为的掐尖收割,大明上上下下都有分润,皆大欢喜。 至于那些蛮夷们,谁管啊! 香港就是这样,有钱你就来,没钱鸟都不鸟你。 徐阶甚至为了解决妓院花柳泛滥的问题,专门在香港设立医学所,并对一些海外来的泰西花柳商人,强制身体治疗。 但其实是拿他们当试验品,对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吸引来了大量的医部课题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9597/74840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9597/74840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