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章 了生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奥法帝国:从附魔开始 要听时空管理局的话 我在仙侠世界被祖国征召了 重生王妃:心狠手辣 女儿求救,他一声令下,踏平神都 符镇穹苍 谁主浮沉,乱流年 大帝回归当老师? 末世降临,先杀圣母 重生80,从狩猎林海雪原开始!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这是一个大问题。 人生都在怕中过,今天怕明天,年轻怕老,老了怕死。 最大的问题是怕死,死了到哪里去? 生又从哪里来? 刚才讲了个四川土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 四川人风趣的话很多,他们还有句土话:“除死无大事,讨饭到了家。” 人生除死以外再没有大事,穷到了去讨饭,是穷到家了,没有再穷的了。 如果讨饭都讨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 这句话比皇帝的气派都大,人生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 生死是大问题,众生在生死中都有恐惧。 尤其到断气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肯死。 这是真的,我看多了。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从医院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一趟,因为他马上就要走了。 我去了,他说,“这几年受了你的影响,对生死看得淡了,但还剩下几十万块钱,要我帮他决定是土葬还是火葬。” 我听了火冒三丈,但硬忍下来了,就告诉他,你学佛几十年,还写了许多书和文章,像是悟了道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这么不通? 佛说一火能烧三世,你死了剩几根骨头还要装个棺材运回家乡埋葬,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做点好事?当然是火葬嘛! 他勉强点了头,但是后来还是交代用土葬,把剩下来的钱全部用掉。 唉!这种事我看多了,中国人有句老话:“好死不如恶生”,最痛快的事都不愿意干。 我常去看临死的朋友,人将死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有股尸气,每次去都是准备生场病的。 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里问怎么样了生死,学佛的人死后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讲,起码好几个钟头。 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时候很容易明心见性,中阴身最容易得道悟道。 学佛的人常常讲,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来了。 我就问,“你要到哪里去?你有去西方极乐世界吗?能不能去得了,还是问题。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还有希望,否则就难讲了。” 对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来,不来是去了哪里?所以叫你们修白骨观,做空观,你修得成,到时一脱离身体,一空灵马上认得,就定住了。 几千年几百年不来,在这里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 没有这本事就不行了。 不过大乘菩萨还不住在这样空灵的境界。 现在根本的题目来了。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这个话是密宗了。 从表面文字看,是说菩萨于生死中,靠如来的功德力量来接引。 佛当然是会接引你的,但你平时不烧香,靠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万一如来正巧感冒了,没能来接引你,那你去哪里? 什么是如来?这就要批注了。 你们念过《金刚经》的,如来代表一切众生、一切佛的自性本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死,如如不动,当下即是,是如来境界。 你没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动,就空不了。 所以,了生死要依自性如来,不是靠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 “当依如来”,这如来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号,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来,另一方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 功德不是出钱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见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 因此你可以了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彻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留学的,因为那边有几位大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昼夜都在授课,去了是跟他们修习,还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见到自性如来,才算成就。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文殊师利菩萨真厉害,一步步追问。 要了生死必须见到自性,既然要见自性,当于何住,住就是定。 大乘不讲定,讲住,是停留的意思。 你们虽然没有开悟,但是能不能回答当于何住? 没有人回答? 太谦虚了,我帮你们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可是维摩居士的答复不用《金刚经》的说法。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他说,应该住在什么境界呢? 是住在度一切众生境界。 这同《金刚经》有什么两样? 《金刚经》讲“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对不对? 六祖在《坛经》上也告诉你,众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动念,乃至己身上的细胞细菌,都是众生,都使他处在同于空的境界,见到空性。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了,要度心中一切的众生,应当除去甚么? “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你们天天课诵都念“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只有自救,没有佛菩萨可以帮忙你的。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要断烦恼应该修行什么法门?”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当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吗? 我们这儿有位张居士,他写了一篇文章《传佛的心印维摩居士》,我特别欣赏,是别人没有写过的。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文殊师利菩萨又再追问,“怎么样叫不生?怎么样叫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维摩居士慢慢有点向边上走了,只好方便度众生。 不善的念头就是恶念,不生。 善念头就是正念,不灭。 这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无念法门。 我们一再说过,无念不是没有思想,无者是无妄想,就是这儿说的“不善不生”。 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善与恶的思想来源谁作了主,哪儿是根本?” 答曰:“身为本。” 善念恶念是从你现有生命的身体上来。 又问:“身孰为本?”那身体又是以什么为根本呢? 答曰:“欲贪为本。” 身体是由男女两**念而生,这一路是从问生与死,讲到生命的来源。 又问:“欲贪孰为本?” 这个世界是欲界,其中的万物不论人、昆虫、植物、矿物都是阳阴两性的欲念来的。 所以他要问,贪欲的根本是什么?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还是由思想观念来的,思想观念是空不了,永远空不了。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你们要问问题就要这么问,一步一步追。 答曰:“颠倒想为本。” 颠倒妄想是虚妄分别的根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刚才提出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思想是不停留的,无所住。 所以你们打坐时拼命想把思想停住,这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 思想要你去听它的吗? 是它来停你,知道吗? 我们活了一辈子,哪个思想留得住的? 你办桌酒席、拿个钩子去钩,思想都留不下来的! 每个念头,就像我讲话一样,讲过了就没有。 你坐在那边,来个思想怕什么? 它根本不会留在那里的,本来无所住,要你去空它干什么? 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是它来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经不空了,你有这个念头就是颠倒妄想。 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来是你的,它不会留在你家里,所以你可以很安详,当下即是嘛!要通这个道理才是。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毕竟客气一点,如果是对阿难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骂“咄!”了。 “无住则无本”,告诉你无住,空。 空还有个本吗?他接着告诉他,一切法本来无住。 所以你说《地藏经》念一千遍了,放在哪里啊? 你说每天念一万声佛,是放在保险箱还是存银行呢? 本来无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处,也无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这一段好好去体会,学禅、学密、学什么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最中心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9685/286076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9685/286076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