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超时空史记 > 第339章 大明打王鞭(8k)

第339章 大明打王鞭(8k)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假意矜持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刺激!渣前夫求和时,京圈大佬揽腰吻 漫威:随机加载一个主角模板 第一女侯爷 大荒厨神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开局心声,高冷女教授是恋爱脑? 我,段誉,天下无敌! 重生神雕之杨过

楚祯骑马在南阳附近转了两天,拍下汉朝末年的风土人情后,返回了海城家中。 第二天九点,继续把众人召唤来。 “楚大爷~” 林妹妹第一个到,声音细柔的喊了他一声,楚祯抬起头看去,见林妹妹出现在左边沙发处,身穿淡黄色暗花对襟马甲,里边是白色的圆领袄子,月白色的暗花长裙,眉眼带着笑意的看向他。 天香国色的林妹妹,总是让人赏心悦目。 “林妹妹那过去了几日?” 楚祯站起身走向她,趁着没人来,先握住林妹妹柔软小手,再将她拥入怀里,低着头看她。 黛玉小小的挣扎了下,就任由他拥着,略带羞涩的笑道:“过去了半月,宫内传来消息,说各地的电台都已送到,我父亲也估摸着就要……” 说到这,她那细长的罥烟眉蹙起,一副担心发愁的模样。 “好啦,没事!” 楚祯伸出手,抚过林妹妹的眼眉,安慰道:“岳父应该已经与朝廷用电台联系上了,这次过去我让人进宫询问下,如果联系上了,我就去拜见岳父岳母!” 岳父,岳母。 黛玉瞧着他眼睛,抿了抿薄唇,腰肢儿被他搂住,心中触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在看着他。 “楚郎……林妹妹!” 李清照声音传来,黛玉忙羞着离开楚祯怀抱,去迎清姐姐。 楚祯看过去,见李小娘子笑盈盈的看着,也不知是否吃醋,但楚祯还是走过去也握住她的手,拉着两人去沙发坐下来。 “楚郎先别急着坐下。” 李清照指向楼梯口:“秦王他们也要来了,我们去楼下等,怕武侯找不到楼梯上来。” 楚祯一想也是,就和她们下楼去。 五分钟后。 “先生!” 诸葛亮穿越来到,再次见到了上次游海城时的人,楚先生也在。 楚祯笑道:“孔明这次不会觉得是在梦中了吧?” 诸葛亮惭愧着给众人作揖。 上次来时,他一直处在庄周梦蝶的状态,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 如今可以确定了,是楚先生请他来到后世。 李清照看了下他此刻的穿着,笑说道:“按先前的惯例,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有事情才会受到楚郎君的召唤,孔明那儿难道是曹操来打宛城了?” 南阳也叫宛城。 “正是!” 诸葛亮点头,想要回答他们,林黛玉却请他上楼去再说。 于是众人上了二楼,楚祯和两位少女给他们倒了杯茶,拿了些水果点心来。 诸葛亮从李世民口中知道了时间不相等之事: 他在隆中度过了一个月,而这里却只过去了一天。 “穿越之事,果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诸葛亮感叹后,倒也坦然接受此事,见众人都喝过茶水,就对他们说道:“昨日,曹操领十万兵马到淯水北岸,郡内百姓多有南下逃离以避祸。” “孔明先等等。” 朱元璋叫停他,看向他问:“上次你和楚祯回去,都做了些什么安排?” 李世民,朱棣几人也看过来。 手持三国志、后汉书的诸葛亮,以他的谋略,岂能不做点什么? 但诸葛亮还真什么都没做! “顺势而为……行阳谋?” 听完他的话,朱元璋眼神里多出几分钦佩,赞许道:“到底是千古明臣,孔明用兵行师,皆以仁义节制,换做是朕,朕就先把邓艾给找来。” 众人都笑起来。 邓艾是曹魏后期的主帅,屡次抵挡住了姜维的北伐,后面更是领兵攻入成都,灭亡蜀汉。 如此将才,岂能不用?更何况邓艾是放牛娃出身。 诸葛亮笑道:“按史书记载,邓艾今年方才出生,姜维更是五年后才降世,亮即便想找,也找不来他们。” 众人都笑起来。 聊了一会,李世民知道诸葛亮的安排后,问他:“莫非孔明是想让刘备提早来荆州?” 楚祯看向这几人,毫无疑问,他们几人都是行军打仗的能手,放在三国绝对是夺天下的有力竞争者。 以他们的眼光,指点蜀汉的发展战略肯定没有问题。 尤其是朱元璋,对一個势力怎么发展壮大、吸纳人才、练兵备战等,都了如指掌。 诸葛亮道:“刘玄德远在千里,来与不来荆州,看他,看徐庶,也看刘景升,非是我所能决定。” 朱元璋没理会他这句话,咧嘴笑道:“张绣反叛是请刘备来荆州最合适时机。 先杀张绣,或挤走他,占南阳郡,再趁官渡之战、荆州三郡反叛时,与刘表合力平叛,约定要他一两个郡,以两郡民力养五万精兵。 此后静待刘表病死,拥刘琦,或刘琮,逐步占了荆州全境,再图益州,赶在赤壁前占了汉中,则汉室可兴。” 楚祯直呼好家伙! 出自洪武帝之手的一整套匡扶汉室策划案,帮刘备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楚祯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诸葛亮来,换做是别人,如徐庶庞统,朱元璋的谋划还会更狠一些。 比如,在刘表死之前做布置,等刘表一死立刻夺荆州。 但有个问题。 楚祯问朱元璋:“刘表给了刘备地盘,让他平叛是天经地义,刘备怎么能要他一两个郡?” 李清照赞同自己郎君的看法,说道:“以刘备之仁义,定然会推辞,据三国志·魏书,及刘表谋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写《英雄志》记载,刘表病重时,曾想把荆州托付给他,就如徐州牧陶谦一般,但刘备不忍趁人之危,推拒了。” 林黛玉瞧了瞧她,低声道:“清姐姐看了好多些史书……” 李清照握住她小手,清澈的眼睛看着楚郎。 “既然是刘表谋士所写的史书,第一手史料还是可信的。” 楚祯笑道。 朱元璋却说:“他刘备接不了荆州。荆州的蔡、蒯、黄家族,他一个也不熟,反倒是孔明你——” 朱元璋看向他。 孔明说道:“我大姐嫁给蒯家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家子庞山民。” 众人都看过来,楚祯笑问:“孔明读过了史书,应该已知你妻子是谁。” 李清照和黛玉都看了他一眼,妻子… 少年诸葛亮略有些不好意思:“史书对女子的记载不多,但按我所推测,史书里的丞相该是年近三十才成家。” 也就是说,若是要娶黄月英,至少还要等十年。 楚祯笑道:“下次我见了你岳父时,问问他家中是否有一女,替孔明趁早定下婚事。” 众人都笑起来。 “不敢有劳先生!” 虽知道是玩笑话,但年少的诸葛亮还是连连推辞。 他的婚事顺其自然。 楚祯也看出来了,史书里的诸葛亮未出山时名声只在南阳郡,且他隐居隆中,世家大族都不愿嫁女给他。 能娶的人也就平时来往的士人女儿。 以现在诸葛亮的名气,虽自称隐居在隆中,但别人可不这么看,来给他说媒的人肯定不会少。 回到之前的话题,楚祯再问众人。 朱元璋道:“刘表请刘备来荆州,是为了驻扎在北面做藩屏,境内平叛不是他的事。” “但刘表自己能平叛,不需要请刘备。” “所以要赶在官渡之战结束前。” “……” 楚祯还在想老朱这句话的意思,小朱燕王就已经恭维赞叹道:“父皇之谋略一环接一环,所谓环环相扣是也!” 朱元璋不受用这马屁,淡淡道:“待会再料理你的事。” 朱棣表情一滞。 李世民道:“趁人之危,非昭烈帝所为,孔明若想助他拿下荆州数郡,只能以阳谋,里应外合。” 楚祯看向李清照和林妹妹,见两人也是在此时才听懂。 朱元璋的谋划和李世民的一样,趁官渡之战时,里应外合,拿下荆州数郡。 以诸葛亮手持史书,徐庶、庞统见过楚祯,也略知未来之事的情况下,刘备集团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并不难。 但,仁义二字,不正是蜀汉君臣同结一心的原因吗?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以怒兴师;姜维最初在曹魏为官,投降蜀汉后,宁死不折,刘禅投降了他还想着兴复汉室。 若是刘备入主南阳郡后,再趁荆州内乱时夺取刘表地盘,那他就不是昭烈帝了。 见众人都在考虑刘备占荆州的事,诸葛亮无奈道:“如今亮只在隆中耕读,将玉米等作物种下,再尝试造纸,至于其余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楚祯笑道:“也罢,不说刘备了,等荆州有变时孔明再召唤我去。不知燕王那里过去了多久?” 他听到之前朱元璋的话,所以先问朱棣。 众人看向燕王,见他恭敬对其父说道:“距上次已过去了三月,各地藩王都已入京,燕王府、宁王府家眷也已来到了应天府。” 朱元璋语气淡淡的问:“叫宁王府家眷回来做什么?” 朱棣看了楚祯一眼,才毕恭毕敬的回答:“先前儿臣去宁王府请援兵时,曾在楚真君的见证下,与十七弟约定,等靖难功成之时将他封地改为南方。” 这是扯了楚祯的大旗。 朱元璋不置可否,吩咐道:“你召集文武百官,并诸藩王,在太庙前等候,给朕备好荆条、戒尺,朕最后一次去伱那。” 楚祯看到,朱棣听到荆条戒尺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半天才回过神答应下来。 简单聊了下其他事情,楚祯跟他们说了一声大顺朝要和小琉球岛红毛番开战的事,因李世民没有打过水战,所以求他录制一份海战视频。 朱元璋对水师作战倒是精通,可惜楚祯也不知林如海那边如何,等需要他们出谋划策再来请教他们。 “奴家多谢各位。” 虽未曾给出谋略,但林妹妹还是起身给他们行万福礼以示感谢。 “我先和真君回去?”事情聊完,朱棣问道。 朱元璋没有意见,于是众人下楼。 李世民还不想那么早回去,朝楚祯笑道:“我想借先生家中的一匹马!” “马?”李清照一时没反应过来,看向楚郎,郎君家里什么时候养马了? “……电动车?” 楚祯猜出来,把柜台前的钥匙扔给他。 李世民笑着接过,作揖道谢。 “二郎想去村子里买东西?”朱元璋问他。 “身上无钱,只在附近转转,多熟悉下。” “咱跟你一块去!” 朱元璋也要去转转,孔明瞧了瞧那辆车,坐三人太勉强了些,他们也不会开商务车。 楚祯哭笑不得,走到柜台后,边拉开抽屉边说道:“你们上回也看到了,我们这买东西都是用手机付账,我家里的现金就只有……这点零钱。” 楚祯把抽屉拿出,示意李世民和朱元璋来拿钱。 里面不是一块钱硬币,就是十块二十块的小额纸币。 “不用。” 李世民神秘笑着,从袖子中取出一个小袋子,打开来后,众人一看。 里面有十来颗指头大小的碎黄金,还有四五个样式简单的金首饰,一看就是为了卖钱才打造出来。 因为楚祯之前说过,卖少量黄金没人追究,金首饰同理。 而上次开车经过,路旁就有黄金首饰店。 “原来二郎早有准备。” 楚祯笑道:“但可惜,你去卖了黄金,别人还是要用银行卡给你转账。” “他店里没钱?” “可能有一些,但几十万肯定没有。” 李世民无话可说了。 在后世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 “这样吧。”楚祯说道:“我给你我的银行账号,你先去卖了黄金,向老板要一些现金拿着,其余打进卡里,改天我去银行取钱拿回来给你。如果对方问你要身份证,你就说忘记带,换另一家。” 李世民点头,就是这么办了! 于是他开着电动车,载着洪武帝朱元璋,两人一起往村子里驶去。 朱棣看着他爹走了,才松了口气,又不由得担心,看向楚祯道:“路上没危险吧?” “放心,村子里没人飙车,只要不出大马路就行,再说,你还信不过唐太宗?” “……也对。” 朱棣知道李世民也是刚平定了隋末乱世,武力值没话说。 送走孔明后,楚祯和两位少女告辞,与朱棣一起去了明朝。 应天府。 距离洪武帝显灵已过去三个月,楚祯再来到时,是随朱棣到了春和宫,也就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 这里是奉天殿正东方,本是朱标的宫殿,后来他死后,朱允炆住在此数年后才登基。 如今朱棣为太子,居住的自然也是这,接见六部官员同样是在此。 “我未敢擅自在皇宫正殿召见臣子!” 朱棣解释说:“倒是皇宫内我那允炆侄儿的后妃、诸子等,皆已搬出,如今被我暂时安置在城内,未去凤阳,等父皇再次到来再说。” 楚祯点头:“成王败寇,他能保住性命已是好的。” 回到应天府的朱棣,终于恢复了几分明成祖的风采,笑着请楚祯去见他的家人,又派人去把道衍叫来。 “妾身徐氏,拜谢楚真君大恩!” 楚祯在春和宫正殿等候,徐氏带着儿女来到,领着他们朝楚祯拜谢。 83中文网最新“太子妃快请起。” 楚祯说道,她们之前是称呼楚史官的,但上次朱元璋封他为护国真君了,徐氏也知道了此事。 徐氏行了一礼后,方才站起,温和的笑说:“这一年多以来,妾身及丈夫所经历种种危机,难以用三言两语讲述,自当日北平起兵靖难,妾身一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幸得真君相助,平息战乱,使我一家有了今日,殿下也是得真君推举,才被太祖立为太子。” 楚祯笑道:“太子妃你一句‘才",抹杀了燕王多少功绩?” 朱棣不以为意的笑着,徐氏说道:“此正是殿下之意,朝中众臣与天下百姓皆知。” 见朱棣还默认,楚祯这才想明白,是朱棣借他的名头做此事。 “爹,听说史官来了?!” 朱高煦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见到楚祯在座上,连忙行礼。 紧跟着进来的是朱高炽,因快步走路而气喘吁吁的,来到后也赶紧行礼,楚祯见他肥胖身躯实在难以行拜礼,就让他免礼了吧。 “让他拜!” 朱棣抬手制止,看着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他将来能住在春和宫三十年,全赖真君所赐,不拜怎么行?” “爹!!”本来已经坐下的朱高煦,腾的一下站起身,一双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 而他大哥朱高炽,却是满脸惊喜,连忙跪下来朝楚真君行大礼,结结实实的拜了三拜:“多谢真君!” 他爹这是给他定下了,他将来就是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表情精彩,还是有些不甘心道:“爹,要不您再考虑考虑,该立谁为太子……” 徐氏,朱高燧都看向他。 朱高炽憨厚的笑着,没有多说。 朱棣淡淡道:“你大哥是仁宗,你是秦王。” “仁宗…大哥是仁宗…我就只能是秦王……秦王?!” 朱高煦震惊看向父亲。 朱棣对他道:“你皇爷爷显灵时,我向你皇爷爷会请示,改封秦王为魏王,把你封为秦王。” 朱高煦人傻了,“我是秦王,秦王……我不是汉王吗?!史官说了,我是汉王,不是秦王!” “史官说,史书不可尽信!” 朱棣不给他辩驳机会:“就这样定了,你为秦王!” 朱高煦还想再说话,但他母亲徐氏却说道:“煦儿,你该知道你父亲为何想封你为秦王。” “……” 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岂能不知? 封他为秦王,就是断了他争储之心。 “可是,爹。”朱高煦最后说一句话:“您又怎么知大哥不是李承乾?” “老二你污蔑我!!” 朱高炽大叫起来,又连忙对父亲说:“爹您刚才说我要住在东宫三十年,儿臣别说等父皇三十年,就是等一辈子都愿意,儿臣恨不得父皇吃了仙丹,能长生不老!” 朱棣看了楚真君一眼,说道:“三十年是虚数,但今日楚真君在,我就与你定下来,三十年后一定让你登基,等你爹把鞑靼平了,派郑和航行去寻新大陆,占了倭国,这些事完成,你就登基,也许用不着二十年。” 兄弟三人都看了过来,父皇志向如此远大? 徐氏笑着劝道:“快别说儿臣父皇的,让太祖听到会责骂你们。” 父子四人都改了口。 楚祯笑了下,朱棣和李世民这两人的太子,稳定度堪比朱标,属于必然能登上皇位的太子。 恰好此时,一袭黑色僧袍的道衍来到,进来后朝楚祯行长揖礼,感叹道:“上次见楚史官之时,道衍实在想不到靖难之役会以此种方式结束!” 朱高炽连连点头。 白沟河太祖显灵一事传回北平府时,在佛堂中为父亲求福的母亲还不太敢信,直到夜晚时,父亲扎营休息,用电台联系上后,他母亲才长舒口气,朝着天上拜谢楚史官和太祖。 史官以一人之力,制止了白沟河的大战。 太祖显灵,又彻底逆转形式,李景隆大军倒戈。 朱高炽得知他爹要在一个月内行军赶往应天府时,忍不住欣喜若狂,为他爹高兴,也为自己和一家人高兴: 他爹要当皇帝了! 他母亲要当皇后! 而他,储君之位有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楚史官! “行了。” 楚祯笑道:“其他事情我就不耽误你们了,燕王你还要准备明日你父皇显灵之事,我自己去应天府各处走一走。” 朱棣点头:“好,老大你去找一根荆条和一把戒尺,明日要用。” “爹,你要荆条戒尺做什么?!” 朱高炽吓了一跳,连痛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也吃了一惊。 朱棣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因为他自己也在纠结中。 “这……” 朱高炽肉痛起来,缩了缩肩膀:“皇爷爷上回是顺便打了二弟,应该不会打我吧?” “肯定打!凭什么皇爷爷只打我不打你?”朱高煦叫起来。 朱棣不想听这对兄弟的吵架,挥手让他们离开。 …… 第二日,文武百官按官职品级列队,整齐肃穆的站在太庙前。 一众亲王进道了太庙正殿内,直面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及列祖列宗的灵位。 楚祯站在台阶上,面对着朱棣一家,以及众多朱家人,上次的庆城郡主也在。不过女性家眷是在外边,远远看着里面。 “真君。”一位太监弯着腰上来,低声提醒道:“吉时已到,该请太祖圣灵下界了。” 楚祯“嗯”了一声,召出史书,最后一次使用了特效,并把朱元璋召唤了过来。 也不知是不是朱元璋才从村里骑电动车回来,光效出现后,等了好一会,他才出现。 “儿臣拜见父皇!” 朱棣一家跪下,身后一群亲王,如宁王,谷王,伊王,晋王,代王等,目瞪口呆的看着父皇皇爷爷身影,半晌后才慌忙跪下拜见。 “拜!” 仪礼司官员扬鞭唱礼,太庙外,文武百官等纷纷跪下。 朱元璋朝楚祯点了点头,先从太监拿取来三支香,点燃后想要插上,但他抬头一看,上面是他跟妹子的牌位,一时又下不去手。 楚祯笑起来,却注意到,朱元璋来的时候多带了一本书来,此刻放在了供桌上。 书名叫: 《明史》。 就是他家里那本! “罢了。” 朱元璋不去管这些事,将三支香插上去,拜了三次,说道:“咱是给列祖列宗上香!” 祭拜完毕,朱元璋面朝诸多儿子们,淡淡问道:“人都来齐没?” “父皇,诸王和文武百官都来了!”朱棣恭敬答道,又补充一句:“凤阳郡王也在。” 就是朱允炆。 他跪在角落,一言不发。 朱元璋吩咐道:“去搬张凳子来,从你开始,自个扒下裤子趴上去。” 朱棣眼皮子跳了下,难道就躲不过这一次? 诸王面面相觑。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也要脱裤子挨打? 但太监却是很快搬来了凳子。 荆条与戒尺也被端上来。 太庙内弥漫着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息。 代王朱桂第一个不干,甩袖起身,冷哼道:“你不是父皇,父皇没你这样年轻,也没你这样来教训儿子,你是妖人做的障眼法!” 诸王侧目相视。 “十三弟!” 朱棣叱喝他闭嘴。 听到他排行后,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咱的确不是你爹,你也不是朱家的儿孙,今日咱就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你给打杀了事。” 说罢,厉喝道:“给我拿下他,让朕亲卫进来,用棍子狠狠打,打死用车拉出去埋了!” 声色俱厉,把站起身的代王骇破了胆,又重新跪下来:“爹,儿子,儿子我…我错了!您是我爹,您不管是活的还是死了,都是我爹!爹,我错了,饶了我吧!” 诸王同样跪下磕头。 刚才那一番话,只有他们父皇能骂出来。 打死了用车拉出去,这等话他们再熟悉不过! “过来,脱裤子跪下!!” 朱元璋喝骂。 代王朱桂一刻不敢耽搁,连滚带爬的过来,脱了蟒袍和裤子,只剩一条贴身裤子,战战兢兢的趴在凳子上。 别说诸王,就是朱棣此刻也是大气不敢喘。 但鞭子没有马上落下。 “知道你爹,你们皇爷爷我在仙界找到什么书不?” 朱元璋拿起供桌上的书籍,诸王抬起头看去,大大的“明史”二字,让他们惊骇交加。 为前朝修史,乃是惯例。 明史出来,即意味着……大明已亡! “呵。” 朱元璋冷笑,翻开明史,“让咱来看看,你们在后世的评价都是什么样。” 底下的宁王,咽了咽口水。 他悄悄看向诸位兄弟,同样战战兢兢。 “代王朱桂,性暴,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 朱元璋从史书里抬头,看向趴在凳子的朱桂,见他脸色惨白,便冷哼一声,放下明史,抄起鞭子对着朱桂臀部用力挥下。 啪! “啊!!!” 血花跟着惨叫一起迸出,楚祯都不由得闭上眼睛,这一幕太残暴了。 连续三鞭,打得殿外众臣为之骇然,误以为太庙内谁在杀猪。 “下一个。” 朱元璋冷声道,手持荆条,翻动着《明史》。 朱棣咬咬牙,自己上了。 朱元璋换了戒尺,在他掌心拍了一次。 再换。 这次是二代秦王朱尚炳,朱元璋以谥号为隐,也给了他一鞭。 秦王,晋王,周王…… 凡是在史书里有恶名的,皆挨了三鞭,如朱,朱楩等。 一时间,太庙内惨叫声不断。 打完亲王,朱元璋又叫朱高炽过来。 “皇、皇爷爷!” 朱高炽脸上抽筋,捂着屁股求饶。 朱元璋拿着鞭子骂:“登基不够一年就纵欲过度而死,不打你打谁?” 楚祯一阵咳嗽,“仁宗纵欲过度死是野史。” “那就是因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死!” 朱元璋说出三个因肥胖带来的病,等朱高炽认命的趴下后,鞭子也毫不留情的落下三次。 “啪啪啪!” 打得朱高炽皮肉都红了,连忙保证:“皇爷爷,孙儿以后一定减肥,一定节制,再也不敢胡吃了!!” 代王朱桂挨了三鞭站都站不稳,但朱高炽这三鞭,只能说隔辈亲是真的。 打完后,太庙内没人再吭声了。 朱元璋扔下鞭子,拿着《明史》,看着这群长大了的儿孙们,许久才叹道:“你们可知,咱看了明史后,最痛心的是什么?” “是你们,还有你们的子孙们!” “别的事没干成几件,贪赃枉法倒是比谁都狠,如果你们不是我朱元璋的儿孙,你们十条命都不够杀!” 诸王再次跪下。 朱元璋看着他们,半晌,下令道:“自今日起,废除亲王公侯世袭罔替,代王朱桂、朱,朱楩除爵,由你们儿子承袭郡王爵位。” 太庙内一片哗然。 朱元璋拿起鞭子,刹那间又安静下来。 “下旨,凡大明女子,皆不得裹足!禁殉葬,改科举,开海禁……” 一系列政策,皆是之前楚祯提到过的,此刻原封不动的搬来这里。 其中,废除亲王世袭罔替最为重要,这事朱棣不能做,只能由朱元璋来完成。 扫清障碍后,朱元璋下了最后一道圣旨: “传位太子朱棣,择日登基!” 朱棣跪下来,从父皇手中接过了大明江山: 等他抬起头时,父皇已离去,供桌上摆着一本明史。 厚重的史书沉甸甸的压在他心头,使他从今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政事,勤勤勉勉的当好明太宗。 “真君可要参加我的登基大典?”站起身后,朱棣笑问楚真君。 楚祯欣然答应。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9719/253242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9719/253242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