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四目相对!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非正常宠兽培育指南 十都九曜八极七元六司五老争道果 镇天殿免费阅读 路地的姐姐是大明星 网王之缘起缘落是你便好 巨星,从卖大米开始 绝世唐门,从和霍雨浩换宿舍开始 分手回岛:我每天爆桶爆网爆舱 源宗世纪第一部 红楼:庶子称雄

深夜。 京都驿站。 一盏好大的油灯悬吊在屋梁下,加之烛火映照,因此把这间屋子照得好亮。 楚宁和公孙伯马落坐在茶几两侧,各自悠闲的喝着茶水。 来京都已有三日。 而这三日里,有不计其数的朝廷官员想要来拜访长庆侯,却都被楚宁委婉的拒绝了。 现在朝廷要对北狄开战,朝中分立两派。 以康王为首的主战派,坚决表示要对北狄用兵。 而以余天正为首的议和派,则坚持赞成通过外交谈判,和议解决。 楚宁乃是目前大唐唯一一位,最有实力能与康王争夺主帅的人选,因而他的到来,无疑为战事注入一剂强心针。 面对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事,楚宁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大人,咱们来京都已有三日,这些日子你闭门不见客,可明日朝会上,必然要做出选择了。” 楚宁闻言,先是端起热气腾腾的茶盏浅浅饮了一口茶水,然后看向公孙伯马说道: “通过这些日子,马三送来的情报分析,康王私下活动,朝中大半的朝臣都会支持康王北伐,这件事我们都已经议论了多次,可现在我最为头疼的就是,康王离京北伐后,我们该要如何脱身的事。” 说完,整个人又紧皱起了眉头。 左相余天正虽然力主议和,可根据楚宁得到的情报分析,这一次朝廷主战是必然的结局。 而对楚宁来说,北伐主帅的人选康王必然势在必得,楚宁当然也要避其风头。 “此事确实棘手。” 公孙伯马闻言,深思片刻,然后说道: “康王一旦离京,朝中势力必然失衡,若我所料不错,康王必然会在出征前,对朝中人员做出大的调整改变。否则,大军一旦北上,军需粮草将是康王最大的制约。” 楚宁点头赞同道:“不错,左相既然一心反对康王北伐,必然会成为康王最大的阻碍。” 公孙伯马脱口道:“所以余天正的左相之位也该挪动挪动了!” 楚宁颔首,他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前方打仗,最怕的就是后方军需不稳。 若是由康王领军北伐,后方必然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人。 而余天正作为百官之首,自然将会是康王最大的阻碍。 看来朝中必然又有一番腥风血雨。 公孙伯马似乎看出了楚宁的忧虑,他搁下茶盏,目光炯炯有神地看向楚宁说: “大人,我倒是有一个脱身的法子!” “公孙先生请说就是。” 公孙伯马道:“朝廷要对北狄用兵,必然需要大量的银子,虽然这几年朝廷的国库已经充实不少,可对打仗来说,钱粮自然是多多益善。” 说着,他话锋一转: “大人不妨明日朝会上提出,愿意南下南疆巡盐收缴商税,为开战筹备银两。” 楚宁仅仅微微沉吟,便觉得这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近来得到的情报,朝廷已经派出了天使前往南疆收缴税银,可得到的消息,天使竟被南疆豪族士绅们给打死了。 朝廷派出的天使,那便是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可居然被豪族士绅们打死。 由此可见,南疆的豪族士绅们全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是有多么的猖狂。 康王闻言后,雷霆大怒,当即请旨,必须好好整顿一番。 如果这时楚宁提出南下巡盐,收缴税银,顺势整顿南疆豪族士绅也将是一件大事。 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开与康王争夺主帅之位。 又能为朝廷筹备战资,同时还能整顿南疆豪族士绅立足威信,真是一举三得。 楚宁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不可言,于是对公孙伯马说道: “公孙先生,你的这个主意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明日朝会上,我便提出这个建议。” 公孙伯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大人可还记得,在下曾在青山县时曾所说的九字真言?” 楚宁想也不想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对!就是这九个字!” 公孙伯马道:“如今这‘高筑墙"我们已经做到了,接下来就是‘广积粮",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南下巡盐,收缴盐税,既为朝廷也为大人自己。” 楚宁淡然一笑,哪里还不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朝廷派出的天使本就是肥差,更何况是南下巡盐,这将是肥差中的肥差。 一般人只要简单捞一笔,就完全足够下辈子吃喝。 而现在公孙伯马跟楚宁这样一番提示,那意思就很明显了。 趁着收缴商税的机会,好好弄他一笔银子。 …… 次日一早。 天未见亮,楚宁便早早起了,然后入宫上朝。 过了五年不用早起打卡的生活,这突然搞一下,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现在这个时辰,也就早上五点的样子。 也亏得现在气候还算暖和,要是大冬天,这样的早朝可非得冻死人。 可即便如此,做官的也总是挤破了脑袋也要入京做京官。 毕竟这京官和地方官全然是两个概念。 可今天楚宁发现有些不一样,官员人数明显多了,好些地方官也入了京,当然也必须是四品以上,显然可见这次大朝会的重要性。 当楚宁赶到太极殿前广场时,刚好有太监唱喏,百官入殿议事。 进了大殿,百官们按照品级站定,楚宁现在已辞去京北大营上将军一职,而由璟亲王李佑担任,所以楚宁现在算是外官。 当然对于驸马都尉这一个职衔,楚宁的地位也不可能太低。 待到百官站定,便有太监高声唱喏: “皇上驾到!” 群臣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唐朝,参拜皇帝的礼仪相当严谨。 仅在大朝会场合,群臣才会高呼“万岁”。 而在日常的常朝活动中,只需躬身行礼一次即可。 至于三跪九叩的礼仪,那是qing朝才出现的。 而皇帝的称呼也很多,除了万岁,还有什么天子、皇上、陛下、圣上、圣人等等。 “众卿平身!” 李贤一挥手,示意百官起身,然后目光则是落下大殿之下寻找。 很快就看到那朝思暮盼,所想要看到的那个人。 而此时,楚宁正与皇帝李贤四目相对。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035/221282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035/221282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