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瘟疫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才萌宝:素手遮天俏娘亲 开局穿越李煜,我来收复燕云 都市之最狂医婿 【快穿】坏种 末世:御奴系统,从美女上司开始 游戏从告白魔王开始 法师的现代生活 凡人修仙:从兽奴到万兽仙帝 请对我撒娇 重生怒甩女知青,青梅才是我的白月光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都察院右都御史施邦曜手持芴板出列道。 朱慈烺目光落在这位老臣身上,开口道。 “准奏!” 都察院右都御史施邦曜,掏出一本奏折呈上! “启奏陛下,臣近日整理各地邸报,目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爆发大规模瘟疫,流民百姓死者无数。” “由于流民流窜范围极其广泛,如今顺天府境内,已有疫病苗头,臣请陛下即刻调派军士,封锁顺天府境内各地交通要道,以防瘟疫扩散。” 施邦曜此话一出,整个大明朝廷一片哗然! 都察院的工作就是监察天下,各方面的消息,都会从各地上传至京城都察院内汇总。 之前因为战事,此事被搁置在都察院内,直到施邦曜上位后,这才发现各地瘟疫扩散的信息。 并且迅速遣人走访顺天府境内,发现瘟疫已经扩散至京城附近,且已出现了传人现象。 以至于京城附近的一些村落,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家家关门闭户,惶恐不安。 大殿龙椅上的朱慈烺,听闻此事后,将奏折上的内容迅速查阅了一番,神色瞬间凝重。 瘟疫本身就具有突发性,剧烈性,一旦爆发,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 如果瘟疫发作之后,一旦政府救助不能及时到位,管理控制不当,就会造成人祸。 届时恐怕是军队都会受到影响。 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瘟疫爆发的高峰期! 据朱慈烺的了解,仅仅大明一朝,爆发的瘟疫,高达170余次。 而明末这个时期,也是明朝瘟疫最为严重的一次。 传播的速度,以及覆盖面积,几乎涵盖了整个北方地区。 以至于清兵统治中原王朝之时,北部地区已经十室九空,尸骸遍地。 朱慈烺思索片刻后,开口肃然道。 “命太医院即刻筹备一应医疗物资参与救治防控,同时调集顺天府境内所有医者,就地组建医疗队伍进行防控。” “即日起,凡顺天府内非自然死亡的人或动物尸体,及时上报,尸体必须挖深坑,多备石灰撒入坑中掩埋。” “所有救治人员,皆要以棉布掩住口鼻以防传染。” “还有,下令凡顺天府境内的所有百姓,衣物皆要以高温煮沸消毒,阻止扩散源。” “此事事关重大,由都察院全程监督,胆敢渎职懈怠者与违反者,重罪惩治,决不姑息!” 朱慈烺沉吟片刻后,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官员。 再次开口道。 “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出列拱手道。 “臣在~!” “户部侍郎,朕命你即刻召集顺天府各地粮商,稳定粮价,胆敢高价售卖者,悉数抄家严惩!” “朕也会调拨部分粮草与你,建立粥厂,赈济灾民!” “两位爱卿,此事从速办理,决不可拖延,你们这就去准备!” “是陛下,臣告退!” 都察院右都御史施邦曜,户部侍郎两人恭敬行礼,而后转身迅速离开。 看着离开的两人,朱慈烺似乎突然想起什么。 再次开口道。 “锦衣卫指挥使高文采!” 高文采踏步而出,高声道:“臣在!” 朱慈烺神色郑重道。 “命你即刻调遣锦衣卫,前往陕西三原县,江苏吴县,将当地的医学大家陈尧道,与著书瘟疫论的吴又可请来。” “记住,朕是让你们请,这两位都是我大明如今的医学大才,是此次控制瘟疫的关键,上门不可无礼!” 朱慈烺之所以如此重视。 还是因为这陈尧道,吴又可两人,都是后世公认的明末医学家。 两人都有著作流传于世。 其中陈尧道自幼学医,广读天下医书,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著成的痘科专书,也就是痘科辨证这一书。 书中内容记录了接触性传染病——天花,的预防与治疗等内容。 在清朝时期,彻底解决了天花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瘟疫病毒。 而吴又可本名叫吴有性,乃是济世名医。 他一身专研前人及民间有关的瘟疫治疗经验,不怕传染与辛苦,在各地诊治病人。 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便撰写了瘟疫论一书,开创了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要是有了这两人的从中协助,各地瘟疫很快便能得到有效控制。 而他先前所说的一切,也不过是借助后世的经验,只能进行简单的抑制作用。 对实际的瘟疫情况,可能还有较大出入。 面对朱慈烺如此重视的态度,高文采信誓旦旦的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这就遣人前往!” 朱慈烺点了点头! “快去准备吧!” “是陛下~!” 高文采行礼后迅速离开。 “如今的大明当真是多事之秋啊!”朱慈烺暗叹道。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朱慈烺闻言看去,吏部尚书出列呈奏。 “准奏!” “启奏陛下,自贼兵席卷京师,顺天府各地官员畏贼如虎,纷纷南逃,以致中低层官员大量缺失。” “如今陛下欲重新丈量田亩,清查各地,吏部上下,已无调派人手。” 朱慈烺听着就是一阵头大。 如今春耕也迫在眉睫,同样需要大量官员从中调配! 这么多的基层官员,即使让他动用氪金点去兑换,也是治标不治本。 毕竟这些人对当地各种复杂情况,并不了解,开展工作就会受到不小阻力! 而这种工作,又不是派兵镇压就能完成的! 稍作沉吟,朱慈烺眼前一亮,想到一个解决办法! 随即开口道! “吏部人员稀少,那便自小吏中选拔出众者代之,完成各地既定任务。” “朕,特许择优取用他们为官,赐同进士出身!” 明朝的官吏,分为官和吏。 官是明朝中央政府指派的地方,或者某个部门的实际领导者,掌舵者。 需要通过层层的选拔考试,择其优秀之学者担任官员。 为大明的地方保驾护航,给中央政府提供税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641/117459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641/117459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