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鲁班再世,墨子复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婿中狂龙 袭爵血路 从村姑到首富孙女,只差一个爷爷 家族修仙,凌云九天 帝业江山纪 帝幕 秘隐录 王爷的江湖 月下点朱红 我,用熟练度加点,成就武林神话

相里拙虽然从来没听过铁锅,但他一生痴迷于技。 对于制造新事物,总是抱有最大的热忱。 总是想要去尝试。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赵高又问道: “敢问考工令,大约多久能造出来?” 相里拙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制作,毕竟这考工室内工具材料齐全。 相里拙摇头回答道: “第一次做,这谁知道呢,也许要三四个时辰吧。” 赵高闻言,低声喃喃道: “三四个时辰吗?” 他掐指算了算时间,如果只需要三个时辰,应该能赶得上秦始皇的晚膳。 在古代,可没有什么一日三餐,都是一日两餐。 第一餐大概在上午九点钟左右,称为“朝食”,也叫作“饔”。 而第二餐则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被称作“餔食”或“夕食”,也叫作“飱”。 这与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然最大的关系,还是因为当时底层人民的粮食不充足。 这都是对于普通人而言。 对于那些有钱人或者贵族,即便是在秦汉时期,也早就开始一日三餐了。 世间一切人为制定的规矩,从来不会施加在权贵之人头上。 那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日三餐的概念呢? 是到了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额外加了一个宵夜,才有了一日三餐。 因此有人曾言:唐以前,近似古,而宋以后,近似今。 这其中不止用餐时间,还包含着生活习惯。 秦始皇刚吃完朝食,距离夕食还有六个小时,也就是三个时辰。 也就是说,如果相里拙真如其所言能在三个时辰内将铁锅造好,那他还有时间准备菜品。 但如果是四个时辰的话,那就只能等到明日了。 当然,如果秦始皇想提前加餐那就另当别论。 相里拙开始琢磨如何制作时,赵高并未离去,就在一旁等着。 大多事情的发展,总是再往最差的方向进行。 比如,你做梦时发现自己在考试,醒来发现,嘿,还真特么在考试。 考完试后,你感觉自己没考好,嘿,还真特么是垫底。 唯一让你欣慰的事,你已经习惯了。 两个时辰后,相里拙直接对赵高,道: “第一次制作没什么经验,比想象中难一些,模具也不好打造,看来要到明日才能造好了。” 对于相里拙的话,赵高竟意外的没有太讶异,反而是问道: “明日,你就一定行了吗?” 相里拙一听,怒了,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不行?我身体好着呢,你看,你看看。” 他脱下单薄上衣,露出精壮身体,靠近赵高脸,指着肱二头肌给赵高看。 他此举的意思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身体硬着的。 赵高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并没有往其他什么地方去想。 “那便有劳考工令费心,高明日再来。” 赵高推开眼前的肱二头肌,道。 “不消你说,老夫自会全力以赴。” 相里拙被赵高推开后,也没有穿上单衣。 因为工室内,空气闷热。 之前是因为有赵高和狄安这两个外人在,所以才一直忍着热,没脱衣服。 现在,脱都已经脱了,还穿上干嘛? 相里拙说全力以赴,自然也没有诓骗赵高。 对待物品的打造,他从来都是精心竭力。 而造起来越困难的物品,他反而越兴奋。 他喜欢给自己制造新的挑战。 赵高也不再多言,与狄安一同离去。 …… …… 第二日一早。 赵高早早地便来到了考工室。 狄安依旧陪同一旁。 赵高本想问相里拙铁锅造好没有,可见到相里拙正在埋头苦干,制作着锅具。 他也就没有出声打扰,安静地在一旁等着。 而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十二点,午时。 “好了,你看看如何?” 一声爽朗的笑声自相里拙口中传出。 他拿着铁锅来到赵高面前,说道: “如若觉得哪里不妥,我再帮你改善。” 看着一件新物品自手里诞生,相里拙很是高兴。 而赵高则更高兴。 他接过铁锅,反复观看一番后,不由惊叹相里拙的精湛技艺。 “甚合我意。” 赵高不吝狂赞道:“您的技艺,宛如鲁班再世啊!” 相里拙皱了皱眉。 他还是喜欢别人说他“直追墨子”。 不过,他倒也没有明说出来。 狄安在一旁,看了看欲言又止的相里拙,然后对赵高道: “考工令的技艺自然是登峰造极。” “您也知道,我大秦军械皆出自考工室,就比如这次蒙恬将军北击匈奴所需之器械,便全有考工室制造。” “而考工室中所有匠人技艺最精者,非考工令莫属。” 赵高一边打量着铁锅,一边听狄安诉说,有些不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狄安继续道: “考工令的技艺不止在考工室当属第一,就是在整个墨家也是首屈一指。” “说来,我大秦器械精良,攻城拔寨无可匹敌,实有墨家之功。” 狄安隐晦地将相里拙的身份说出。 好吧,其实也不算是多隐晦。 而赵高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墨家”一词。 好吧,其实也没有多敏锐。 他看向相里拙,心道:此人若是墨家之人,刚才自己是不是夸他“鲁班再世”了? 赵高不由问道: “考工令是墨家之人?” 狄安一旁先答道: “实乃秦墨之首也。” 韩非子《显学》中有言:自墨子死后,墨离为三。 有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相里氏之墨。 邓陵氏之墨,多居于楚地,也称“楚墨”。 此派多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 轻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 而相夫氏之墨,也称作“齐墨”。 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 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 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 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至于相里氏之墨,也就是“秦墨”。 此派注重技艺研究,非常务实。 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 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 赵高没想到相里拙竟是“秦墨”一派,于是改口夸赞道: “考工令技巧之精湛,当真如墨子复生啊!” 狄安闻言,自觉赵高真是从善如流啊! 难怪能成为打工人。 相里拙倒没想那么多,见赵高将自己比作墨子,反倒有些拘束道: “当不得,当不得,墨子之智岂止于技,我只初窥其一门罢了,当不得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973/118970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973/118970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