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回老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火影:满级悟性,从自创忍术开始 我的末日列车 请不到神的我只好自己成神 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做职业舔狗 斗罗:开局拯救女神,暴揍唐三 大宋泼皮 快穿之白月光杀疯了 极道修罗 修仙之美女如云 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

这些薄薄的白布袋子也是杨风画的,沈妈做的,她们家买东西来回送东西,用不上麻袋的都用这种袋子装。 是仿着购物袋做的长方体,上边一圈有可抽拉的线圈,内部还有一排扣子,外侧可折叠的地方也有扣子,两侧有提手。 既可以扣扣子提着,东西少了也可以直接抽紧拉绳提。 “你大爷爷家分家了,就要分开送了,大爷爷家多送一份糕,小孩子去的就勤,你几个婶婶在村里,咱也不知道缺什么,但是今年都没怎么来,买些针线总是不会出错的,两边最忌不均。 你小婶婶人聪明爽利,心大不计较,但咱们做事儿自己心里要明白亲疏,你奶奶那个性子估计一年吃不着什么好东西,咱们就把炸好的糕、饼带回去。 咱们家的年货等你回来了自己想要啥再去买。” 第二天一家三口早上四点就起来收拾东西吃早饭,赶去车站等车,坐六点的客车回去。 要说杨风一点也不担心老家的未来,杨家在市里往南的下家湾,她们这会儿坐车回去需要两个小时,以后市区变大杨家湾估计就在大学城那边。 到家正好赶上家里开始做饭了,沈妈拿出给这边的一大袋子递给杨奶奶。. 杨奶奶打开一看里面有死贵的罐头,奶糖什么的就来气,嘴上说话就不好听。 “怎么就你这么能败家呢?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风不知道她爸怎么想,每次她都挺尴尬难受的。 二婶听见她奶奶铜锣一样的嗓子端着盆就进来了,开心地笑着打招呼:“呀,大嫂你们回来了?今年能住几天啊?” 沈妈笑笑:“下午就得回去了,我今年就休到明天。” 杨奶奶又不高兴了:“怎么时间这么短,今天才回来?大过年的,不能跟你们领导请个假吗?” 这下杨爸说话了:“妈,你这说得什么话? 工作的事情怎么能打马虎,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干,生产任务多重? 工作是想请假就请假的吗?那都不要干活了,谁来抓生产。” 杨奶奶可不像杨风一样不耐烦听上纲上线的教育,她害怕得很,对领导对政府听话得不行,一听这么严重,不高兴是不高兴也不再说什么了。 她这个奶奶,叔叔,爸爸,真是的一脉相承的烦人性格。 不过最大的优点就是人都善良实在。 她爷爷当年死在战争里,她奶奶背一个拉一个把两个儿子养活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的那个十岁了,小的才一岁多,你管谁?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十岁已经能干家里大部分活儿了,小的还怕养不活。 “你要晓得事”、“看好弟弟”几乎是杨平胜小时候最重要的事情。 简单的脑袋里只有这两个声音。 早些时候说他愚孝也不为过。 花钱给弟弟娶媳妇,娘让借给大伯多少钱就多少钱。 要不是当初住沈姥爷家,沈姥爷要求他们夫妻二人不得把涨工资数额说出去,这会儿她们家估计就跟那筛子似的赚多少漏多少。 也幸好这种愚孝不双标,照顾杨风姥爷也是一样的态度,所以沈妈才能忍受他十几年。 后来杨风不是长大了嘛,俩人都涨工资了怎么家里还没钱? 沈妈一算,不得了啊,两年给小叔花两百块钱,给大伯花五百块钱。 大伯家的两个儿子相继结婚,小叔也结婚,老家要盖房子,老人看病,小孩的衣服…… 再加上回老家买肉买糖买布,零零散散的帐根本算不清楚。 沈妈过年的时候大发脾气,这算个什么事儿,借的钱也不要还了,以后也别借了。 话放的狠,杨平胜大伯脸上挂不住。 当场就要掏家底都要把钱还了,一个非要还,一个非不要。 杨平胜还看不懂是为什么,他倒还觉得这两年工资涨了比以前过得好了。 根本没懂沈妈生气的点,拉沈妈给大伯道歉。 沈妈带着杨风就回姥爷那儿了。 杨爸气冲冲地来接人。 沈姥爷就问杨平胜:“你是谁的儿子?” 杨平胜说:“我是我爹的儿子。” “你不是你娘的儿子吗?” “是啊,我是我娘的儿子。” “你是不是觉得你给你老娘养老了?” 杨平胜杵着不说话。 沈姥爷说,你给你弟弟娶媳妇才盖的新房子,你大伯家的孙子娶媳妇也去给人家盖新房子。 你老娘住那么多年土屋,你就没想过给她盖房子? 别说你没钱,你钱都去哪儿了? 你大伯家有个头痛脑热的你就给钱,没新衣服跟你要你就给。 你老娘不说话你就看不见是不是? 你觉得你大伯对你有恩,你弟弟过得没你好,你就给钱去让人娶媳妇。 杨平胜,你娶我女儿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我女儿有条件自己也有工作,还不如你们村里的妇女? 你一年能给你大伯家花五百块钱,给你老娘花不了五百。 给我女儿连两百都花不了,你的工资都给了你老家。 说白了,这个家是我女儿养着的,你杨平胜凭什么不满意? 你杨平胜想做好人了,就让别人替你受罪。 你还当你高风亮节呢,其实你就是卑鄙无耻,无能虚伪罢了! 一番话骂的杨爸头都抬不起来,抑郁了好长时间,打那儿好长时间不敢见沈姥爷。 骂了杨平胜以后,沈姥爷又带着他们一家回了老家。 跟她奶奶长谈,核心思想就是你大儿子城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老儿子不能靠人养,好好种地能起来。 杨大伯家有儿有女的,不用靠你们家。 但是养了这么多年了,杨平胜毕竟还是城里人,不管也说不过去。 就找了见证人,再和杨大伯,杨奶奶,几家小辈,一同协定。 杨平胜,每年给杨大伯二十元养老费,给杨奶奶三十元养老费。 这可不得了哦,二十差不多是农村人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像以前给那么多也起不来,给再多难道真要养出不事生产的几家人吗? 钱是给的比以前少了,可从数目上来说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谁不说一句他杨平胜厚道? 反正这事儿就这么解决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688/129304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688/129304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