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都市青春 > 伟大前程 > 第三十二章 信仰与使命

第三十二章 信仰与使命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觉醒白死神,捡到双人格魔裔少女 超武时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我在美利坚卖军火 栀花明驿站 异星遗迹猎人 魔尊大人被渣后,废材王妃雄起了 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 不死战帝 嫁七零糙汉后,恶毒女配躺平了 不灭武尊

当同学们说到我爷爷令狐安城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流了下来。 我爷爷和我的小姑爹一去就没有了消息,每天邮递员路过我们家院子的时候,我都盼望有他们的消息,可一直没有,直到前天,我奶奶才收到我爷爷的一封信,听到我奶奶读这封信的时候,我觉得没有这封信,心情还会好一些。 我爷爷说了些什么呢? “亲爱的阿兮:见信如面,一别多月,十分想念你们,因为忙于国道工程,所以,这信就一拖再拖。你们不用想我,子孙也不必牵挂。自知在世间时日不多,我得把余下的时间支付给国道。国家多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独立而自强。历经满清的腐朽和民国的混战,以及日寇的破我山河,今得见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常常感怀难眠。数万民工,遍布山野,红旗招展,喊声震天,黎明开工,月夜不休,这是我生年之前,从来未见之场景。没有机械,仅靠锄头和撮箕。没有炸药,仅靠自己制造。就这样,只靠人力和双手,推平了一坐又一坐的山,国道就这样如彩虹在山与山之间诞生,在河与河之间铺平。一切眼见如神话,如不亲身经历,不敢相信。如我民族有如此之伟力,怎能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有幸成为建筑大军之一员,深感欣慰。国道不成,我不归家。我没有死在鬼子的刀下,遇见你,是此生之幸福。为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死去的英雄,我愿把我的骨头垫进国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总是有人愿意去牺牲。如国道成,我还活着,是大喜。如我死于国道之兴,也不必挂怀。国不强,家何以安放?阿兮我妻,你是此生知我之人,作为一个男人,我选择这样活着。另告,自到工地,病再没发过,我想,这就是我的归途。” 我奶奶读信后,只说了三个字,“随他吧。” 我奶奶很少落泪,可我还是看见她哭了。 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坐位上,没有玩的心情,或许爷爷真的不会回来了。 吴老师问我,“风子,想你爷爷了吧?” “老师怎么知道?老师想我小姑爹吗?” 吴老师把眼睛看去窗外,“嗯,有时候会想。一个人除了想另一个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我望着老师的眼睛,“我小姑爹有信吗?” “没有。” “没有?” “或许他有比写信更重要的事情。” “难道他不会想念吗?我都会。” “世间有些事情比想念更重要。或许不说出来的想念,比说出来的想念还要浓一些。不过,他寄过报纸给我,叫做《国道建设报》,上面还说了一些你爷爷的事。” “我爷爷倒是写信回来了。不过,这样的信,不写还要好一些。” “为什么呢?” “感觉不是信,倒像是遗书。” 我把爷爷的信递给吴老师,老师没有接,“老师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 吴老师接过信,看完信后,老师沉默了许久,“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 “有什么了不起?家都不回的人。” “不回家的人,是为了更多的人回家。” “老师,听不懂。” “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老师,为什么有些道理,总是要长大才懂,长大一点,懂一点;有些道理,是不是要死的时候,才会明白呢?” “或许是吧。” “老师,做人太没有意思了。长大才明白道理,等明白道理的时候,就死了。” “所以,生命常常是一种遗憾。” “老师,我一直在想一个道理,可一直没有想明白。” “说给老师听听。” “老师,你们一家可以在国外,也可以在北方过好的日子,可你们不过好的日子,却跑到我们这种偏远的小地方来,是我都不喜欢的小地方,我想去很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还有,那个石一炮,天天想着“天下大堰”,临死之前才想到他的孩子。还有,那个宋光伟的二姨父,整天不归家,自己的孩子死了都不知道。还有,我爷爷,他这么大的年纪了,修国道的人那么多,不缺他一个,可他拼命也要去。还有,老师你明明知道到麻风村有染上病的危险,可还是要去。那么多的人,痴迷地从北方到南方,痴迷修路,痴迷修“天下大堰”,似乎,活成他们那个样子,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信仰。” “老师,信仰是什么东西?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简单说,就是一种信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执着。” 我摇了摇头。 “明天老师要去麻风村,你去吗?” “当然去。老师做的事情,一定有道理。” “那,也不一定。” 第二天,我,宋光伟、唐瑾明、夏季,跟随老师再次到了麻风村。 石水来找到吴老师,“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可我又担心我爹在天上看着不高兴。” “不上学,你要做什么?” “我想去修“天下大堰”。” “你的选择没有错。但你这个年龄,老师以为还是上学更正确一些。” “为什么呢?” “听完老师这节课,你再决定是去修“天下大堰”还是留下来上学,可以吗?” 石水来点头答应了。 石水来自从父亲去世后,变得沉默寡言,只会点头或者摇头,只会说“是”或者说“不”。仿佛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 我们把捐赠物品发放完毕后,吴老师宣布上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讲两个字,这两个字叫做“信仰”。接下来,老师给你们读一篇报纸上的故事,同学们要用心听,老师会有提问。” 吴老师拿出一张报纸,展开,并开始朗读,““写在大地上的入党申请书”,记者,代宣。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走了十多天,风餐露宿才抵达国道施工现场,所谓的施工现场,就是重重叠叠的群山,看着这重重叠叠的群山,人们就开始感叹,这路怎么修啊?怎么开始,修到何年何月?就靠一双手一把锄头一个撮箕,怎么可能把国道修出来?等有条件的时候再修也不迟啊,可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是等出来的吗?氢弹是等出来的吗?人造卫星是等出来的吗?有的国家已经可以抵达月球,我们能等吗?因为没有路,山里的人民群众望山兴叹,一辈子困在山里,生于山,死于山,运输靠人背马驮,商品奇缺,一颗针就可以换一只鸡,一块盐就可以换一张狐狸皮,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因为没有路,限制了“三线建设”的发展。路,就是经济;路,就是国防。铁人王进喜为什么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基于对大庆油田的充分认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而得出的道理。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大庆油田在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为我国开采出了石油。大庆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雄镇人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天气虽然寒冷,但钟楼里的同学们都闪烁着渴望的眼睛。 胡前程站了起来,“老师,我们雄镇人不能丢脸,我愿意去修国道。” 石水来也站起来,“对。老师,我们雄镇人不能丢脸,我愿意去做一个炮工,完成我父亲没有完成的“天下大堰”。” 钟楼里的同学们都站了起来,“我们现在长大了,为了国家,我们什么都愿意去做。” 吴老师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报效国家之心,老师理解。不过,我们上完课,再作选择。” 同学们安静了下来。 吴老师继续念道,“……在人们还在为修路之难的分歧犹豫不决的时候,抗日英雄令狐安城站了出来,“要等什么条件?当鬼子的坦克压向我们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条件?除了我们的身体,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我们的身体绑着炸药包,去跟鬼子的铁机器拼命。想回去的人,我没有权力阻拦你们,但今天的开工第一炮,由我来点燃,如果我死了,我的行动就是我写的加入共产党的申请书。”……就这样,令狐安城拒绝了许多年轻人的协助,“我令狐安城可以死,但你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努力活下来,还有许多的路要修,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令狐安城只身下了“一刀崖”,炸响了国道开工的第一炮……” 我忍不住问道,“老师,我爷爷还活着吗?” “当然,他不是写信给你们了吗?报纸上的故事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 “老师,可我还是担心,万一什么时候运气不好了呢?” “那是你爷爷的命。哦,同学们,你们还有许多人不知道,你们的这个风子同学,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抗日英雄令狐安城的孙子。” 我看到了同学们赞许的眼光,我不需要这样的眼光,我要的是躺在院子里眯着眼睛看蝴蝶的爷爷。 “同学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国家现在之所以这样拼命的往前追赶,是因为我们已经落后于西方的工业革命许多年,所以,我们不能等,也没有条件和时间等。我们国家不但需要“三线建设”,还需要“天下大堰”和宽阔的国道,更需要各种各样的科学家,以及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机器与机器的竞争,也不是飞船与飞船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一切都是虚无。说到这里,同学们认为,是你去修“天下大堰”重要还是努力学习重要呢?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未来。现在你们可以选择了,你们是去修“天下大堰”和“国道”还是为国家读书?”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8530/163058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8530/163058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