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任用杨岚清齐文渊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在惊悚游戏里召唤神明 引诱的清冷男主他黑化了 四合院模拟器:我看谁敢坑我 野村名医 柯南之胜者即是正义 让你唱首歌,你怎么成天王了? 九龙归一诀陆沉 全民武魂:开局觉醒黑神话悟空 直播爆火后,全网都跪求我指点 奥特:救赎之路

“陛下,此时对南阳李正道作战恐怕不是最合适的时候,年关将至,各地州府都在由吏部做官员年关考评。”陈致远说道。 “年终考评是大事,吏部可以正常进行,南阳李正道的事交给李靖,不用大动刀兵,震慑一下就好。” “是!” “程咬金,商部的税收律法如何?” “回陛下,、还在进行中,不过商部人才短缺,臣将两大商行的人都调了过来,还是不够用。” 程咬金说的问题是真实的,这个时代真正懂这些的确实很少,不比前世的律法完善。 “恩,商税是国之重点,是未来朝廷的税收的大头,万事开头难,朕给不了你人,你可以自己去招募,只要你看重的人,都可以用,皇权特许。” “臣,领旨!” “陈卿,工部的天官内阁有人选了吗?” 工部在朝廷六部中不起眼,不如吏部、兵部那般位高权重,上一任天官前两天告老还乡后,工部的天官就一直空着。 后来只好让陈致远继续兼任,但陈致远如今成了首辅,也接管了高隐留下的吏部,工部的事他着实忙不过来。 其实朝廷的工部事不算多,又分出了一个交通部来,朝廷的很多兵器制造也都是兵部的制造司在做。 “将兵部的制造司并入工部吧,今后兵部不要自行制造兵器了。” “陛下,工部尚书人选,臣倒是有个人选!” “说说看!” “如今的皇家书院督造杨岚清!” 杨凌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陈致远,他让陈致远为朝廷首辅的原因,也是看重了他的察言观色。 杨岚清确实不错,稳重细腻,在工部确实是合适的,他在州府地方任上也做了不少修建的事,如今又是督造皇家书院,将来进入工部指日可待。 “他若是来了工部,皇家书院的事怎么办?” “陛下,目前工部分出了交通部后,事情不是很多,等兵部的制造司合并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不影响他督造皇家书院。” “好,传旨让杨岚清、齐文渊来上书房!” “遵旨!” 内阁会议结束后,杨岚清与齐文渊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在上书房外一阵拍拍打打,他们两人住在皇家书院里,得到消息后,两人还来不及去换衣。 看着风尘仆仆的两人,杨凌心中一阵欣慰,说道:“不必在意,朕这次找你们来,是有些事要问你们。” “陛下,请说!” “杨岚清,你觉得工部如何?” 杨岚清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认为工部乃是国之重器,不论民生、军备都离不开。” “那若是你主掌工部,当如何?” “陛下,工部之事关乎制造,各地城墙修葺、民生水利、军备等等臣会从这三个方向来做。” “具体说说看!” “是,陛下,朝廷大乱终止不久,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城墙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恢复生产才是最主要的,朝廷用银子的地方多,三年之内,臣会稳定为主。” “三年之后呢?” “三年之后,臣会申请专门的银子,用来民生水利工具的开发,军队的装备换代等!” 从杨岚清的回答来说中规中矩,杨凌想要讲前世的理念一股脑的灌输进去也是不太现实。. 不过有一点他说的不错,目前大烈最缺的是稳定。 “齐文渊,朕将交通部从工部分了出来。说说你的看法,不要有所顾及,朕要听真话。” “是,陛下,驿站、官道是朝廷与各州府连续的命脉,官道越好,货物运转就会越来越好,朝廷还能将漕运的税收提高,百里而无一害。” 齐文渊的回答倒是干脆,漕运存在久远,漕帮也是底层中最大的一个帮众,江南的豪商众多,大多都是靠着漕运起来的。、 朝廷对漕运的税收不重,很多都被他们逃掉了,交通部将漕运彻底打通后,降低漕帮的影响力,这也是杨凌设立交通部的用意之一。 大运河开发后,常年也需要清理,因此大运河的利用率在逐年降低,交通部正好可以解决这件事。 “齐文渊听封,朕封你为交通部左侍郎,负责交通部漕运事宜,能不能做尚书,就看你的本事了。” “臣,齐文渊领旨谢恩!”齐文渊激动道,交通部目前还没尚书,他这个左侍郎就是天官,只要不出差错,两年之内必然更进一步。 “杨岚清听封,朕封你为工部左侍郎,负责将皇家书院建造起来!” “臣,杨岚清领旨谢恩。” “工部尚书是陈致远兼任的,工部很多事都需要你这个左侍郎去做。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朕,也可以去问陈致远。” “臣,遵旨。” 杨岚清、齐文渊都是当初翰州第一批人才的佼佼者,他们的成长速度很快,不过两年的时间,从国子监的学子,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中的新贵。 两人离开皇宫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皇家书院,也没去工部衙门,而是去了梅文宣的府中。 作为梅文宣最得意的两个门生,尊师重道两人还是很看重的。 “你们两人糊涂啊,你们是老夫的学生不假,但如今都是朝廷的官员,陛下封了你们工部的差事,你们第一个该去见的,是工部尚书陈致远。” “学生受教了!” “好了,老夫也可以告诉你们,提议你们出任工部差事的,正是首辅陈致远。” 陈致远这个人是寒门出生,又是高隐的学生,与梅文宣一系不算是同出一脉。 梅文宣代表的是天下读书人,高隐代表的则是太祖时期的勋贵,而陈致远代表的则是寒门。 这三股势力,是太祖与先帝权衡朝堂官场的立起来的,所以在太祖、先帝在位时,三支并不对付。 读书人瞧不起高隐这种勋贵,勋贵又看不上寒门,寒门又瞧不上读书人的清高。 后来还是陈致远拜在高隐门下,才让三方的关系有所缓和。 梅文宣从前也瞧不上陈致远,认为他是个官迷,将他从国子监中除了名。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24/19456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24/19456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